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蘇軾列傳》原文及翻譯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宋史·蘇軾列傳》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宋史·蘇軾列傳》
原文:
哲宗立,(蘇軾)復朝奉郎、七登州,召為禮部郎中。遷起居舍人。軾起于憂患不欲驟履要地辭于宰相蔡確確曰公徊翔久矣朝中無出公夸者。軾曰:“昔林希同在館中,年且長!贝_曰:“希固當先公耶?”卒不許。二年,兼侍讀。每進讀至治亂興衰、邪正得失之際,未嘗不反復開導,覬有所啟悟。哲宗雖恭默不言,輒首肯之。嘗讀祖宗《寶訓》,因及時事,軾歷言:“今賞罰不明,善惡無所勸沮;又黃河勢方北流,而強之使東;復人入鎮(zhèn)戎,殺掠數(shù)萬人,帥臣不以聞。每事如此,恐浸成衰亂之漸!比,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知杭州。未行,諫官言前相蔡確知安州,作詩借郝處俊事以譏太皇太后。大臣議遷之嶺南。軾密疏:“朝廷若薄確之罪,則于皇帝孝治為不足;若深罪確,則于太皇太后仁政為小累。謂宜皇帝敕置獄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詔赦之,則于仁孝兩得矣。”宣仁后心善軾言而不能用。軾出郊,用前執(zhí)政恩例,遣內侍賜龍茶、銀合,慰勞甚厚。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夸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辦,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七年,徙揚州。舊發(fā)運司主東南漕法,聽操舟者私載物貨,故操舟者輒富厚,以官舟為家,補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載率皆速達無虞。近歲一切禁而不許,故舟弊人困,多盜所載以濟饑寒,公私皆病。軾請復舊,從之。未閱歲,以兵部尚書召兼侍讀。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列傳》)
譯文:
哲宗即位,(蘇軾被)授朝奉郎、登州知州,召他做禮部郎中。升為起居舍人。蘇軾從憂患中被起用,不想驟然間登上要職,向宰相蔡確推辭。蔡確說:“你徘徊不進已經(jīng)很久了,朝廷中沒有比你更合適的!碧K軾說:“從前林希和我同在館里,而且他年紀大!辈檀_說:“林希真應當比你先起用嗎?”終于沒有答應。元祐二年,兼侍讀。每次在皇帝面前誦讀到治亂興衰、奸邪正直及朝政得失的時候,未曾不反復開導,希望對皇帝有所啟發(fā)。哲宗雖然恭敬沉默不說話,常常很贊成。曾經(jīng)讀到祖宗的《寶訓》,因而講到時事,蘇軾一一地訴說:“現(xiàn)在賞賜處罰不分明,善沒有勉勵惡沒有禁止;又黃河正向北流,而硬要它向東流;西夏攻入鎮(zhèn)戎軍,殺掠幾萬人,統(tǒng)帥不奏報。每每出現(xiàn)這類事情,恐怕漸漸會成為衰亡和動亂的開端。”元祐三年,暫代知禮部貢舉。正逢大雪嚴寒,士子們坐在庭院中,顫抖地不能說話。蘇軾放寬他們的禁約,使他們能盡量發(fā)揮。巡視考場的宦官常侮辱應試士人,而且抓住意義曖昧的個別辭語,誣陷為罪狀,蘇軾把這些宦官都奏請驅逐。元祐四年,因積累了一些議論政事的話,被當權的人所恨。蘇軾怕不被他們所容忍,請求調到外地,任杭州知州。尚未動身,諫官說前任宰相蔡確任安州知州,作詩借郝處俊的事譏諷太皇太后。大臣們建議把他流放嶺南。蘇軾上密奏說:“朝廷如果處分蔡確輕了,那對皇帝以孝治天下就不足;如果治罪重了,那對太皇太后的仁政又有所欠缺。認為應由皇帝下敕書立案逮捕治罪,太皇太后就下手詔寬赦他,那就仁和孝兩方面都得當了。”宣仁后心里認為蘇軾的話好而不能實行。蘇軾出行外任時,朝廷使用過去執(zhí)政大臣的舊例,派宦官賞賜他龍茶、銀盒,慰勞很優(yōu)厚。蘇軾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饑荒和瘟疫并發(fā)。蘇軾向朝廷請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賜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換取米來救濟饑餓的人。第二年春天,派人帶著醫(yī)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元祐七年,移揚州。以前發(fā)運司主管東南漕運法,允許駕船的人私自載運貨物。所以駕船的人就富裕了,把官船當作自己的家,修治船只,還救濟船夫們的困乏,所以所載貨物都很快到達而且沒有事故。近年一切私載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舊人員貧困,多數(shù)人偷盜所運貨物來救饑寒,公家私人都受害。蘇軾請求恢復舊制,朝廷允準。不滿一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
蘇軾相關擴展
藝術成就
蘇軾的詩大都抒寫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xiàn)實黑暗之作。詩風豪邁清新,尤長于比喻。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蘇軾的詞題材廣泛,記游、懷古、贈答、送別、說理無不入詞,對嚴格的音律束縛也有所突破,促進了詞的發(fā)展。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蘇軾散文中議論文汪洋恣肆,記敘文結構謹嚴,明白條暢,如《石鐘山記》、《放鶴亭記》等與《赤壁賦》、《后赤壁賦》同為傳誦名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進,黃庭堅、秦觀等均出其門下。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云:“到黃州后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jīng)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人書并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后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明代]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jié)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jié)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并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后“文人畫”的發(fā)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fā)現(xiàn)的《瀟湘竹石圖卷》當亦系他的作品。詩文有《東坡七集》,詞有《東坡樂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
【《宋史·蘇軾列傳》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宋史蘇軾列傳原文及翻譯07-27
宋史《蘇軾列傳》原文及翻譯02-14
蘇軾列傳原文及翻譯09-28
宋史·蘇軾列傳04-27
《宋史·蘇軾傳》原文及翻譯10-30
(推薦)宋史·蘇軾列傳06-25
《宋史·蘇軾傳》原文及翻譯解析03-15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1-27
《宋史·王安石傳》原文及翻譯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