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的判斷句和被動句如何識別
判斷句如何識別?
現(xiàn)代漢語中的判斷句,一般要用判斷動詞“是”來聯(lián)系,如“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些表示日子、天氣、籍貫的判斷句也可不用判斷詞“是”,如“今天星期五”“明天晴天”“他甘肅人”等。
文言文中的判斷句,主要指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判斷的句子。翻譯時,主謂之間要加上“是”。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
。1)“……者,……也”(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如: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2)“……,……也”(主語后面不用“者”,只在謂語后面用“也”)。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3)“……,……者也”(主語后面不用“者”,謂語后面連用“者也”)。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4)“……者,……”(主語后面有“者”,謂語后面無“也”)。如:粟者,民之所種。(《論貴粟疏》)
(5)用“乃”“則”“即”“為”等幫助判斷。如: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②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6)不用“者”“也”。如:劉備天下梟雄。(《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用“是”表示判斷,是較為晚起的。如:①問今是何世。(《桃花源記》)?蛐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同學們還應注意如下幾種特殊的判斷句:
其一,表示比喻。如: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戰(zhàn)》)
其二,表達較復雜的內容。如: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
其三,解釋原因的判斷句。如: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被動句如何識別?
和現(xiàn)代漢語一樣,主語不是動作的發(fā)出者,而是動作的承受者,這樣的句子我們稱為被動句。被動句可分為兩大類:有形式標志的被動句和無形式標志的被動句。不管哪種形式的被動句,我們在翻譯時,都要在主語后面加“被”字。
有形式標志的被動句主要有:
。1)“為”表被動。如: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韓非子》)
。2)“為……所”表被動。如:梅花為寒所勒。(《西湖游記》)
(3)“見”表被動。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徒見欺”譯為“白白地被欺騙”。
。4)“于”表被動。如:而君幸于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今譯:而您被趙王寵幸。
。5)“見……于”表被動。如: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無形式標志的被動句,即不借助被動詞,但意念上表示被動。如:帝感其誠。(《愚公移山》)此句雖沒有表被動的介詞和結構,但主語“帝”是被動者。這是一種意念上的被動。今譯:天帝被愚公的誠意所打動。
省略句如何識別?
古今漢語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古漢語中省略的情況更多,二是現(xiàn)代漢語習慣上不能省的.古漢語中也可以省略,如主語、謂語的省略。碰到省略句,我們在翻譯時應補出省略的成分,習慣上用括號表示。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常見的有:
(1)省略主語。如:忠之屬也。(《曹劌論戰(zhàn)》)該句省略了主語“此”,代前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這種做法。今譯:(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
。2)省略謂語或省略動詞。如:①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②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
。3)省略賓語。如:①投(之)以骨。(《狼》)這句省略了動詞的賓語。今譯:把骨頭扔給(狼)。②君與(之)俱來。(《隆中對》)這句省略了介詞的賓語。今譯:你和(他)一起來。
。4)省略介詞。如:①林盡(于)水源。(《桃花源記》)今譯: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沒有了。②急湍甚(于)箭。(《與朱元思書》)今譯: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
【中考文言文的判斷句和被動句如何識別】相關文章:
中考文言文判斷句式整理05-15
中考語文文言文句式:判斷句05-28
中考文言文判斷句句式集錦05-17
文言文被動句詳解05-18
文言文被動句解析02-25
文言文被動句的格式06-17
關于中考語文文言文的判斷句詳解05-27
文言文判斷句類型06-04
在文言文中判斷句的用法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