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涼州詞》的意思
《涼州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組詩作品。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硗踔疁o《涼州詞》的意思,歡迎大家閱讀。
《涼州詞》二首
唐代:王之渙
其一: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其二:
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涼州詞》注釋
⑴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并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睕鲋荩瑢偬齐]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
⑵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河”有作“沙”,“遠”有作“直”。
、枪鲁牵菏侵腹铝懔愕氖叺某潜。仞:古代的一套長度單位,一仞相當于七尺或八尺(約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的一種樂器,屬橫吹式管樂。何須:何必。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比喻送別情事!对娊洝ば⊙拧げ赊薄罚骸拔粑彝,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啥龋捍档竭^。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關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蕟斡冢汗糯鷮π倥L的稱呼,此指突厥首領。拂云堆:祠廟名,在今內蒙古五原。
、藖恚赫Z助詞,無義。
《涼州詞》意思
其一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里,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后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涼州詞》閱讀答案
閱讀題:
7.詩中的“春風”除了指自然現象之外,還指的是。
8.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歌前兩句以遠川高山襯托“孤城”,描繪出邊地的雄闊蒼涼之景。
B.“楊柳”是雙關語,既指音樂的曲調,又指現實中的楊柳樹。
C.詩歌用“何須”二字,由邊地圖景描繪轉入情感抒發(fā)。
D.全詩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情緒消極悲切。
答案:
7.(1分)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
8.(2分)D
創(chuàng)作背景
根據王之渙墓志銘可知,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王之渙辭官,過了十五年的自由生活!稕鲋菰~二首》當作于其辭官居家的十五年期間,即開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間。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年—742年),唐代詩人。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至絳(今山西絳縣)。講究義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用詞十分樸實,造境極為深遠。傳世之作僅六首詩。
【王之渙《涼州詞》的意思】相關文章:
涼州詞王之渙古詩意思10-16
涼州詞王之渙10-11
《涼州詞》王之渙08-13
王之渙《涼州詞》原文06-28
王之渙《涼州詞》譯文09-05
涼州詞王之渙注音05-28
王之渙涼州詞的故事08-21
淺談王之渙的《涼州詞》11-02
涼州詞的詩意王之渙11-25
《出塞(涼州詞)》王之渙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