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再別康橋》教案五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再別康橋》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徐志摩及詩歌背景;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主題;感知詩歌“三美”;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熟讀、欣賞和背誦中,深切體會作者的情感,欣賞詩歌的美。
3、情感與價值觀:感受作者的離情別緒,體會作者深深的眷戀與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體會詩歌的“三美”。
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走近詩人:
1、徐志摩的人生信仰:
自由之夢——優(yōu)裕的家庭、豐富的游歷、超群的才華——飛翔
愛之夢——原配:張幼儀、靈魂伴侶:林徽音、夫人:陸小曼——破滅
美之夢——新月詩派代表詩人:《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蘊積
2、徐志摩的康橋情結:
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段鼰熍c文化》
康橋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人文氛圍,還有與林徽因那段甜蜜的歲月,都讓徐志摩念念不忘。這段日子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一生,喚醒了他的詩魂,成為他的“故鄉(xiāng)”“康橋理想”。
1、1922年,第一次離開劍橋,寫下長詩《康橋,再會吧》。
2、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國,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的康橋》。
3、1928年,第三次去劍橋,告別劍橋,留下佳作《再別康橋》。
二、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播放朗讀視頻,自由跟讀,體會情感。
三、品讀意象,領略“三美”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一、 導入新課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古人云: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豪邁,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傷感,這些都是古人對于離別的理解,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ò鍟涸賱e康橋)
二、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閱讀注釋① 回答問題:由康橋你想到了什么?
[解釋]:康橋=劍橋,想到了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美國的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曾經(jīng)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
三、指導朗讀
1、 學生自由朗讀(2分鐘)
2、 指名朗讀
3、 欣賞配樂詩朗誦
4、 體會、找差距
①感情:可以感受到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感情,那么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呢?(濃)(板書:依依惜別的深情)
、谌姷母叱痹诘趲坠(jié)?(第五節(jié))因此全詩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劬涫剑核男幸还(jié)(整齊)
④節(jié)奏:每節(jié)押韻、節(jié)節(jié)換韻
⑤語氣:舒緩、輕柔、低沉(悄悄、輕輕、沉默)
5、學生默讀、體會感情(2分鐘)
6、指名朗讀,注意感情與節(jié)奏
四、分析鑒賞——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問]:讀了許多遍課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外,對于作者所描寫的康橋有什么印象?
——(美麗),可以說是風光如畫。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時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比缃裎覀兤肺吨熘灸Φ倪@首《再別康橋》是不是可以稱得上“詩中有畫”。(板書:風光如畫)
1. 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2.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串講詩句
A、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diào)。
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云彩”本來是不能帶走的,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jié)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xiàn)了出來。
B、 第一節(jié):借代 第二節(jié):暗喻 第三節(jié):擬人 第四節(jié):移就、夸張
第五節(jié):照應開頭 第六節(jié):暗喻、擬人、移情 第八節(jié):重疊復唱
1、金柳。為什么不說楊柳,綠柳而要說金柳?既與夕陽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給柳樹披金似乎沒見到過)金又是最富貴的一種顏色。這里的柳已經(jīng)不是普通柳樹了,而是代表著整個康橋,作者對康橋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選擇了柳樹最美的時刻來加以描繪,還把柳樹比作新娘,連影子都是燦爛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時刻,由此可見,康橋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2、 青荇。剛才講到了柳,還是一種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國人眼中,柳與離別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西安有個地方叫灞橋,是古代送別的地方,傷心不過灞橋柳。但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水草,而且還是在爛泥上,為什么徐志摩卻愿意做這樣的一條水草?
在這里,軟泥讓人們聯(lián)想到泥的細膩與光滑,也很可愛,讓人有親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搖一詞表現(xiàn)了水草的快活與輕松。這種水草在柔波里招搖的意象,是詩人對自己在康橋幸福生活的隱喻。 總結意象: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們本身的自然屬性。這種“經(jīng)詩人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被稱之為意象。
五、比較閱讀
與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較本詩的藝術特色。
特點:構思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僖话銊e離的詩,告別的是人,而此詩不是,告別的是康橋,作別的是西天的云彩。
、谝话銊e離的詩,告別時會有千言萬語的囑托與叮嚀,或牽手頓足,或肝腸寸斷;而此詩卻從“輕輕、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個只著色不摹聲的寂靜環(huán)境,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③獨具特色的意象選取。沒有告別送行的人,以及車水馬龍,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輝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種清新感。
六、學生討論作鑒賞小結
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康橋如畫的美景,景中又蘊涵了詩人濃濃的深情,情于與景的交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意象的選取也值得我們學習。鑒賞這樣的詩歌精品,朗讀與理解互相促進,我們便仿佛步入藝術殿堂與作者做心與心的交流這難道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嗎?
七、再次朗讀
找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誦,全班深入體會。
八、遷移拓展。
分析徐志摩詩《偶然》。其詩如下: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毋須歡喜, 轉瞬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是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教案設計說明】
《再別康橋》是現(xiàn)代著名的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F(xiàn)被選入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在教學中要體現(xiàn)《語文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的美,提高審美的境界的目標。
本課教案設計重點圍繞詩歌的語言、藝術魅力兩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品味詩歌的語言、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采用反復朗讀,分析詩中的意象,通過朗讀-思考-分析-朗讀-教師范讀等幾個環(huán)節(jié),達到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重點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目標。
重點難點目標的突破,利用設計問題的形式,從詩歌的朗誦技巧入手,從詩歌中的主要意象和其表達的情感等方面啟發(fā)引導,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1.了解徐志摩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2.掌握一般的朗讀技巧,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3.分析詩中主要意象,體會詩的意境,理解詩歌的情感。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2、分析詩中主要意象,體會詩的意境,理解詩歌的情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學生朗讀,教師引導、總結點評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入
歌曲《再別康橋》欣賞。
二、談談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1921年開始寫詩,深受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拜侖、雪萊和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影響。他的不少詩作語言清新、比喻貼切,風格輕柔明麗。
徐志摩的康橋情結:
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1928年秋第三次到英國、再別康橋。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
“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恐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蜜甜的機會了。我不敢說康橋給了我多少學問或是教會了我什么。我不敢說受了康橋的洗禮,一個人就會變氣息,脫凡胎。我敢說的只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三、 掌握輕重,注意節(jié)奏,讀出詩歌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
1、配樂:《安妮的仙境-班得瑞》。
2、如何讀出自己要強調(diào)的部分(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范讀詩歌)
關于輕重音的把握 輕音如何讀出強調(diào)的意味
四、體味意象,感知內(nèi)容,讀出詩中隱藏的康橋情結
試從每一節(jié)詩歌中找出一個主要意象,老師指導朗讀,分析這個意象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讀出來。
板書設計:
星輝:狂放
↗ ↘
潭:夢想 ↘
↗ 夏蟲:沉寂
青荇 :陶醉 ↘
↗ ↘
金柳:喜悅 ↘
↗ ↘
云彩 :傷感 云彩:傷感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應該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緩步飄然離去的形象,要讀出別離傷感的情調(diào)。
第2節(jié),寫岸邊的金柳樹倒映在康河里,仿佛夕陽中的新娘,要讀出詩人無限眷戀和喜悅之情。
第3節(jié),寫在康河的柔波里,詩人甘心做一條水草,要讀出詩人對康橋深深的陶醉。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清潭,沉淀著彩虹似的夢。要讀出詩人融情入景,將夢想全部融入康橋。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要讀出他幻想著撐著一支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的狂放。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笙簫,要讀出情感回歸沉寂的惆悵。
第7節(jié),與開頭呼應。重章疊唱,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也要讀出別離傷感的情調(diào)。
情感線索非常清晰:愁(1)——喜(2-5)——愁(6-7)
小結:這一系列“經(jīng)詩人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意象, 構筑了哀而不傷,離愁中有沉醉的深沉意境,表達了詩人在離別康橋時的依戀不舍!对賱e康橋》優(yōu)秀教學設計
五、 欣賞配樂朗誦。
六、學生再次配樂朗讀。有時間請同學做朗讀點評。
七、嘗試全班一起背誦詩歌。
八、課堂小結,作業(yè)布置
1背誦全詩
2課后看看電影《人間四月天》。
3朗讀并賞析徐志摩詩《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再別康橋》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組合,體味詩歌的意象美。
2.通過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詩歌的真情,進而拉近學生與詩的聯(lián)系,鼓勵學生在喜歡的基礎上多寫寫新詩。
【教學重難點】
1.把握和分析意象。
2.感受詩歌的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創(chuàng)設情境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并談一談初步印象。
1.設計理由: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jù)。
2.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適當介紹作者。徐志摩,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
二、詩歌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等,《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
1.抒情詩。
2.目的是從這個問題切入到下一個問題。
三、既然是抒情詩,那么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1.請同學們品味第二小節(jié)的“金柳”,“金柳”怎么會是“新娘”呢?為何我們聯(lián)想不到?這是不是與作者的情感有關系?
2.“金柳”“新娘”就是賦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們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發(fā)揮想象,我們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來,作者寫道“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薄捌G影”是什么?請同學們想象美麗的影子,蕩漾是怎么樣的一種情愫?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體驗這種縈繞在心頭的情感。
4.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二小節(jié)。教師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蕩--漾”的味道來。
四、 進入第三小節(jié),作者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1、請一位同學先朗讀,適時引導其回答。
2、從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變得強烈了?“我甘心變成一條水草!”
3、請同學們想象“青荇”在招搖,“水草”在柔波里招搖,與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組合成一幅怎么樣的畫面?這樣的寫作叫做“繪畫美”。
4、請同學們朗讀,指導學生讀出“甘心”二字飽含的幸福感。
五、通過指導朗讀進入第四小節(jié),作者為何說“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呢?
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語言的跳躍,這里的“虹”原來是“彩虹似的夢”。
2、作者的“彩虹似的夢”實現(xiàn)了嗎?沒有,被“揉碎”了。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踐,自己的夢被揉碎了,情感怎么樣?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此時的傷感。
3、請一位同學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揉碎”的傷感和“彩虹似的夢”的無奈。
六、詩人的“夢”讓他重回昔日在康橋讀書的夢,這昔日的夢真的美好得像彩虹似的嗎?進入第五小節(jié)。
1、請同學們想象一下?lián)沃L篙的感覺,向前,向更深處漫溯,忘記了時間,撐到星輝斑斕的時候,于是在那里放歌。多么自由自在啊!多么美好啊!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與美”。
2、請一位學生朗讀,指導其讀出詩人的欣喜之情。
七、朗讀第七小節(jié),詩人的情感變化了嗎?為什么?詩人寫了什么意象?這些意象前面的修飾詞是什么?這些意象讓你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1、詩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夢,因為要離別了。詩人寫了“笙簫”,修飾詞是“別離的”,詩人此時是憂愁的。
2、詩人寫了“夏蟲”,修飾詞是“沉默”,為何詩人要沉默?
首先,夏蟲也不堪離別的愁緒,故“沉默”了,不再“歡叫”了。其次,詩人希望離別的方式是靜悄悄的,恰如作者在開頭和結尾兩個小節(jié)中都寫到了的。
3、那詩人為何在開頭和結尾采取同樣的形式呢?有何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思考詩歌的特殊形式,回環(huán)往復會使詩歌有音樂美,感情濃厚。
八、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適當師范指導。在讀書聲中結束。
《再別康橋》教案 篇5
教學目的:鑒賞課文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表達之美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 誦讀課文,講解節(jié)奏。
二. 研討:
1。作者再來康橋,再別康橋,來去都有什么特點?
——輕輕地、悄悄地
2. 為什么要這樣?
——對它愛得情深意摯,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兒,緩抱軟吻”(再會吧,康橋!),深怕驚醒了它。
3. 明明是“再別康橋”為何只說“作別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橋美好的一切。
4. 重回康橋,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柳蔭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
是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星輝斑斕,夏蟲鳴叫
5. 常言“花紅柳綠”,在作者筆下,河畔的柳樹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因在夕陽中。把柳樹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樹比做新娘,既寫出夕陽下泛著金光的柳樹的美麗美好,也表達了對康橋自然之美的喜愛之情。
文中還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那柳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6.“青荇在水底招搖“用了什么手法?
——擬人,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愛。
7. 清泉一般是碧綠的,作者為何將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河身嫵媚不僅有榆樹清水,還有岸邊的綠樹紅花和在洗滌的腮紅頸白的少女。是—屏繡康河。
8. 重回康橋,他觀金柳,賞青荇清泉,還做了什么?
——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到星輝斑斕時。
9.此時情緒是興奮歡快還是失意低落?何以見得?
——情不自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10.怎么理解“悄悄是別離的悄悄是別離的笙蕭;一語?
“笙蕭”是中國傳統(tǒng)的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樂器之一,此時他生怕打擾驚醒了他心愛的康橋,只能悄悄欣賞,默默作別。
1. 中國有這么一句古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用在此處明顯不妥,你認為結合此詩的情感和意境,應該改做什么?
——“別有深情摯愛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12. 中國一般人,喜歡某地,愛刻上“XXX,到此一游!被蛘话鸦,采幾束草帶回去留做紀念。可是詩人愛康橋,卻“不帶走一片云彩”,表現(xiàn)了什么?
—對康橋愛得深愛得真愛得純愛得善。
13.詩中還有一句最能表達詩人對康橋感情的是什么?
——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
14.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怎樣理解?
——對康橋依依不舍,希望永遠與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離的感情。
【關于《再別康橋》教案五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