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余秋雨勵志散文
余秋雨先生潛心文學創(chuàng)作,數(shù)部大作獨領(lǐng)風騷,把五四之后退居小說之后的散文在當今文學體裁中重新洗牌,功不可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余秋雨勵志散文,歡迎來參考!
余秋雨經(jīng)典的散文一《沙原隱泉》
沙漠中也會有路的,但這兒沒有。遠遠看去,然后有幾行歪歪扭扭的腳印。順著腳印走罷,但不行,被人踩過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難走。只能用自己的腳,去走一條新路;仡^一看,為自己長長的腳印高興。不知這行腳印,能保存多久?
擋眼是幾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過它們,別無他途。上沙山實在是一項無比辛勞的苦役。剛剛踩實一腳,稍一用力,腳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厲害。才踩幾腳,已經(jīng)氣喘,渾身惱怒。我在浙東山區(qū)長大,在幼童時已能歡快地翻越大山。累了,一使蠻勁,還能飛奔峰巔。這兒可萬萬使不得蠻勁。軟軟的細沙,也不硌腳,也不讓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氣力。你越發(fā)瘋,它越溫柔,溫柔得可恨之極。無奈,只能暫息雷霆之怒,把腳底放輕,與它廝磨。
要騰騰騰地快步登山,那就不要到這兒來。然后有的是棧道,有的是石階,千萬人走過了的,還會有千萬人走。只是,那兒不給你留下腳印,屬于你自己的腳印。來了,那就認了罷,為沙漠行走者的公規(guī),為這些美麗的腳印。
心氣平和了,慢慢地爬。沙山的頂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簡直像兒時追月。已經(jīng)擔心今晚的棲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罷,爬!再不理會那高遠的目標了,然后何必自己驚嚇自己。它總在的,不看也在。還是轉(zhuǎn)過頭來看看自己已經(jīng)走過的路罷。我竟然走了那么長,爬了那么高。腳印已像一條長不可及的綢帶,平靜而飄逸地劃下了一條波動的曲線,曲線一端,緊系腳下。完全是大手筆,不禁欽佩起自己來了。不為那山頂,只為這已經(jīng)劃干的曲線,爬。不管能抵達哪兒,只為已耗下的生命,爬。無論怎么說,我始終站在已走過的路的頂端。永久的頂端,不斷浮動的頂端,自我的頂端,未曾后退的頂端。沙山的頂端是次要的。爬,只管爬。
腳下突然平實,眼前突然空闊,怯怯地抬頭四顧,山頂還是被我爬到了。完全不必擔心棲宿,西天的夕陽還十分燦爛。夕陽下的綿綿沙山是無與倫比的天下美景。光與影以最暢直的線條流瀉著分割,金黃和黛赭都純凈得毫無斑駁,像用一面巨大的篩子篩過了。日夜的鳳,然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蕩,那是極其款曼平適的波、不含一絲漣紋。于是,滿眼皆是暢快,一天一地都被鋪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凈凈。色彩單純到了圣潔,氣韻委和到了崇高。為什么歷代的僧人、俗民、藝術(shù)家要偏偏選中沙漠沙山來傾泄自己的信仰,建造了莫高窟、榆林窟和其他洞窟?站在這兒,我懂了。我把自身的頂端與山的頂端合在一起,心中鳴起了天樂般的梵唄。
剛剛登上山脊時,已發(fā)現(xiàn)山腳下尚有異相,舍不得一眼看全。待放眼鳥瞰一過,此時才敢仔細端詳。那分明是一彎清泉,橫臥山底。動用哪一個藻飾詞匯,都會是對它的褻瀆。只覺它來得莽撞,來得怪異,安安靜靜地躲坐在本不該有它的地方,讓人的'眼睛看了很久還不大能夠適應。再年輕的旅行者,也會像一位年邁慈父責斥自己深深鐘愛的女兒一般,道一聲:你怎么也跑到這里!
是的,這無論如何不是它來的地方。要來,該來一道黃濁的激流,但它是這樣的清澈和寧謐。或者,干脆來一個大一點的湖泊,但它是這樣的纖瘦和婉約。按它的品貌,該落腳在富春江畔,雁蕩山間,或是從虎跑到九溪的樹蔭下。漫天的飛沙,難道從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颶風,難道從未把它吸干?這里可曾出沒過強盜的足跡,借它的甘泉賴以為生?這里可曾蜂聚過匪幫的馬隊,在它身邊留下一片污濁?
我胡亂想著,隨即又愁云滿面。怎么走近它呢?我站立峰巔,它委身山底;向著它的峰坡,陡峭如削。此時此刻,剛才的攀登,全化成了悲哀。向往峰巔,向往高度,結(jié)果峰巔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上已無路,下又艱難,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與惶恐。世間真正溫煦的美色,都熨帖著大地,潛伏在深谷。君臨萬物的高度,到頭來只構(gòu)成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譏謔,于是急急地來試探下削的陡坡。人生真是艱難,不上高峰發(fā)現(xiàn)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與它近乎?磥,注定要不斷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咬一咬牙,狠一狠心?傄鳇c事了,且把脖子縮緊,歪扭著臉上肌肉把腳伸下去。一腳,再一腳,整個骨骼都已準備好了一次重重的摔打。然而,奇了,什么也沒有發(fā)生。才兩腳,已嗤溜下去好幾米,又站得十分穩(wěn)當。不前摔,也不后仰,然后一時變作了高加索山頭上的普羅米修斯。再稍用力,如入慢鏡頭,跨步著舞蹈,只十來下就到了山底。實在驚呆了:那么艱難地爬了幾個時辰,下來只是幾步!想想剛才伸腳時的悲壯決心,啞然失笑?档滤f的滑稽,正恰是這種情景。
來不及多想康德了,急急向泉水奔去。一灣不算太小,長可三四百步,中間最寬處,相當一條中等河道。水面之下,飄動著叢叢水草,使水色綠得更濃。
余秋雨經(jīng)典的散文二《筆墨祭》
中國傳統(tǒng)文人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素質(zhì)和心理習慣,然后這個問題,現(xiàn)在已有不少海內(nèi)外學者在悉心研究。這種研究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但也時時遇到麻煩。年代那么長,文人那么多,說任何一點共通都會涌出大量的例外,而例外一多,所謂共通云云也就很不保險了。如果能對例外作一一的解釋,當然不錯,但這樣一來,一篇文章就成了自己出難題又自己補漏洞的尷尬格局。補來補去,痛快淋漓的主題都被消磨掉了,好不為難煞人。
我思忖日久,頭腦漸漸由精細歸于樸拙,覺得中國傳統(tǒng)文人有一個不存在例外的共同點;他們都操作著一副筆墨,寫著一種在世界上很獨特的毛筆字。不管他們是官屠宰輔還是長為布衣,是俠骨赤膽還是蠅營狗茍,是豪壯奇崛還是脂膩粉漬,這副筆墨總是有的。
筆是竹竿毛筆,墨由煙膠煉成。濃濃地磨好一硯,用筆一舔,然后便簌簌地寫出滿紙黑生生的象形文字來。這是中國文人的基本生命形態(tài),也是中國文化的共同技術(shù)手段。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干脆偷偷懶,先把玩一下這管筆、這錠墨再說呢?
一切精神文化都是需要物態(tài)載體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就遇到過一場載體的轉(zhuǎn)換,即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這場轉(zhuǎn)換還有一種更本源性的物質(zhì)基礎(chǔ),即以鋼筆文化代替毛筆文化。五四斗士們自己也使用毛筆,但他們是用毛筆在呼喚著鋼筆文化。毛筆與鋼筆之所以可以稱之為文化,是因為它們各自都牽連著一個完整的世界。
作為一個完整的世界的毛筆文化,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可挽回地消逝了。
誠然,我并不否定當代書法的成就。有一位朋友對我說,當代書法家沒有一個能比得上古代書法家。我不同意這種看法。古代書法家的隊伍很大,層次很多,就我見聞所及,當代一些書法高手完全有資格與古代的`許多書法家一比高低。但是,一個無法比擬的先決條件是,古代書法是以一種極其廣闊的社會必需性為背景的,因而產(chǎn)生得特別自然、隨順、誠懇;而當代書法終究是一條刻意維修的幽徑,美則美矣,卻未免失去了整體上的社會性誠懇。
在這一點上有點像寫古詩。五四以降,能把古詩寫得足以與古人比肩的大有人在,但不管如何提倡張揚,唐詩宋詞的時代已絕對不可能復現(xiàn)。詩人自己可以寫得非常得心應手(如柳亞子、郁達夫他們),但社會接納這些詩作卻并不那么熱情和從容了。久而久之,敏感的詩人也會因寂寞而陷入某種不自然。他們的藝術(shù)人格,或許就會因社會的這種選擇而悄悄地重新調(diào)整。這里遇到的,首先不是技能技巧的問題。
我非常喜歡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幾個傳本法帖,大多是生活便條。只是為了一件瑣事,提筆信手涂了幾句,完全不是為了讓人珍藏和懇掛。今天看來,用這樣美妙絕倫的字寫便條實在太奢侈了,而在他們卻是再啟然不過的事情。接受這張便條的人或許眼睛一亮,卻也并不驚駭萬狀。于是,一種包括書寫者、接受者和周圍無數(shù)相類似的文人們在內(nèi)的整體文化人格氣韻,就在這短短的便條中泄露無遺。在這里,藝術(shù)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藝術(shù)化相溶相依,一支毛筆并不意味著一種特殊的職業(yè)和手藝,而是點化了整體生活的美的精靈。我相信,后代習摹二王而惟妙惟肖的人不少,但誰也不能把寫這些便條的隨意性學到家。
在富麗的大觀園中筑一個稻香村未免失之矯揉,然后農(nóng)舍野趣只在最平易的鄉(xiāng)村里。時裝表演可以引出陣陣驚嘆,但最使人舒心暢意的,莫過于街市間無數(shù)服飾的整體鮮亮。成年人能保持天真也不失可喜,但最燦爛的天真必然只在孩童們之間。在毛筆文化鼎盛的古代,文人們的衣衫步履、談吐行止、居室布置、交際往來,都與書法構(gòu)成和諧,他們的生命行為,整個兒散發(fā)著墨香。
相傳漢代書法家?guī)熞斯傧矚g喝酒,卻又常常窘于酒資,他的辦法是邊喝邊在酒店墻壁上寫字,一時觀者云集,紛紛投錢。你看,他輕輕發(fā)出了一個生命的信號,就立即有那么多的感應者。這與今天在書法展覽會上讓人贊嘆,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整個社會對書法的感應是那樣敏銳和熱烈,對善書者又是如此尊敬和崇尚。這使我想起現(xiàn)代的月光晚會,哪個角落突然響起了吉他,然后整個晚會都安靜下來,領(lǐng)受那旋律的力量。
書法在古代的影響是超越社會蕃籬的。師宜官在酒店墻上寫字,寫完還得親自把字鏟去,把墻壁弄得傷痕斑斑,但店主和酒保并不在意,他們也知書法,他們也在驚嘆。師直官的學生梁鴿在書法上超越了老師,結(jié)果成了當時的政治權(quán)勢者爭奪的人物。他曾投于劉表門下,曹操破荊州后還特意尋訪他,既為他的字,也為他的人。在當時,字和人的關(guān)系難分難舍。曹操把他的字懸掛在營帳中,運籌帷幄之余悉心觀賞。在這里,甚至連政治軍事大業(yè)也與書法藝術(shù)相依相傍。
我們今天失去的不是書法藝術(shù),而是烘托書法藝術(shù)的社會氣氛和人文趨向。我聽過當代幾位大科學家的演講,他們寫在黑板上的中文字實在很不像樣,但絲毫沒有改變?nèi)藗儗λ麄兊淖鹁。如果他們在微積分算式邊上寫出了幾行優(yōu)雅流麗的粉筆行書,反而會使人們驚訝,然后甚至感到不協(xié)調(diào)。當代許多著名人物用毛筆寫下的各種題詞,恕我不敬,從書法角度看也大多功力不濟,但不會因此而受到人們的鄙棄。這種情景,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因為這里存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信號系統(tǒng)和生命信號系統(tǒng)。
古代文人苦練書法,也就是在修煉著自己的生命形象,然后就像現(xiàn)代西方女子終身不懈地進行著健美訓練,不計時間和辛勞。
由此,一系列現(xiàn)代人難以想象的奇跡也隨之產(chǎn)生。然后傳說有人磨墨寫字,日復一日,把貯在屋檐下的幾缸水都磨干了;有人寫畢洗硯,把一個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邊走路邊在衣衫上用手指劃字,把衣衫都劃破了最令人驚異的是,隋唐時的書法家智永,寫壞的筆頭竟積了滿滿五大麓子,這種簏子每只可容一百多斤的重量,筆頭很輕,但五簏子加在一起,也總該有一二百斤吧。唐代書法家懷素練字,用壞的筆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了一個坑來掩埋,起名曰筆冢。沒有那么多的紙供他寫字,他就摘芭蕉葉代紙,據(jù)說,近旁的上萬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禿禿的。這種記載,即便打下幾成折扣,仍然是十分驚人的。如果僅僅為了練字謀生,完全犯不著如此。
【余秋雨勵志散文】相關(guān)文章:
余秋雨寫雨的散文10-04
淺談余秋雨的文化散文07-30
淺談余秋雨的散文特點06-23
余秋雨散文《莫高窟》原文07-10
余秋雨《我在等你》散文07-04
余秋雨散文垂釣原文及賞析10-25
余秋雨寫景散文摘抄08-16
余秋雨散文《垂釣》原文及鑒賞07-25
余秋雨散文我等不到了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