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辭陶淵明
文學家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是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歸去來兮辭》的相關(guān)知識點,歡迎大家閱讀與學習。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這篇文章作于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nèi)心感受,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chuàng)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體上屬于辭賦,但語言淺顯,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其結(jié)構(gòu)安排嚴謹周密。散體序文重在敘述,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職,成“雙美”之勢。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作品原文
歸去來兮辭(并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缾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序文注釋
耕植不足以自給:耕:耕田。植:植桑。以:來。給:供給。
幼稚盈室,缾無儲粟:幼稚:指孩童。盈:滿。缾:同”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甕之類。
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生生:猶言維持生計。前一“生”字為動詞,后一“生”字為名詞。資:憑借。術(shù):這里指經(jīng)營生計的本領(lǐng)。
長吏:較高職位的縣吏。指小官。
脫然:輕快的樣子。有懷: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頭)。
靡途:沒有門路。
會有四方之事:剛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會:適逢。四方:意為到各處去
諸侯:指州郡長官。
家叔:指陶夔(kuí),當時任太常卿。以:因為。
見:被。
風波:指軍閥混戰(zhàn)。靜:平。
憚:害怕。役:服役。
彭澤:縣名。在今江西省湖口縣東。
眷然:依戀的樣子。歸歟(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何:什么。則:道理。
質(zhì)性:本性。矯厲:造作勉強。
切:迫切。違己:違反自己本心。 交。褐杆枷肷显馐芡纯唷
嘗:曾經(jīng)。從人事:從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口腹自役:為了滿足口腹的需要而驅(qū)使自己。
悵然:失意。
猶:仍然。望:期待。一稔(rěn):公田收獲一次。稔,谷物成熟。
斂裳:收拾行裝。宵:星夜。逝:離去。
尋:不久。程氏妹:嫁給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
情:吊喪的心情。在:像。駿奔:急著前去奔喪。
仲秋:農(nóng)歷八月。
事:辭官。順:順遂。心:心愿。
乙巳歲:晉安帝義熙元年。
正文注釋
歸去來兮:意思是“回去吧”。來,助詞,無義。兮,語氣詞。
田園將蕪胡不歸:田園將要荒蕪了,為什么不回去?胡,同“何”。
以心為形役:讓心神為形體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為了免于饑寒,違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體,指身體。役,奴役。
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悲愁失意。惆悵,失意的樣子。
悟已往之不諫:覺悟到過去做錯了的事(指出仕)已經(jīng)不能改正。諫,諫止,勸止。
知來者之可追:知道未來的事(指歸隱)還可以挽救。追,挽救,補救。
實:確實。迷途:做官。其:大概。
是:正確。非:錯誤。
舟遙遙以輕飏(yáng):船在水面上輕輕地飄蕩著前進。遙遙,搖擺不定的樣子。以,而。飏,飛揚,形容船行駛輕快的樣子。
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把。后文中:“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也是這樣的。前:前面的。
恨晨光之熹微:遺憾的是天剛剛放亮。恨:遺憾。熹微,微明,天未大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看見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過去。瞻,遠望。衡宇,簡陋的房子。
稚子:幼兒。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里。三徑,院中小路。漢朝蔣詡(xǔ)隱居之后,在院里竹下開辟三徑,只于少數(shù)友人來往。后人以“三徑”代指隱士所居。就,近于。
盈樽:滿杯。
引:拿來。 觴(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顏:看看院子里的樹木,覺得很愉快。眄,斜看。這里是“隨便看看”的意思。柯,樹枝。以:為了。怡顏,使面容現(xiàn)出愉快神色。
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
審容膝之易安: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審,覺察。容膝,只能容下雙膝的小屋,極言其狹小。
園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園里行走,自成一種樂趣。涉,涉足,走到。
策扶老以流憩(qì):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策,拄著。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沒有固定的地方,到處走走歇歇。
時矯首而遐觀:時時抬起頭向遠處望望。矯,舉。遐,遠。
云無心以出岫(xiù):云氣自然而然地從山里冒出。無心,無意地。岫,有洞穴的山,這里泛指山峰。
景翳(yì)翳以將入:陽光黯淡,太陽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陰暗的樣子。
扶孤松而盤桓:手扶孤松徘徊。盤桓:盤旋,徘徊,留戀不去。
請息交以絕游:息交,停止與人交往斷絕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場有任何瓜葛。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世事與我所想的相違背,還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駕,駕車,這里指駕車出游去追求想要的東西。言,助詞。
情話:知心話。
春及:春天到了。
將有事于西疇:西邊田野里要開始耕種了。有事,指耕種之事。事,這里指農(nóng)事。疇,田地。
或命巾車:有時叫上一輛有帷的小車。巾車,有車帷的小車;,有時。
或棹(zhào)孤舟:有時劃一艘小船。棹,本義船槳。這里名詞做動詞,意為劃槳。
既窈窕以尋壑:經(jīng)過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樣子。壑,山溝。
亦崎嶇而經(jīng)丘: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
木欣欣以向榮:草木茂盛。欣欣,向榮,都是草木滋長茂盛的意思。
涓涓:水流細微的樣子。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羨慕自然界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結(jié)束。善,歡喜,羨慕。行休,行將結(jié)束。
已矣乎:算了吧!助詞“矣”與“乎”連用,加強感嘆語氣。
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順從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與死呢?寓形,寄生。宇內(nèi),天地之間。曷,何。委心,隨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樣子。之,往。
帝鄉(xiāng)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鄉(xiāng),仙鄉(xiāng),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懷良辰以孤往:愛惜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懷,留戀、愛惜。良辰,指上文所說萬物得時的春天。孤 獨,獨自外出。
或植杖而耘耔:有時扶著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著。耘,除草。耘,除草。籽,培苗。
登東皋(gāo)以舒嘯:登上東面的高地放聲長嘯,皋,高地。嘯,撮口發(fā)出的長而清越的一種聲音。舒,放。
聊乘化以歸盡:姑且順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隨順大自然的運轉(zhuǎn)變化。歸盡:到死。盡,指死亡。
樂夫天命復奚疑:樂安天命,還有什么可疑慮的呢? 復:還有。疑:疑慮。
白話譯文
序文
我家貧窮,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沒有剩余的糧食,賴以維持生計的本領(lǐng)我還沒有找到。親友大都勸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這個念頭,可是求官缺少門路。正趕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愛惜人才為美德,叔父也因為我家境貧苦(替我設(shè)法),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那時社會上動蕩不安,心里懼怕到遠處當官。彭澤縣離家一百里,公田收獲的糧食,足夠造酒飲用,所以就請求去那里。等到過了一些日子,便產(chǎn)生了留戀故園的懷鄉(xiāng)感情。那是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饑寒雖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過去為官做事,都是為了吃飯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悵感慨,心情激動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看到這一茬莊稼成熟,便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喪的心情像駿馬奔馳一樣急迫,自己請求免去官職。自立秋第二個月到冬天,在職共80多天。因辭官而順遂了心愿,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歸去來兮》。乙巳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
回去吧!田園都將要荒蕪了,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被軀殼所役使,那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發(fā)生的事尚可補救。我確實入了迷途,但不算太遠,已覺悟如今的選擇是正確的,而曾經(jīng)的行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輕輕地飄蕩著前進,輕快前行,風輕飄飛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詢問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終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過去。家僮歡快地迎接我,幼兒們守候在門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里。我?guī)е變簜冞M入屋室,早有清釀溢滿了酒樽。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看看院子里的樹木,覺得很愉快;倚著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種樂趣,小園的門經(jīng)常地關(guān)閉,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時時抬頭望著遠方。云氣自然而然的從山里冒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陽光黯淡,太陽快落下去了,手撫孤松徘徊。
回來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斷絕交游。世事與我所想的相違背,還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親人間的知心話為愉悅,以彈琴讀書為樂來消除憂愁。農(nóng)夫告訴我春天到了,西邊田野里要開始耕種了。有時叫上一輛有帷的小車,有時劃過一艘小船。有時經(jīng)過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時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細微。羨慕自然界的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結(jié)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還能有多久,為什么不放下心來任其自然地生死?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貴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沒有希望的。趁著春天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有時放下手杖,拿起農(nóng)具除草培土;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呼嘯,傍著清清的溪流吟誦詩篇。姑且順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樂安天命的主意,還有什么可猶疑的呢!
創(chuàng)作背景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棄官歸田,作《歸去來兮辭》。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1歲時,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令即辭官回家。以后再也沒有出來做官。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陶淵明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為州祭酒,到義熙元年作彭澤令,十三年中,他曾經(jīng)幾次出仕,幾次歸隱。淵明有過政治抱負,但是當時的政治社會已極為黑暗。晉安帝元興二年(403),軍閥桓玄篡晉,自稱楚帝。元興三年,另一個軍閥劉裕起兵討桓,打進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義熙元年,劉裕完全操縱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quán)。這時距桓玄篡晉,不過十五年。伴隨著這些篡奪而來的,是數(shù)不清的屠殺異己和不義戰(zhàn)爭。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治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xiàn)理想抱負。陶淵明經(jīng)過十三年的曲折,終于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注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篇辭體抒情詩,不僅是淵明一生轉(zhuǎn)折點的標志,亦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xiàn)歸隱意識的創(chuàng)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鄉(xiāng)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設(shè)想日后的隱居生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nóng)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
辭前有序,是一篇優(yōu)秀的小品文。從“余家貧”到“故便求之”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貧而出仕的曲折經(jīng)歷。其中“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及“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寫出過去出仕時一度真實有過的欣然向往,足見詩人天性之坦誠。從“及少日”到“乙巳歲十一月也”這后半幅,寫出自己決意棄官歸田的原因!百|(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是棄官的根本原因。幾經(jīng)出仕,詩人深知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喪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饑凍雖切”,也決不愿再“違己交病”。語言雖然和婉,意志卻是堅如金石,義無反顧。至于因妹喪而“自免去職”,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對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辭則是淵明在脫離官場之際,對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起二句無異對自己的當頭棒喝,正表現(xiàn)人生之大徹大悟。在詩人的深層意識中,田園,是人類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園將蕪,意味著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歸去來兮,是田園的召喚。也是詩人本性的召喚!凹茸砸孕臑樾我郏摄皭澏毐。”是說自己使心為身所驅(qū)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悵惘而獨自悲戚呢。過去的讓它過去就是了。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是堅實的!拔蛞淹恢G,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边^去不可挽回,未來則可把握,出仕已錯,歸隱未晚。這一“悟”、一“知”、一“覺”,顯示著詩人把握了自己,獲得了新生!爸圻b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寫詩人想像取道水陸,日夜兼程歸去時的滿心喜悅。舟之輕飏,風之吹衣,見得棄官之如釋重負。晨光熹微,恨不見路,則見出還家之歸心似箭。這是出了樊籠向自由的奔赴呵。連陸行問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實可喜。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一望見家門,高興得奔跑,四十一歲的詩人,仍是這樣的天真。僮仆歡喜地相迎,那是因為詩人視之為“人子”而“善遇之”(蕭統(tǒng)《陶淵明傳》)。孩兒們迎候于門,那是因為爹爹從此與他們在一起。從這番隆重歡迎的安排中,已隱然可見詩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出處同上)。在歡呼雀躍的孩子們的背后,是她怡靜喜悅的微笑!叭龔骄突,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蓖婋[居時常踏的小徑已然荒涼,詩人心頭乍然涌上了對誤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徑中的松菊,又使詩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猶存。攜幼入室,見得妻子理家撫幼,能干賢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溫情。多么溫馨的家庭,這是歸隱的保證!耙龎赜x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憋嬀崎_懷,陋室易安,寫出詩人之知足長樂。斜視庭柯,傲倚南窗,則寫詩人之孤介傲岸。
名家評點
北宋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說:“兩晉無文章,幸獨有《歸去來兮辭》一篇耳,然其詞義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其尤怨切蹙之病!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晉宋之際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東晉名臣陶侃曾孫。少貧病,有高尚之志,博學善屬文。晉孝武帝太元末,曾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職,自免歸。晉安帝隆安中,任荊州刺史桓玄屬吏,以母喪歸。及桓玄篡位,入劉裕(即宋武帝)幕府,任鎮(zhèn)軍參軍,轉(zhuǎn)江州刺史劉敬宣參軍。又任彭澤令,在官八十余日,棄官回鄉(xiāng),退居田園,無復仕進之意。宋文帝時卒,友人私謚曰靖節(jié)先生。事跡見《晉書》《宋書》《南史》等本傳。其人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其詩風質(zhì)樸、平淡,語言精練而出之以自然,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早年生活
淵明曾祖或為陶侃(尚存爭議,但二者的親緣關(guān)系是肯定的[3])。外祖父孟嘉,晉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過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說,或名岱或名茂[4]),父親是個“寄跡風云,寘茲慍喜”的人,具體事跡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淵明三歲,后嫁給程姓人家,故陶詩文提及她時稱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來,淵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八歲時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庶母辭世,淵明后來作文章回憶這段往事時寫道:“慈妣早世,時尚孺嬰。我年二六,爾才九齡”(《祭程氏妹文》)。二十歲時家境尤其貧困,有詩可證:“弱年逢家乏”(《有會而作》)。
淵明“自幼修習儒家經(jīng)典,愛閑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5]《榮木》序曰:“總角聞道”,《飲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他早年曾受過儒家教育,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志向;在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歡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又愛琴書:“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ā杜c子儼等疏》)。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yǎng)。[6]
仕宦生涯
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謀生路!讹嬀啤菲涫骸霸谖粼h游,直至東海隅。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qū)。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即是回憶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階段他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級官吏詳情已不可考。在短暫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歲時,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閑居。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于規(guī)林被大風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guī)林》,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林對舊居的懷念。一年后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丁憂期滿,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zhèn)軍將軍劉裕參軍。此時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為官一展宏圖,可在出仕后卻仍然眷念田園,“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淵明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經(jīng)錢溪使都,有《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詩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動蕩于仕與耕之間已有十余年,他已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7]
隱居生活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后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jié)束。此時的淵明,政治態(tài)度入于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時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這樣做,而且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農(nóng)民的生活。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
義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淵明家中火災,宅院盡毀,被迫遷居。
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詔征他為著作佐郎,淵明稱病沒有應征。
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為江州刺史,約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結(jié)交淵明,二人之間有軼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顏延之為始安太守,與淵明結(jié)交,有軼事顏公付酒錢。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并勸他出仕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同年,淵明卒于潯陽。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謚為“靖節(jié)”,后世稱“陶靖節(jié)”。
詩文作品
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后人編為《陶淵明集》[10]。
卷之一 詩四言:
《停云(并序)》《時運(并序)》《榮木(并序)》《贈長沙公(并序)》《酬丁柴!贰洞瘕媴④姡ú⑿颍贰秳褶r(nóng)》《命子》《歸鳥》
卷之二 詩五言:
《形影神(并序)》《九日閑居(并序)》《歸園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續(xù)之祖企謝景夷三郎》《乞食》《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答龐參軍(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連雨獨飲》《移居二首》《和劉柴!、《酬劉柴!贰逗凸鞑径住贰队谕鯎彳娮涂汀贰杜c殷晉安別(并序)》《贈羊長史(并序)》《歲暮和張常侍》《和胡西曹示顧賊曹》《悲從弟仲德》
卷之三 詩五:
《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guī)林二首》《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還舊居》《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己酉歲九月九日》《庚戌歲九月中西田獲早稻》《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飲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責子》《有會而作》《蠟日》[37]
卷之四 詩五言:
《擬古九首》《雜詩十二首》《詠貧士七首》《詠二疏》《詠三良》《詠荊軻》《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擬挽歌辭三首》
卷之五 賦辭:
《感士不遇賦(并序)》《閑情賦》《歸去來兮辭》
卷之六 記傳贊述:
《桃花源記(并詩)》《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五柳先生傳》《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 疏祭文:
《與子儼等疏》《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
作品類型
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以“醉人”的語態(tài)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xiàn)詩人退出官場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xiàn)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
詠懷詩
陶淵明的詠懷詩以《雜詩》十二首,《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為代表。《雜詩》十二首多表現(xiàn)了自己歸隱后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fā)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nèi)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蹲x山海經(jīng)》十三首借吟詠《山海經(jīng)》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nèi)容,如第十首借歌頌精衛(wèi)、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fā)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守志不阿的高尚節(jié)操;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nèi)容,出現(xiàn)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讀者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nóng)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污濁現(xiàn)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因為有實際勞動經(jīng)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xiàn)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陶淵明的田園隱逸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杜甫詩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蘇東坡更作《和陶止酒》、 《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和陶勸農(nóng)六首》、《和陶九日閑居》、《和陶擬古九首》、《和陶雜詩十一 首》、《和陶贈羊長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劉柴桑》、《和陶酬劉柴!、《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
散文辭賦
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賴于他的散文和辭賦的,實不下于他的詩歌。特別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這三篇最見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傳》采用正史紀傳體的形式,并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跡而重在表現(xiàn)生活情趣,帶有自敘情懷的特點,這種寫法是陶淵明首創(chuàng)!稓w去來兮辭》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文中不乏華彩的段落,其跌宕的節(jié)奏,舒暢的聲吻,將詩人欣喜若狂的情狀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歐陽修曾評價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片而已!薄短一ㄔ从洝窇攺娬{(diào)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獨特之處: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戰(zhàn)亂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純。陶淵明在歸隱之初想到的還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不限于個人,而是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能夠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生活有關(guān)。雖然桃花源只是一個空想,但能提出這個空想是十分可貴的。[11]
文學思想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shù)真實。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xiàn)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fā),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shù)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xiàn)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xiàn)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xiàn)實的積極意義。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饑寒交迫的困境時,盡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xiàn)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jié)。據(jù)說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從此,不為五斗米折腰傳為佳談。陶淵明喜歡喝酒,“寄酒為跡”抒發(fā)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統(tǒng)治集團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現(xiàn)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作品才雖平淡質(zhì)樸卻詩意盎然。
陶詩文共一百四十幾篇,引用《列子》、《莊子》典故多達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說對老莊思想接受甚深。陶淵明崇尚老莊的自然美學觀,同時又是生活勞動在田園之中,很自然地,田園生活便成了他的審美對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國田園詩歌的輝煌。陶淵明以自然為美,以真為美的詩美思想,閃耀在詩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個性,使讀者強烈感受到詩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體現(xiàn)在內(nèi)容上,則是把田園生活引進 了詩壇,為中國詩歌的發(fā)展開辟了一片新天地;滲透在藝術(shù)上,則是產(chǎn)生了真樸淡遠的藝術(shù)境界和沖淡自然的美學風格。這就是偉大詩人的陶淵明,千百年來,他的品格,他的詩歌,他的田園,連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為后世詩人與讀者崇拜和研究的對象,就足以說明他美學思想的無盡生命力。[12]
藝術(shù)特色
語言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nèi)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shù)韻味!
如農(nóng)家口語,但塑造出來的藝術(shù)形象卻生動鮮明。蘇軾云:“淵明詩初視若散緩,熟讀有奇趣。如噯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又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不知者則疲精力,至死不悟!斌w現(xiàn)了一種“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語)的巧妙構(gòu)思。[14]
手法
他善于以白描及寫意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huán)境,意境渾融高遠又富含理趣。語言精工本色,樸素真率,筆調(diào)疏淡,風韻深厚。但陶詩并非只有飄逸悠然、自然沖淡一種風格,也有金剛怒目的慷慨豪放如《詠荊軻》、《讀山海經(jīng)》的“精衛(wèi)銜微木”等。陶詩還善于將興寄和自然美融為一體。他筆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義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實有之景。如《擬古》其七“日暮天無云”中所寫“云間月”、“葉中華”,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對人生最美好酣暢的短暫時光的比喻。陶淵明筆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歸鳥、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也是詩人高潔性格的象征。[11]
風格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nóng)村生活的情景,而這田園生活也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其藝術(shù)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勝,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寫景、議論緊密結(jié)合,情景交融,從中反映了作者的個性,他的清高自賞和不與世俗同習。
【歸去辭陶淵明】相關(guān)文章:
陶淵明 歸去來辭11-22
歸去來辭陶淵明散文12-07
陶淵明的名著《歸去來辭》10-15
陶淵明《歸去來辭》原文12-16
歸去宋辭陶淵明操作題12-15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11-24
和陶淵明歸去來辭原文04-15
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11-12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