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了解蘇軾的精神世界
蘇軾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儒釋道三家思想圓融兼通,在不同的處境中,能夠以不同的思想體系支撐著自己的人生信念。
在艱難困苦的境遇中,他往往能夠保持一種曠達樂觀的心態(tài)。他的順生、達觀態(tài)度,浸透著佛家“禪學”思想的影響。從生活實踐的角度來看,在逆境中能保持樂觀,并且出之以自然曠達,而不是放大自恣,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但蘇軾卻能夠常常如是堅持。這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明證。
他貶官黃州期間寫的《記承天寺夜游》,描寫一個歲末的不眠之夜,自己與同樣被貶在黃州的張懷民漫步在承天寺庭中的情形。清幽如水的夜景描繪,“何夜無月,何處無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議論,全然沒有遷客騷人的悲戚和消沉,以恬淡曠達的襟懷和慧筆靈心作著平和、親切的娓娓敘說。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逆境蘇軾的人格魅力。
再如,他在黃州寫的札記小品,《二紅飯》云:“今年東坡收大麥二十余石,賣之價甚賤,而粳米適盡,乃課奴婢舂以為飯,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云是嚼虱子。日中饑,用漿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令庖人,雜小豆作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鮮二紅飯也’”其間除了民生艱難的憂患,以苦作樂的歡然心態(tài),超然曠達的心胸,哪里有什么消沉悲戚之思!在他的影響下,連他的家人不是也能苦中作樂嗎?
后來,他被貶往時稱瘴癘之地的惠州時,竟能放聲高歌:“日食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不僅僅是一種生存智慧,更是一種傲岸不屈的偉大人格。蘇軾的“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豁達態(tài)度,又一次惹惱了那些當權的勢要,半年之后他就再被貶為瓊州別駕。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之時,他看到的不是茫茫滄海,仕途險惡;想到的也不是此去蠻荒,前途未卜!翱沼圄斲懦髓跻,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蠻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豪放詞句中洋溢的豁達樂觀情緒,真正表達出了蘇軾之所以為蘇軾的本來面目。
【了解蘇軾的精神世界】相關文章:
李白的精神世界05-12
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怎樣的03-15
蘇軾07-14
蘇軾黃庭堅08-26
蘇軾的故事05-27
蘇軾的名句10-05
蘇軾的詩句08-24
蘇軾的故事08-26
蘇軾的詩詞06-13
蘇軾的古詩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