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通用9篇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1
望月懷遠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里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xiāng)。
注釋
⑴懷遠:即懷念遠方的親人。
⑵首二句: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著同一輪明月。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譯為多情的人,這里指作者自己;一說指親人。遙夜:長夜。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竟夕:可譯終宵,即一整夜。
、葢z:即愛。滋:濕潤。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這里的滅燭憐光滿,很顯然根據(jù)上下文,這應該是個月明的時候,應該在農(nóng)歷十五左右。此時月光敞亮,就是在現(xiàn)在今天,熄掉油燈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當一個人靜靜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種“憐”的感覺,這只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而已,讀詩讀人,應該理解當時詩人的心理才能讀懂詩詞。光滿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樣子,“滿”描寫了一個狀態(tài),應該是月光直射到屋內(nèi)。
、赡﹥删洌涸氯A雖好但是不能相贈,不如回入夢鄉(xiāng)覓取佳期。陸機《擬明月何皎皎》中:“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庇郑杭措p手捧滿之意。盈:滿(指那種滿蕩蕩的充盈的狀態(tài))。
賞析
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詩中寫景抒情并舉,情景交融。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nèi),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采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nèi),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
詩的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不紊,語言明快鏗鏘,細細品味,如嘗橄欖,余甘無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佳句,意境雄渾豁達。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2
《望月懷遠》
作者: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注解】:
1、滅燭兩句:刻劃相思時心神恍惚,不覺從室內(nèi)走到室外。愛月滅燭,露涼披衣,
寫盡無眠。
【韻譯】:
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遠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長夜之難挨;
孤身徹夜不成眠,輾轉(zhuǎn)反側(cè)起相思。
滅燭欣賞明月呵,清光淡淡瀉滿地;
起身披衣去閑散,忽覺露珠侵人肌,
月光雖美難采擷,送它給遠方親人;
不如還家睡覺,或可夢見相會佳期。
【評析】:
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并舉,情景交融。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nèi),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采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nèi),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詩的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不紊,語言明快鏗鏘,細細品味,如嘗
橄欖,余甘無盡!昂I仙髟拢煅墓泊藭r”為千古佳句,意境雄渾豁達。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3
望月懷遠
作者: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重點字詞解析】
、偬煅模簶O遠的地方。此二句意:這時遠在天涯的情人,一定和我一樣在望月。②情人;有情之人;遙夜:長夜。③競夕:整夜。④此二句意指:愛月滅燈,露涼披衣,寫盡無眠。憐:愛}滋:生。⑤不堪:不能;盈手:滿手,意即捧。⑥夢佳期:在夢中得到相會的佳期。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從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兩地相思之苦,競步難眠,又覺得還是只有在睡夢中才能相見,描繪出了深深的懷遠之情。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雌饋砥降瓱o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A情.轉(zhuǎn)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蘇軾《水調(diào)歌頭》詞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表現(xiàn)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叉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從月出東斗直到月落烏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競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guān)的,而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競夕呼應,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這兩句采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竟夕相思不能人睡,怪誰呢?是屋里燭光太耀眼嗎?于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么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里的滋字不僅是潤濕,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宴情實景。 相思不眠之際,有什么可以相贈呢?一無所有,只有滿手的月光。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贈送給你呢,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gòu)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詩人暗用陸機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上,只覺余韻裊裊,令人回昧不已。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4
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懷遠:懷念正在遠方的親人。
生:這里是升起的意思。
天涯共此時:天涯,天邊,遙遠的地方,指遠方的親人。共此時,是說自己和遠在天涯的親人,因望月而互寄相思之情。
情人怨遙夜:情人,指懷有深厚情意的人,這是詩人自稱。怨,怨恨。遙夜,長夜。
竟夕:一整夜。
憐光滿:憐,愛。光滿,指月光滿屋,月色分外皎潔可愛。
滋:這里是沾濕的意思。
不堪盈手贈:不能把它慢慢地捧在手里送給遠方的親人。不堪,不能。盈手,滿手,意即捧滿手。
還寢夢佳期:還,回到。寢,臥室。夢佳期,在夢中去得到美好的約會吧。
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這時,遠在天邊的親人和我同樣在望著月亮。有思念之情的人,怨恨夜太長了,因為整整一夜里,思念之情都無法間斷。熄滅了蠟燭,更覺得月色皎潔可愛,披衣走到屋外長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潤的涼意。月光雖然可愛,卻不能滿滿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給遠方的親人,倒不如回去睡覺,在夢中與親人相會。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唐代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guān)市)人。武則天長安元年(702)中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至中書令。他是唐玄宗朝有聲譽的宰相之一,直言敢諫,曾預料到安祿山的反叛,主張早除禍患。后來受到李林甫的排擠,貶荊州長史。
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方親人的詩,這首詩表達了在明月之夜,思念遠方親人的心情。作者運用比興手法對月抒懷,情致深婉,寄托遭讒受貶的遷謫之情思。
起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意境雄渾、浩遠、大氣,堪稱千古佳句。前句是在寫景,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皎潔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是在寫詩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時此刻他也和“我”同望著一輪明月。前句寫“望月”,后句寫“懷遠”,緊扣詩題,絲毫不露痕跡。
繼而以“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接抒發(fā)思念之情!霸埂保怀隽恕扒槿恕毕嗨汲潭戎;“竟夕”,極言相思之強烈,通宵都在思念。詩人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于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
后兩聯(lián)“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承接上聯(lián),具體描繪了詩人徹夜難眠的情形。“滅燭憐光滿”寫詩人吹滅蠟燭,覺得滿屋皎潔的月光更加可愛!芭掠X露滋”寫夜色已深,詩人披衣步出戶外望月,覺得露水沾濕了衣襟。這兩句把徹夜難眠的畫面形象傳神地描繪了出來!安豢坝仲洠寢夢佳期”意思是月光雖美,可無法捧在手中送給遠方的親人,還不如回屋睡覺,在夢里與親人團聚。寄希望于夢中,足見思念之切。這兩聯(lián)描繪細致,形象鮮活,情致深婉,令人深思。
詩人從“望月”著筆,句句不離“懷遠”,把“望月”和“懷遠”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進而抒發(fā)對遠方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全篇處處寫“望月”,句句不離“懷遠”,把明月寫得明媚、皎潔、充滿柔情,把思念之情寫得執(zhí)著、深婉、綿綿不盡,卻絲毫沒有被貶之人的那種落寞、纏綿和感傷,格調(diào)健康,向上。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韻譯】
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遠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長夜之難挨;孤身徹夜不成眠,輾轉(zhuǎn)反側(cè)起相思。
滅燭欣賞明月呵,清光淡淡瀉滿地;起身披衣去閑散,忽覺露珠侵人肌。
月光雖美難采擷,送它給遠方親人;不如還家睡覺,或可夢見相會佳期。
【賞析】
望月懷人,是古詩詞中習見的題材,但象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以樸實而自然的語言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邊冉冉升起,展現(xiàn)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寫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gòu)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中寄托的深遠。句中一“生”字,極為生動,與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
“天涯共此時”句,是化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而來。詩人巧妙地把寫景與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首聯(lián)擒題,以下諸句均由此生發(fā)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寫多情人惱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表現(xiàn)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xiàn)實,由望月而轉(zhuǎn)身就寢的矛盾心情。這里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動作過程,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這一聲“怨長夜”,包孕著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詩的要求,頷聯(lián)應是工整的對偶,此詩卻采用流水對的格式,這固然因為唐代初期律詩尚無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著古詩的風貌,另一方面,此聯(lián)采用流水對的形式,與首聯(lián)在內(nèi)容上就顯得更為密切,蟬聯(lián)而下,自然流動,給人一種氣韻純厚之感。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后,更覺月華光滿可愛,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為相思所苦的形象。
這一聯(lián)看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最易引人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皽鐮T”,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與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詩既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lián)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表現(xiàn)因思念遠人而不得相見,因此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將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隨之而來就是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癡念,但借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詩歌在這失望與希望的交織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詩題《望月懷遠》,全詩以“望”“懷”著眼,將“月”和“遠”作為抒情對象。因而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將月寫得那么柔情,把情表現(xiàn)得那么沉著,詩的情意是那么纏綿而不見感傷,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這種風格對以后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6
《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xiāng)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zhuǎn)入“懷遠”。
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表現(xiàn)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從月出東斗直到月落鳥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竟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guān)的,而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這兩句采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許是怪屋里燭光太耀眼,于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么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里的“滋”字不僅是潤濕,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奥蹲獭倍謱懕M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相思不眠之際,沒有什么可以相贈,只有滿手的月光。詩人說:“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贈送給你呢?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薄安豢啊眱删,構(gòu)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這里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余韻裊裊,令人回味不已。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7
又是一年中秋將至,說起中秋總離不開賞月。
中國人對月亮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也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也許是陰晴圓缺總是情,關(guān)于月亮的詩,其實歷朝歷代層出不窮。
論詩的普及度,可能沒人不會背李白的《靜夜思》,論詩的名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就在爭議的頂點。
但是,在中秋,最能代表月亮的,卻是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光看字面意思,這首詩不過就是講月下一對情人的互相思念,之后逐漸延伸為親人間的思念。
現(xiàn)如今,每年舉辦的中秋晚會,主持人往往也都是以這句開場,就好像在說,不管你身在何處,不管你離開有多遠,有多久,只要你還記得這首詩,我們就是一家人。
但這更多是今人的附會,首先中秋在唐朝并不是什么重要的節(jié)日,其次詩里講的明明白白,就是情人間的思念。
那么問題來了,這類題材在唐朝又何止千百首,而這首《望月懷遠》既沒什么復雜的技巧,也沒用到什么典故,明明只是一首“普通又簡單”的詩,為什么會成為經(jīng)典呢?
這次,就讓我們來聊聊,張九齡和《望月懷遠》背后的故事。
送禮
公元736年,開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千秋節(jié),這一天正是玄宗的生日。
文武百官,后宮嬪妃們都費盡心思為皇帝準備賀禮,這是一次表現(xiàn)的機會,假如能夠打動圣人,加官進爵也許近在眼前。
百官的禮物都別出心裁,不是有寓意,就是有彩頭,最起碼都是價值連城,宦官唱到一處,停了一下,接下去的一件是一面明鏡。
千奇百怪的禮物太多,這件又有何說法?打開一看,根本不是什么鏡子,而是一套書,共五冊,名曰《千秋金鑒錄》,作者張九齡。
四座都為張九齡捏一把汗,唐玄宗立即就明白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你張九齡是在提醒我,該反省了,好,很好,非常好。
同年,張九齡左遷尚書右丞相,但原本知政事的職務被他一直反對的牛仙客頂替,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明升暗降。
737年,監(jiān)察御史周子諒因亂講吉兇之事被玄宗嚴懲,曾經(jīng)舉薦周子諒的張九齡被罷相,貶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遠離長安的那天,天空布滿陰霾,張九齡回望了長安城一眼,轉(zhuǎn)身仰望天空,輕嘆了一句:要變天了。
來自嶺南的.宰相
從某種程度來說,張九齡在長安的成功是不可思議的。
張九齡來自嶺南,嶺南在當時是什么概念?往好了說,叫“蠻夷之地”,更形象點,那就是“鬼門關(guān)”,人稱“魑魅之鄉(xiāng)”。所以這里也是個熱門被貶地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唐朝被貶嶺南的大小官員高達600多人,比如后來的柳宗元、韓愈、李德裕。
對習慣了講究出身的長安官場來說,對張九齡有偏見是相當正常的一件事。
然而在才華面前,沒人能擋住他前進的步伐。
張九齡從小就顯露出不凡的才華,7歲就能寫文章,13歲上書廣州刺史王方慶,王方慶看了他的文章后,感嘆道:“此子必能致遠!”
不止王方慶看好他,曾經(jīng)有一位被貶官員路過韶州,看過張九齡的文章,驚為天人,給出的評價是:
“有如輕縑素練,能濟時適用!
并預言此子“后出詞人之冠”。說張九齡日后可以成為文壇領(lǐng)袖,這個評價很高,而給出這個評價的,正是當時的“文壇領(lǐng)袖”,日后成為宰相的張說。
但張九齡心中的目標比這大得多,這源于他的家族。
雖然身處嶺南,但他的家世卻不簡單。
倫敦大英博物館里有一幅中國畫,是鎮(zhèn)館之寶之一,這幅畫名為《女史箴圖》。
畫由十二個小故事組成,講述的是古代宮廷仕女的“模范”故事,作者是東晉的顧愷之,然而畫的內(nèi)容來自西晉廣武侯張華的一篇駢文《女史箴》。
張華所處的時代,正是西晉歷史最混亂的時代,后宮、宦官、皇族都不省心,尤其是皇后賈南風,把持朝政,穢亂后宮。
張華寫這篇《女史箴》就是為了規(guī)勸賈南風,但很明顯,效果不佳,否則也不會發(fā)生之后的“八王之亂”。但我想說的是,所謂“文死諫,武死戰(zhàn)”,這就是中國歷代“士大夫”的風度和精神。
張華是這樣,他的后人張九齡也是這樣。
武后長安二年,張九齡進京參加科舉,據(jù)記載:
“考功員外郎沈佺期尤所激揚,一舉高第!
沈佺期當時也是詩名遠揚,和另一位詩人宋之問,號稱“沈宋”。
可之后沈佺期被指任考功郎期間受賄,貶官嶺南,人們就聯(lián)想到他主持的考試有貓膩,否則一個窮鄉(xiāng)僻壤來的土包子張九齡為何能中進士?
于是武則天讓當時的中書令李嶠負責重考,李嶠也以文辭出名,當時和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文章四友”。
而在李嶠閱卷下,張九齡再次高中。
根據(jù)唐代科舉制度,中了進士之后還要通過吏部考試才能做官,而只要是考試,張九齡就沒有不通過的。
就這樣一路“過關(guān)斬將”,這一年,張九齡進了門下省,成了左拾遺,他的官場生涯正式開啟。
公元733年,55歲的張九齡終于成為了大唐的宰相。
在宰相位置上坐了3年,到如今被貶官,張九齡在想,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君臣典范
公元708年,還是太子的李隆基主持道侔伊呂科考試,親自策問。座下都是通過層層選拔,來自各州最優(yōu)秀的人才。李隆基希望從這些人里,找到未來的可用之人。
這是張九齡和唐玄宗的第一次相遇,此時這二位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可能都不會想到,彼此會成為一代君臣的典范。
后世對張九齡的認識,多在于他的“風度”。
張九齡上朝時氣質(zhì)不同于旁人,唐玄宗看到總是眼前一亮,于是對身邊人說:“每見九齡,令人精神頓生!
后來張九齡被貶,遇到有人推薦,玄宗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
張九齡是韶州曲江人,因此也被稱為“曲江風度”,至今韶關(guān)還有條路就叫“風度路”。
相比風度,張九齡的文采更為玄宗賞識,有的制誥,玄宗不滿意,讓張九齡改寫,才能滿意。為此,玄宗夸獎說:
“九齡文章獨步本朝,聯(lián)日夜師之,不得其一二,真文場元帥也!”
兩人的“蜜月期”本可以更長,但有人看不下去,他就是李林甫。
在后人的記載中,許多人認為,唐朝的衰敗,就是出了個奸臣李林甫,假如沒有李林甫,唐朝還能延續(xù)盛世。
這話說對一半。
李林甫一直不受張九齡待見,在張九齡看來,李林甫就是典型的不學無術(shù),這不是張九齡的偏見。
李林甫年輕的時候和時任宰相源乾曜的兒子源潔打得火熱,時機成熟,李林甫就托源潔走走路子,弄個司門郎中的職務,源潔也夠意思,去找父親托關(guān)系。結(jié)果源乾曜一口拒絕,還甩了一句很不客氣的話:
“郎官必須由品行端正、有才能、有聲望的人擔任,哥奴(李林甫小名)豈是做郎官的料!
但就是這樣的李林甫,成為了玄宗一朝任職時間最長的宰相。
李林甫是奸臣,那肯定沒跑的,但很奇怪,往往在盛世皇帝身邊最容易出奸臣,北宋清明上河圖的時候出了個秦檜,清朝康乾盛世,出了個和珅。
皇帝不知道他們貪?不知道他們干了什么事?
都知道,即使如此,仍然重用這些奸臣,為什么?因為他們能干而且聽話。
李林甫的辦事能力從一些小事上就能體現(xiàn)。
公元736年10月,此時玄宗朝廷在東都洛陽,本打算來年春天回長安,不知為何,洛陽宮里突然鬧鬼,搞得人心惶惶,于是玄宗就準備提前回西京。
于是他就找張九齡商量,想早日動身,沒想到遭到嚴詞拒絕。理由是會影響當?shù)剞r(nóng)民正常秋收,這不是擾民嘛,應該到冬閑時候再走。
張九齡的想法完全是為民著想,無可厚非,玄宗也不好反駁,但皇帝每天晚上提心吊膽,睡不好覺,也是事實。
這些都被李林甫看在眼里,等散了朝,李林甫就對玄宗說,“長安、洛陽,陛下東西宮耳,往來行幸,何更擇時!”
玄宗一聽是這個理,但沿途百姓農(nóng)收?
這事好辦,只要免了沿途百姓今年冬天的稅收,百姓叫好還來不及呢。
你看這事辦的,皇帝開心,老百姓更開心,雙贏。
張九齡是被李林甫扳倒的,這是明面上的事情,但張九齡真正被罷相的原因,不在于李林甫,而是他背后的圣人,唐玄宗。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林甫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宰相。
這時候的唐玄宗已經(jīng)在龍床上坐了24年,這24年,他開創(chuàng)了一個名為“開元”的盛世。
到開元二十年,全國有民戶786萬,人口4543萬,比唐初戶口增加一倍多,國土面積更是達1076萬平方公里,疆域遼闊。
開元年間,更是名相輩出,比如姚崇、宋璟、張說。
但所有這些勵精圖治的背后,都是唐玄宗犧牲個人安逸來換取。圣人好當嗎?不好當,當一個賢明的圣人,更是難上加難。
稍微想偷點懶,要被宰相指責,稍微想給皇親國戚開個后門,一堆人要跳出來上書,甚至當面和皇帝駁斥,就差把口水濺到皇帝臉上。
沒有天下百姓的幸福,又怎么有大唐盛世的根基,理是這個理,玄宗明白,所以他要克制克制再克制,就這樣克制了20年,突然來了個會噓寒問暖的宰相,事事為圣人考慮。
這樣的人是否得提防,玄宗開始也小著心。但李林甫辦事水平實在是高,皇帝要做一件事,到別人那里就是行或者不行,到李林甫這里,行也是行,不行也得行,而且還能處理的四平八穩(wěn),妥妥帖帖,讓那些說不行的人也無話可說。
后宮宦官、六宮嬪妃、李林甫全都搞定了,玄宗一開口,李林甫總能第一時間給出三套解決方案,換現(xiàn)在,多少老板就盼望著,手底下有這么個員工。
我們回頭來看,這是標準的“捧殺”,大唐就敗在李林甫這里。但捫心自問,換到自己身上,苦哈哈創(chuàng)業(yè),一根弦崩了20年,終于迎來成功,財務早已自由,公司業(yè)務蒸蒸日上,能不能放松放松,快樂快樂?
這道理,李林甫懂,但張九齡不懂。
望月懷遠
荊州城外,江邊長亭,秋風吹過,天氣漸涼,桌上擺著一壺酒。
張九齡站在亭內(nèi),望著江水,身邊是他的學生,姓孟,字浩然。
只見孟浩然拿起酒壺,給張九齡倒了一杯,給自己倒了一杯,還沒等張九齡說話,自顧自干了一杯。
張九齡搖搖頭,心想,這小子還是那么不懂人情世故,轉(zhuǎn)念一想,自己又何嘗不是。
這又有什么辦法,心中那一桿秤,歪了,走路總是難受。
這是張九齡第三次被貶,同僚下屬們都說,左遷是常事,早晚圣人會召您回去。
可張九齡心里明白,到頭了。
張九齡第一次被貶是主動要求調(diào)動崗位,剛當官那會,他和時任宰相姚崇在人事選拔上觀點不和,頗不受待見,與其在京師耗著,不如回嶺南,為家鄉(xiāng)干點實事。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這就有了開鑿大庾嶺路,也就是最早的“京廣線”,可謂造福一方。
第二次被貶,玄宗泰山封禪,當時只要參加典禮的官員都可以加官進爵,時任宰相張說負責參會名單,從中收了不少賄賂。后被發(fā)現(xiàn),因此被罷相,而張說和張九齡關(guān)系不淺,于是張九齡被牽連,也被貶官。
但說到底,前二次都不是張九齡自己的問題,而這次被貶,則是張九齡的一次“完敗”。
一直以來,唐玄宗在張九齡心中,都是圣明君主的形象,能虛心納諫,能體恤百姓。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千百年來,良臣遇上明君,共同開創(chuàng)基業(yè),是一代代讀書人的畢生追求。
這樣的好時候,張九齡趕上過,可不知什么時候,圣人變了,變得陌生,變得世俗起來。為此,張九齡不是沒發(fā)過牢騷。
在他的一首感遇詩里這樣寫過: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這首詩看起來都是講花木,春天的蘭花,秋天的桂花,四時之花,各有本心,不會因為美人來了就競相開放,也不會因為無人來就不開。
《唐詩三百首》將此詩放在開篇,不是沒有道理的,中國人的文化里歷來都講究含蓄,有的是不得不含蓄,例如歷朝歷代的史官們,有的是故意要含蓄,詠物言志,爆發(fā)力反而更強。
張九齡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但他卻掀起了一個時代的浪潮,詩的盛唐。
這一切的開端都源于這首《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站在江邊,抬頭望著天上的月亮,這是第幾個月亮呢?傳說里,天上并不是同一個月亮,每一天都是月生月滅,新的一天就有新的月亮出生。
此時此刻,明月當空,這正是人生最高光的時刻,是他還在做宰相的日子,每天上朝前,他都要穿戴整齊,精神飽滿地上朝,一路上是月光伴隨著他,送他入宮,見他的君王。
月亮一直見證著,從長安到荊州,從相守到別離。
接下去,他突然寫一個人,寫一個人的思念。許多解讀里提到,這是對遠隔天涯親人或是情人的思念,這當然沒錯,但我覺得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此時的張九齡已經(jīng)年過六十,古人說,年過七十古來稀,況且李林甫的勢力已經(jīng)在朝廷根深蒂固,他明白,他已經(jīng)沒有以后了。
但在這樣一個夜晚,突然涌起一股“相思”的感覺。說是相思,不如說是擔心,即使分開了,卻還是會擔心你過的好不好。如果是另一名更有才華的人代替了自己,那根本用不著擔心,可現(xiàn)在,張九齡聽到看到的,都是歌舞升平,遠在皇宮里的圣人是否還能聽到世間的聲音?
可是自己已經(jīng)無力挽回,一股巨大的失落涌上心頭,多想又有什么用呢?張九齡想把燭光熄滅,忘了吧,可是月光又迅速把整個空間填滿,江邊的風裹挾著水面的霧氣,陣陣涼意仿佛在提醒他,過去上朝時的那些日日夜夜。
不論何時,分手總是一件難以面對的事情,尤其是遭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有人會埋怨,有人會痛哭,有人會走向崩潰,但時間會治愈一切。
現(xiàn)在快要到月落的時候了,這個新生的月亮即將迎來自己的終結(jié),一如張九齡的人生。
過去的一切,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得意也好,失意也好,到這一刻都不談了,最終的最終,就匯成這一句。
今夜月色真美啊。
可是,他還有一絲放不下,難道就看著這個時代走向崩潰嗎?不,或許自己還能做點什么。
于是他寫下了這首《望月懷遠》,他站在文壇的頂峰,向天下所有的讀書人吶喊。
讀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做官?是名譽?是財富?不,所有的一切都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到那個時刻,我們就是最后的防線,來吧,敢不敢一輩子都貫徹文人的“忠義”,來吧,時代在呼喚你們!
這是張九齡為圣人做的最后一件事,做完這些,他微笑著進入了夢鄉(xiāng)。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叛軍兵臨城下,玄宗不得不離開長安,逃往四川。在入蜀的路上,玄宗聽到馬車的鈴鐺聲,突然說了句,我想九齡了。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8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里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xiāng)。
注釋
、艖堰h:懷念遠方的親人。
、剖锥洌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著同一輪明月。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說指親人。遙夜:長夜。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竟夕:終宵,即一整夜。
、葢z:愛。滋:濕潤。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這里的滅燭憐光滿,很顯然根據(jù)上下文,這應該是個月明的時候,應該在農(nóng)歷十五左右。此時月光敞亮,就是在現(xiàn)在今天,熄掉油燈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當一個人靜靜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種“憐”的感覺,這只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而已,讀詩讀人,應該理解當時詩人的心理才能讀懂詩詞。光滿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樣子,“滿”描寫了一個狀態(tài),應該是月光直射到屋內(nèi)。
、赡﹥删洌涸氯A雖好但是不能相贈,不如回入夢鄉(xiāng)覓取佳期。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盈手:雙手捧滿之意。盈:滿(指那種滿蕩蕩的充盈的狀態(tài))。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9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看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沒有月的中秋,忘了約定,一些諾言漸行漸遠,在蝶變...... 一樣的夜,一樣的水,泛出鍍水銀光,是麋香般的霓虹,像極了千年寒宮里的螢光。清風里搖曳出絕美長詩,恰似當年,藍色淚光把記憶澆得滾燙...... 幼時的自己,喜歡有月光的夜,自己家和奶奶家的的那段路,我安心的走在神秘暮霧里,路得盡頭有薄如蟬翼的光亮,一端是媽媽,一端是奶奶,輕笑在手電筒的微光里......
我追逐著自己的影子,不緊不慢得走,心情隨頭頂?shù)暮Y(jié)一起雀躍,抬頭有月,陪著我,走走停停。
那時的月,有我猜不出的故事,尚不懂人間的悲歡離合,一如無畏亦無懼的我...... 多少年不再走上鄉(xiāng)間的夜路,歲月單調(diào)如四季,媽媽和奶奶的手里始終握著一把手電筒,一次次看我出發(fā),一次次等我歸來,驅(qū)走我身前的霧靄。從時光的畫扇里信步走出,已不再是那個扎著羊角辮的小丫頭,越是長大,越走得如履薄冰,到底明白了,路不只是起點和終點那么簡單,從千百種可能性里尋找一種存在的依據(jù),稍有不慎差之毫厘便會失之千里,總是盯緊了凌亂腳步,忘了皓月當空是我兒時的追逐...... 這樣的日子,會擁擠了碼頭和車站,有游子歸來,披一身月華,有暖光碰彎在地上。有人站在千百年前的窗欞邊,寫下千古佳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今晚,陰云庇護的月也定是美極了的,嵌在在墨藍色天鵝絨里,像嬰兒纖塵不染的心境,遜色了湖光山色,縱使沒有眾人仰望,依然坦蕩寧靜著,讓一世凡人望塵莫急。
有些想念文字了,之于我,文字是一部心經(jīng),失去了,便會亂了經(jīng)絡...... 若汐紅塵里,每一顆心里有纖塵也有欲|望,善美丑惡、悲悲喜喜、愛恨情仇總是并蒂而生,文字里沒有丑惡,只有兩種美,一種華麗,一種凄美......
一如愛情的結(jié)局。
心海茫茫,多想專注的做一件事,普渡一個人的生命。
可惜,人,總是美好在記憶里;
真正唯美的愛戀,總是那些未來得及發(fā)生的。
迷蒙雙眼,看不清三步以外的世界,就算除卻萬水千山,依舊不忍看進一片心田。
任何神秘的地方,去過一次便不再神秘,哪怕是我魂牽夢繞的敦煌,徘徊在心門外,不忍驚動了一方靜好。
聽爸爸說,我堅持留下的無名小苗謝了花結(jié)了紫色的小果,團團扁扁的有葡萄那么大。那片碧葉蔥翠,我曾托著腮瞅著,一籌莫展。在我離開的日子里,終于有晶紫精靈恣意散落,可惜沒來得及安慰一室落花,花期已化成灰...... 囑咐爸爸好好照看,希望這些精靈果能等得長久些,最好等到北風吹,一起招呼著、陪伴著,走過一個冬。彼時的惻隱之心成全了它的絢麗,也讓我的堅持變成了堅守。我想,真好,終于有一份執(zhí)拗是對的......
我滑落湖畔,你飄然山巔,
相遇
讓我們飄上云端
又在云端
天涯兩散
你說我的眼里有畫卷
我擔心這畫卷不夠長
雨一停你就能讀完......
我飄然山巔,你滑落湖畔
俯瞰
你腳下寸土是我遙遠思念
分不清你的眼,
還有湖光瀲滟
你說我眉心有曲調(diào)
我擔心這曲調(diào)不夠悠長。
跟不上你的的歌謠......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通用9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