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楊萬里《泊平江百花洲》閱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你所了解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楊萬里《泊平江百花洲》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泊平江百花洲
楊萬里
吳中好處是蘇州,卻為王程得勝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楊柳都相識,眼底云山苦見留。莫怨孤舟無定處,此身自是一孤舟。
泊平江百花洲閱讀答案:
8.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9.后人在評價這首詩的頸聯(lián)時說它“無理卻有趣”,結(jié)合該聯(lián),談談你對“無理卻有趣”這一評價的理解。(6分)
答案:
8.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5分)參考:蘇州本是吳中佳勝,詩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賞蘇州勝景而興奮不已,看著熟悉的岸旁楊柳和青山白云,頗有悠然自賞的得意;(結(jié)合一、三兩聯(lián),2分。只答出情感,不結(jié)合詩歌扣1分)詩人由泊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發(fā)出對這種羈旅生活的無奈與感慨。(結(jié)合二、四兩聯(lián),只答出情感,不結(jié)合詩歌少一聯(lián)扣1分。共3分)
9.后人在評價這首詩的頸聯(lián)時說它“無理卻有趣”,結(jié)合該聯(lián),談談你對“無理卻有趣”這一評價的理解。
(6分)參考:岸旁楊柳都認得自己,眼底云山也極力挽留“我” (1分),看似不符合生活的常理,實際上是詩人故意將景物擬人化,明明是自己喜歡楊柳,依戀眼底云山,卻從對面寫來,故意說成是岸旁楊柳都認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自己。(2分)這樣寫既突出詩人對這一帶風物的熟悉,也包括了詩人對此間風物的深情,顯得不落俗套又更有情趣。(3分)
【鑒賞】一
這首七律是光宗紹熙元年(1190)詩人從臨安赴建康(今江蘇南京)江東轉(zhuǎn)運副使任途次所作。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蘇蘇州,百花洲是當?shù)氐囊粋沙洲。
開頭兩句交待自己與蘇州的因緣。平平敘事,頗有民歌風味。讀來似乎是慶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賞吳中佳勝,實際上卻是為下文翻出感慨作勢!巴醭獭倍忠盐⒙抖四。王程,謂為王事(公事)奔走的旅程,用法甚新!鞍胧廊搴,十年四泊百花洲”。楊萬里于紹興二十年(1154)中進士,初授贛州司戶,繼調(diào)永州零陵萃,以后歷任內(nèi)外官職,奔走于江湖間,到寫這首詩時,已經(jīng)半世(指一個人的半生)之多;十來年間,因主程所經(jīng),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這一聯(lián)用秀朗工整之筆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羈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調(diào)子并不沉重,毋寧說還帶有一點悠然自賞的意味。從眼前的勝游回顧半世以來的行蹤,從眼前的百花洲聯(lián)想到所歷的三江五湖,時間、空間都延伸擴大了。這一聯(lián)在對仗上句法上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多用數(shù)目字成對,如“半”對“十”“三”對“四”“五”對“百”;二是上下句的句法并不同(下句的“泊”是動詞,與上句的“江”為名詞不同,五湖棹與百花洲也有所不同,平仄也不調(diào))。這樣一種對仗,表現(xiàn)出詩人的巧思,具有一種輕快流利、拗折錯落的美感。
“岸傍楊柳都相識,眼底云山苦見留。”頸聯(lián)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對這一帶風物的熟悉。明明是詩人認得岸旁楊柳、依戀眼底云山,卻故意將景物擬人化,從對面寫來,說成是岸旁楊柳都認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這樣寫,既饒情致,又不落套。詩人對此間風物的深情也更進一層地得到表現(xiàn)。
“莫怨孤舟無定處,此身自是一孤舟!蔽猜(lián)承“半世三江五湖棹”從眼前泊岸的孤舟興感,說別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將自己載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開一步,下句卻透過一層,揭示了事情的底蘊。這個結(jié)尾,將“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觸與聯(lián)想凝聚到一點上:身如孤舟,漂泊無定,從而點明了全詩的主旨。
楊萬里的詩,活潑自然,富于新意,思想感情則每每不夠深沉。這首抒寫旅途感受的詩,思想深度原很有限,它的特點仍在輕快清新、灑脫自然。不但額、頸兩聯(lián)對仗有如行云流水,一氣舒卷,就連尾聯(lián)的直抒人生感慨也顯得輕松自如,毫不凝重。這種清暢流易的格調(diào)正是楊詩風格的一個顯著特點。
【鑒賞】二
題目“泊平江百花洲”告訴我們,這是一首羈旅思鄉(xiāng)詩,其一,它定要描寫百花洲之景,其二,它定要抒發(fā)羈旅漂泊之情。 首句是議論:吳中最好的地方是蘇州。由此句可知,百花洲必是蘇州之勝景,詩人泊于百花洲必定充滿喜悅之意、贊美之情。二句“王程”指為公事而奔走的旅程,“勝游”的意思是美妙之游,“勝”字形容游得愉快,心情舒暢。此句的言外之意是,一般情況下到不了百花洲,這回卻因為公事而能來到,真是幸運極了。
三句的“半世”指半生。全句的意思是,半生中,總是在三江五湖間奔波。作者是官吏,自然是在三江五湖間歷任官職。四句的意思是,十年間到百花洲來了四次。頷聯(lián)兩句,既抒發(fā)了羈旅漂泊之惆悵,又突出了百花洲之美——已經(jīng)來了四次了,可是仍然感到欣喜。這兩句每句用三個數(shù)字,各不重復,對仗工整,語意聯(lián)綿不斷,實是不多見。
頸聯(lián)的“傍”通“旁”。兩句的意思是,岸旁的楊柳都認識我,眼前的白云青山都挽留我。這兩句突出了詩人對百花洲的熟悉,而突出的手法則很別致,詩人不說自己熟悉這里,卻說這里挽留我。它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楊柳云山以人的思想感情,使物我雙方的情感融而為一,使詩人對百花洲的喜愛之情更顯濃重。
尾聯(lián),詩人以眼前的孤舟起興,抒寫身如孤舟、漂泊無定的傷感之情,點明了詩的主旨。它先說不能埋怨孤舟無固定的居住,再說不能埋怨的原因——自己就是孤舟。這末句以比喻的手法突出孤舟與自身的相似點,非常十分貼切。
【楊萬里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zhèn)洴塘村)。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反對以鐵錢行于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辭官歸家,閑居鄉(xiāng)里。在中國文學史上,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并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
創(chuàng)作背景
作于1190年(宋光宗紹熙元年),楊萬里在年初伴送金國賀正旦使北返,行船至平江停泊在百花洲時,感慨自己一生漂泊,寫詩抒懷。
翻譯
江南一帶最美的地方是蘇州,為王事奔走我卻得以縱情遨游。
半生中三江五湖都乘船走遍,十年里四次停泊在這百花洲。
我跟岸邊的楊柳都互相熟識了.眼前的云山執(zhí)著地把我挽留。
不要責怪這孤舟漂泊不定吧。我自己本來就是一只孤舟。
【楊萬里《泊平江百花洲》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泊平江百花洲楊萬里10-28
楊萬里《泊平江百花洲》原文賞析05-29
楊萬里泊平江百花洲原文及賞析10-28
《泊》閱讀答案04-18
《楓橋夜泊》閱讀答案05-20
楊萬里《野菊》閱讀答案05-23
《夜泊牛渚懷古》閱讀答案10-14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閱讀答案11-25
劉禹錫與楊萬里《插田歌》閱讀答案01-01
《楊萬里為人剛而偏》閱讀答案及翻譯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