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王維《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全詩鑒賞
在日常學(xué)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維《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全詩鑒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
王維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
向國惟看日,歸帆但信風。
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鄉(xiāng)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王維《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鑒賞:
唐玄宗天寶十二載,晁衡乘船回國探親,王維寫詩為他送行,表達了對這位日本朋友的深情厚誼,寫得很感人。
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這兩句虛構(gòu)了兩種怪異的景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鰲,眼里紅光迸射的大魚,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出沒奔騰,興風作浪。構(gòu)成一幅光怪陸離、恢宏闊大的動態(tài)畫面,不禁令人產(chǎn)生一種神秘、奇詭、恐怖的感覺。表達了海上航行的艱險和對友人安危的關(guān)懷,寫得很有特色。
《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是唐朝作家王維創(chuàng)作的五排,詩人通過避實就虛,從有限中求無限的描寫手法。表達了對晁衡這位日本朋友的深摯的情誼。
晁衡,原名仲滿、阿倍仲麻呂,日本人。唐玄宗開元五年(717)隨日本遣唐使來中國留學(xué),改姓名為晁衡。歷仕玄宗、肅宗、代宗三朝,任秘書監(jiān),兼衛(wèi)尉卿等職。大歷五年卒于長安。天寶十二載,晁衡乘船回國探親。臨行前,玄宗、王維、包佶等人都作詩贈別,表達了對這位日本朋友深摯的情誼,其中以王維這一首寫得最為感人。
古代贈別詩通常以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發(fā)端,借景物描寫來烘染離情別意。這首詩不同,開頭便是一聲深沉的慨嘆:茫茫滄海簡直不可能達到盡頭,又怎么能知道那滄海以東是怎樣一番景象呢!突如其來,噴薄而出,令人心神為之一震。三四兩句一問一答,寄寓詩人深情。“九州”,代指中國,大意是說:中國以外,哪里最為遙遠呢?恐怕就要算迢迢萬里之外的日本了,現(xiàn)在友人要去那里,真象登天一樣難啊!頭四句極寫大海的遼闊無垠和日本的渺遠難即,造成一種令人惆悵、迷惘、惴惴不安的濃重氛圍,使讀者剛接觸到作品就從情緒上受到了強烈的感染。
接下來四句,是寫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在當時的科學(xué)水平和技術(shù)條件下,橫渡大海到日本去是一種極為冒險、生死未卜的事情。通常是正面實寫海上的景象,諸如氣候的無常、風濤的險惡等等,借以表達對航海者的憂慮和懸念。例如林寬的《送人歸日本》:“滄溟西畔望,一望一心摧!地即同正朔,天教阻往來。波翻夜作電,鯨吼晝可雷。門外人參徑,到時花幾開?”其中第三聯(lián)寫得驚耳怵目,扣人心弦,應(yīng)當說是相當精警的句子。但是,無論語言是怎樣的鋪張揚厲,情感是怎樣的激宕淋漓,要在一首短詩中把海上航行中將要遇到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說完道盡,畢竟是辦不到的。所以,王維采用了另外一種別開生面的手法:避實就虛,從有限中求無限。“向國惟看日,歸帆但信風”,要說的意思只開了一個頭便立即帶住,讓讀者自己去思索,聯(lián)想,補充,豐富!缎绿茣|夷傳》云:“日本使自言國近日所出,以為名!边@里“日”字雙關(guān),兼指太陽和日本國。試想,航海者就憑幾片風帆、數(shù)支櫓槳,隨風飄流,不是艱險已極嗎?不作正面描繪,只提供聯(lián)想線索;不言艱險而艱險之狀自明,不說憂慮而憂慮之情自見,正是這兩句詩高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還是“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兩句。在這里,詩人不只是沒有實寫海上景象,而且虛構(gòu)了兩種怪異的景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鰲,眼里紅光迸射的大魚,同時展現(xiàn)出四種色彩:黑,紅,藍(天),碧(波),構(gòu)成了一幅光怪陸離、恢宏闊大的動的圖畫。你看,波濤在不停地奔涌,巨鰲與大魚在不停地出沒,四種色彩在不斷地交織和變幻。這就不能不使人產(chǎn)生一種神秘、奇詭、恐怖的感覺。詩人借怪異的景物形象和交織變幻的色彩刺激讀者的感官,喚起讀者的情感體驗,把海上航行的艱險和對友人安危的憂慮直接傳達給了讀者。千百年來,歷代的詩論家們公認王維“詩中有畫”,但往往沒有注意到,他的“詩中畫”大多是“繪畫所描繪不出的畫境”。這首詩即是如此。人們公認王維是著色的高手。但往往沒有注意到,他筆下的色彩不是客觀對象的一種消極的附屬物,而是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氛圍、表現(xiàn)主觀情感的積極手段。這兩句詩利用色彩本身的審美特性來表情達意,很富創(chuàng)造性,有很高的借鑒價值。
最后兩句,詩人設(shè)想晁衡戰(zhàn)勝艱難險阻,平安回到祖國,但又感嘆無法互通音訊。這就進一步突出了依依難舍的深情。
這是一曲中日兩國的傳統(tǒng)友誼之歌。通篇沒有用一個概念性的語詞來明言所表現(xiàn)的究竟是什么情感,但我們從目的地的渺遠、航程的艱險和詩人的聲聲喟嘆中,可以明確無誤地體會到,這是一種悵惘、憂愁、懸念、惜別等等雜糅交織的至精至誠的情誼。司空圖《詩品》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正好道出了這首詩的表情特點。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mó jié),人稱詩佛,名字合之為維摩詰,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凈、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梢娡蹙S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王維生前,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禪理!保ㄔ废獭冻晖蹙S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詩佛”的稱號。王維出生在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據(jù)王維寫的《請施莊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余歲!薄锻跤邑┘{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薦福寺大德道光禪師塔銘》,文中述及了詩人同當代名僧道光禪師的關(guān)系時說:“維十年座下."可見王維確實也與佛家因緣不淺,其晚年更是過著僧侶般的生活。據(jù)《舊唐書》記載:“在京師,長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虛空,無有是處,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飯十數(shù)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藥臼,經(jīng)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頌為事!贝藭r的王維儼然是一僧侶了。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擁有文學(xué)才華。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xiàn)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到日趨黑暗的轉(zhuǎn)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guān)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的后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shù)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王維《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全詩鑒賞】相關(guān)文章:
王維《酬張少府》全詩鑒賞08-16
王維《雜詩》全詩解讀11-03
王維的《瓜園詩》鑒賞09-13
王維《送別》詩原文鑒賞04-07
王維《齊州送祖三》全詩賞析及翻譯09-01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全詩翻譯賞析12-27
李白《送長沙陳太守》全詩翻譯鑒賞10-10
《鄉(xiāng)愁》全詩鑒賞04-19
王維《送丘為落第歸江東》全詩翻譯賞析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