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桃花源詩原文及翻譯
《桃花源詩》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詩人以自己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深切感受,突破了個人狹小的生活天地,從現實社會的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苦難出發(fā),結合傳說中的情形,描繪了一個與現實社會相對立自由、幸福的理想社會。全詩內容豐富,語言質樸,描寫具體,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陶淵明桃花源詩原文及翻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桃花源詩原文
《桃花源詩》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jié)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馀樂,于何榮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
愿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桃花源詩翻譯:
秦王暴政亂綱紀,賢士紛紛遠躲避。
四皓隱居在商山,有人隱匿來此地。
往昔蹤跡消失盡,來此路途已荒廢。
相喚共同致農耕,天黑還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濃蔭,莊稼種植按節(jié)氣。
春蠶結繭取長絲,秋日豐收不納稅。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雞犬互鳴吠。
祭祀仍遵古禮法,衣裳沒有新款式。
兒童歡跳縱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木花開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雖無年歷記時日,四季推移自成歲。
歡快安逸樂無窮,哪還需要動知慧?
奇蹤隱蔽五百歲,一朝開放神奇界。
浮薄淳樸不同源,轉眼深藏無處覓。
請問世間凡夫子,可知塵外此奇跡?
我愿踏乘輕云去,高飛尋找我知己。
【賞析】
表現高尚美好的人類社會理想,是淵明晚年的代表作品。了解傳統(tǒng)文化,這是必讀之作。
先讀《記》文。從“晉太元中”到“豁然開朗”,可謂引子,敘述桃花源之被發(fā)現。此節(jié)文字已帶出傳奇色彩!巴分h近”,“忽逢桃花林”,“仿佛若有光”,“豁然開朗”等語,尤能狀出奇異之感。間或寫景亦很優(yōu)美,“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頗能引人入勝。從“土地平曠”到“不足為外人道也”,是中心段落,描寫漁人與桃源人之接觸,通過漁人之眼呈示桃源世界!拔萆醿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啟示著桃源世界的人間性!氨阋家,設酒殺雞作食”,“馀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則意味著桃源人之富于人情味。“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更表明桃源人對自由之酷愛,對傳統(tǒng)之忠誠。這些意義,自然不是世間漁人所能理解的!皢柦袷呛问,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源人與世間人的這一番對話,實無異為桃源與世間的一種文化比較。但其深刻意蘊,則有待《詩》中闡發(fā)。從“既出”到“后遂無問津者”,可謂尾聲,交待漁人之背約,桃源之不可再尋,愈增撲朔迷離之傳奇色彩。這便令人更加向往,渴望更多了解桃源!对姟,于是順著讀者此種心理推出。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逼鸪,揭示桃源產生的歷史。自從秦始皇悖逆人道,賢者便紛紛避世隱居。人道出于天道,故曰“天紀”。這是先秦儒道兩家的共同思想。“賢者避世”是孔子的話(《論語·憲問》),這也是儒道相通之點!包S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睘楸芮貋y,夏黃公、綺里季等四人到商山隱居,稱“商山四皓”。那時候,桃源的先民們也離開了這個世界!队洝肥菑奈萆崃继飳懭胩以,《詩》則從歷史根源寫入,但是都說明著桃源世界的人間性!巴E浸復湮,來徑遂蕪廢!背鮼硖以吹淖阚E漸漸湮沒了,那道路漸漸荒蕪消失。比較《記》語“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此二句詩尤具歲月綿邈、桃源渺茫之感。以下便正面展開桃源世界,揭示其文化特質!跋嗝赁r耕,日入從所憩!碧以慈讼嗝闩ΩN,他們日出而作,日落各歸所居休息。此二句,暗用《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用得到家。“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鄙V癫捎锚q有馀蔭,五谷能夠及時種植。這暗示著沒有橫征暴斂、徭役、戰(zhàn)亂的干擾。“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古人的理想,在這里是實現了!按盒Q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贝硕湓娀ノ。春收蠶絲,秋收糧食,沒有官家征稅,這里壓根兒就沒有什么君王!桃花源,是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盎穆窌峤煌,雞犬互鳴吠!彪m說荒草掩路,可是阻隔的實在只是與外界的交通,桃源人之間,卻是常來常往,交情至為淳厚。上文“相命肆農耕”,下文“斑白歡游詣”可證。雞鳴狗吠,其聲互答,是暗示著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友好!百薅躬q古法,衣裳無新制!辟薅故枪糯漓胗玫亩Y器,衣裳即上下裝。上文“秋熟靡王稅”二句是揭示桃源政治經濟之特質,此二句則是揭示桃源民俗文化之特質。禮法、服制猶保持古風,這意味著古老的美德之保持。所以:“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焙簜冊谔煺婊顫姷爻,頭發(fā)斑白的老人們哪,在歡歡喜喜地往來游玩。這豈止是“斑白者不負載于道路矣”!不言而喻,古人所理想的“幼有所長”,比較容易做到,而“老有所終(善終)”恐怕就不那么容易辦到。這里是全都實現了。從敬老愛幼的全幅落實,最能透視桃源道德文化之特質。不過,桃源人對科學知識則不感興趣!安輼s識節(jié)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碧以慈藦牟菽镜陌l(fā)榮與凋落,便知道春秋之變化。雖說沒有歲歷的推算記載,一年四季那是清楚的。下文點出此中真意:“怡然有馀樂,于何勞智慧。”簡樸的生活快樂有馀,哪里用得上什么智巧呢!智巧尚且不存在,欺詐權謀就更談不上。桃源文化之特質,乃是道德與自然兼尚,二者并行不悖!百薅躬q古法”與“于何勞智慧”二句,可證!捌孥欕[五百,一朝敞神界!睆那氐綍x,六百多年,此舉大概。桃源的奇跡一直隱沒了數百年,今日卻向世人顯露了她似乎是神仙般的境界。然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碧以达L俗自淳厚,世間風俗自澆薄,道不同又何能相謀?所以桃源只能顯露一下便又深深隱蔽起來。“異源”二字極可注意,深刻揭示出桃源與世間在文化根源之地的異質!氨 敝蛔,是對現實社會的根本批判!敖鑶栍畏绞,焉測塵囂外!庇畏绞,即游于方內之士,指世間俗人。試問世人,你們又怎能了解塵世之外的人間呢?不能的。你們與他們屬于兩個世界!霸秆攒b輕風,高舉尋吾契。”我多么愿意乘著輕風高飛遠舉,尋找那些與我志趣投合的人們啊。詩人自我的最后出現,是詩人全幅真性情的自然呈露。
桃花源的理想社會,以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熱愛勞動、富于人性、酷愛自由、忠于傳統(tǒng)為特質。這一理想,是對當時現實社會的根本否定。當時的社會,充滿陰謀、篡奪、屠殺、戰(zhàn)爭,廣大農村,民不聊生。淵明躬耕便難得溫飽,一般農民狀況可想而知。沒有對時代的感憤,對社會的反省,對人民的同情,決不可能有這一理想的產生。桃源理想社會的人間性(非仙非佛、非彼岸世界),實是對當時盛行的佛教思想的根本否定。淵明所居附近的廬山,是當時佛教一大中心。元興元年(402),名士劉遺民等百馀人與廬山僧人慧遠,在佛像前建齋立誓,共期西方,影響極大。(《高僧傳·慧遠傳》)西方,彼岸世界也。桃源則是人間世界。淵明所創(chuàng)造的社會理想,真正體現了中國文化的人間品格,亦是對當時中西文化沖突的有力回應。
桃源社會理想有一定的現實依據。從漢末至東晉,戰(zhàn)禍頻仍,各地人民往往逃入深山險境聚居避難,有的形成堡塢社會。但其中仍是等級制度森嚴。桃源則與之根本異趣。桃源理想,作為一種文化理想,更重要的成因是對于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她吸取了《禮記·禮運》大同社會“天下為公”,“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等思想,而揚棄了其“選賢與能”之成分;她吸取了《老子》“小國寡民,雖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后,樂其俗”等思想,而揚棄了其“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及“絕仁棄義”之成分(桃源尚有古禮)。她可能還吸收了魏晉以來從阮籍、嵇康到鮑敬言的無君論思想。終于是自成一新天新地、新境界!短一ㄔ丛姴⒂洝,堪稱《禮記·禮運》以降,中國文化之一大瑰寶。
《桃花源記》與《桃花源詩》珠聯壁合,又相對獨立,讀來并無重復之感。《記》以漁人之眼示現桃源。漁人背約,足見其為一俗人,故不可能對桃源有同情之了解!队洝分泄适,可視為桃源文化與世間文化之一次碰撞!对姟穭t以詩人之眼觀照桃源,對桃源作深入揭示,并表達出對桃源之認同與追求!队洝犯挥趥髌嫔,小說情調,《詩》則直湊單微,意蘊深遠!队洝放c《詩》為一整體,《記》是緣起,《詩》才是本體!队洝芬姟笆凡拧,《詩》則見“詩筆”、“議論”。作品的結構,是“文備眾體”,顯示了藝術上的獨創(chuàng)!短一ㄔ丛姴⒂洝罚瑢笫劳愺w裁之文學創(chuàng)作,如元白敘事詩,實已導乎先路。
【陶淵明桃花源詩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陶淵明《桃花源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1-22
雜詩陶淵明翻譯及原文03-18
雜詩陶淵明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6-19
有關陶淵明桃花源詩原文及賞析11-22
《桃花源記》陶淵明原文及翻譯01-02
桃花源記原文翻譯陶淵明02-24
《桃花源詩》陶淵明的詩10-24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翻譯及賞析01-25
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