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陳太丘與友期行》原文及翻譯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言。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陳太丘與友期行》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陳太丘與友期行》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陳太丘與友期行》翻譯: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庇讶吮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君子!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迅械綉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陳太丘與友期行》賞析:
《陳太丘與友期行》全文僅有103個字,卻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關(guān)于守信與不守信的一場辯論),刻畫了三個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說明了為人處世,應(yīng)該講禮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卻包含了這樣豐富的內(nèi)容,真可謂言簡意賅了。如果不是在語言的精煉上造詣高深,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
《陳太丘與友期行》的精煉語言,體現(xiàn)在文章的始終。一開頭,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幾個關(guān)鍵詞語,把事情、時間、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這些交代中,還把兩個不同的人物形象(一個守信,一個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讀者面前。
文章的結(jié)尾,雖只客寥數(shù)語,但卻字字生輝!皯M”、“下"、“引”三個動詞,把友人知錯欲改的心態(tài)及行為刻畫得入木三分。對元方鄙棄“無信”的那股倔強勁兒,也用“入門,不顧”四個字,描繪得維妙維肖。就在最能體現(xiàn)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層(子斥友人)中,盡管作者用了比開頭和結(jié)尾要多得多的筆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煉。單就敘述的句子來說,在敘述友人問元方時,由“問”到“怒”,感情急劇變化,充分表現(xiàn)了友人那粗魯無禮的性格。而在敘述元方批駁友人的怒斥時,則選用語氣平和的“答曰”、“曰”這類詞,這對表現(xiàn)元方不懼怕友人的怒斥、知書達理、善于應(yīng)對的性格,起到了絕好的作用。
《陳太丘與友期行》的主題思想,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話來揭示的。這些人物對話,雖然只有三言兩語,但句句都緊扣文章中心,緊扣人物性格,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文章寫友人與元方的對話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開門見山,問得直截了當,毫無謙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魯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遜,當著兒子罵父親,這是不講禮儀的行為,再露性格的粗魯。第三句“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實則無理。不自責自己失約誤期的錯誤,反而委過于人,怒斥對方如約而行的正確做法,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講道理的性格特征。
文章寫元方與友人的對話也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边@是針對友人的問話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問題,在,還是不在。而是先說“等君久”“不至”,再說“已去”,把父親的“去”與“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聯(lián)系起來。這樣的回答,不僅把父親為什么走說清楚了,為后面批駁友人的怒斥作了準備,而且話中有話,流露出對友人失約的反感。第二、三兩句是對友人無理怒斥的反駁。第二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边@是針對友人強調(diào)“期行”而說的。守信還是失信,關(guān)鍵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當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實質(zhì),擊中要害,
使友人失去辮駁的根據(jù)。第三句“對子罵父,則是無禮!边@是針對友人出言不遜而說的。在指出友人“無信”的基礎(chǔ)上,又指出友人“無禮”。一步緊逼一步,把友人逼到了無以言對的狼狽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慚”而“下車引之”。由于這些對話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因此,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陳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聰穎仁慧、知書達理。
《陳太丘與友期行》一文細節(jié)微言、涵泳無窮。“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背叽缰g起波瀾,與下文問答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呼應(yīng)。友人“問”“便怒”“慚”“下車引之”,一波三折。其間,先稱“尊君”,驟然口不擇言“非人哉”,人物情態(tài),栩栩如生。元方“門外戲”、一答一日、“入門不顧”,應(yīng)對自如,宛若成人,表現(xiàn)出鮮明個性與獨立人格。不論是情節(jié)上的起伏變化,還是人物情態(tài)上的自然生動,乃至文字之下隱藏著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質(zhì),都值得我們琢磨品味。
《陳太丘與友期行》創(chuàng)作背景:
《世說新語》主要記錄了當時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這篇《陳太丘與友期》即是當時名士之間交往言談的記載。
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年-444年),彭城郡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學(xué)家。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臨川王,征為侍中。文帝元嘉時,歷仕秘書監(jiān)、丹陽尹、尚書左仆射、中書令、荊州刺史等。著有《后漢書》、《徐州先賢傳》、《江左名士傳》、《世說新語》。
《陳太丘與友期行》教學(xué)反思
這篇文章是《世說新語》中關(guān)于品行的“方正”篇。作為南北朝時志人小說,內(nèi)容通俗易懂。字詞障礙不多。我是這樣授課的。
首先,還是讓學(xué)生自行朗讀文章,要求是參照課下注釋朗讀,完成后,找一位同學(xué)站起來讀,其他同學(xué)認真聽,如果認為哪個字音讀得不對,就圈點出來。學(xué)生開始朗讀了,經(jīng)過昨天的訓(xùn)練,他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到了課下注釋,所以把“尊君在不”得“不讀成“否””,這是讀對了,但是有的同學(xué)開始在這個字下面劃線,并且這邊一讀結(jié)束,那邊就迫不及待喊,說“不”這個字讀錯了。不待我回答,馬上有同學(xué)提醒“看注釋!”這一讀,一糾正,學(xué)生對這個字的音和解釋都了解了。
于是開始第二輪朗讀,學(xué)生齊讀。然后,我找學(xué)生開始說說知道了怎樣一個故事,韓應(yīng)愿一字不差地翻譯了出來。我就強調(diào)了幾個重要的實詞“期、去、委、去、”,學(xué)生也一一答對了。于是,我進行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學(xué)生來表演!
學(xué)生喜歡呀!爭著搶著要表演!
我就選了兩個男生上來。他們早已經(jīng)商量好了,一個當陳太丘的友人,一個當陳元方。
郭振宇有點調(diào)皮,他做了個騎馬進來的姿勢。我立馬止住他,問大家,他做的對不對?立刻有人指出:“這樣不對,因為文中說了,友人感到慚愧時,動作是‘下車引之’,所以,騎馬來肯定是不對的!
郭振宇重新進來,找到正在嬉戲的“元方”萬嘉樂,開口便問:“你爹在嗎?”我再次止住他:“這樣問對嗎?”學(xué)生回答:不對,這樣不禮貌!你看,他們注意到了文章是“尊君在不”,“尊君”是敬稱。能翻譯成“你爹”嗎?學(xué)生馬上回答,應(yīng)該翻譯成“你父親在嗎”,然后帶領(lǐng)同學(xué)們看課后的敬詞和謙詞。然后舉了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軍采訪時不當?shù)恼Z言,他稱呼對方的父親為家父,這對不對?根據(jù)這個表,學(xué)生能知道“家父”是對自己父親的謙稱,稱呼對方的父親,現(xiàn)在其實也可以敬稱對方父親令尊的,那就可以翻譯成“令尊在家嗎?”
萬嘉樂回答:“我父親等你很久,你沒有來,他已經(jīng)離開了!
我還是問學(xué)生:這話有毛病嗎?有學(xué)生說沒毛病,有學(xué)生舉起了手,提出“君”應(yīng)該翻譯成“您”。你看,細心的學(xué)生就能不忘“敬詞”。通過兩次提醒,學(xué)生注意多了。在稱呼上沒有問題了,但是,郭振宇在表演“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時,搖晃著身體,顯得不莊重,而友人說“非人哉”的時候,他是坐在車上的,因為后文“有下車引之”。通過表演,我們把文章的內(nèi)容,翻譯了出來,把人物性格分析出來,把元方的聰慧,據(jù)理力爭和可愛的樣子表現(xiàn)了出來,也讓學(xué)生充分體會到“敬詞和謙詞”在神態(tài)和動作上的表現(xiàn)。
后來通過檢測,發(fā)現(xiàn)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印象還蠻深刻的。
【《陳太丘與友期行》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及翻譯07-27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翻譯及賞析06-01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翻譯,賞析11-11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翻譯、賞析11-11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與譯文09-16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及譯文10-12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翻譯、賞析3篇11-11
文言文《陳太丘與友期行》翻譯及注釋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