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與《望廬山瀑布》有什么異同點(diǎn)?
引導(dǎo)語: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描寫的是廬山瀑布水的遠(yuǎn)景,大詩人李白也寫過一首《望廬山瀑布》,這兩首詩有什么異同點(diǎn)呢?
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有什么異同點(diǎn)?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張九齡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fēng)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位于鄱陽湖、長江之濱的廬山,自古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yù)。山上奇景頗多,瀑布便是其中之一。據(jù)周景式《廬山記》①記載,此瀑布在“黃龍南數(shù)里”,“其水出山腹,掛流三四百丈,飛湍于林,出峰表,望之若懸索”。如此勝景,極易觸發(fā)詩人的靈感,為之欣然命筆。上錄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一作《湖口望廬山瀑布水》)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二首之二),便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吟詠廬山瀑布的力作。這兩首詩,皆寫廬山瀑布,且皆著眼于遠(yuǎn)望,但二者同中有異,異曲同工。
異同點(diǎn)
1.景色相同,情趣相異
詩是以抒發(fā)詩人的情感為主的,所謂“詩緣情而綺靡”②,“大凡人之感于事,則必動于情。然后興于嗟嘆,發(fā)于吟詠,而形于歌詩矣”③。抒情詩自不必說,即便是山水詩,在模山范水時也往往抒發(fā)出詩人的感情。當(dāng)然,不同的詩人對自然景色觀賞的角度不同,當(dāng)時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故其詩雖然歌詠的是同一對象,而各自蘊(yùn)含的感情則相異。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之二)便是如此。這兩首詩歌詠的是同一種對象
——廬山瀑布,但由于詩人的地位、個性、心境等不同,詩中所蘊(yùn)含的情趣也相異。張九齡于唐玄宗時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是開元時代的名臣。他佇立于鄱陽湖口,主要是在欣賞祖國的壯麗河山,盛贊“靈山多秀色”,因而,其筆下的瀑布既高遠(yuǎn)又多彩,從萬丈高空的重云之間灑落下來,在日光照射之下,成了“紅泉”,冒出紫煙,燦如彩虹。詩人這時位望通顯,于此詩中噴發(fā)出來的是雍容華貴之氣。
(2)繁簡不同,別具一格
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詩的描寫角度多,筆墨鋪展,基本屬于“繁”的一類。此詩多角度描繪廬山瀑布水的遠(yuǎn)景,既寫瀑布之高遠(yuǎn),又現(xiàn)其多彩,狀其聲威等。從聽覺、視覺等角度寫,詩形象鮮明。“繁”而得當(dāng),毫無繁冗之弊。
李詩描寫角度單一,筆墨濃縮。基本屬于“簡”的一類。寥寥幾筆勾勒出了廬山瀑布的高和長,寫出了廬山瀑布的氣勢。“簡”而有方,以簡見豐,耐人咀嚼。
一言以蔽之,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之二),吟詠的是廬山瀑布同一景點(diǎn),而描寫角度不同,繁簡有別,情趣相異,別具一格,都給人以藝術(shù)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