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斷句的方法
實詞斷句法
即在讀懂全文,了解所點斷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通過找名詞與動詞來組句,先斷開能斷的句子。如果是敘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若有人物對話,就要弄清誰與誰對話,講的'什么話。如是說理性文章,則要弄明白談了哪些問題,表明了怎樣的觀點。同現(xiàn)代漢語語法一樣,古文中的主語、賓語一般是名詞(代詞),謂語多是動詞,主語、謂語與賓語是句子的主干,而謂語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謂語動詞,分析動詞與它前后詞語之間的關(guān)系,就能正確斷句。比如2004年北京卷考題① 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著重號為文章作者所加,下同)句中動詞 有“亡”“入”“吊”,因此可區(qū)分出兩個句子。②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句中動詞有將歸賀,也可區(qū)分出兩個句子。再如2006年高考遼寧卷第14題,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部分用/斷句。鄉(xiāng) 人 管 彥 少 有 才 而 末 知 名 裒 獨 以 為 必 當 自 達 拔 而 友 之 男 女 各 始 生 便 共 許 為 婚。找出句中幾個名詞,句子基本就斷開了:鄉(xiāng)人管彥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獨以為必當自達/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許為婚。動詞斷句法的難點在于介于兩個動詞之間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它們屬上作前一動詞的賓語還是屬下作后一動詞的主語,這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反復推敲。如上句“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 是斷在“胡”后還是斷在“人”后,是斷在“歸”后還是斷在“人”后,頗費思量。根據(jù)語境,“胡”應(yīng)為胡地,“歸”意為自己家里,與后文“人皆賀之”意義關(guān)聯(lián)。如果“歸人”的話,就談不上“賀”了。再從句式上看,“人皆吊之”與“人皆賀之”,句式整齊對稱。根據(jù)以上分析,即可正確斷句。 所要補充指出的是句子中一些專有名詞(如地名、人名、官職名、器物名等)和連得很緊的詞語(如雙音節(jié)的詞語)間不能點斷。
虛詞斷句法
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應(yīng)該斷句的地方。我們只要抓住了這些虛詞,了解它們在句中的位置,斷句也就準確迅速了。
發(fā)語詞和句首助詞常出現(xiàn)于句首,有領(lǐng)起全句的作用,其前自可斷句。復句中的關(guān)聯(lián)詞一般也用在句首,在這些關(guān)聯(lián)詞前可點斷。句末語氣詞等常用在句末,其后往往能斷句。連詞如“以、于、為、而、則”等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中。后面不能斷開。如2006年高考廣東卷第12題: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史 官 曰 交 友 之 道 難 矣 人 當 意 氣 相 得 時 以 身相 許 若 無 難 事 至 事 變 勢 窮 不 能 蹈 其 所 言 而 背 去 者 多 矣 況 既 死 而 能 養(yǎng) 其 親 乎 吾 觀 杜 環(huán) 事 雖 古 所 稱 義 烈 之 士 何 以 過 而 世 俗 恒 謂 今 人 不 逮 古 人 不 亦 誣 天 下 士 了 哉”斷句。掌握上面方法,斷句也就不難了。正確答案為:史官曰/交友之道難矣/人當意氣相得時/以身相許/若無難事/至事變勢窮/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況既死而能養(yǎng)其親乎/吾觀杜環(huán)事/雖古所稱義烈之士何以過/而世俗恒謂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誣天下士了哉?
“曰”字斷句法
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言” 為標志,一般情況下碰到它們都要停頓,且大多用冒號頓開,后面“曰”的內(nèi)容一般要加雙引號。如果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11題,用斜線(/)給下列短文劃直線的部分斷句。太 宗 謂 太 子 少 師 蕭 曰 朕 少 好 弓 矢得 良 弓 十 數(shù) 自 謂 無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問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則 脈 理 皆 邪 弓 雖 勁 而 發(fā) 矢 不 直。正確答案為:太宗謂太子少師蕭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shù)/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fā)矢不直。這個文言語段劃線部分是轉(zhuǎn)述一段對話,三次“曰”的出現(xiàn)、兩問兩答的過程都可成為斷句的參考。
句式斷句法
文言句式一般分為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等,把握文言句式的特點也有利于我們正確斷句。請看揚州中學2007 ——2008學年度第一學期月考高三語文試卷第8題,給文段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用“/”劃分即可) 因 為 本 其 山 川 道 其 風 俗 之 美 使 民 知 所 以 安 此 豐 年 之 樂 者 幸 生 無 事 之 時 也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與 民 共 樂 刺 史 之 事 也 遂 書 以 名 其 亭 焉 如果能抓住兩個判斷句句式,問題就容易解決了。正確答案為: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另,上文虛詞斷句法中所舉2006年高考廣東卷第12題一例,如再輔之以句式斷句法,斷句就更容易了。
【文言文斷句的方法】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斷句方法04-16
文言文斷句方法匯總04-15
文言文斷句技巧與方法03-24
文言文斷句的幾點方法04-27
文言文斷句步驟方法09-21
文言文斷句題解題方法04-16
高考文言文斷句方法及技巧04-07
高考文言文斷句方法技巧04-07
關(guān)于課外文言文的斷句方法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