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館》王維唐詩鑒賞
在平平淡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準(zhǔn)確地來說應(yīng)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竹里館》王維唐詩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竹里館》描寫在遠離人煙的竹林深處詩人所感受到的天然樂趣。詩人獨自一人,盡情地彈琴,時而發(fā)出長嘯。在這幽靜的竹林里,沒有別人知道詩人的存在,只有天上的明月,將它皎潔的光輝透過竹葉射進來,灑落在詩人身上,給予詩人深情的慰藉。
這首詩也采用動靜相襯的手法寫景抒情。首句寫靜境,次句寫動境,三四句也是一靜一動,而愈見動中之靜。與《鹿柴》、《欒家瀨》等篇不同的是,本篇不著意寫景,側(cè)重寫人,而且是描繪詩人的自我形象。
詩中以具有典型特征的清幽的'月夜竹林為背景,將外物——幽篁、深林、明月與人的活動——獨坐、彈琴、長嘯有機地融合起來,傳達出詩人超然物外、瀟灑絕塵、悠然自得的情懷。尤其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兩句,照應(yīng)首句“獨坐”二字,表現(xiàn)出了詩人與明月相親相愛、肝膽相照的關(guān)系,同時也反襯了人世的冷漠。詩人與自然身心交融,合為一體,這就啟迪我們:要擺脫塵憂俗慮,進入禪宗所推揚的“無念為宗”的心空之境,只能到清凈幽美的大自然中去尋。意蘊深奇,語言淺易,可以說是妙絕天成的佳句。
日本漢詩學(xué)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精細地指出:這首詩的前兩句,暗用了魏晉之際詩人阮籍聞“蘇門之嘯”的故事和阮籍《詠懷詩》中的“起坐彈鳴琴”句意。并指出:詩人王維獨坐幽篁里悠然彈琴,自得其樂,也很象陶潛。只不過陶潛彈的是無弦琴,而王維彈的則是有弦琴。《世說新語·棲逸》載有阮籍訪蘇門山隱者孫登,驚聞孫登長嘯之聲震蕩山谷的故事。
詩中表達了王維對阮籍、陶潛的欽慕。他們還認為:“結(jié)句還暗示著時間的變化過程。很可能詩人從白天就坐在竹林里享受那幽靜的樂趣,一直坐到日暮圓月升空以后。全詩二十個字,描繪了一個高深莫測的天地!保ā吨袊旁娒b賞辭典》),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diào)與聲情。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魅力。作為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于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
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lǐng)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yīng)當(dāng)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nèi)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fēng)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漢族,唐朝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禪宗影響很大,精通佛學(xué),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一,累官至給事中。安史之亂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yōu)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兼通音樂,工書畫。存詩約四百首,有《王右丞集》。
簡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是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拆開來看,這首詩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
注釋:
、胖窭镳^: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朴捏颍╤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嘯(xiào):嘬口發(fā)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上嗾眨号c“獨坐”相應(yīng),意思是說,左右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书L嘯:撮口而呼,這里指吟詠、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fā)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白話譯文: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邊彈琴一邊對天唱歌。
深林中沒有人與我作伴,
只有天上的明月來相照。
創(chuàng)作背景:
《竹里館》當(dāng)作于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后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tài)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
【《竹里館》王維唐詩鑒賞】相關(guān)文章:
王維《竹里館》唐詩鑒賞10-30
《竹里館》唐詩鑒賞08-25
王維《竹里館》詩歌鑒賞12-01
王維《竹里館》古詩鑒賞10-18
王維《竹里館》唐詩譯文及賞析03-14
竹里館王維全詩鑒賞11-26
《竹里館》王維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2
竹里館 王維10-27
王維《竹里館》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