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

時間:2024-06-08 22:29:17 曉鳳 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yè)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一般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 1

  1、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2、內容--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jù)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響:

 、俳涍^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趹(zhàn)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ǜ鲊淖兎ǎ豪钽υ谖簢兎ǎ粎瞧鹪诔䥽兎,商鞅在秦國變法,其中最徹底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1)商鞅變法的目的是為確立封建統(tǒng)治,發(fā)展封建經濟,使國家變得富強。

  2)商鞅變法取得勝利的原因:

  A:順應了封建制發(fā)展的歷史趨勢;

  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

  C:敢于同舊勢力作斗爭。

  4、商鞅變法對我們今天改革的借鑒意義:

  改革能使經濟發(fā)展,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只有順應時代潮流進行改革,國家才能有光明前途。改革會遇到種。種舊勢力,舊習俗的反對,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必須堅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還要制定法律來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

  5、商鞅變法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原因是確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法令中觸犯了舊貴族利益的是根據(jù)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商鞅變法的性質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改革,商鞅應屬于法家家思想。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 2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云南省元謀縣,長江流域。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會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黃河流域。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從事采集狩獵活動。

  1929年,中國的青年學者裴文中發(fā)現(xiàn)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黃河流域。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能夠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采集狩獵捕魚,群居;具有審美意識。

  昌盛的秦漢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xiàn)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fā)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制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yī)學的創(chuàng)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yī)德高尚,醫(yī)術高明,后世尊稱他為“醫(yī)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

 、僭诔⒅惺褂脻h語,禁用鮮卑語;

 、诠賳T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蹖Ⅴr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

 、芄膭铛r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lián)姻;

  ⑤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yǎng)老的風氣等。

  張騫通西域

  1、西域: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xiàn)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qū)稱作西域。

  2、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1)時間: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聯(lián)絡大月氏(zhi),共同夾擊匈奴。

 。3)意義:了解了西域的具體情況,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愿望。

  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1)時間:公元前119年

 。2)目的:為了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

 。3)意義: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 聯(lián)系所學的歷史、地理知識,設想一下在“開西域之跡”的過程中,張騫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

 。1)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兩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張騫的優(yōu)秀品質:具有堅強的意志,不畏犧牲,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忠于祖國、信守承諾、不辱使命。 造紙術的發(fā)明

  1、紙的發(fā)明:西漢時期懂得造紙基本方法——缺點:質量差、產量低。

  2、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蔡侯紙”)——為文化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

 。1)造紙原料: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

  (2)蔡侯紙的特點: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質量也提高了。

  3、造紙術的貢獻(或意義):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是中國對世界的偉大貢獻。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 3

  第一課繁盛一時的隋朝

  大運河的開通:

  (1)時間與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2)運河三點: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3)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并連接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4)大運河的開通作用:①加強了南北交通②鞏固了隋王朝的統(tǒng)治③大大促進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第二課“貞觀之治”

  隋朝滅亡: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武則天及其統(tǒng)治: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她當政期間,繼續(xù)實行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選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進一步發(fā)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tǒng)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貞觀之治:唐太宗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為著名的諫臣,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fā)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貞觀之治”。

  第三課“開元盛世”

  唐朝的社會經濟:

  (1)茶樹種植:茶葉生產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飲茶之風在全國盛行。

  (2)農業(yè)生產工具改進: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3)陶瓷業(yè):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4)商業(yè):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區(qū),市為繁華的商業(yè)區(qū)。

  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第四課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

  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于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重要。

  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科舉制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guī)模;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開創(chuàng)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把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xù)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廢除。

  第五課“和同為一家”

  唐太宗實行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少數(shù)民族人尊稱他的為“天可汗”。

  唐朝加強西域地區(qū)管轄: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qū)。

  唐與吐蕃關系:

  (1)7世紀前期,吐蕃的首領松贊干布統(tǒng)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3)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

  第六課對外友好往來

  “唐人”由來: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及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與日本的交往

  (1)日本人東來:隋朝時已經有日本遣使者到來,到唐朝時,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來的還有留學生和留學僧等。遣唐使回國后,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鑒真東渡: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他設計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

  玄奘西游: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去天竺取經,帶回大量佛經,還以親身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

  與新羅交往: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 4

  ★1、黃帝時期有哪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為什么稱黃帝為“人文初祖”?)黃帝建宮室,制作衣裳,挖井,發(fā)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他的妻子嫘祖發(fā)明養(yǎng)蠶繅絲。他的屬下倉頡發(fā)明了文字;伶?zhèn)惥幊鰳纷V。所以稱黃帝為“人文初祖”

  ★2、什么是禪讓制?它被什么王位繼承制度所代替?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民主推舉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世襲制代替。

  標志性事件:“禹傳啟,家天下”

  ★3、什么是西周分封制?目的?分封制下的諸侯是怎樣的?發(fā)揮了什么歷史作用?

  內容:

  ①周王根據(jù)血緣關系的遠近和功勞的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交納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

  ②諸侯的義務:交納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

  目的:穩(wěn)定周初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分封制的意義或歷史作用作用: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wěn)定政局,擴大統(tǒng)治范圍。

  分封制的實質:確立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社會等級制度。

  ★4、學習夏商西周興亡應吸取的歷史教訓是什么?有何意義?

  歷史教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啟示:作為統(tǒng)治者應實行“仁政”為政以得,勤政愛民,關心百好生疾苦,努力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才能求得穩(wěn)定健康的發(fā)展。

  ★5、春秋爭霸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提高,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

  直接原因:春秋時期,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zhàn)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周王室衰微)

  ★6、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的原因?

  答:

  1、齊國在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庶。

  2、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

  3、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口號。

  ★7、怎樣評價春秋(戰(zhàn)國)的戰(zhàn)爭?

  1、春秋時期的爭霸戰(zhàn)爭,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消極影響)

  2、但在爭霸戰(zhàn)爭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xiàn)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為統(tǒng)一奠定基礎(積極影響)

  ★8、商鞅變法內容及其歷史影響?

  時間:公元前356年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變法。(商鞅是法家代表)

  目的:富國強兵,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勝。

  商鞅變法的內容:(法令規(guī)定)

  在政治方面:

  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3、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4、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在經濟方面:

  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統(tǒng)一度量衡。

  在軍事方面: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商鞅變法的作用或影響: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盛的諸侯國。為后來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9、商鞅變法是否成功,為什么?

  答:成功了,商鞅變法順應了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使秦國強大起來。

  ★10、戰(zhàn)國時期變法的的結果(作用、意義、影響):

  各國經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來;地主階級統(tǒng)治代替了奴隸主階級統(tǒng)治,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封建社會形成了。

  ★11、秦始皇創(chuàng)立了怎樣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1.統(tǒng)治者是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

  2.在中央設立政府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tǒng)領,分別掌管行政、軍政、監(jiān)察,最后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推行廢除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這樣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并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

  ★12、秦朝(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政治上:

  1.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tǒng)治者是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

  2.在中央設立政府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tǒng)領,分別掌管行政、軍政、監(jiān)察,最后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推行廢除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

  制,這樣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并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

  經濟上:

  1.統(tǒng)一貨幣,全國統(tǒng)一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

  2.統(tǒng)一度量衡。

  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把毛畫規(guī)整的小篆作為全國規(guī)范文字。

  思想上: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實行“焚書坑儒”。

  軍事上:1.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2.修筑萬里長城。

  交通方面:1.下令統(tǒng)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2.修建靈渠溝通了湘江和漓江。

  ★13、秦長城起止點,秦朝疆域四至?

  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作用:抵御匈奴的侵犯。

  秦的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到南海。

  ★14、秦統(tǒng)一的意義(作用)影響?

  意義:結束了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達數(shù)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jù)、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15、陳勝吳廣起義相關史實?

  時間:公元前209年

  起義地點:大澤鄉(xiāng)

  根本原因:秦的_

  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含義:號召人們起來反抗秦的_。)

  政權地點:陳(張楚政權)

  結果:秦二世調集大軍進行反擊。在秦軍強大攻勢下,起義軍缺乏后援最終失敗,吳廣陳勝相繼被部下殺死。

  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是中國歷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tǒng)治。

  ★16、秦_的.表現(xiàn)?

  1、沉重的賦稅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3、法律殘酷

  4、秦二世的殘暴統(tǒng)治。

  ★17、秦始皇的貢獻?

  1、完成了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

  2、實行了各項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3、創(chuàng)立了郡縣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知識點

  含義: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目的:為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方式:周王根據(jù)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把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

  特點:層層分封,等級森嚴。

  諸侯權力:周天子授予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允許建立諸侯國,有較大獨立性。

  諸侯義務: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

  作用:

 、俦WC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wěn)定政局,擴大統(tǒng)治范圍。

  ②維護了西周王朝嚴格的等級制度。

  夏朝的興衰

  1.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從啟開始的。

  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標志著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標志著“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鞏固統(tǒng)治:建立了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jiān)獄,制定夏歷。

  4.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

  5.滅亡:桀統(tǒng)治殘暴,約公元前1600年被商湯所亡。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 5

  一、農業(yè)的發(fā)展

  1.原因:從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

 、倌戏綉(zhàn)亂較少;

  ②南遷的中原人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勞動力;

 、勰戏阶匀粭l件優(yōu)越;

 、芙y(tǒng)治者的措施;

 、輨趧尤嗣竦男燎趧谧。

  2.區(qū)域拓展:自宋代開始,經濟的發(fā)展進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時,江西、福建和兩廣地區(qū)也得到很大開發(fā)。

  3.表現(xiàn):人口增加,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農業(yè)獲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

  (1)水稻:

  ①品種: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北宋時推廣到東南地區(qū)。南方農民還培育出許多優(yōu)良品種,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

 、趨^(qū)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廣。

 、劢Y果: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xiàn)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2)經濟作物:

 、俨铇洌耗戏礁鞯仄毡榉N植茶樹。

 、谀纤魏笃,棉花種植區(qū)已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

  二、手工業(yè)的興盛

  1.紡織業(yè):

  (1)南方的絲織業(yè)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qū)的絲織生產發(fā)達。

  (2)南宋后期,棉紡織業(yè)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類較多。

  2.制瓷業(yè):河北定窯、河南汝窯、浙江哥窯等地的瓷器,給人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zhèn),后來發(fā)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時,江南地區(qū)已成為我國制瓷業(yè)的中心。

  3.造船業(yè):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yè)有很高的水平,在當時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備了指南針。

  三、商業(yè)貿易的繁榮

  1.商業(yè)

  (1)城市: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yè)城市,最大的城市是開封和杭州,人口多達百萬,出現(xiàn)了早市和夜市。

  (2)鄉(xiāng)鎮(zhèn):形成了新的商業(yè)區(qū),叫作草市;城鄉(xiāng)之間的市鎮(zhèn)也發(fā)展成為重要的商業(yè)貿易區(qū)。

  (3)紙幣:北宋前期,四川地區(qū)出現(xiàn)“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紙幣發(fā)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

  2.外貿

  (1)港口: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2)范圍: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

  (3)管理: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經濟重心南移

  1.時間: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完成。

  2.表現(xiàn):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qū)。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思考:

  1.宋朝海外貿易為何發(fā)達?

  (1)宋朝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的發(fā)達為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2)宋朝有發(fā)達的造船業(yè),配備了先進的指南針,能夠進行遠洋航行。

  (3)宋朝對海外貿易實行鼓勵政策,在主要港口設置市舶司加以管理,從而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fā)展。

  (4)兩宋時期,北方民族政權并立,陸上絲綢之路受到阻礙,政府轉而大力發(fā)展海上貿易。

  2.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

  我國經濟重心以秦嶺——淮河為界,其南移過程可分為三個時期:

  (1)東漢后期,江南地區(qū)經濟開始得到發(fā)展。

  (2)南朝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江南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

  (3)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南方的戰(zhàn)亂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使南方經濟發(fā)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南宋時,經濟重心的南移最終完成。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 6

  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第1課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謀人

  1、發(fā)現(xiàn)地點:云南省元謀縣;

  2、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3、生活情況: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發(fā)現(xiàn)意義: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二、北京人

  1、發(fā)現(xiàn)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

  3、體貌特征:上肢與現(xiàn)代人相似,能夠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產工具)

  4、生產生活狀況采集、狩獵;

  會使用天然火,會保存火種;

  5、社會組織:過群居生活,原始社會。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三、山頂洞人

  1、遺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距今約三萬年;

  2、體貌特征:已經具有現(xiàn)代人類的特征;

  3、生產工具:磨已掌握鉆孔光技術和磨制技術(骨針);

  4、觀念:已經有了審美的觀念。

  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我國古代關于農耕的傳說

 。1)伏羲氏:結網捕魚,創(chuàng)立八卦;

 。2)神農氏:教民播種,嘗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區(qū)房屋樣式半坡人距今約6000千年黃河流域的陜西西安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約7000千年長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干欄式房屋生產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農業(yè)(種植作物)原始畜牧業(yè)(飼養(yǎng)業(yè))原始手工業(yè)制作彩陶和樂器;會紡織、制造陶器、玉器和樂器;會雕制衣種植水稻種植粟飼養(yǎng)豬、狗;打獵捕魚飼養(yǎng)豬、狗和水?,懂得使用天然漆

  二、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

  1、興起時間:約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興起地區(qū):黃河、長江、淮河等流域;

  3、標志: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yǎng)的出現(xiàn)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發(fā)展;

  4、意義: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看圖:課本第6頁半坡居民原始復原圖和第8頁河姆渡居民復原圖:

 。1)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么要建造干欄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因為南方地區(qū)潮濕溫熱,既能通風防潮,又可防蛇蟲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氣候干旱寒冷,風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風擋雨,又可以保暖。

 。3)兩種房屋結構的不同,是由什么決定的,說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決定的。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能夠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已經能夠適應自然環(huán)境。

 。4)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人類的生產生活必須要順應大自然的規(guī)律,做到因地適宜、科學合理。

  比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異同:

  不同點

 、俚乩砦恢貌煌喊肫氯颂幱邳S河流域,河姆渡人處于長江流域;

 、诜N植的農作物不同:半坡人種植粟,河姆渡人種植水稻;

 、劢ㄔ斓姆课莶煌喊肫氯俗“氲匮ㄊ綀A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欄式房屋;

  ④制作的彩陶藝術風格不同。

  相同點

 、俣继幱谀赶凳献迳鐣姆睒s時期(都處于原始社會后期);

  ②原始農業(yè)和原始畜牧業(yè)發(fā)展;

 、鄱紩ㄔ旆课,過定居生活;

  ④都使用磨制石器;

 、荻紩圃焯掌饔绊

  農耕文明的發(fā)展導致剩余產品的出現(xiàn),進而出現(xiàn)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終促使國家出現(xiàn)。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巨大進步。

  第3課遠古的傳說一、炎黃聯(lián)盟

  1、阪泉之戰(zhàn):黃帝打敗炎帝,炎黃聯(lián)盟形成。

  2、涿鹿之戰(zhàn):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

  3、影響:華夏族逐漸形成,炎帝、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fā)明——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fā)展水平。

  1、炎帝的.貢獻:

 。1)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發(fā)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

 。3)制作樂器琴瑟,有最早的圖文和歷法知識。

  2、黃帝的貢獻: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煉銅,發(fā)明了弓箭和指南車。

  3、黃帝時期:倉頡創(chuàng)造文字,伶?zhèn)愔谱饕袈桑`首發(fā)明算盤,嫘祖擅長紡織并會繅絲。

  三、堯、舜、禹的禪讓

  1、禪讓制的含義: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

  2、推舉人才的標準———賢德之人(德才兼?zhèn)?以身作則);

  3、禪讓制的實質:民主推舉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制度(民主推選、首領沒有特權)

  4、繼黃帝之后,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堯、舜、禹。

  5、大禹治水:與群眾同甘共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有功。體現(xiàn)了刻苦耐勞,堅持不懈,大公無私的精神。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第四課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fā)展

 。ㄒ唬┫某呐d衰(夏朝是奴隸社會的形成時期)

  1、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從啟開始的。

  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標志著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標志著“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鞏固統(tǒng)治:建立了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jiān)獄,制定夏歷。

  4、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

  5、滅亡:桀統(tǒng)治殘暴,約公元前1600年被商湯所亡。

 。ǘ┥坛ㄉ坛桥`社會的發(fā)展時期)

  1、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盤庚遷殷:盤庚遷都至殷,統(tǒng)治穩(wěn)定。

  3、滅亡:商王紂統(tǒng)治殘暴,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雙方在牧野大戰(zhàn),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動腦筋: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

 。1)引起民憤

  (2)商湯和周武王伐無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賢人,聯(lián)合周邊小國。

 。ㄈ┪髦埽ㄎ髦苁桥`社會的鼎盛時期)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2)內容:

 、僦芡醺鶕(jù)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

 、谥T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義或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wěn)定了政局,擴大了統(tǒng)治范圍。

 。4)實質: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

 。ㄎ髦軙r期社會等級: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5)弊端:諸侯國具有較大的獨立性。當諸侯國力量強大后,會威脅到周天子的統(tǒng)治地位,最終導致春秋戰(zhàn)國的戰(zhàn)亂與紛爭。

  3、滅亡:公元前841年,周厲王時發(fā)生國人。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時,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東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史稱東周。

  總結討論:

 。1)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國君暴虐無道,統(tǒng)治殘暴、腐敗,失去民心。

  (2)從夏朝和商朝滅亡中我們能得什么啟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時間滅亡時間都城開國君亡國之主君桀夏約前2070約前1600陽城年年禹商約前1600前1046年幾次遷都,湯年盤庚時把都城遷到殷紂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東周前770年前221年鎬京洛邑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

  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

  北京人、山頂洞人時期用的生產工具是什么?打制石器石器時代河姆渡人、半坡人時期用的生產工具又是什么?磨制石器

  夏商西周時期用的生產工具又是什么呢?青銅器青銅時代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青銅器的成就:

 。1)原始社會后期:出現(xiàn)青銅器,代表是甘肅地區(qū)齊家文化遺址出現(xiàn)銅鏡。

 。2)商周時期:

  ①用途與功能: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功能由食器發(fā)展到禮器。

 、谔攸c:青銅器種類豐富,數(shù)量眾多,制作工藝高超。

  1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銅器);

  (3)代表:○

  2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3利簋[guǐ]○

  2、制作工藝高超:

 。1)成分:銅錫、鉛;

 。2)方法:泥范鑄造法

  二、甲骨文記事:

  1.甲骨文的含義: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

  2.發(fā)現(xiàn)情況:1899年,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fā)現(xiàn)甲骨文。

  3.記載內容:甲骨文記載內容豐富,涉及祭祀、戰(zhàn)爭、農牧業(yè)、管制、刑法、醫(yī)藥、天文歷法等

  4.發(fā)現(xiàn)意義:

 。1)甲骨文是中國發(fā)現(xiàn)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

 。2)證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點:

  1、造字特點: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方法。

  2、影響: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形成與發(fā)展的重要階段。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

  2、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結束時期。

  (2)戰(zhàn)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結束時期。

  名稱春秋時間前770——476年前475——前221年歷史特征奴隸制瓦解: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戰(zhàn)爭更頻繁,規(guī)模更大更殘酷,有統(tǒng)一的趨勢社會特點?戰(zhàn)亂與紛爭?春秋以爭霸為主戰(zhàn)國以兼并為主戰(zhàn)國

  注釋:春秋,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戰(zhàn)國,因各諸侯國連年爭戰(zhàn)而得名。

  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

  1、農業(yè):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xiàn),促進了農業(yè)上的深耕細作。

  2、手工業(yè):規(guī)模擴大。

  3、商業(yè):出現(xiàn)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會 動蕩,各種制度遭到破壞,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現(xiàn):

 。1)周王室的統(tǒng)治勢力大減,已無力控制諸侯;

 。2)諸侯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

 。3)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導致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

  3、結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國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諸侯爭霸

  1、背景:由于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各諸侯國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開爭斗;民族間的矛盾也有所發(fā)展。

  2、經過: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先后稱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也先后北上爭霸。(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

  3、影響(結果):

 。1)消極影響: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2)積極影響:

  ①在爭霸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加快了統(tǒng)一的步伐。

 、诔霈F(xiàn)了大規(guī)模的民族交融。

  第7課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一、戰(zhàn)國七雄

  1、七國形成:

 。1)三家分晉:趙、魏、韓(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齊(公元前386年)

 。3)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2、社會狀況:兼并戰(zhàn)爭

 。1)戰(zhàn)爭特點:規(guī)模很大,參戰(zhàn)兵力多,交戰(zhàn)區(qū)域廣,持續(xù)時間長。

 。2)戰(zhàn)役: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

 。3)戰(zhàn)爭結果:魏國、齊國、趙國、秦國先后崛起,秦國成為盛的諸侯國對東方六國構成威脅。

 。4)影響:為加速結束分裂,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戰(zhàn)國七雄——相互兼并:時期戰(zhàn)國主要戰(zhàn)役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交戰(zhàn)國家魏、趙、齊典故圍魏救趙影響魏、齊秦、趙減灶計紙上談兵齊國強大起來東方六國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長平之戰(zhàn)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的比較:春秋時期目的爭霸(成為霸主)戰(zhàn)爭特時間短、規(guī)模小、次數(shù)少點軍隊數(shù)軍隊數(shù)量較少,往往一天就能決定戰(zhàn)爭勝負量稱霸方強者通過召集盟會確立霸主地位式

  戰(zhàn)國時期兼并(統(tǒng)一全國)時間長、規(guī)模大、戰(zhàn)爭頻繁幾十萬大軍,持續(xù)幾個月,死傷幾萬,甚至幾十萬強者吃掉弱者,進而統(tǒng)一中國

  二、商鞅變法

  1、背景:

  (1)根本原因:戰(zhàn)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

 。2)發(fā)展需要: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諸侯國統(tǒng)治者實行變法改革,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勝。

  2、目的:富國強兵,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勝。

  3、時間、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4、商鞅變法的內容:政治

  (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縣制,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

 。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是后來商鞅被處死的原因)

  (3)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4)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經濟

 。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買賣(最能體現(xiàn)變法性質)

 。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國富)

 。3)統(tǒng)一度量衡。軍事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兵強)

  5、作用: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一躍成為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以及各諸侯國變法——中國確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俑驹颍喉槕藲v史發(fā)展的潮流;

 、谧兎ǖ玫搅饲匦⒐闹С;

 、凵眺眰人敢于與舊勢力堅決斗爭。

  商鞅具有的品質:堅持真理,不畏艱難,敢于和頑固勢力作斗爭,勇于創(chuàng)新,為改革不怕犧牲。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構成: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tǒng)工程構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運等。

  4、影響:

 。1)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變成天府之國;

 。2)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 7

  華夏之祖

  一、炎帝:

 、劈S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領,曾與黃帝部落聯(lián)合在涿鹿一戰(zhàn)中大敗東方的蚩尤部落。

 、蒲住ⅫS部落結盟后長期發(fā)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

  二、黃帝:

 、劈S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領,曾與炎帝部落聯(lián)合在涿鹿一戰(zhàn)中大敗蚩尤部落。

 、蒲住ⅫS部落結盟后長期發(fā)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

 、翘柗Q人文初祖。

 、傧鄠鹘ㄔ旆课荩谱饕律眩倘送诰,發(fā)明舟車,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礎。

 、谄淦捩凶姘l(fā)明養(yǎng)蠶繅絲,下屬倉頡發(fā)明文字、伶?zhèn)惥幊鰳纷V等。

  ③后人常以炎黃子孫自稱。

  ⑷孫中山贊黃帝: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chuàng)造指南針,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毛澤東語: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yè),雄立東方。

  三、堯、舜、禹的傳說:

 、艌、舜、禹是繼黃帝之后黃河流域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

 、賵颍荷顑樸,克己愛民。

 、谒矗簩捄翊,以身作則。

 、塾恚褐卫砗樗,三過家門而不入。

  ⑵禪讓制:相傳,堯年老時,征求各部落首領意見后,推舉舜做繼承人。舜年老后,用同樣的辦法把位置傳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民主推舉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

  ⑶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禹由部落聯(lián)盟首領變成奴隸制國家的國王。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 8

  第一課我們的遠古祖先

  1)地球上出現(xiàn)人類大約在300萬年以前。

  2)科學家提出人類是由一種古猿進化來的。

  3)在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

  4)我國境內已知的早人類是云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5)北京人距今70-20萬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他們能直立行走,上肢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似,但頭部保留了猿類的一些特征。為了生存和發(fā)展,北京人往往幾十個人聚合在一起,用石器和木棒獵取動物,采集植物,作為食物共同分享。會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還有簡單的語言。

  6)距今約18000年的山頂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內,模樣與現(xiàn)代人差不多,他們仍使用打制石器,會人工取火,但已開始掌握磨制和鉆孔技術。

  7)遠古人類使用火有什么意義?

  答:他們用火來抵御寒冷,嚇跑野獸。吃上熟食,使人類擴大了食物種類,易于消化和吸收營養(yǎng),有利于人類體質尤其是腦髓的發(fā)展。

  第二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1、河姆渡人居住著干欄式房屋,這種房屋具有通風防潮的性能,適應當?shù)爻睗駩灍岬臍夂颉?/p>

  2、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適應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氣候特點。

  3、半坡人飼養(yǎng)的家畜主要是豬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馬、羊、雞。他們能紡織麻布,縫制衣服。

  4、房屋樣式不同的原因: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的不同。

  5、半坡人的生活中,已經有了繪畫、雕塑、刻畫符號(文字萌芽)和裝飾等內容。

  6、什么是氏族?氏族有什么特點?

  答:在原始社會,按血緣關系組成的比較固定的生產生活集體叫氏族;氏族的特點有:土地、房屋等都歸氏族公有,人們共同勞動,共同消費,沒有貧富差別。

  第三課神奇的遠古傳說

  1、炎帝即神農氏,姓姜,是中華原始農業(yè)和醫(yī)藥學的創(chuàng)始人。

  2、黃帝即軒轅氏,姓姬,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3、蚩尤是傳說中東方九黎族的首領。

  4、炎黃子孫:黃帝和炎帝結成聯(lián)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進來,他們成為中原地區(qū)的主體居民。經過長期發(fā)展,形成了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也就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所以后人尊奉炎帝、黃帝為華夏族的祖先。

  5、后人尊奉炎帝、黃帝為華夏族的祖先,認為黃帝是中華文明的,稱他是“人文初祖”。

  6、涿鹿之戰(zhàn):交戰(zhàn)雙方為黃帝、炎帝部落同蚩尤部落。地點在涿鹿,爭戰(zhàn)的過程:黃帝部落聯(lián)合炎帝部落打敗蚩尤部落。結果:黃帝部落聯(lián)合炎帝部落打敗蚩尤部落。

  7、什么是禪讓制?

  答:傳說堯年老時,召開部落聯(lián)盟會議,推薦繼承人,大家推薦舜。舜年老時,以同樣的方法把首領位置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公共推舉首領讓賢的辦法,歷稱為“禪讓”。

  8、禪讓首領的品質:品德高尚,才干出眾,勤勞儉樸,愛護百姓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 9

  建筑: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設計并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700多年后,歐洲才建成類似的橋。

  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詩:唐朝是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有李白(詩仙)、杜甫(詩圣)、白居易。

  書法:隋唐時期,我國書法藝術步入又一個高峰。最著名的是顏真卿和柳公權。顏真卿是繼王羲之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書法家;柳公權在書史上留下“筆諫”的美名。

  繪畫:隋唐時,繪畫藝術高度發(fā)展,影響較大有唐朝的閻立本、吳道子(畫圣)等。

  莫高窟:隋唐時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第九課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

  契丹的興起:

  (1)時間:10世紀初

  (2)人物:契丹首領阿保機,統(tǒng)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

  (3)都城:在上京。阿保機就是遼太祖。

  西夏的建立:

  (1)時間:11世紀前期

  (2)人物: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3)都城:在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

  北宋的建立:

  (1)時間:960年

  (2)人物: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北宋與遼之間訂立著名的澶淵之盟。結束戰(zhàn)爭,雙方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南宋建立:1127年金滅北宋,同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岳飛班師后,宋金達成和議,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第十課經濟重心的南移

  宋朝的造船業(yè)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fā)達的造船業(yè)。

  從越南引進的優(yōu)良品種占城稻,南宋時很快在江南地區(qū)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區(qū)。

  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南宋時,江南地區(qū)已成為我國制瓷業(yè)重心。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zhèn),后來發(fā)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南宋時最大的商業(yè)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宋朝的海外貿易發(fā)達,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北宋前期,四川地區(qū)出現(xiàn)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于商業(yè)發(fā)展。

  從唐朝中后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qū)。(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第十一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

  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為多;南宋多吃魚肉。宋代時,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宋代缺馬,人們多用牛車,也有驢車。達官貴人乘轎出行。那時交通比較發(fā)達,“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業(yè)的興旺。

  隨著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就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yè)的場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欄”。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氣。

  今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像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jié)為元旦,最為重視。

  第十二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從此結束了長期混戰(zhàn)的局面。

  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

  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yè)大都市。記述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的《馬可·波羅行紀》一書,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元朝為加強對全國的有效統(tǒng)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qū);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元朝時的民族融合:(根本原因是國家的統(tǒng)一)

  表現(xiàn):許多漢人來到邊疆,為那里的開發(fā)作出貢獻;邊疆少數(shù)民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原先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少數(shù)民族已經同漢族沒有什么區(qū)別;形成一個新的少數(shù)民族——回族。

  作用:促進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 10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一、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

  1、明紫禁城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寶

  2、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xiàn):

  1、李時珍《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yī)藥學的重要文獻。

  2、宋應星《天工開物》“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3、徐光啟《農政全書》農業(yè)百科全書,農學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

  三、古典小說的高峰:

  1、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三國時期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2、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滸傳》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3、明朝中期吳承恩《西游記》唐僧取經的故事,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4、清朝曹雪芹《紅樓夢》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貴族青年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古典小說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占有重要地位。

  四、戲劇的繁榮:

  1、明朝后期最負成名的戲劇家:湯顯祖,其代表作為《牡丹亭》。

  2、京劇的形成:在徽劇、漢調的基礎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

  五、書畫的成就:

  1、書法:董其昌: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2、繪畫:山水、花鳥畫居統(tǒng)治地位。徐渭:善于潑墨清朝的“揚州八怪”,進一步發(fā)展其筆墨縱橫手法,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多。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優(yōu)秀】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天氣與氣候》的知識點歸納11-25

化學初三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03-05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期中總結09-06

高一上冊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07-17

初二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優(yōu)秀05-09

代詞知識點的歸納總結08-04

初二上冊人教版語文知識點歸納07-03

初中歷史知識點歸納結構圖09-30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