- 小暑詩句 推薦度:
- 泰山詩句 推薦度:
- 寒露詩句 推薦度:
- 冬至詩句 推薦度:
- 立冬美詩句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詩句出處
【詩句】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出處】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意思】朱門:紅漆大門,借指富貴人家。此聯(lián)的意思是:富貴人家吃剩的酒肉已經(jīng)發(fā)臭,而外面路 上卻有因饑寒而死的尸骨。后用來反映社會中貧富懸殊,從而斥責(zé) 富豪的驕奢淫逸與冷漠麻木。
【鑒賞1】詩人滿懷義憤,深刻地揭露了當(dāng)時社會 的階級對立。一邊是“酒肉臭”一邊是“凍死骨”,近在咫尺,榮枯各 異。前人在揭示階級社會貧富對立方面的語句甚多,但都遠遜于杜甫這 兩句詩,難怪它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鑒賞2】豪富之家奢侈浪費,酒肉都腐爛發(fā)臭,也沒有人吃,而朱門之 外的路邊卻到處是凍死餓死的窮人,無人埋葬。不過是朱門之里朱門之 外,一門之隔,確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世界。富者宴飲達旦,醉生夢死;窮者 饑寒交迫,朝不保夕。這兩句詩歌以對比手法表現(xiàn)出統(tǒng)治者淫樂的生活 以及黎民百姓饑寒交迫的殘酷現(xiàn)實,以巨大的事實反差,傳達出詩人內(nèi)心 對社會、對統(tǒng)治者的憤怒不平。后人常用此句表現(xiàn)世間殘酷的貧富差距。
【全詩】點擊進入
【題解】
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十月,杜甫初任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十一月初,離長安赴奉先縣(今陜西省蒲城縣)探家,途經(jīng)驪山,適逢玄宗帶著楊貴妃等在華清宮避寒作樂;回家后則見妻兒凍餒、幼子饑卒之慘狀,百感交集,乃作是詩。題曰“詠懷”,實乃融詠懷、紀行、紀事于一篇,將長安十年和這次途中的所經(jīng)、所歷、所聞、所見;自己的愛國、忠君、憂民、念家,以及政治抱負不得施展等思想情感,錯綜復(fù)雜地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這一博大浩瀚、沉郁頓挫的鴻篇巨制。勇敢地揭露了統(tǒng)治集團的奢糜腐朽,忠實地反映了廣大人民的苦難!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會中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殘酷現(xiàn)實,鞭辟入里,驚心動魄。其時,安祿山叛軍已于范陽起兵,只是消息尚未傳到長安。詩人憑他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已預(yù)感到時局險惡,故詩中籠罩著一種“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憂患氣氛,正是大亂前夕唐代社會的真實寫照。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杜甫的忠君思想是比較嚴重的,但在這關(guān)系到國家危亡的關(guān)鍵時刻,強烈的社會責(zé)任感終于使他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現(xiàn)實主義大大突破了他難免迂腐的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譜寫出這一氣勢磅礴的抨擊時政的史詩。此五百字是杜甫長安十年求仕生活的全面總結(jié),標(biāo)志著詩人旅食京華十年中思想上、藝術(shù)上所達到的最高成就,在他一生詩歌創(chuàng)作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賞析】
此詩寫于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杜甫由長安回奉先縣探家之時。杜甫困守長安十年,求得一個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的從九品小官。官定后,回奉先探家。此時安祿山起兵范陽的消息尚未傳至京師,但詩人已敏感到大亂將至。杜甫將自己此次探家的`所見、所聞、所感,寫成了這首千古不朽的長篇杰作。
這首詩長達五百字,可分三大段:從開首至“放歌破愁絕”為第一段,集中抒寫自己輔君濟民、竊比稷契的平生志向,壯志未酬的抑郁悲憤。從“歲暮百草零”至“惆悵難再述”為第二段,述其旅途見聞,集中寫過驪山時的見聞和感想,揭露唐玄宗、楊貴妃及其幸臣們在驪山歌舞宴飲,不恤國事,聚斂百姓,荒淫享樂生活,概括“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嚴酷現(xiàn)實,展現(xiàn)了社會貧富懸殊和階級對立,慨嘆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而不恤民窮時艱。“北轅就涇渭”以下為第三段,寫旅途之艱難與家室之不幸。“官渡又改轍”,“恐觸天柱折”,“枝撐聲窸窣”,“川廣不可越”等語,雖為寫景,實則暗示時局之嚴重,給人“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之感!叭腴T聞號咷”數(shù)語,寫自家的不測災(zāi)禍。末幾句寫老杜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懷。
此詩題為《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其中敘述自己發(fā)京師,過驪山,就涇渭,抵奉先的行程,不過寥寥數(shù)十字,而“詠懷”才是詩歌的主體部分。全詩以詠懷為中心,抒寫自己對身事、國事、家事的無限感慨之情。吳贍泰評此詩曰:“長詩須有大主腦,無主腦則緒亂如麻。此詩身與國與家,為一篇之主腦。布衣終老,不能遂稷契之志,其為身之主腦也;廊廟無任事之人,致使君臣荒宴,其為國之主腦也;前由身事入國事,轉(zhuǎn)入家事,后即由家事,勘進一層,繳到國事。緒分而聯(lián),體散而整,其由主腦之明故也。”此言極是。這首詩內(nèi)容極其豐富,幾乎涉及到了當(dāng)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上自揮霍無度的皇帝,下至無以為生的百姓;大到邦國存亡,小到家室悲歡。敘事、描寫、議論互相穿插,若無主線貫穿,確有緒亂如麻之虞。此詩以“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憂國憂民之情為貫穿全詩的主線,三大段都緊緊圍繞這一中心。第一段主要寫身事,由以身許國、竊比稷契的理想,寫到壯志難酬的悲憤抑郁和矢志不改的堅定決心;第二段主要寫國事,揭示社會上尖銳的階級對立,揭露皇帝和朝臣們的荒淫無度;第三段主要寫家事,由自己家的喪子之悲,推及平人、失業(yè)徒、遠戍卒,表現(xiàn)了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三段各有側(cè)重,而又有機交織。無論敘事、詠懷,均以志存稷契、心憂天下為中心。浦起龍說: “是為集中開頭大文章,老杜平生大本領(lǐng),須用一片大魄力去讀,斷不宜如朱、仇諸本,瑣瑣分裂。通篇只是三大段,首明賚志去國之情,中慨君臣耽樂之失,末述到家哀苦之感。而起手用 ‘許身’、‘比稷契’二句總領(lǐng),如金之聲也;結(jié)尾用 ‘憂端終南’ 二句總收,如玉之振也。其 ‘稷契’ 之心,‘憂端’之切,在于國奢民困。而民惟邦本,尤其深危而極慮者。故首言去國也,則曰 ‘窮年憂黎元’;中慨耽樂也,則曰 ‘本自寒女出’;末述到家也,則曰 ‘默思失業(yè)徒’。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然則其所謂比 ‘稷契’ 者,固非虛語; 而結(jié) ‘憂端’ 者,終無已時矣!(《讀杜心解》)此論可以說是對“有大主腦”的精辟闡釋。此詩選材典型,內(nèi)容豐富,篇幅宏大,頭緒紛繁,但由于主腦明確,統(tǒng)攝全篇,故其雖斷續(xù)開合,百轉(zhuǎn)千回,卻終能首尾呼應(yīng),一氣流注,將廣闊的社會生活展現(xiàn)無遺,將深厚的憂國憂民之情抒寫得淋漓盡致,使全詩呈現(xiàn)出沉郁頓挫的獨特風(fēng)格。
此詩為杜集中之洋洋大觀者,其主腦明晰的特點向為人們稱道。這一特色在其稍后所寫《北征》詩中同樣十分突出!扒ず忦辏瑧n虞何時畢。”同樣以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將身事、國事、家事交織在一起,寫出了濃郁時代氣息的“詩史”。施補華評此二詩時說:“后人無此才氣,無此學(xué)問,無此境遇,無此襟抱,斷斷不能作!(《峴傭說詩》)此說頗有道理,但這也是極而言之。后人雖不能全似老杜,但也多有得其筆法者,如晚唐李商隱的名作《行次西郊一百韻》,通過對京城西郊田園荒蕪、民不聊生的描寫,高度概括了社會動蕩、百姓苦難的現(xiàn)實。雖不及老杜之《詠懷》、《北征》,然其主腦清晰、氣格蒼勁,也不失為一篇 ‘有大主腦’的佳作。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詩句出處】相關(guān)文章:
思鄉(xiāng)的詩句及出處02-21
答謝中書書出處05-07
《將進酒》文章出處介紹03-15
答謝中書書的出處05-06
觀滄海的出處及原文11-23
蘇軾的詩詞名句及出處08-02
季羨林名人名言帶出處12-22
琵琶行全文出處作者翻譯賞析10-04
魚我所欲也成語出處05-09
晏殊的《蝶戀花》全詞及出處賞析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