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精細閱讀之《魚我所欲也》
一、重點詞語解釋
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
2、此之謂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禍患,災(zāi)難
4、一簞食,簞:竹筐
5、一豆羹豆:碗
6、蹴爾而與之蹴:用腳踐踏
7、萬鐘于我何加焉何加:好處
8、所惡有甚于死者惡:厭惡。
9、舍生而取義者也義:正義或仁義。
10、賢者能勿喪耳賢者:有道德的人。勿喪:不丟掉,不遺失。喪:遺失
1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萬鐘的俸祿,形容位高祿厚。鐘:古代的一種量器。
12、二者不可得兼得兼:能夠同時得到。
13、故不為茍得也茍得:茍且取得,本文指:茍且偷生,意思是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14、妻妾之奉奉:侍奉。
15、呼爾而與之呼爾:沒禮貌的吆喝。與:給
16: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窮乏:貧窮。
17、有是心也心:本性
二、特殊句式
三、朗讀節(jié)奏
四、理解性默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4、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5、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6、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
*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8、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五、重點語句翻譯
1、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每有一個關(guān)鍵詞沒落實就扣半分,扣完為止。比如惡、患、甚、避。)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萬鐘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萬鐘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3、是亦不可以已乎?
*這樣的行為不也應(yīng)該停止了嗎?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了。
6、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以前寧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們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么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采用呢?
8、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沒有禮貌的吆喝著給別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
9、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