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 湞陽峽
張九齡《湞陽峽》寫的是湞水中的一個峽谷,描寫了在故鄉(xiāng)峽谷溪流中行舟的情景。下面再來回顧一下吧。
湞陽峽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暗先秋冷,山晴當晝陰。
重林間五色,對壁聳千尋。
惜此生遐遠,誰知造化心。
【賞析】
湞陽峽,是湞水中的一個峽谷,湞水源出江西省信豐縣,流經(jīng)張九齡的故鄉(xiāng)曲江。
這首詩描寫在故鄉(xiāng)峽谷溪流中行舟的情景。首聯(lián)寫峽谷的狹窄、深邃。詩人駕著小船,曲曲折折地穿過峽谷,緊緊地挨著山壁前進。頷聯(lián)兩句,分別寫峽谷的山和水。溪水那么綠,綠得昏暗發(fā)黑。盡管未到秋天,水面上沁出陣陣寒意。峽谷兩面高山綿延,森林茂密,濃蔭把日光遮蔽了,所以晴天也顯得陰森森的。如果說頷聯(lián)描寫山水,是著重表現(xiàn)峽谷的清幽;那么頸聯(lián)集中寫山,則是旨在描繪峽谷的壯麗。峽谷內(nèi),千尋峭壁,相對屹立;山上層林盡染,五色繽紛。清幽而壯麗的自然景致,使詩人內(nèi)心生出一種悠遠的情思,驚喜地感嘆天地、大自然創(chuàng)造孕育萬物之心,真是深不可測。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卷一中說:“唐初五言古漸趨于律,風格未進。陳正字(子昂)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九齡)繼之,詩品乃醇。”張九齡繼陳子昂之后,大量運用五言律詩描繪山水,語言省凈,清新含蓄,平仄和諧,粘對合律。大多數(shù)山水詩都能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清遠渾成的藝術(shù)意境。作為盛唐詩壇上年歲較長的一位詩人,張九齡在致力于寫陳子昂式的《感遇》詩的同時,精心創(chuàng)作了數(shù)量豐富的山水詩,成為孟浩然、王維山水田園詩派的一位先導(dǎo)者。正如明人胡震亨所說:“張子壽(九齡)首創(chuàng)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yīng)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張九齡的這首《湞陽峽》,就體現(xiàn)了他的山水詩景色清麗,文字洗練、意境清遠這一個“清”的特色。
拓展閱讀:張九齡的成就
張九齡詩歌成就頗高,獨具“雅正沖淡”的神韻,寫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詩,并對嶺南詩派的開創(chuàng)起了啟迪作用。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懷遠》等更為千古傳頌之詩。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張九齡的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為詩壇前輩張說所激賞。被貶后風格轉(zhuǎn)趨樸素遒勁。
七歲知屬文,有文名,張說稱他“后出詞人之冠”。有詩《感遇》12首,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和陳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論,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聯(lián),更是他高潔情操的.寫照。另外,張九齡的五言律詩情致深婉,如:《望月懷遠》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唱絕千古。
安史之亂
張九齡是開元時期的賢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個由嶺南書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溫雅,風儀甚整,時人譽為“曲江風度”。即使罷相后,如有人向玄宗舉薦人才,玄宗輒問道:“其人風度得如九齡否?”開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漸漸沉迷享樂,疏遠賢人。在小人得志的兇險政情下,張九齡能守正嫉邪,剛直敢言,成為安史之亂前最后一位公忠體國、舉足輕重的唐室大臣。他曾堅拒武惠妃的賄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陰謀;他也曾反對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為相,以至屢忤玄宗意,終于罷相。他目光遠大,曾言安祿山“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后患”,然而不為玄宗采納。后來安史亂起,玄宗倉皇入蜀時,憶起九齡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張九齡 湞陽峽】相關(guān)文章:
張九齡湞陽峽11-28
《湞陽峽》張九齡11-13
張九齡《湞陽峽》10-15
湞陽峽 張九齡10-15
張九齡:湞陽峽作品賞析12-03
張九齡《湞陽峽》閱讀練習(xí)05-10
張九齡《湞陽峽》閱讀訓(xùn)練及賞析10-16
張九齡《湞陽峽》閱讀答案及賞析10-16
張九齡簡史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