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首張九齡其一賞析
此詩當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秋,王叔文遇害之后。感遇二首張九齡其一賞析,我們來看看下文的介紹。
文章摘要: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 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 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賞析
九齡遭讒貶謫后所作的《感遇》詩十二首,樸素遒勁,寄慨遙深。此為第一首,詩以比興手法,抒發(fā)了詩人孤芳自賞,不求人知的情感。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突出了兩種高雅的植物──春蘭與秋桂。屈原《九歌·禮魂》中,有“春蘭與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句。張九齡是廣東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換成了秋桂,師古而不泥古。蘭桂對舉,蘭舉其葉,桂舉其花,這是由于對偶句的關(guān)系,互文以見義,其實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指全株。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紛披的意思,“葳蕤”兩字點出蘭草迎春勃發(fā),具有無限的生機。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潔凈的感覺!梆崱眱勺,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蘭桂兩句分寫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統(tǒng),不論葳蕤也好,皎潔也好,都表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爾為佳節(jié)”又由統(tǒng)而分!凹压(jié)”回應(yīng)起筆兩句中的春、秋,說明蘭桂都各自在適當?shù)募竟?jié)而顯示它們或葳蕤或皎潔的生命特點。(“自”當“各自”解,“爾”當“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潔”。)這里一個“自”字,不但指蘭桂各自適應(yīng)佳節(jié)的特性,而且還表明了蘭桂各自榮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質(zhì),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筆。
起首四句,單寫蘭桂而不寫人,但第五句卻用“誰知”突然一轉(zhuǎn),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蘭桂風致為同調(diào)的隱逸之士!罢l知”兩字對蘭桂來說,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美人由于聞到了蘭桂的芬香,因而發(fā)生了愛慕之情!白保q深也,殊也。表示愛慕之深。詩從無人到有人,是一個突轉(zhuǎn),詩情也因之而起波瀾。“聞風”二字本于《孟子·盡心篇》,其中說:“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qū)挕^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wù)吣慌d起也!睆埦琵g就把這章中的“聞風”毫不費力地拉來用了,用得這樣恰如其分,用得這樣自然,用得這樣使讀者毫不覺得他在用典故,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轉(zhuǎn)折。林棲者既然聞風相悅,那末,蘭桂若有知覺,應(yīng)該很樂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然而詩卻不順此理而下,忽開新意。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它們的本性,而并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很清楚,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yè),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全詩的主旨,到此方才點明;而文章脈絡(luò)也一貫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與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為照應(yīng);上文的“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又與“美人折”同意相見。這最后十個字,總結(jié)上文,滴水不漏。
古體詩而只寫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張九齡在寥寥短章中,獅子搏兔,也用全力。詩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轉(zhuǎn),七八句是合,結(jié)構(gòu)嚴謹。而且做到了意盡詞盡,無一字落空。表現(xiàn)形式上,運用了比興手法,詞意和平溫雅,不激不昂,使讀者毫不覺得在詠物的背后,講著高雅的生活哲理。(沈熙乾)
燒火叫!我要找的是那個只對我好的人。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思念,是心底一種說不出的痛...... 。瞭望群巒矮,魅松舞;紅塵一夢醉千年,寂寞一世歌相伴。望著路邊成蔭的樹木花草,屋前嬉戲的垂髻孩童,塘里劃過的白羽鵝鴨。后者只是也只能是一個夢,一種奢望!天空晴朗了,日子在眼前蹣跚踱步,過去的會成為歷史,現(xiàn)在的正按照約定的旋律行進,將來的凄迷如風中的雨,唯一讓我久久不敢忘卻的,是房間里音符化身的精靈,它將陪伴著我走過人生的每一段路程,他們將卸下我的疲憊,陪同如我一般安靜的文字,笑看世間風雨。
作者介紹
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長安,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子厚集》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散文家,與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韓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漢族。代宗大歷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長安(今陜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劉禹錫與之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后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公元805年(永貞元年)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所以稱柳柳州),政績卓著。公元819年11月28日(憲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卒于柳州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于戰(zhàn)斗性,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哲學著作有《天說》、《天時》、 《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并編成集。有《柳河東集》。
【感遇二首張九齡其一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賞析10-30
感遇十二首張九齡其一11-10
張九齡《感遇·其一》賞析09-04
張九齡《感遇其一》賞析11-02
張九齡感遇其一賞析12-12
感遇張九齡其一賞析12-11
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鑒賞06-27
張九齡《感遇(其一)》古詩賞析10-30
感遇十二首其一張九齡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