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讀后感(精選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記》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1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diào),在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
優(yōu)美的意境。好的散文應為詩,要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意境。所謂意境包含著意和境兩個方面的范疇,它是浸潤著作者主觀感情的`藝術畫面。優(yōu)秀的散文就應有風光綺麗的圖畫美,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以悅目而致賞心。
《醉翁亭記》開頭這一段描述,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景色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了愉悅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述,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幕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那里寫到了清晨飄散開來的淡霧,傍晚聚擾來的煙云,春季發(fā)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蒼翠的綠樹,秋季潔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頭。一切都那么恬靜簡樸,淡雅自然。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名作,作為我個人十分喜愛這篇名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精神面貌十分樂觀。寫作時背景是歐陽修由于參加范仲淹的改革,后失敗,歐陽修被株連被貶,此問就是被貶滁州時作者創(chuàng)作的。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2
《醉翁亭記》是北宋歐陽修的名作,“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這名句想必是人人傳誦,這天就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這位大師的大作吧!
這《醉翁亭記》完成之前,歐陽修被貶官,可他卻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在乎山水之間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不醉在酒上,而是被美景醉倒了,是一種完美的醉。你看,歐陽修能有如此之肚量,他那種瀟灑的心境是我們無人能及的。雖然,歐陽修滿懷一腔愛國熱情,一心想對國家有所作為,卻時時遭人排擠,這種懷才不遇內(nèi)心的痛苦并非我們能夠所體會的。既然事已至此,那就自得其樂吧!你看文章一開頭就帶給我們一種愉悅的感覺,美得讓有點讓人人沉醉其中了。
我似乎隨歐陽修來到了那景色優(yōu)美地方,清晨飄散開來的迷霧,傍晚聚攏來的煙云,散發(fā)著幽香的'野花,蒼翠的大樹。一切都是那么恬靜、完美。
我們再看一看歐陽修,在這樣的狀況下還能如此淡定,寫出如此優(yōu)美的文章確實值得我們?nèi)W習。此刻的我們因為學習、工作的壓力往往很浮躁,因為一點點小事與別人爭得面紅耳赤,因為一點點小挫折、小困難搞得天都要塌下來的樣貌。學學歐陽修老先生吧!
《醉翁亭記》還是值得我們一讀噢!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3
再讀《醉翁亭記》,慢慢去品味揣摩,不禁感嘆此作不愧為千古經(jīng)典美文。學生期間讀這篇文章,主要任務是去背誦、默寫、句意解釋和對作者寫作思想的理解,借著老師的指導和資料的解析,對文章的大意基本理解。但對文章的意境美體會的遠遠不夠。
作者開局點題,環(huán)滁皆山,西南瑯琊最美,山上有釀泉有醉翁亭,詳細說明了醉翁亭的建造者和命名者,在說明了醉翁亭命名的緣由的同時也點出了文章的山水之樂的意境,也引出了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陶醉在美妙的山水之中了。
文章的寫景,簡練而生動,寫山間一天的煙消云散、云卷云舒,寫四季的花草樹木、風霜水石。這種景色也許很普通,很多地方的山水都可能有的景色,春天的野花野草,夏天的枝繁葉茂,秋天的秋高氣爽,同樣的.景色,但作者詞語表達中帶著歡樂無窮的意境,“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句中的字詞“芳、幽香、佳、秀、繁”尤其形象、生動且陶醉。因為太喜歡,所以作者早上去晚上回,經(jīng)常留連于山間的四季風景,其樂無窮。
假如上面的風景是一幅畫,下面的風景就是一支交響樂。背貨者唱歌,走累了倚樹休息,前呼后應,男女老少,滁州城出游的百姓絡繹不絕,興致很高,反映出百姓安居樂業(yè)、生活幸福。這種百姓安樂的狀態(tài)在古代是很難得的,戰(zhàn)亂年代民不聊生,和平年代又有很重的賦稅徭役,老百姓很難過上吃飽穿暖的生活。
溪魚肥、釀泉酒香、山珍野菜擺上,戶外大野餐開始,雖然不像宮廷府院中的宴會那樣豪華,但歡樂可能更甚,也更有意義,因為是與民同樂,是更多人的歡樂。我想?yún)⑴c宴飲的應該是作者的朋友和在現(xiàn)場游玩的滁州老百姓,不在乎吃了什么,不在乎吃了多少,不在乎喝了多少,單是眾人歡快的心情,就讓作者很滿足很充實了,F(xiàn)場歡快的氣氛好像讓整座山都歡跳起來了,交響樂也進入了高潮。
好的文章像一首詩、像一幅畫、像一首音樂,又像一件藝術品,會具有一種由內(nèi)而外的美,一種立體的美。一個“樂”字前后呼應,鳥樂山林,人樂游山更喜歡作者治理下的安居樂業(yè)的生活,作者看到人民歡樂也就滿足了。作者的樂趣就是看到人民安居樂業(yè)過上好生活,與民同樂是最大的快樂,這才是文章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文章不單是為了描寫山水美景,更是抒發(fā)了作者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4
醉翁亭,四角翹起,像鳥一般,悄然飛臨在這細水旁,多么柔和寂靜的景色!蹲砦掏び洝烽_頭這一段描寫,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景色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了愉悅的感受。
另一段景物描寫,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nèi)收,山間之朝幕也。野若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這里寫到了清晨飄散開來的淡霧,傍晚聚擾來的煙云,春季發(fā)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蒼翠的綠樹,秋季潔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頭。一切都那么恬靜簡樸,淡雅自然。
這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寫!疤嘏c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展現(xiàn)了歐陽修對山水的熱愛。以及從:“不知太守之樂其了也”中知道了歐陽修關心百姓的心情。
歐陽修不畏強勢,導致被貶官,在這樣的心情下卻寄情山水,依然關心百姓,以老百姓的快樂而快樂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5
大散文家歐陽修同范仲淹一樣,在北宋時主張改革;也同范仲淹一樣,被保守派排擠出朝廷,遠赴安徽滁州為官。但與范仲淹不同的是,歐陽修似乎遠比范仲淹灑脫:既然滿腔的報國熱忱無人欣賞,那就自得其樂好了―畢竟人生處處是風景,在眾人皆醉(實際上是佯醉)的狀況下,何必與污穢一爭高下呢!所以,在滁州,歐陽修精心經(jīng)營著自己的文字天地。布局謀篇、遣詞用句,無處不顯示出作者的苦心。
宋朝的大理學家朱熹曾在自己的《朱子語類》中說,歐陽修的文章,多是歷經(jīng)多次修改而成的;而之后真的有人得到了《醉翁亭記》的'原稿,發(fā)現(xiàn)僅文章的開頭就改得一塌糊涂。圍繞“滁州四周皆山”這一資料,歐陽修開始竟用了幾十句!改來改去,直到定稿的時候,才決定用“環(huán)滁皆山也”這五個字。
在這樣的苦心經(jīng)營下,《醉翁亭記》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當是理所當然的事了。但是,我在那里想說的,卻并不是歐陽修是怎樣的認真,而是說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相對于他的政治生涯而言甚顯“屑小”的事業(yè)―做文章上的心態(tài)。
雖說“文章千古事”,但對于歐陽修來說,在政壇上叱咤風云,于國于民有所作為,當是他最大的理想和追求。但是,當這種追求不合于世時,歐陽修也總有排遣的法子。他不消沉―《醉翁亭記》中的“樂”就足以證明;他也不昂揚―時勢不利,空有報國心,難得施展處。那么,好吧,自得其樂,經(jīng)營自己的另一方天地吧。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6
《醉翁亭記》,一篇很早就閱讀過的文章,同《岳陽樓記》一樣,對這種文章還是懵懵懂懂,只是被其中語言所感動。自認為《岳陽樓記》是篇輝煌的文章,把一切感情化作文字赤裸裸地展此刻面前,無法不被它征服。“醉翁亭”呢?則是平淡中透露出無言的歡樂。似乎不需要直接表達出來,卻能使人心有所獲。獲得的就是那個時代那里的人們心中的喜悅。即使自己不是身處在那里,仍能幻想出活生生的畫面。綠意滿眼,野花叢叢,鳥兒時叫,溪水潺潺;太守擺宴,心之歡喜,野菜山肴,突顯美味;從游太守,去而鳥悅,微醉而歸,心亦歡愉。心中就是這樣的'感覺,很平淡的,很甜蜜的。假如我是滁州民,看著太守那么的清廉,生活過得如此之美,怎能不歡樂呢?
若把歐陽修的思想融入到《醉翁亭記》中,或許有另一般風味。大家都在說歐陽修傳承了范仲淹的高尚思想,把“后天下之樂而樂”貫穿始終。我也頗有感觸,在如此美妙的山水風景下,如此熱情歡騰的氣氛里,歐陽修竟首先感到的是百姓之樂,其次才是自己寄情于山水的樂趣。其實有段時間不明白他的樂究竟如何?但這些天不斷領略文章,不斷在手中瀟灑揮舞著“樂”字,才一點一滴地看到歐陽修的笑,為百姓之樂而樂。以前以為官吏決不會領會百姓真正的幸福,但從《醉翁亭記》里,看出一位封建王朝官吏超前的政治認識。從歐陽修個人來講,他總是堅持著自己的理想,永遠地含笑應對人生曲折。歐陽修的文字告訴我,或憂或喜,只在選取。應對如此完美的生活,能實現(xiàn)自己的一絲絲理想,為何不選取喜呢?
此刻經(jīng)常看歐陽修的文字,他從不寫怨寫悲。在他的心里,只有歡笑,只有為百姓樂而樂,盡力地用自己含笑對人生的態(tài)度,為人民做一個兩袖清風的好官。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7
至今閱古文已有百余篇,最喜歡的還是《醉翁亭記》。
這篇初二所學的古文,是值得反復看的,記得它與《小石潭記》、《岳陽樓記》在一個單元里,上到這兒時,老師說:“這三篇中,《小石潭記》是最淺的,因為僅僅是以愁而寫愁,《醉翁亭記》其次,因為他寫出了與民同樂,而《岳陽樓記》為最高,他不僅僅寫景,更抒發(fā)了自己心系天下的報負!蔽耶敃r點頭稱是。但實則我并不同意,《小石潭記》主題雖然不高,但此文的寫景是三篇中最細膩的,而《岳陽樓記》雖然主題高深,但“心系天下”,這東西實在是虛的很,而又是最無用的,設想:一個人心系了天下,別人依舊處在混沌中,一個人的吶喊必定是羸弱的社會精神所不能理解的,一個人的號召會招來更多的禍害?磥,那倒不如像歐陽修那樣,心系永州,與民同樂,自己也落個痛快。
我們不妨看一看《醉翁亭記》的行文安排:按語文考綱的要求——第一段是寫醉翁亭的地理位置與名字由來,第二段寫景致變化,第三段為永州人民的'快樂登山之景,第四段點名身份和抒發(fā)淡淡愁緒,我看實則不然。這篇散文是用一種喝醉了的筆調(diào)寫的——二十一個“也”,一句三嘆,全文以一種超脫的基調(diào)所展開,那歐陽修好似凌于萬人之上,成仙了。致使全文“仙氣”很重。首節(jié)單“林壑尤美”四個字表層里層都有無比的超脫之感,而“漸聞”、“瀉出”、“峰回路轉(zhuǎn)”等詞語可謂無一詞可換,可見其用詞之極致!白砦讨獠辉诰啤币猿汕Ч琶洌暗弥亩⒅啤薄,多完美!第二段大用對偶,這古文中的常見手法在歐陽修的手下又活靈活現(xiàn)了:他把對偶與比較相結(jié)合,使得第二節(jié)五光十色,明暗多端,香氣撲面,樂亦無窮,仙氣縱橫。第三段與民同樂便很有講究了。永州人放下工作,前來跟隨太守游玩。
可見歐陽修在當?shù)氐穆曂是很好的,號召力不錯,更顯出他統(tǒng)治方針的正確和當?shù)孛耧L的樸實。當?shù)厝撕吞夭环直舜说匚坏牟町悾诧嫸鴺,更見得其當官當(shù)搅藰O致——與民同樂。我以為便是如此,這一段有一些為自己歌功了。而我最愛的第四段,從醉眼中看到的景象果然不同——聲形兼?zhèn)洹V档靡惶岬氖,在上完此段的當天,在我騎車回家的路上,居然真的就有一幕醉了的夕陽景在等我。橘紅的光撒在每一處,又好像隨風動起來了。霎時,橘紅,金黃和說不出的顏色交織在一齊,似在流淌。我醉于期中了好久。對于其中淡淡的愁緒,我總認為我是有的。歐陽修雖然快樂,但終是與永州人不同,這種格格不入的反差,也只能溶在酒里了,而我——與別人不同之感與日俱增。
白天我與同學嬉笑怒罵,到了晚上卻有說不出的孤寂,害怕應對自己。這種東西我不可能溶在酒里,呵!那就溶在成堆的作業(yè)中了,呵!也許隨著我閱讀數(shù)量的增加,《醉翁亭記》的地位可能會被動搖甚至顛覆,但我只可會記著它給我?guī)淼母惺埽驗檫@是我最初而最真實的心路歷程。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8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有諸多樂趣一直伴隨著我,在讀書的時候,我好像并沒有什么明確的目的,只是想做一個快樂的讀書人,在書中暢飲生活。
一篇《醉翁亭記》不僅有林壑山泉清秀之美,人間四季各具特色之美,還有歐陽太守與游人共游之樂,歐陽公心性之明凈豁達,盡顯紙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只需一句,便讓人想到一個腰間別著一壺以山泉為釀的酒,放逐在山水之間,以山水為樂的似醉非醉的老翁。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時出者”寥寥數(shù)字,便將山中四時之景勾勒出來,可見歐陽公對山水美景的喜愛與了解程度。
歐陽公在那個紙醉金迷的時代難得真正以山水為伴,更難得的是他亦能夠與民同樂,“傴僂提攜”共同游玩,以山泉所釀之酒為飲,以山中果蔬野味為食,不拘格式“雜然而前陣者”,人們一起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痹谶@里人們都輕松快活,忘了尊卑等級,好一幅其樂融融的與民同樂的畫面。
在這里民風純樸,沒有人問太守來這之前的功名過往,他自己也不再去想,還自嘲道“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就這樣一位老人,以山水為樂,不問過往,仙風道骨。
這里的醉翁已嘗過人生百味,閱盡人間悲歡,也早己打開了心胸,舉杯暢飲,不再拘泥于狹隘的功利,從容快活。
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精神,要認準好與歹,與好人交往,與歹人隔絕,還要愛自然,這才是歐陽修寫作妙處之所在。
然而,難能可貴的是,歐陽修并沒有在政治失意中沉下去。他由于出身貧困,努力仕進,曾經(jīng)幾起幾落的磨難,成就了他的自強不息、樂觀上進的處世態(tài)度。所以任職滁州期間,作者的'心情是開朗的,“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所以,作者把個人的煩惱扔在一邊。
四季更迭,朝暮變換,伴隨著日升日落,云歸云散;花開花落,水落石出,無窮盡的變化,變化著的角度,一同演繹著無窮的樂趣,將山水之秀麗發(fā)揮到極致。
與民同樂,樂在其樂,以人為樂。朝暮變換之美,樹林禽鳥和鳴,在這一派自然之景中,太守與游人共同歡樂。人民因視與太守同游為榮幸而快樂,而太守卻以人樂而樂,將醉與樂統(tǒng)一,從中便得到了精神的升華,于是便練就了醉翁與民同樂的曠達。
就讓我們在這個書香風氣下,努力讀書,建造良好滁州吧!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9
早在初三時,我就學過大文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那時為了應付中考,只不過當做一篇考試古文,沒有深入研究。而今,再次細細品讀,卻有著別樣的思考。
全文簡潔明了,一氣呵成,讀起來朗朗上口,渾然天成。當時老師強調(diào)了“樂”字是貫穿整篇文章的文眼。但我個人認為,文章更側(cè)重一個“醉”字。
縱觀全文,歐陽修“醉”于美酒之中,“醉”于美景之中,“醉”于賓客。游人。百姓的興致之中,可他豈是真醉?他醉而亦醒,醒而亦醉,縱情山水,喜于民樂,如此豪放醉人的文章,醉翁何醉?
縱觀歐陽修一生,無不散發(fā)出古代文人的高貴人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歐陽修做到了,做的坦坦蕩蕩。朝廷的排擠,政治上的失意,沒有使他就此頹廢,在遭貶的歲月里,他反而意志更加堅強,做得更好。但你能說,他沒有悲觀,他把失利全化為動力了嗎?不,他沒有。因為他沉浸在了“醉”中,最最醒醒何為頭?歐陽修把它掩藏的很好,他的《醉翁亭記》表面上在寫景,實際在抒情!白砟芡錁,醒能述以文者”,歐陽修能夠很清楚地看清自己,他沒有偏激,沒有沉淪,有的'只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感。
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有時不一定要表達出自己最內(nèi)心的感受,不管好壞,都應淡忘,就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一個“醉”字,沒有“貴妃醉酒”的搔首弄姿,也不是逃避現(xiàn)實,不是李青蓮的“舉杯消愁愁更愁”。它反而更能讓人看清原來的自我!白怼敝皇且粫r的,歐陽修不會永遠這樣“醉”著,但他可以永遠擁有這種“醉”感--去沖淡,消解人生的沉重。這才是歐陽修讓人敬佩之處。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10
歐陽修謫居滁州時,寫下了《醉翁亭記》這篇千古傳誦的散文佳作。綜觀全文,不難發(fā)現(xiàn)該文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且為“醉”中之樂!白砦讨獠辉诰, 在乎山水之間也!闭f明放情林木,醉意山水,以排遣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抑郁和苦悶,此是作者的真意所在。作者則是根據(jù)這樣的“意”寫出了美麗誘人的 “境”,并且達到樂情與景的完整結(jié)合,意與境的極度和諧的藝術高度,創(chuàng)造出滲透著作者主觀感情的優(yōu)美意境。這意境是:
一、美在景有層次
作者以“環(huán)滁皆山也”五個字鳥瞰全景,進而聚焦縮小視野,突出“蔚然而深秀”的狼牙山。再往下,視野推前,鏡頭由俯到仰,沿山路而上,直至推出兩峰之間的“釀泉”。最后又是一個“峰回路轉(zhuǎn)”,鏡頭搜視到“翼然臨于泉上”的醉翁亭,這是仰攝的特寫鏡頭。作者就這樣,用五層筆墨層層渲染,步步進逼,由遠而近,由小到大,從俯到仰,從面到點,使得中心景物醉翁亭,五層景致,情景疊出,別有天地。
二、美在山水相映
作者以醉翁亭為主景,側(cè)及遠近,左右的山、泉、林,描畫出一幅幽美的寫意山水畫。 “蔚然而深秀”的瑯琊山,風光秀麗,迤邐連綿,青翠欲滴。重巒疊翠的群山為背景,一泉環(huán)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紆徐,則有“翼然臨于泉上!边@山泉賴于群山的映襯,愈益顯得清朗,而亭又偏要居于泉上,更添情趣雅致。這樣,無山,釀泉不美;無泉,青山孤峙;無亭,山泉失色;有亭,亭臺增趣。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使得這幅以亭子為中心的山水畫,物物相諧,輝映生色,呈現(xiàn)出詩一般的意境。
三、美在朝暮變化
“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边@里,作者根據(jù)山間朝暮不同的氣氛,不同的色調(diào),傳神地寫出朝暮的景致。早晨,呈寧靜安謐之狀,清新宜人之息,傍晚,又生昏暗模糊之象,薄暮朦朧之氣。就這樣,作者以敏銳的目光,細膩的筆觸,發(fā)現(xiàn)并描寫出山間朝暮的相異之境界。
四、美在四季變換
作者以醉翁亭為描畫中心,不僅寫出早晚的景象,而且栩栩如生地描寫了山間四季的景物變化!耙胺及l(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弊髡哂酶叨染珶捄啙嵉恼Z言,描畫出山間帶有季節(jié)特征的四季風光。你看,芳草萋萋,幽香撲鼻是春光,林木挺拔,葉茂枝繁是夏景,風聲蕭瑟,嚴霜鋪地是秋色,水瘦山寒,溪石暴露是冬景。作者筆下的'四季景物,各有特點,各具境界,變化有致,無時不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四季景色相互映襯,春光如海映襯蕭殺秋色,夏日繁陰映襯,冬景寒冽,相映成趣。
五、美在動靜對比
在文中,作者將事物的動靜變化,組成多種對比。蔚然滌秀的瑯琊山是靜態(tài),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tài)。這樣山的蒼郁悅目,與泉聲的悅耳動聽形成對比,倍增意趣!吧株庺,鳴聲上下”, 這是山林之靜與山鳥之鳴形成的對比,相得益彰。上述是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耙讯﹃栐谏,人影散亂”又形成景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殘陽一抹據(jù)山頭是靜景,人影散亂,紛紛暮歸是動景!柏撜吒栌谕荆姓咝萦跇洹,這是人物于人物之間形成的動靜對比。有動態(tài)的“歌”,有靜態(tài)的“休”。還有“眾賓歡”之動態(tài)與太守頹然酒醉之靜態(tài)的對比。各有情趣。由于作者巧妙地進行多方面的對比,使該文的意境繪形繪色,山光水色,人情,醉態(tài)驟現(xiàn)畫面,情趣盎然。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1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多優(yōu)美的詞句呀!這出自于大作家歐陽修之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愛山水之甚深,名垂青史。
“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每當聽、讀這些詩句,我似乎來到了那兒:走在山間小道上,耳邊傳來陣陣水聲,那聲音,似從遠方傳來,又像近在咫尺。再走幾步,那清泉便顯露出來了,這時,一只松鼠爬來,觸動了高高的葦草,通過葦草搖擺的空隙,我看見——一座竹亭建于水面之上,它莫非為醉翁亭也?……
這篇文章,寫得生動、簡潔,每個字都與大自然的元素緊密不離,體現(xiàn)了歐陽修清高的精神,和不與世人同流合污的作風。
歐陽修對于山水之間的樂趣,是比什么都愛的,他愛山,他愛水,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山水之間,他與大自然徹底融合到了一起,山水是他最親的親人。
我想,要是將他帶到城市里來的話,他會瘋的。
讀過歐陽修作品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他的寫作感情非常清高,總少不了一種孤傲的性格,很是生動。
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精神,要認準好與歹,與好人交往,與歹人隔絕,還要愛自然,這才是歐陽修寫作妙處之所在。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12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一直以來人們稱贊它風格歡快、意境優(yōu)雅。前人大多評論該文連用21個“也”字,形成了一唱三嘆的風韻。其實,細讀全文不難發(fā)現(xiàn),這篇四百余字的山水游記,除連用21個“也”字之外,還有10處之多連用“樂”字。
一、樂觀進取的處世態(tài)度,奠基了太守“樂”在其中的思想根源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被貶到滁州以后寫的散文。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罷官,歐陽修不顧個人利害,憤然上書斥責有關的權臣,他因此也遭到貶謫。當時,作者也和白居易一樣,“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此,在到任的路上,他寫道:“陽城淀里新來雁,趁伴南飛逐越船,野岸柳黃霜正白,五更驚破客愁眠”。詩中流露出遭貶后憂不成眠的心情。
然而,難能可貴的是,歐陽修并沒有在政治失意中沉下去。他由于出身貧困,努力仕進,曾經(jīng)幾起幾落的磨難,成就了他的自強不息、樂觀上進的處世態(tài)度。所以任職滁州期間,作者的`心情是開朗的,“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 所以,作者把個人的煩惱扔在一邊,“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覺得“四時之景無不可愛”(《豐樂亭記》)。故而歐陽修在《送張生》中高吟:“老驥骨奇心尚壯,青松歲久色愈新!彪x開滁州三年以后,歐陽修還深情地懷念那段被貶生涯,“吾嘗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吾嘗思豐樂,魂夢不在身”(《思二亭送光祿謝寺丞相歸滁州》)。這種懷念當年,以苦為樂的處世心態(tài)十分罕見。由此觀之,《醉翁事記》的產(chǎn)生絕不是偶然的,這與歐陽修的經(jīng)歷和樂觀心態(tài)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而奠基了歐陽修創(chuàng)作《醉翁亭記》的思想根源。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13
今天,在古文老師的帶領下,我欣賞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發(fā)現(xiàn)文學大師的寫作技法很值得我們?nèi)⒖冀梃b。
作者在開篇第一段寫出了亭子的周圍環(huán)境和亭子命名的由來。在寫亭子環(huán)境時,作者的落筆很新穎:從遠山起步,立足于滁州,先是定點觀察環(huán)視,然后把焦點對準“西南諸峰”,點出“望之尉然而深秀”的瑯琊。接著移步換景,景隨步移:“山形六七里”,先聞水聲,后見泉水。最后“峰回路轉(zhuǎn)”,推出泉上的醉翁亭。按由遠而近的.順序巧妙地介紹了周圍環(huán)境。在看我們的游記:到了某某亭子,亭子兩邊樹怎么樣,山怎么樣,水怎么樣。這樣的老套思路,和歐陽修比起來那可就大相徑庭了。
第三段是寫作者在醉翁亭里宴請眾賓的事件。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四幅圖,可以依次歸納為:滁人游圖,太守宴圖,眾賓歡圖和太守醉圖四個部分。讀完之后我就十分疑惑,歐陽修這樣的文學大家怎么會犯這樣的小錯誤:文章每個段落都有各自的中心,所有的文字都圍繞這個中心來寫,寫作時更應惜墨如金,與中心無關的皆要舍去。那么,這段的中心便是歐陽修宴請眾賓,還要寫“滁人游圖”干什么,這不是廢話嗎!難道是歐陽修喝醉了不成。我向老師請教,老師一語點破我的迷津“一切景語皆情語!蔽一腥淮笪。太守周圍的景物無一不讓他愉悅:駝背彎腰的老人,天真活潑的兒童,絡繹不絕的游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祥和,他所治理的這一方水土,百姓安居樂業(yè),快樂無比,他不僅沉醉于山水之樂,更沉醉于與民同樂之中,不但不是廢話,而且為下文“太守醉也”埋下伏筆,真乃神來之筆啊,難怪為世代流傳之絕唱。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弊x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我也“樂意無亦也”!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14
若把歐陽修的思想融入到《醉翁亭記》中,大概有另一般風味。大家都在說歐陽修傳承了范仲淹的高尚思想,把“后天下之樂而樂”貫穿一直。我也頗有感觸,在如此美好的山水風景下,如此熱情歡騰的氣氛里,歐陽修竟首先感到的是蒼生之樂,其次才是本人寄情于山水的樂趣。其實有段時間不大白他的樂究竟如何?但這些天不竭領略文章,不竭在手中瀟灑揮舞著“樂”字,才一點一滴地看到歐陽修的笑,為蒼生之樂而樂。已經(jīng)以為官吏決不會領會蒼生真正的幸福,但從《醉翁亭記》里,看出一位封建王朝官吏超前的政治認識。從歐陽修個人來講,他總是堅持著本人的抱負,永久地含笑面對人生曲折。歐陽修的文字告訴我,或憂或喜,只在選擇。面對如此美好的生活,能實現(xiàn)本人的一絲絲抱負,為何不選擇喜呢?
歐陽修,一個我極為欣賞的人。雖然我不是什么名家,大概沒有資歷去評論古時偉大的文學家,但還是不住地喜愛他,愛他的文,愛他的人。
漂亮的意境。好的散文應為詩,要創(chuàng)造漂亮的意境。所謂意境包含著意和境兩個方面的范疇,它是浸濕著作者客觀感情的藝術畫面。優(yōu)良的散文該當有風光綺麗的圖畫美,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以順眼而致賞心。
《醉翁亭記》是北宋歐陽修的名作,“別有用心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這名句想必是人人傳誦,今天就讓我們來品嘗一下這位大師的大作吧!
此刻經(jīng)?礆W陽修的文字,他從不寫怨寫悲。在他的心里,只要歡笑,只要為蒼生樂而樂,盡力地用本人含笑對人生的態(tài)度,為人民做一個兩袖清風的好官。
這《醉翁亭記》完成之前,歐陽修被貶官,可他卻說:“別有用心不在酒,在在乎山水之間也”,這句話的`意義是說,我不醉在酒上,而是被美景醉倒了,是一種美好的醉。你看,歐陽修能有如此之肚量,他那種瀟灑的心境是我們無人能及的。雖然,歐陽修滿懷一腔愛國熱情,二心想對國家有所作為,卻不時遭人排擠,這種懷才不遇內(nèi)心的痛苦并非我們能夠所體會的。既然事已至此,那就自得其樂吧!你看文章一開頭就帶給我們一種愉悅的感覺,美得讓有點讓人人沉浸此中了。
《醉翁亭記》開頭這一段描寫,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景色漂亮的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了愉悅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寫,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幕也。野芳發(fā)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边@里寫到了清晨飄散開來的淡霧,薄暮聚擾來的煙云,春季發(fā)出清香的野花,夏季蔥蘢的綠樹,秋季純潔的霜色,冬季顯露水面的石頭。一切都那么恬靜儉樸,濃艷天然。
《醉翁亭記》還是值得我們讀一讀的。
《醉翁亭記》讀后感 篇15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睔W陽修的一篇《醉翁亭記》,讓多少游人對瑯琊山向往不已。
位于安徽滁州市西南郊的瑯琊山,素有“皖東第一名山”之譽,而山中第一名勝,非醉翁亭莫屬。進入山門,一路西行,過野芳園、聽泉亭、讓泉,被列為全國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便掩映在一片樹林間。此亭頂為歇山式,飛檐翹角。亭內(nèi)有楹聯(lián)云:“飲既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顯然取材于歐陽修“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的說法。
北宋慶歷年間,歐陽修被貶到滁州,經(jīng)常來亭中游樂飲酒,并留下千古美文《醉翁亭記》。多年以后,蘇軾應邀書寫《醉翁亭記》,刻碑傳世。從此,醉翁亭伴隨著“歐文蘇字”雙絕而名揚天下。
過去讀《醉翁亭記》,總覺得醉翁亭是瑯琊山麓一個遺世獨立的亭子。事實上,從北宋末年起,醉翁亭邊先后出現(xiàn)了同醉亭等其他建筑。相傳到明代,房屋已有“數(shù)百柱”?上е燎宕特S年間,所有建筑化為一片瓦礫;直到清光緒七年重修,醉翁亭及其周圍建筑群才恢復了生機。
如今的醉翁亭已不再孤獨,周圍不到1000平方米的區(qū)域,已擴展成一座依山臨水、布局緊湊的小型園林。東有巨石斜臥,保存著南宋篆書摩崖“醉翁亭”。南有讓泉臨溪潺潺而出,泉眼旁以石塊砌成方池,池上有立于清康熙年間的碑刻。西有始建于明天啟年間的寶宋齋,內(nèi)藏大型石碑,鐫刻蘇軾手書《醉翁亭記》,全文401字,每字約10厘米見方。北面三間瓦房,劈山而筑,名二賢堂,還有意在亭、影香亭、古梅亭、怡亭和覽余臺等,各有不同的景致和底蘊。時值春游旺季,游人絡繹不絕,穿行于亭臺樓閣、春花綠樹間,一派“前者呼,后者應”的.快樂景象。
瑯琊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其文化積淀不僅僅在醉翁亭。信步走去,唐、宋以來的摩崖、碑刻比比皆是,約有300多處。據(jù)記載,瑯琊名勝至少發(fā)端于唐大歷年間,時淮南路刺史李幼卿在南山“鑿石引泉,釃其流以為溪”,名為瑯琊溪,又和山僧法琛建瑯琊寺。李幼卿之后,唐、宋文人韋應物、歐陽修、辛棄疾等,相繼出守滁州,修筑城池樓館,開發(fā)山川名勝;王安石、曾鞏、宋濂、文征明、王世貞等,也在瑯琊山留下了名篇佳句。文以山麗,山以文傳,瑯琊山聲名日隆。
東西逶迤的瑯琊山,本是一座風景名山,總面積達115平方公里。山中有洞穴,如瑯琊洞、雪鴻洞、歸云洞、重熙洞和花山洞等;有泉眼50多處,如讓泉、紫薇泉、濯纓泉和醴泉等;有溪流湖泊,如瑯琊溪、玻璃沼、深秀湖、姑山湖和鳳凰湖等,湖光山色,處處有景,四時不同。
瑯琊山雖不高,最高峰花山海拔只有331米,卻綿延起伏,層巒疊嶂,幽谷深藏。也正因為山不高,十分適宜攀登,游人至此,無不欣然拾級而上。出醉翁亭,入洗心亭休息片刻,踏上瑯琊古道,眼前又是另一番風景。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的瑯琊古道,長約1500米,條石鋪成,由低漸高,蜿蜒曲折。古道兩旁樹木參天,如天然棚蓋,晴天遮陽、雨天擋雨。轉(zhuǎn)過一座名為“峰回路轉(zhuǎn)”的拱形門樓,景色豁然開朗,只見南面兩山相擁一泓湖水,清澈如鏡,名“深秀湖”。
繼續(xù)前行至山腰,山峰重疊、古樹蔥蘢處,便是山中另一名勝瑯琊古寺。唐宋鼎盛時,瑯琊寺殿宇規(guī)模宏大,房屋鱗次櫛比,僅寺內(nèi)外形式各異的亭臺就有20余座。幾經(jīng)興廢,現(xiàn)存建筑大部分重修于上世紀初,保持了古寺原來的格局和樣式。寺內(nèi)有對聯(lián)云:“古寺猶存明季石,山門尚有建康磚”。
游覽了瑯琊寺,沿石階穿過一片密林,不多時就來到了海拔310米的南天門,這里是瑯琊山登高望遠的最佳場所。登上會峰閣極目眺望,遠處長江如帶、鐘山蒼茫,萬千氣象,壯麗河山盡收眼底。
瑯琊山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也是首批國家森林公園之一。山中林木蔥郁,森林覆蓋率高達90%。扎根在巖縫中的瑯琊榆和醉翁榆,是瑯琊山特有的樹種,其樹干通直秀拔,木質(zhì)細膩堅硬,樼鹩鼙樯娇蓪,或在深深的山谷中,或在陡峭的巖石上,那騰空而起的樹身,宛如蒼龍,顯示著極強的生命力。醉翁榆主要生長在醉翁亭周圍,其中最為雄奇的四株醉翁榆,就峙立在醉翁亭前,如巨人般守護著飽經(jīng)風雨的醉翁亭。
【《醉翁亭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醉翁亭記》考點08-31
《醉翁亭記》 教案07-30
醉翁亭記教案10-25
醉翁亭記說課稿06-24
《醉翁亭記》鑒賞10-25
《醉翁亭記》譯文09-12
《醉翁亭記》注釋08-04
醉翁亭記復習06-22
《醉翁亭記》翻譯09-19
《醉翁亭記》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