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備課材料
《再別康橋》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給人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以下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再別康橋備課材料,更多相關資訊請點擊(m.runthegoodtimes.com/wenxue)。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是高中階段文學鑒賞的開始,對整個文學鑒賞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对賱e康橋》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是鑒賞學習現(xiàn)代詩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鑒賞其他現(xiàn)代新詩的基礎。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契合了新課標“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對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詩是新詩中的一首典范的新格律詩,,其詩節(jié)的安排、韻律的變化以及意象的選擇,體現(xiàn)了新格律詩關于新詩創(chuàng)作的“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能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意象的內涵,反復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人抒發(fā)的感情,感受詩歌的意象美、意境美、語言美,提高學生藝術情操,激發(fā)文學興趣。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品味詩的意象,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自主探索、協(xié)作創(chuàng)新的能力。
3,體悟作者情懷,引發(fā)共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能力。
學生喜歡故事性的文章,對詩歌的抽象性可能會產生畏懼心理,對課文提不起興趣,或者只能走馬觀花,難以深入體會詩歌的感情,鑒于此我把本課的重難點作了如下設定: 教學重點: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品析“三美”, 感受藝術性。
教學難點: 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三、教學方法
由于高一學生對詩歌鑒賞尚處起步階段,因而在課堂上,應將鑒賞辦得生動活潑,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他們愿聽愛讀,積極主動地鑒賞作品的習慣。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1.誦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yōu)美的,反復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2.問答欣賞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對《再別康橋》中康橋美景進行賞析并對重要意象進行解讀,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畫面美,從而進行審美體驗。
3.探究式學習法。引導學生對《再別康橋》體現(xiàn)的作者情感進行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
4.多媒體演示法。通過它音形色兼具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景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利于學生形象直觀地把握課堂內容。
四、學法指導
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尤為重要。教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要比單純的知識傳授要重要得多。
1.誦讀法 :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
2.聯(lián)想鑒別、協(xié)作探究徐志摩是現(xiàn)代詩壇獨具魅力的詩人,單憑一首詩是很難“窺一斑而知全豹”。為更好地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鑒別能力,我們引入聯(lián)想比較法。學生可課外查尋有關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和課文進行比較,另外可以引導喜愛徐志摩的學生閱讀詩人的其他詩并作進一步深人鉆研。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工具: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聽結合的《再別康橋》,讓學生視、聽結合,初步體會詩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
(二)作者介紹及寫作背景
老師加以引導,對作者徐志摩的經歷、思想和創(chuàng)作情況以及本詩的寫作背景進行補充式介紹(因為課前已讓學生自己去查找相關資料)。在這里特別要強調“康橋情結”,這樣同學們能夠對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有一種宏觀上的了解,便于接下來詩歌的整體賞析。
(三)整體鑒賞
(1)朗誦全詩
反復誦讀,是學生學習詩歌的基礎,同時,也契合了大綱中重視感悟、熏陶和語感培養(yǎng),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讓學生體會全詩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美。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
(2)鑒賞《再別康橋》。
、俸暧^上明確: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從每一詩節(jié)入手,我?guī)е鴮W生一起分析詩歌每一節(jié)的內容大意。
、谖⒂^上,從詩歌的意象入手:在幻燈片上列舉中國古代離別詩的意象,讓同學們了解意象的疊印才使得詩歌充滿美感,然后由同學分節(jié)朗誦詩歌,讓學生找出每一詩節(jié)的意象,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jié)的畫面美,抓住詩中的關鍵詞(動作性很強的詞、融入強烈情感的詞)進行適當?shù)狞c撥,借此指導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
、蹚脑姼璧男问饺胧郑航榻B‘‘三美”。我重點分析本詩的繪畫美,而其余二美則由學生自己分析回答,我只加以引導和總結。
(3)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
讓學生自讀,思考:詩中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組討論交流),進而體會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這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學習的要點,另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
(四)布置作業(yè)。
運用三美理論賞析聞一多《死水》,從而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拓展閱讀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
拓展閱讀:再別康橋背后的故事
徐志摩曾三次來到康橋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從美國來到劍橋大學研究院進修。學習期間形成了資產階級的人生觀和文藝觀。對于愛、美與自由的單純信仰,產生了他為之傾心的社會理想。換言之,劍橋所體現(xiàn)的英國式文明,形成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橋理想。他把康橋當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戀之鄉(xiāng)”。興趣也轉向文學,喜愛寫詩。回國后寫詩《康橋再會罷》! 〉诙1925年4月重游,歸國后寫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
第三次是1928年8月,寫下了《再別康橋》。
詩人三次離別康橋時的感情也迥然不同,第一次依戀,第三次再別時心情大不相同,因為回國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軍閥統(tǒng)治下的舊中國,他痛感康橋理想主義的破滅,以由“單純的信仰,流入了懷疑的頹廢”。所以在《再別康橋》中,已然找不到寫《康橋再會罷》時的那種熱切依戀。雖然也歌詠了康河的美,但更多流露出自己孤獨寂寞的情緒,詩人以纏綿凄婉的筆調,微妙展露了因“康橋幻想”幻滅而無限哀傷的情懷。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注重形象思維,主張將真實的感情,通過豐富、獨特具有詩人內在感受的藝術形象和創(chuàng)設詩的意境來抒發(fā),以期達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再別康橋》寫的是詩人的離別愁緒,突出的感情是一個“別”字。詩歌重點寫的“境”,則是康橋的康河。他敏銳的抓住“金柳”“青荇”“波光”“清泉”“彩虹”“星輝”的具體形象,由近及遠、由上而下地勾勒出康河的景觀。對 “撐篙”的追憶,更是詩人在感到理想破滅后,傷感無奈的“尋夢”聯(lián)想。詩作巧妙的把氣氛、感情、景象三者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委婉含蓄的表露了離別愁緒,使詩篇格調輕盈柔和,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夢幻般的情調在語言上喜用迭字強化感情,營造了一個寧靜、沉郁的別離氣氛,定下了全篇感情的基調,產生了一種輕靈柔和和回環(huán)的音樂美感,朗誦時富有一種音節(jié)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把詩人理想幻滅后的失望、無奈的傷痛、孤寂、落寞的感情表現(xiàn)的更為真切、深切和動人。
【再別康橋備課材料】相關文章:
《化石吟》備課材料10-09
化石吟備課材料07-1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備課材料10-01
課文備課孟子見梁襄王備課筆記12-16
鄉(xiāng)愁備課資料11-24
讀《再別康橋》06-19
再讀《再別康橋》06-15
再別康橋 寫作06-12
淺析《再別康橋》06-09
《將進酒》備課資料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