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通用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1
對于童年,我想,最好的詮釋應該就是幸福了吧!像派大星一樣無憂無慮地玩耍,像海綿寶寶一樣天真爛漫地微笑。而對于阿廖沙,卻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群蟻排衙般的黑字,將我引進了一個心狠手辣的曲折故事。
阿廖沙,出生在俄國一個木工家庭,家境貧寒,早年喪父,僅四歲同母親一起寄居在外祖父家里,目睹并經歷了層出不窮的暴行,這一切,都使他朦朧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陰霾與仇恨中。為了一點不起眼的小事,外祖父鞭打他使他失去了知覺,一連躺了幾天;善良的工人“小茨岡”伸手去擋打在阿廖沙身上的樹條,胳膊都被打腫了,不料,阿廖沙的兩個禽獸般的舅舅要他去抬沉重的十字架時,一失手被舅舅們活活砸死了;舅舅們因為無聊,一次又一次地制造歹毒的惡作劇來加害老長工格里高利,用卑鄙的手段尋開心;出于嫉妒,他們把阿廖沙的父親狠心的推進冰窟窿;為了爭奪家產,兩個舅舅大打出手,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外祖父瘋狂的毆打無辜的外祖母,導致粗發(fā)針殘忍的扎進她的頭皮里,天使般慈祥的外祖母卻毫無怨言;舅舅無端地打死了自己的老婆,冷血的沒有人性;當外祖父一敗涂地的時候,便揮揮手將阿廖沙和外祖母趕了出去;繼父整天不務正業(yè),對于阿廖沙母親的勸告無濟于事,并用腳尖猛踢她的胸脯;阿廖沙十歲那年,母親也撒手人間……
合上書,我浮想聯翩:
是啊!在這兒,對于親人,他們不聞不問;至于親情,早已被齷齪代替。整個家殘無人性。接踵而至的恐懼并沒有壓倒阿廖沙面對生活的勇氣,但是,那一幕幕恐怖而又目不忍睹的畫面還是深深地印在了年幼的阿廖沙心上,為他的童年蒙上了一層可望不可即的陰影。小小年紀,飽嘗了太多的辛酸疾苦。我覺得,一個不曾擁有愛與被愛的孩子必定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吧。相比之下,我作為一個幸福的人,心中似乎燃起一份小小的驕傲。生活,像一條沉重無形的.鎖鏈束縛著他,令人窒息。而打開這把枷鎖的人,我想應該就是他擁有金子般心靈的外祖母了。當阿廖沙正處在黑暗的邊緣搖搖欲墜卻又束手無策的時候,是外祖母用美麗動人的童話將他重新喚回光明、神圣的世界。并對他百般呵護、關心,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用無私的愛陶冶了阿廖沙高尚、堅定的情操。面對令人發(fā)指的污穢、丑陋、自私和貪婪。外祖母用行動給予了他善良的力量,使他的身心沒有受到惡勢力的腐蝕和摧殘,是外祖母培養(yǎng)了他正直、堅強的性格。想到這,我暗暗的保證,要做一個像阿廖沙一樣勇敢的人,無論困難再怎樣惡劣,都要懷揣樂觀的上進心,不能心灰意冷,即使再多的苦,也不能被扼殺靈魂。黎明的曙光,只有充滿信心、具備實力的人才配擁有?梢哉f,阿廖沙的童年如同地獄一般紛亂,是外祖母為他驅趕屈辱與丑惡,喚醒了他心靈深處的光明,把他灰色的童年渲染成了五彩斑斕的另一個天堂,洗濯了他本應惡劣的靈魂。在阿廖沙的世界里,外祖母便是真善美的化身。從我心底里,外祖母的形象一直都是那么的高大、偉大,令人油然而生一股敬意……她拯救了一個人人敬仰的偉人,為世人保留了許多令人愛不釋手的文學財富,以及阿廖沙本人對世界的影響之大。這個時候,誰又會想到,曾經的那個無知的孩子,竟然會是偉大的高爾基呢?
我們的童年跟高爾基的童年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所以,我們更應該懂得不怕挫折,孝敬父母,不奢侈浪費,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我想,這會是一本令我受益終生的書……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2
一位從事幼兒教育三十多年的朋友夢,在一篇分享她自己的育兒經驗的文章《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里強烈推薦蒙臺梭利女士的《童年的秘密》為父母必讀書目,使我有幸在即將退休的年齡拜讀這本偉大的影響全球數億孩子的教育圣經,掩卷沉思,感慨良多。這本1936年出版的書對于我們國家目前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依然有著極強的學習價值和指導意義。
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下篇《兒童與社會》。
通過閱讀,讓我知道養(yǎng)育和教育兒童都必須遵守大自然的生命規(guī)律,認識到研究對兒童成長發(fā)育具有重大影響的“敏感期”的重要意義。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往往犯下一個錯誤,就是認識到兒童是獨立于成人的個體,卻沒有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沒有給兒童構建起一個他們心理成長所需要的環(huán)境,沒有認識到“勞動”可以使兒童回歸正;,不知道兒童具有“勞動”的本能,不知道兒童是在“勞動”中成長起來的,正如作者所言:“無論是福祉還是感情都無法替代勞動的作用,無論是懲罰還是獎勵都無法消除心理的偏差!
成人和兒童之間本應該互敬互愛,和諧相處,但現實是他們之間不斷發(fā)生沖突,沖突的根源在于他們彼此不理解。成人每天緊張工作,需要完成很多任務,就像緊繃的發(fā)條沒有一刻閑暇,沒有精力去關注兒童的心理需求,順應兒童緩慢的節(jié)奏,滿足兒童的需要。另一方面,兒童也越來越不適應成人那種復雜而緊張的生活,F代文明讓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簡單、平和、緩慢的生活狀態(tài)遙不可及,成人為了避免兒童受到外來的傷害,細心呵護孩子,甚至包辦代替孩子完成很多本應該由孩子自我成長的事情,于是很多孩子不幸的成了一個沒有活力的人,成了大人的奴隸,成了隨波逐流的浪人。殊不知兒童也是勞動者和生產者,他們也承擔者非常艱巨和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自我塑造。他們的心理發(fā)展過程是一種無意識的勞動,兒童不歡迎成人的干涉。
我有時候也在想:人究竟是如何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如何完成從一無所有到擁有無窮的智慧和力量?蒙臺梭利女士給了我很好的答案。我們可以從每一個兒童身上觀察到這個驚人的創(chuàng)造過程的全部細節(jié),我們的眼睛每天都可以領略到這些奇跡的發(fā)生,正如作者所言:“兒童是人類之父!辈豢煞裾J,兒童是成人的前身,在兒童的世界里成人應該是附屬品,而不應該是統(tǒng)治者,兒童應該成為他們王國的主人,兒童的王國應該與成人的王國相互依存,這是整個人類和諧的實質。
通過本書的閱讀,我第一次認識“主導本能”這個概念:個體和物種為了生存需要而表現出來的持久性的本能。它是生物內在的敏感性,它可以被視作生命內在形成的思想意識在外部世界被付諸實踐,它是引導生物從短暫(個體)走向永恒(物質)的持久性的智慧,而不是一種暫時性的沖動。主導本能在引導幼體生命成長方面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蒙臺梭利認為:大自然遍布神跡,而生物就是這些神跡的創(chuàng)造者……新生命降生以后沒有任何生存經驗,面對外部環(huán)境無法自我保護。但是主導本能用激情點燃了生命的力量,讓它們不斷克服重重困難煥發(fā)活力,即使有成年生命的呵護,大自然也不會讓弱小的新生們享受安逸,成年生命只能配合后代盡快完成“化繭成蝶”的過程,而不能替代這個過程。
不幸的是人類卻在破壞這些自然規(guī)律,F實世界充滿競爭,現實迫使很多人不得不為了生存不停努力不停奮斗,很多人由于忙碌而無暇思考。于是很多成人用自己的生活邏輯對待兒童,沒有耐心蹲下來以兒童的眼光看世界。我自己就是這樣一個愚蠢的成人,我也曾經把孩子當做一個麻煩制造者,由于工作辛苦或者生活辛苦根本不愿意理解孩子,不允許孩子親昵我,常常一句:“去去去,媽媽忙著呢!”或者一句:“不要打擾我!”常常毫不客氣地把孩子驅趕開去。我也曾想讓孩子按照我(成人)的節(jié)奏去行事為人,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感到深深的自責。
我想和我一樣的成人一定不在少數。我們的這些行為就像在用外力打破蝴蝶幼蟲的繭,強迫它飛翔;也像是把蝌蚪拉出水面,迫不及待地讓它用肺呼吸,讓它褪去令人討厭的灰色換上綠色的“新裝”。這個時候我們成人根本沒有注意到兒童身上不同于成人的特點,也沒有意識到兒童需要一個適合他們成長的節(jié)奏和環(huán)境。
是的,愛是人世間最高尚的藝術形式,我們給予兒童的愛不應該摻雜任何虛偽的成分?犊膼劭梢陨蓪氋F的`精神財富?墒俏覀冇卸嗌偃丝梢宰龅侥?放眼望去,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孩子的教育都比較成功,相反,做不到這一點的人,制造了多少教育的悲。俊坝H子關系危機”司空見慣。是到了我們該反思自己的時候了。成人與兒童的競爭不是維系生命的那根紐帶,成人與兒童斗爭不是我們內心真實的呼喚,成人“打敗”兒童不是生存的秘訣,只有犧牲或者說拋棄自我才能使生命得到重生。我們必須思考:在養(yǎng)育教育孩子過程中,遵循自然規(guī)律,成人需要犧牲什么?成人需要拋棄什么?如果沒有成人的自我救贖,我們很難成就孩子,弄不好會給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埋下不好的禍根,阻礙他們健康成長。
通過本書的閱讀,我重新認識什么是父母的使命。作者認為父母不是兒童的締造者,而是守護神。父母應該凈化自己的愛,摒棄一切自私自利或者懶惰懈怠的思想,將人世間最深厚的愛傾注在孩子身上。父母應當積極面對當前社會上出現的兒童教育問題。家庭除了給兒童提供物質支持,更要給孩子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盡力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曾幾何時,教育成了懲罰的代名詞。在教育者心中,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兒童服從成人,成人制定的規(guī)則代替了自然規(guī)律。不可否認,目前的學校教育給一些孩子帶來痛苦,繁重的學習壓力讓一些孩子產生恐懼、厭惡心理,導致神經衰弱,這些孩子失去信心和快樂,心中充滿沮喪和憂郁。很多父母會忽視孩子的這些痛苦,他們更關心孩子的學業(yè)成績,因為共同關注學業(yè)成績,很多父母會和學校結成聯盟披著教育的外衣共同懲罰和折磨孩子,不自覺地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加深孩子的痛苦。到目前為止,還有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殊不知棍棒使孩子的心離你越來越遠,父母有可能正是用棍棒為孩子打開地獄之門。
我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他的爸爸就把懲罰當做天賦的權利,口頭禪就是“該打就打”,竟然送給我一把“戒尺”讓我替他“該打就打”,據孩子說他家門背后放著各種棍子,長的短短、粗的細的、木頭的金屬的……應有盡有,從他記事起,父母常常會掄起棍子修理他。這個被修理大的孩子學習和生活習慣都不好,上課要么睡覺要么故意搗亂引起老師和同學們注意,很少認真聽課,靠著天賦的聰明學業(yè)成績還不是很差。我想如果他的父母不是濫用天職,有耐心用愛按照蒙臺梭利女士的理念去教養(yǎng)孩子,這個孩子一定會更優(yōu)秀。
另外,學校教育不是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做的,總有孩子不適應,就像《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她還被就讀的第一所小學“退學”呢,但是她的父母是真正愛孩子會教育孩子的,他們沒有成為學校的聯盟一起糾正小豆豆,而是選擇了同樣尊重和接納孩子天性的巴學園,共同把小豆豆培養(yǎng)成為一位杰出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小豆豆天生愛說話,第一次見小林老師一口氣說了四個小時)。父母們應該學習小豆豆的父母,即便找不到巴學園這樣的學校,也要幫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難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和學習聯合起來“修理”孩子。
父母大都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孩子是上帝交托給我們的珍貴禮物,如何完成教養(yǎng)他們的神圣使命?學習,終身學習。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3
“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我們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但要給愛下一個定義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對愛的理解不盡相同,蒙特梭利關于愛的理解是:愛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的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創(chuàng)造的力量,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他產生了愛,這種愛充滿了兒童的意識,并影響著兒童的自我實現。
星期天,本想好好地睡一覺,可一大早就被孩子叫醒了,你是不是也會覺得很討厭呢?我們來聽聽蒙特梭利是怎么說的:早晨,兒童進入父母的房間喚醒他們,這是件令父母極討厭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愛,還有什么東西會使一個小家伙一醒來就去尋找他的父母呢?黎明,當一個兒童去找他的父母時似乎是要說:“天已經亮了!是早晨了!”而且,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為了去叫醒他們,而只是去看他所愛的那些人。這就是成人與兒童的不一樣。
蒙特梭利對兒童的細微觀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讓人佩服。也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一些固有的觀念,我們是否真的了解兒童,是否知道他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們真該適時的轉換一下角色進行思考,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地理解兒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chuàng)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
今天我就想談談成人與孩子的沖突。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jié)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做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正如許多人迫不及待地教小孩子識字,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閱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成人的快節(jié)奏或者成人的虛榮心理強加于孩子的成長發(fā)展節(jié)奏,追求這些并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孩子們生機勃勃的心靈。
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只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并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適應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xù)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工作或者專注于游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成人設定該做某事的時間了。小孩就會被催促著完成或者終止他手上的工作,而聽令服從于成人,這些都是相當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并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復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這就讓我想起了文文,連續(xù)每天重復做蝴蝶生命循環(huán)嵌板,這個過程持續(xù)了兩個星期,這樣獨立專注重復的行為,許多成人卻不理解。其實,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系,因為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征。
沖突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成人沒有真正理解兒童,不了解兒童的自然特性,不了解兒童擁有一個積極的精神生活并能逐步完善起來,錯誤地認為只有通過成人的照料和幫助,兒童才會被奇妙地激發(fā)起來;有的是由于成人本身只注意兒童心理的需要,不去了解他們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考慮他們特有的心理發(fā)展;有的是由于成人的自私自利,或千方百計地保護和隱藏一些東西;有的是成人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看成一貫的正確的模式,把兒童納入自己生活方式的'軌道之中,而且從自己的角度看待兒童心靈有關的一切或判斷兒童好壞和善惡;有的是由于成人的傲慢與偏見,硬把自己的意志和快速的節(jié)奏強加于兒童,并替代兒童;有的是由于成人的熟視無睹而產生的麻木態(tài)度,其實兒童可以采用與成人不同的方式和節(jié)奏做出驚人的征服。
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就像我們的教育理念一樣,遵循自然,靜待成長。
那么,到底成人與孩子之間的沖突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當兒童的發(fā)展達到他能夠獨立行動的階段時,兒童跟成人的沖突也就開始了。處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對兒童自發(fā)活動的壓抑,必然造成對兒童純潔心理狀態(tài)的創(chuàng)傷,使得兒童不能正常地發(fā)展,以致產生心理的畸變。
由于敵意和不相容的環(huán)境,加上成人的盲目和壓抑以及不適當的干涉,會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各種畸變。
今天想結合自身的一些情況來展開說明一下我心靈畸變的情況。
自卑感:在成人的蔑視、暴虐和不適當的干涉下,不斷受到挫折的兒童會產生自卑感,壓抑行動的欲望,甚至陷入冷漠和恐懼的狀態(tài)之中。
恐懼:在過分依賴成人的幼兒身上特別容易發(fā)現。成人利用幼兒的無知,借助到處存在著的可怕形象使得幼兒的恐懼加劇。可能還怕過馬路、害怕床底下有貓、害怕雷雨的夜晚。
而我怕黑。我恐懼黑夜已經影響到我的生活。回想起來,這與我童年的經歷密不可分,小時候跟隨外公外婆長大,外公外婆是漁民,我自小在船上長大,船上沒有電,晚上沒有光亮的燈,只有連接鋰電池發(fā)出微弱燈光的小燈泡。暗黃暗黃的燈光下,讓整個人都不愉快。有時候也會有鬧脾氣有情緒的時候,此時他們便和我說,“你不聽話就把你送到那沒有燈的地方!”。海上有航標,航標發(fā)出一閃一閃的紅光,他們在我有情緒而沒辦法讓我停止哭鬧時,他們就會說“那是鬼的眼睛,再不聽話便開船把你載到那里去,綁在航標上”。這些話,真的是刻骨銘心,回想起來宛如歷歷在目。漸漸地,我恐懼黑暗的來臨。至今,沒有燈,我不敢獨自一人睡覺、沒有燈,我會不敢上樓回家、沒有燈,我不敢上洗手間、沒有燈,在黑暗里,我寸步難行。甚至,我決不允許把自己一人獨自留在封閉黑暗的地方!
這些畸變已經成為了我心理的一部分,已經嚴重影響到我現在的生活。成人常說孩子不乖,這何嘗不是成人與幼兒的沖突,這何嘗不是長輩與幼小的沖突。我們也常說幼兒有吸收力的心靈,我想如果要治療任何疾病應該考慮一個人童年時所發(fā)生的事情。使兒童接觸現實,體驗和理解他周圍環(huán)境的任何東西,有助于他們擺脫感到害怕的紊亂狀態(tài)。
“兒童是成人之父”,對老師來說所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去了解尚未被認識的兒童,并把他從所有的障礙物中解救出來。教師必須去掉內心的傲慢和發(fā)怒的壞脾氣,使自己沉靜、謙虛和慈愛,系統(tǒng)地研究自我,以便發(fā)現自己身上某些具體的缺點。而不要只注意兒童的壞脾性和如何糾正兒童錯誤的行為。教師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也就是蒙特梭利說的,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才會去掉兒童眼中的刺。對兒童進行觀察,對兒童困境進行反思,并提供必不可少的幫助和指導。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最大的收獲便是接納孩子,接納自己,靜待成長,我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4
戲。╠rama)作為一種舞臺表演藝術,是指以肢體動作、舞臺語言、音樂舞蹈、戲劇道具等表現形式而進行舞臺敘事表演的藝術。廣義的戲劇包括了話劇、歌劇、音樂劇、木偶劇等,一般統(tǒng)稱表演者在舞臺上進行表演的藝術。當我們談及戲劇教育時,主要是指為了培養(yǎng)以上形式的專業(yè)戲劇人才,或者為了對受教育者進行戲劇教育普及而進行戲劇編劇、戲劇導演、戲劇表演以及戲劇舞臺美術等教育活動。而教育戲劇是指用戲劇的方法進行的教育活動,并不以戲劇表演作為主要目的。本文中,“兒童教育戲劇”并非指供兒童觀賞的舞臺表演藝術,而是指運用戲劇的方式,但不以戲劇為目的兒童教育活動。在教育戲劇中,更強調參與者的戲劇感受、體驗、表達、創(chuàng)造的過程,對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戲劇萌芽于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在法國思想家盧梭(au,1712-1778)的教育思想中,曾提出“在戲劇實踐中學習”的理念。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教育思想家杜威(,1859-1952)提倡用互動戲劇的形式讓兒童身臨其境,擴展兒童的經驗。盧梭和杜威為教育戲劇的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戲劇教育學家溫妮弗瑞德-瓦爾德(winifredward)、斯雷德(sled)等人發(fā)展了兒童戲劇教育的方法。這種以角色扮演和即興創(chuàng)作為核心的戲劇活動,逐漸發(fā)展成為旨在發(fā)展參與者本身的教育戲劇。在我國,教育戲劇的發(fā)展最早在20世紀末。香港、臺灣等地的教育者參加了國際的教育會議后,逐漸將教育戲劇活動、專家培訓、講學交流、教育實踐引入中國。教育戲劇這一以戲劇的元素和特性來設計教育活動,卻并不以學習戲劇和表演為目的的教育手段,逐漸在國內得到認可。
二、教育戲劇與兒童社會性發(fā)展。
兒童社會化的過程由于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經驗,而體現出巨大的差異。對于許多兒童而言,獲得全面的社會經驗的條件往往是不充足的,社會性發(fā)展的過程也常常由于實際社會經驗的局限,導致了發(fā)展的不平衡狀態(tài)。教育戲劇內容涵蓋了多維度的社會情境、豐富的情緒情感,極大地補充了兒童社會化進程所需要的教育環(huán)境。不僅如此,教育戲劇還給兒童建立了一種可以完全自由、輕松地展現自己、宣泄不同情緒的途徑。兒童在扮演各種或富貴、或貧窮、或高尚、或卑微的角色時,能夠體驗不同角色的不同情緒和社會行為。戲劇中的喜怒哀樂成了豐富孩子人生體驗的有效途徑。
由于城市中小家庭逐漸代替大家庭的環(huán)境,自由交往的經驗不足,兒童常常表現出自我中心狀態(tài)。社會性發(fā)展不平衡,往往成了城市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而在成人語言教導下的社會交往模式,不包含兒童理解、反思、再認識的過程。如何讓兒童通過自然社會交往,使之更好地融入集體的生活,兒童教育戲劇是重要的教育途徑。因此,在教師進行兒童教育戲劇活動的'過程中,也應把兒童社會性作為重要的目標。比如,在活動組織中,盡可能保留小組自由活動的環(huán)節(jié),使兒童在自由活動中,解決可能產生的矛盾。在這種活動中,兒童會因共同的目標而學會如何妥協、如何堅持、如何更好地解決沖突,進行合作。
教育戲劇活動對于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的價值,已經得到公認。eleanorchaseyork(1967)、irwin(1963)、woody(1973)、huntsman(1982)、胡寶林(1986)等人分別從社會合作、自信、自我感、適應生活環(huán)境等不同角度闡釋了戲劇活動對兒童發(fā)展的價值。毫無疑問,教育戲劇促進了兒童的集體交往意識、責任心、服從意識、領導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
三、教育戲劇與兒童語言能力發(fā)展。
在如何正確使用語言方面,教育戲劇中的兒童語言給了兒童一個豐富而立體的環(huán)境。第一,通過兒童積極參與故事的發(fā)展,體會角色的語言情景,促進了兒童不斷去重復已經習得的語言語匯;第二,在兒童集體戲劇活動中,兒童之間互相學習,也極大地擴充了語言的豐富性;第三,戲劇活動中對兒童語言情緒、表情豐富、交流意識的要求,還可以使兒童對語言使用的精確性更為敏感。
這種語言精確不僅包括了用詞,也包括了在語言傳遞過程中語言的情緒與音調的關系,語言的情緒與語氣的關系,語言的情緒與表演和肢體動作的關系。在兒童的戲劇活動中,由于調整了自己的語音語調、表情肢體,并同時結合了人物的內心,戲劇富有感染力。這會促進兒童越來越準確地使用語言工具來表達情感。
教育者在組織教育戲劇活動時,第一,應該給予兒童重復使用語言、反復調整語言的寬裕的環(huán)境;第二,也可以鼓勵兒童在戲劇活動中,發(fā)展自我創(chuàng)新,發(fā)揮出不同的語言交流模式,增加孩童間互相學習的機會,讓兒童的語言獲得更為豐富的積累;第三,教育者應該引導兒童對語言的情緒、細致的表情及肢體交流中的信息進行觀察、模仿,促進兒童語言的精確性。
四、教育戲劇與兒童藝術審美。
審美一詞常被誤認為是純粹的欣賞活動。其實兒童的藝術審美活動就包含了欣賞藝術、參與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等,兒童的審美能力與經驗直接相關。教育戲劇的高度參與性,使得兒童在戲劇活動中不僅僅是鑒賞者,也激發(fā)起了兒童參與戲劇的綜合藝術表現。教育戲劇把已經在發(fā)展中分化出的演員、觀眾、舞美等元素,又統(tǒng)一為一體,使參與的兒童得到全方位的審美體驗。
與戲劇中的專業(yè)分化不同,教育戲劇中,兒童不僅僅在藝術的領域是一個綜合、全面的參與者,同時也與人的心靈交互最近、最直接。比如透過戲劇活動,通過語言藝術所傳遞的人文精神的審美活動,通過戲劇活動中對情感的體悟、對生命的尊重、對社會現象的反映、對精神的崇敬等,這些與主人公的共情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帶給兒童一個立體的,可以延展的真實體驗。
從這個意義上看,教育戲劇作為兒童藝術審美活動的重要部分,教育戲劇內容應該是兒童能理解的故事、兒童能體會到的趣味性、兒童能感受到的啟迪性、兒童經驗范圍內的想象力拓展以及順應兒童理解力的內容體裁。同時在參與模式上,兒童應該能夠在參與唱、演、奏、跳、即興等過程中全方位參與戲劇藝術審美活動。
五、教育戲劇與兒童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
維果斯基曾經講過假裝游戲和角色扮演是兒童本能自發(fā)的活動,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手段,更是兒童早期重要的學習經驗。兒童的戲劇游戲活動常常是在模仿中開始,又進一步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得到發(fā)展,隨著戲劇活動的發(fā)展,兒童不斷在新的情景中進行遷移,逐漸發(fā)展為創(chuàng)造一個完整的戲劇場景世界。
在兒童參與戲劇互動時,因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參與者不得不面臨多重的選擇,有時是開放的問題,有時是矛盾需要解決,有時是需要瞬間對問題進行必要的應變。這樣的活動在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已經得到共識。正是由于兒童在參與戲劇活動時,需要調動以及回顧生活中的經驗,并且選擇經驗來展現并非真實的場景,這樣的展現過程對于兒童的思維具有極大的開放度,可以使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以提升,不需要也不會拘泥于某種具體的素材和條件,兒童可以隨時隨地進入新的創(chuàng)造環(huán)境。
在兒童教育戲劇中,作為與環(huán)境渾然一體的戲劇角色,建構出的空間幾乎是可以隨意進行構思和想象的;共同創(chuàng)造出的新空間又被其他參與者圍繞和支撐,使兒童隨時可以在想象的畫面中進行多次創(chuàng)造。作為教育者,為參與者建構一種突破真實存在的戲劇環(huán)境,讓具有延展性的活動來開放兒童的想象,擴展兒童的思維,以寬闊的可能性與較少的束縛為原則,來展開教育活動,對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極為重要。這就需要教師作為活動的引導者,激發(fā)兒童即興創(chuàng)造戲劇,使戲劇活動在參與者的表達,以及參與者之間的互動中產生新的發(fā)展,得到不同的呈現。
六、結語。
兒童早期的戲劇活動,是其感知生活、理解生活、體驗生活的重要途徑。作為一種兒童的自然自發(fā)活動,戲劇是兒童的本能;同時作為教育的戲劇,也為教師提供了最為生動的方式,使戲劇的價值在兒童發(fā)展的綜合領域得到體現和升華。
教育戲劇作為一種全面綜合性的藝術形式,給予兒童全方位體驗生活、表現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形態(tài),使得教育戲劇可以讓兒童體悟到鮮活的世界感知與體驗,這樣的教育戲劇重心往往不在于動作、不在于語言、不在于曲折矛盾的情節(jié)、不在于可歌可泣的宏大詩篇,不在于精心提煉的精致藝術,而是在于處處體現兒童特征、生動形象的具體生活。這種對兒童具有強烈吸引力的教育戲劇,使得兒童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蘊藏著無限的真摯情感交流,美妙豐富的生命體驗。這樣的教育戲劇活動理應得到弘揚,并在實施的路徑中,應該以順暢的渠道、自然的方式、良好的評估機制來保證教師能夠自然地展開教育戲劇活動。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5
《童年的秘密》一書是著名意大利蒙臺梭利于1936年7月第五屆蒙臺梭利會議在英國牛津舉行之際出版的,該書是蒙臺梭利對“幼兒之謎”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闡述了蒙臺梭利的兒童教育觀!锻甑拿孛堋罚x完此書,使自己受益匪淺,進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兒童教育方面的知識,并且使得自己較為凌亂的兒童教育觀念得到系統(tǒng)的梳理,并使得自己原有知識架構中的錯誤的觀念及錯誤的知識建構,得到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在現實生活中,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成人把自己看作是兒童的創(chuàng)造者!背扇税研『斪髯约旱乃接胸敭a,他們認為自己不應該也不需要去理解兒童,他們經常要求兒童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愿做事,卻不管兒童到底想不想做。成人們經常有這樣一種觀念,就是把兒童當作沒有思想的肉體,認為兒童什么也不懂,自己要求他們做什么,他們就應該做什么,而且認為兒童根本不應該知道要這樣做的原因。其實這些錯誤歸根結底就是成人根本不了解兒童。蒙臺梭利說過20世紀是兒童的世紀,在現今21世紀,兒童得到了更大的重視,更是兒童的世紀。而我們要做到尊重兒童,促進兒童健康全面的發(fā)展就必須做到時時刻刻設身處地地為兒童著想。
首先,我們應該去理解兒童,時時刻刻地為他們著想。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一個兒童在這世上生存和生活是不易的。他來到這個世上必須經過受精卵、胚胎發(fā)育、出生等過程,在這發(fā)育的過程中不容許出任何差錯,否則出生后將不是一個健康的嬰兒,當嬰兒出生時,其必須經過劇烈的掙扎,隨后我們才能聽到一種顫抖的聲音,以前從未聽到過,因為它來自一個以前從未運動過的喉嚨,隨之激動、喜悅之情也瞬間掛上了父母的面孔,因為我們都知道嬰兒來到這個世上是不易的。隨著兒童的成長,由于他們身體,智力等各方面發(fā)育都不及成人,他們會經常受到外界的侵擾,如患病等,他們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來也是不易的。
從自然環(huán)境的角度看,兒童在這個世界上要經歷巨大的痛苦。胎兒是在一個沒有任何襲擊、沒有絲毫溫度變化和絕對安寧的液態(tài)環(huán)境中長大的,當他來到這個陌生的與之前環(huán)境完全相反世界上時充滿的只是痛苦,而我們卻無法體會和理解他的這種痛苦,我們只知道他是活的',一個可愛的生命來到了這個世上。當兒童長大時,由于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及我們成人,在生活的環(huán)境中有很多事情會難倒他們,我們不能因為我們自己能做到就給他們以不屑。
從社會環(huán)境的角度看,兒童并沒有得到我們真正的關心。當一個兒童剛出生時,所有人關心的卻是他的母親,因為她經受了很大的痛苦,難道兒童沒有經受過痛苦嗎?當新生兒到這個世上時,醫(yī)生僅把一種毫無表情的目光投向這個新生兒,看他是否是活的;父母會用一種溫情的和興奮的目光凝視著他,用自我滿足的心情歡迎他的到來;其他等待著新生兒誕生的人急切地欣賞他,贊美他,撫摸他。卻沒有一個人認為這個新生兒是受過痛苦的,他需要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來好好地休息一下。隨著兒童的長大,他們在社會中是弱者,通常我們給予他們的是喜愛和同情,我們又何時真真正正站在他們的角度來了解過他們呢?我們?yōu)閮和氩⒉粌H僅是用兒化的聲音和他們說話,也不僅僅是用溫柔的語氣和態(tài)度來對待他們,我們應真正地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
其次,我們需要去理解兒童,時時刻刻地為他們著想。從個人的角度看,無論從什么方面,我們都清楚,我們都是熱愛兒童的,只是我們愛他們的方式錯了。真正的愛其實就是理解,如果我們真正愛一個人,我們會包容他的缺點,既然我們愛兒童,我們也應該理解他們點,愛他們的缺點。即使是成人,也是有很多缺點的,更何況說兒童呢?兒童們通常犯了錯也不知道錯了,而我們卻會認為這是低級錯誤,怒氣沖天地對他們加以責打,責打后又有什么作用呢?這種行為最大的作用只是發(fā)泄了我們自己的憤怒而已,我們無恥地把兒童當成了我們發(fā)泄的工具,而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只會使一個兒童留下心理陰影,更怕面對一些自己不確定的事情而已。我們口口聲聲都會說自己有多愛多愛兒童,但到底有沒有想過,我們愛的方式是錯的呢?很多成人都會說當小孩大了就會明白自己對他的愛了,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兒童成年后依然無法理解成人的行為呢?或許有的成人用這種愛使某個兒童獲得了成就,就說自己的這種愛的方式是正確的,或許這個兒童接受其他方式的愛能獲得更好的成就。在很多時候兒童是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的,我們要加以理解,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給他們講清楚為什么是錯的,有什么后果,以后不能再犯這種錯誤了,但很多成人并不是這樣做,他們卻期望兒童事事都做的是對的。記得我小時候犯了錯誤我父親就責罵我:“怎么什么都要教呀!”我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兒童,認為兒童和我們是一樣的,犯了錯就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而不知道兒童根本不懂這些,還需要我們去教。俗話說“不知者不罪”,為什么兒童犯錯我們要這樣懲罰呢?就算兒童再三犯錯,我們也要知道他們是不能和我們比的,他們的記憶,思維都不及我們,我們應有耐心。或許有的時候我們真的要用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兒童,但我們一定要問心無愧,我們要知道這時我們是站在他們的角度看他們的未來,我們是在真真正正地在為他們著想,而不是為了發(fā)泄我們自己個人對他們的不滿。否則用錯誤的方式去愛他們反而會影響他們的一生,還不如不愛。要掌握正確愛他們的方式就要先理解他們,從他們的思想、利益出發(fā)來與他們進行朋友而不是長輩間的交流,從而在他們不會的事情上對他們加以指導,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從社會的角度看,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我們的繼承者,我們有很多未完成的事都需要他們替我們去完成,我們需要理解兒童,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使他們成為比我們更有成就的人。在當今社會,兒童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作為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確應該去了解他們,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而很多時候我們所做的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只是在生活中說幾句關愛兒童,在節(jié)日中制定兒童節(jié),對幼兒園、小學多一些照顧而已,難道我們真正做到了關心兒童嗎?當我們面對兒童時,我們會忘記他們是兒童,需要我們的關心。如在公共汽車上碰到兒童,我們作為成人會為他們讓座嗎?而教科書上常寫的都是要尊老愛幼,公共汽車上要主動讓座,當我在公共汽車上看到一個小朋友給老奶奶讓座時,我感到無地自容,我覺得我們對下一代有點欺騙的色彩,讓他們懂得了良好的品德,而我們自己卻做不到,我們沒有資格教他們。要做到關愛兒童必須時時刻刻為他們著想,為他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不管是有文化的人還是沒有文化的人,都必須有這個意識,關愛兒童,人人有責,因為他們不僅是父母的孩子,還是國家的孩子。
綜上所述,無論從兒童的角度還是從我們自身的角度看,我們都應該熱愛兒童,關心兒童,而要做到這點,我們必須要了解兒童。如果知都不知道他們到底想要什么胡亂地去愛他們,那并不是真正的愛,并不能促進一個兒童良好地發(fā)展。要用真正的愛去對待他們,我們必須時時刻刻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6
在《童年的機密》中,蒙臺梭利毫不留情地對成人進展了斥責,他把成人對兒童的關愛看作是成人的自私自利,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成認:成人在照看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時會走彎路,或出現一些錯誤的舉動,但在孩子面前,我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
試想,假設沒有成人組成的人類社會,一個嬰兒怎么會憑自己的才能而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人?成人的努力是在教會孩子怎樣去更好的適應社會。成人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最自然的本能就是將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適應社會并可以生存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成人參與,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性格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是自然存在的矛盾相對論,但按照如今社會的開展,總體來說,人類還是在不斷的開展的,人類的教育總體來說還是好的。
如今,局部家長還缺乏正確的引導,我想,只要將正確的方法加以推廣,科學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將來的人類將是更加智慧無比的!所以,作為教育者,尤其是孩子的啟蒙教師,我們更加感到了肩上任務的重要性。
以前沒當幼兒園教師之前,認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擔任幼兒教師,但自從接觸之后才知道,幼兒教師不僅要有愛心、耐心和照顧孩子的才能,而且要具備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我自從當了幼兒教師之后,不斷地向同事學習他們的工作才能,而且園里也給予我們理論上的學習。這次我閱讀了《童年的機密》,說實話,剛開始翻開看主要是寫關于幼兒一些行為及其心理理論,我心想這似乎跟我的實際工作聯絡不夠嚴密,但看著看著,我漸漸感覺到這書中講的很多知識其實是我們作為教師必須理解的,而且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文中的第二章說道,弗洛伊德用“壓抑”這個詞來描繪成人教育兒童的方式,成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當一個兒童受到成人壓抑時,他就不能獨立堅強的開展和成長。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圍的人,甚至我們幼兒教師。成人總是認為是過來人,自己給孩子做的決定是為孩子好,防止孩子走一些彎路,浪費孩子的時間和我們大人的金錢,其實他們的想法是有一定錯誤的,孩子假設沒有一定的自理才能,對以后的成長和開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我有個相處四年的同學,學習一直是班級第一名,教師布置的任務從來不拖,剛布置就要做完。同學們認為她很要強,追求進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才知道,她內心的“無目的”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實際只是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學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為從小父母就是這樣教導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給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評價于是就成了她對自己的評價,長大以后,別人的目光和評價就成了她對自己的評價,反而失去了自己對自己的真正“感覺”。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時缺乏主見,不知怎樣去處理人際關系,甚至和陌生人說話時也會臉紅。這就是在成人的壓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長道路。而我理解的其他同學卻截然相反,不僅處事經歷豐富而且有很強的生存才能。通過我看這本書結合我身邊朋友的經歷,讓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們教師假設給予孩子不恰當的幫助或以不科學的教養(yǎng)觀去教導孩子,過分地給予些什么、看到孩子發(fā)生錯誤急著想干預些什么,還不如做一個觀察者,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他自然地展現和成長,還兒童一個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機密》給我啟發(fā)當然不止只有這些,我相信通過更深層次的閱讀我會得到更多的幫助,對我以后的工作、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我也會給朋友及家人介紹讀閱,讓成人有個更好的方式來教育祖國的花朵。
“在兒童的心靈中有著一種深不可測的機密,隨著心靈的開展,它逐漸展現出來。這種隱藏的機密像生殖細胞在開展中遵循某種形式一樣,也只能在開展的過程中才能被發(fā)現!
小兒7歲,已是梅小一年級的小學生了。讀完《童年的機密》一書,看到了蒙臺梭利所描繪的很多各種情況下的兒童形象,我的感覺是作者很肯定的認同:兒童不僅是個生物體,更是一個精神的胚胎,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該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要尊重孩子的'心靈,而不是更注重分數。
正如蒙臺梭利所言:“兒童只有在一個與他年齡相適宜的環(huán)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地開展,并展現他內心的機密!彼J為,一個兒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發(fā)育和成長,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成年人的壓抑,是社會賦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讓他們有權利決定兒童的教育和開展。由此聯想到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自己的教育所為有多少與此書所著相吻合呢?比照起來,似乎不多。因為我本身也是一名教師,因此對于孩子的教育并沒有“與時俱進”,也不曾想到“輸在起跑線上”,多年的教育告訴我所謂起跑線只是暫時現象,假設孩子的興趣、心理愛好不健全,即再多的超前教育也有的一天,因此我對孩子的教育更注重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在游戲中鍛煉孩子,發(fā)現孩子培養(yǎng)孩子。
與別的孩子不一樣,時至今日,他沒有上過一天與學習有關的興趣班——他不想我也不愿意。雖然成績在班級只是中等,但我沒有感覺到他差。因為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他喜歡的活動上,陪他玩,激發(fā)他在玩中體驗成功、在玩中學習。我看到的是他每天快樂的笑臉,每天回來看到他的笑容,聽到他快樂的介紹在學校發(fā)生的故事,積極的要求下去鍛煉,我覺得孩子就是應該這樣享受生活,學習很重要,學習成績也很重要,但假設孩子是在我強迫下被動的去學,即使每次考試都得總分值又如何呢,經歷告訴我假設學習沒有興趣,分數不會長久。
想當初才開始學習跳繩時,總是跳不好,雖然我心里很著急,特別是看著別的小朋友跳得很好的時候更著急,但是我從來沒有放在臉上,沒有拿他與別的小朋友比擬,而是從心理上去疏導他,假設你愿意,成功離你不遠,假設你不愿意,再努力也沒有用,當他一次一次主動要求我陪他練習跳繩的時候,我就知道成功不遠了,漸漸在旁邊看,一次次示范給他看,在他有興趣的時候讓他觀察大孩子跳,終于自己逐步感悟,一天一天的進步了,最后體育測試回來他很興奮的告訴我:爸爸,我跳繩跳了全班第一。在這時候我鼓勵他的同時幫助他回憶了自己幾個月來跳繩的經歷,幫助他總結出自己成功的機密。自己有興趣,自己動腦筋什么事都可以成功。在快樂之余,兒子很沖動的告訴我他下一步的目的:期末考試的成績,要像跳繩一樣努力成為全班第一。
說實話我并不真正在意他當下的成績,我更關注他自己的主張,無論是學習過程中對詳細知識的獨特見解,還是對自己如何努力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我所要做到的是盡可能配合他,幫助他體驗成功,從而幫助他豎立起我能行的自信,使他不僅在學習過程中,在任何情況下都有自己獨立判斷的才能,當然要實如今這一目的還需要不斷的努力。
雖然做到很難,但假設我們認真考慮《童年的機密》一書中種種注意點,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仔細觀察、認真傾聽,與孩子平等交流,適時引導,那么成功就會不遠。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7
高中時讀木心的《童年隨之而去》,里頭有只碗雨過天青云開處,者般顏色作將來,雖珍貴卻落到了水里。他母親說:有人會撈得的,就是沉了,將來有人會撈起來的。只要不碎就好這種事以后多著呢。木心求而不得的心,便隨著那只沉浮的碗在童年消失了。
這樣的話我們聽得不算少。不是嗎,只要活著,這種事以后多著呢。
對命運的力有不逮,我在小學便開始有了隱約的感知和悵然若失。
我記得我被宣布孤立的那一天,是小學四年級一個正午。我們站在偌大的操場中間,夏日的陽光令人目眩。忽然平時一起玩的女孩們都不再和我一起跳繩、一起放學回家,甚至任何人都不和我說話。而帶頭大姐曾是我彼時最好的朋友,一種強烈的背叛感瞬間占據了我幼小的心臟。
多年后想起來,在那樣年幼無知的年紀,這樣的孤立對我們彼此來說似乎都是一件太過于驚天動地的大事,有一種可笑的鄭重。
事情起因不過就是我們?yōu)閷W校文藝晚會排練的舞蹈中,我是老師欽定的領舞,她們不服氣罷了。而那年的文藝晚會上,我努力地排舞,最終拿了個人優(yōu)秀舞蹈表演獎。晚會結束的時候,所有人圍著我一起拍集體照,照片還被貼在學校的公告欄里,我看起來一樣漂亮一樣驕傲,仿佛什么都不曾發(fā)生過一樣。沒有人知道我曾因為這樣一個小小的節(jié)目而被排斥在我們小學的操場之外。
后來,無數個課間休息的時間,我趴在桌子上佯裝睡覺,耳朵里都是窗外她們夸張的笑聲和跳繩在空氣中呼嘯而過發(fā)出的摩擦聲;還有無數個黃昏獨自回家的我假裝目不斜視,余光里都是成群的她們擠在小賣部買零食和分享食物的喧鬧。小小成功的喜悅并沒能真的治愈我。
直到來年春天我在父母的歌聲中吹滅蠟燭,才想起去年那高挑又漂亮、性格熱情的姑娘曾為我訂蛋糕。她帶我去市場買菜,一起操辦生日餐。那是我第一次由爸爸媽媽以外的人為我過生日,只是當時,我還太不懂得珍惜人心。從小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順風順水的我,幾乎把別人的好當作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驕傲而不自知,最終那樣的驕傲讓我失去了她。
所有的緩和在遲到的醒悟中消融。只可惜,生命的白紙有了皺褶便再也撫不平。我只能帶著她所有的溫暖與傷害,帶著對人心的更多感知與理解,在孤獨的人生旅途上變得更加懂事美好,不再辜負下一站遇見的人。
那樣的失落沒有持續(xù)很久,初中的時候,我又變成了班級里最矚目的女孩。
那時候我是文藝委員,每個星期會有一個中午要帶著大家一起學習唱歌。為了每周的這個任務,我會經常去逛磁帶店,拿為數不多的零用錢,買的時候一點兒也不心疼,滿心滿肺的喜悅與滿足感。
如果你問我哪個年紀的我們最天真?
我會告訴你十二歲。智力初萌,天真,且極易滿足。
當然,也最為脆弱,最易擊倒。
那年唱歌比賽,我選擇了卓依婷的《童年》,特意買了VCD,但家里沒有播放設備,沒怎么練習就上了舞臺。那時的我,真是自信滿滿,一點兒都不怯場。當我站在高高的舞臺上,忘記歌詞,任由伴奏不合時宜地一遍遍重復,看見坐在臺下的老師急切的面孔和拼命地揮手,看見同學大笑的表情,我才知道我搞砸了。
有人說,當一個人開始感到羞恥的時候,他的童年就結束了。
沒錯,我的童年就那么結束了。而我的青春期,在這一場失敗中拉開了序幕。
自那以后,我辭掉文藝委員的班委工作,每天裝作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一心奮發(fā)讀書,患上了近視,不戴眼鏡,每天看著世界和人類在眼前模糊又美好的樣子。
很多年后,當媽媽回想起那段時間,竟說那是我讀書年代里進步最飛速的時光。而我不可否認,那些青春里的小失誤,曾讓我變得有點懦弱。而那些懦弱,卻不知不覺變成另一種偏執(zhí)。我突然想起小學一年級的我。那是我第一次參加舞蹈隊員的選拔,就考一個蹦跳的舞蹈動作,我失敗了;氐郊,我在家里的院子里反復練習那個動作,黃昏的光慢慢消失,直到我融入黑夜之中。第二天,我找到老師,說,我想跟著舞蹈隊練習,我可以做替補。
結果,老師應允了我。后來我回想,如果沒有經歷過這些,也許我永遠不會發(fā)現自己如此英勇。
即使失敗令我的青春變得有點懦弱,但也以最小的代價,為我的成長埋下了伏筆,教會我接受了自己的失敗,直面現實的殘酷。在這個成功學簡單粗暴地將人類分成輸家和贏家的世界,我緩慢又笨拙地學會了做自己。這樣一想,所有的取舍又有了意義。
沒有什么可以讓一個十多歲的女孩感覺自己死過一回除非懵懂的失戀。
高二那年的冬天,小鎮(zhèn)下了我出生以來最大的一場雪,從早上下到晚上,下了幾天幾夜,不知疲倦。白天的時候,抬頭望見的都是灰蒙蒙的天空和灰撲撲的雪花,令人從手凍到心臟。我失戀了。那場綿延不絕的雪,像是一場絕望的祭奠。
我們曾小心翼翼地牽著手走遍了學校的每個角落,給彼此寫信,一起聽陶喆的《愛很簡單》,一起在杏花樹下許愿。他很愛笑,笑起來眉眼彎彎的,讓我的心也變得柔軟起來。
可不過兩季的時間,他便不再與我說話,碰面時只用冷漠疏離的目光掃過我。我在熄了燈的'寢室里,打著手電筒歪歪扭扭地給他寫信,可是他連看都沒看,就扔在了課桌里。
我坐在他的右后方,心死灰一片。
我想,一定是我做錯了什么。我陷入一個人的沉默里,不愿意與任何人說話。我一個人在黑夜里穿過空蕩蕩的籃球場,躺在冰涼的水泥地上,一個人風里來雨里去,低著頭切斷了與所有人的目光接觸,渾渾噩噩得仿佛明天就是世界的盡頭。
然后我發(fā)燒,聯考考砸,一敗涂地地迎接更加沉重的高三。
當時的我并不明白,那樣頹敗的我?guī)缀醣粵坝康慕^望所淹沒,我想我再也遇不到一個這樣讓我想去愛的人了。
為了逃離他的視線,我生平第一次與教導主任對抗,為的就是結束寄宿生活。老師反復地追究原因,那時的我冷漠而固執(zhí)地不做解釋地堅持著。
值得慶幸的是,我的父母始終站在我這邊。每天早上他們送我出門,我騎著自行車在透亮的早晨獨自穿行在這初醒的城市,晚上爸爸會在晚自習結束之后來接我回家。那個時候,車里播放的音樂始終是我最愛的林俊杰的磁帶《江南》。我看著爸爸在昏暗中的側臉,心里洶涌著些什么。
后來,在那場看不見的戰(zhàn)役中,我平復了心情,不再像曾經那樣尖銳,卻擁有柔軟的堅韌,還擁有了白羊座從來不曾擁有過的耐心。由時間帶來的,自然可由時間帶去。而未知的時光里即將面對什么我們都不會知道。但我知道只有十幾歲的時候,一個女生才會遇見那樣蝕骨的落魄、毀滅的敏感,你要獨自徘徊在那排無燈的街道上無數次,你要徹夜難眠輾轉反側無數個夜,那些敏感才會變鈍。往后的歲月也告訴了我,這樣的變化并不是壞事。
后來,我在英國留學的時候遇見了一個朋友。她和我的生日只差一天,同樣都是白羊座。只是我們看起來截然不同,她開朗樂觀又自在,我安靜謙和又內斂。我們卻憑著本能般的直覺互相靠近了彼此。
命運的奇妙之處在于,她也曾經跳舞,一直跳到高考前夕。由于不想以舞蹈為生,就放棄了愛好,一心準備高考。我?guī)缀踉谒砩峡吹缴牧硪环N可能,她和我相似,卻保留了她大部分的沒心沒肺的本質。她有她的溫柔與世故,有屬于她的成長故事。
成長就像克隆一樣,我們以為自己是獨一無二,其實卻總有人并肩作戰(zhàn)。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都很喜歡彼此,也都很喜歡自己。
大概是經歷得不夠多,那些發(fā)生過的所有事情曾讓我們都成為怕痛的人。而人生該有多少不順與顛簸呢,在太多的變遷里,我們終于變得更能與歲月抗衡,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動聲色。該失去的都已失去,該得到的終將得到,曾經以為錯過了全世界的我們,現在卻學會了去愛這個多變的世界。
多年后,我會因為一陣黃昏的風、一朵飄過的云、一個路人的微笑,就感知到生活的美好與活著的慶幸。如果不是經歷過那些生命的沉重,這些生活輕薄的細節(jié),不會如此輕易地打動粗糙的人心。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小學時第一次讀到這句話,只覺得有一種詩意的美感,并不真正懂得。直到經歷過世事之后,重新再讀,方感同身受。
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他的方式,它會磨礪我們的天真,卻不會真的改變我們。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8
前不久,朋友送了我一本《童年保衛(wèi)戰(zhàn)》,看到書名感到很疑惑,怎么有股硝煙彌漫的感覺呢,緣何保衛(wèi)童年呢?帶著問題,我開始了書中的旅行。我感覺書中字里行間都是滿滿的愛意,作者廖佳玲是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媽媽。在當今嚴酷的教育環(huán)境和世俗文化包圍下,她用智慧和愛,保衛(wèi)了孩子的童年,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我非常喜歡她分享的詩人紀伯倫的那首詩《孩子》,"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于你們……"是!孩子借我們而來,但不屬于我們,他們有自己的思想。看完書之后,我發(fā)現自己有些地方以前做得不好,有待改進;還有些做法與作者不謀而合,需要繼續(xù)堅持做下去;也有些今后需要努力去做的地方。下面分類總結一下,也供各位家長參考和借鑒:
一、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
1、對"吃手"的處理
女兒小時候,我沒有意識到她是用口去探索世界的,在前兩個月甚至用小被子包裹住她的身體,用繩子系得緊緊地,限制了她的自由,偶爾解開包裹,她把手放到嘴里,我還會輕輕地拿出她的手,導致她的口唇敏感期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后來她的咀嚼能力不夠好,到現在她偶爾還會啃手。如果時間能倒流的話,我一定會解放他的身體,讓她自由地手舞足蹈,用口去發(fā)現自我、探索世界。
2、用正確的方法表達愛
要鼓勵,不要斥責和羞辱:看到書中那個媽媽在兒童樂園的表現,我覺得似曾相識,因為女兒2歲多時,見到別人會有些害羞,到新環(huán)境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我有時就會很沒耐心,覺得她怎么這么膽小,總是"恨鐵不成鋼",總想讓她自己去勇敢地面對,也曾對她說:"你自己去,不去媽媽就走了!不玩就回家吧!"現在反思一下,自己的斥責并沒有是孩子更勇敢。還是書中說得好"如果媽媽希望孩子更大膽一些,那就多鼓勵孩子去嘗試,孩子需要媽媽的任何幫助和支持,就盡量給予。自信和力量是在不斷獲得成就的喜悅中建立起來的,而不是靠成人的嘴巴說出來的!"
要欣賞,不要討好和虛假:我和身邊的許多人都經常用"你真棒!你真聰明!"來夸獎孩子。可是,這些空泛的夸獎在作者眼里是討好或虛假的,它會促成孩子對"自我"的錯誤認識,造成孩子對別人肯定的依賴,造成認識的偏差,讓孩子沒有贊揚聲就不肯嘗試任何心的事物。那應如何賞識孩子呢?書中介紹的方法很值得借鑒:" 、發(fā)自內心的欣賞,勝過一切夸獎的語言。有時發(fā)自內心的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欣賞的眼神,就足夠了。2、贊賞的語言要具體,要有真實的東西。3、贊賞行為,而不是評價品行。贊賞行為本身的做法,讓孩子對工作本身和探索感興趣。只有在工作中獲得愉悅的人才能產生持久的動機,才能在生存的過程中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4、贊賞過程,而不是評價結果。父母應引導孩子關注完成任務的過程,表揚他們?yōu)槿〉贸晒Χ冻龅呐,稱贊他們?yōu)楂@取成功而使用的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只表揚他們成功的結果和獲取成功的個人能力。
要接納,不要完美: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愛追求完美的人,所以有時總盯著孩子的不足之處,總恨不得立刻把孩子"扳"過來,成為她應該成為的樣子。而書中說道:"在所有愛中,最難做到的,就是接納了,而接納卻是所有愛的能力中,最能造就孩子的!接納意味著容他所是——讓孩子成為他本來的樣子;意味著父母要有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犯錯誤的胸懷;意味著無論孩子是健康還是殘疾、優(yōu)秀還是普通、性子快還是慢、內向還是外向、活潑還是安靜,家長都應無條件地喜悅地愛他。反之,不接納,意味著如我所是——讓孩子成為我期望的樣子;意味著你如果像誰誰誰一樣優(yōu)秀就好了,你完美我才愛你……"當然,說到容易,做到難!這里,也介紹了一個對付父母焦慮的法寶:"孩子是讓我來學習愛和表達愛的,不是讓我學習做審判官和炸藥包的。反復練習,反復拒焦慮于心門之外,就能練就接納的能力。"
3、如何對待孩子哭
以前,孩子再哭的時候,我們總是試圖阻止她哭,或其他事物轉移注意力,在看到此書后,我發(fā)現原來這樣做錯了。當孩子哭時,我們應抱著她或陪著她,給她關愛,讓他感到他是完全被接納的,讓他完成修復自己情緒的過程。允許孩子表露情緒,直到他平靜下來,孩子開始哭時,父母和藹、持續(xù)地傾聽,親切地留在孩子身邊,溫和地撫摩或摟住她,講一些關心或接納的話,以幫助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傷心(生氣、悲傷)了,你現在心情不好,媽媽一定要陪著你,因為媽媽很愛你!"等孩子哭過后,他又是一個愉快的自我了。
二、做得不錯,需要堅持的事
親子共讀:說實話,從女兒幾個月開始堅持到現在,一直做得不錯的一件事就是親子共讀。我們家的電視從女兒歲開始就沒怎么開過,從無字的繪本開始,我們每天都堅持和孩子一起讀書,還經常把故事演出來,現在女兒進超市并不買零食,就喜歡到書架邊選一本書,這都成了慣例。我很喜歡書上的那段話:"一個從小聽父母為他讀故事書的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愛上閱讀。一個能夠享受閱讀的人,他的人生就會變得深刻而豐富;一個深刻而豐富的人生,就會擁有了幸福的能力。為孩子讀書,就是在孩子的生命中播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書上介紹的圖畫書親子閱讀的方法,也很值得借鑒:"第一步,父母先記下圖畫書里的句子和故事內容;第二步,用玩偶和簡單的場景給孩子說故事;第三步,和孩子一起,把故事的內容用畫畫、演戲等方式表現出來;第四步,把孩子抱在膝上,拿著圖畫書,給孩子講故事。"
愛和理解孩子:與本書作者不謀而合的是,在與女兒相處的四年里,我始終懷著感恩的心,珍惜我們相處的.時光,努力做"守護天使"的人,給她以充分的愛和自由,做智慧的媽媽,自由和規(guī)則并行,在以"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huán)境"的界限里給還孩子充分的自由,我和老公一直認為:父母是建立孩子良好品格的最好老師,孩子的生命需要父母堅定有力的引導,要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我們期望孩子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就要先成為這樣的人。
擁有和分享:始終尊重孩子對自己東西的所有權,在借或用時一定征得孩子的同意,吃的東西也是夸獎孩子的分享行為,與孩子一起共享美食,絕不是做做吃的樣子,告訴她"有好東西大家分享真開心!"
家園共育:女兒2歲8個月開始上幼兒園,因為入園前準備較為充分,所以我們入園還是較為順利的,尤其現在上幼兒園每天都很高興,和小朋友相處非常融洽,有許多好朋友,遇到暑假寒假還盼著上幼兒園。其實,我們家長在入園前都會有些擔心的,但我們要堅信孩子可以面對新環(huán)境,這是他成長的必然過程。"首先,我們要對幼兒園的生活充滿喜悅和期待,傳遞給孩子正面的能量,對幼兒園采取接納和寬容的心態(tài)。其次,要讓孩子提早熟悉幼兒園這個新環(huán)境。第三,媽媽要溫和堅定地道別,不可以不辭而別。第四,學會傾聽孩子回家后的鬧情緒。"
三、今后應努力的方面
看了書后,我覺得今后自己在許多方面都應該努力,謹記"美好的生命品質(包括愛、善良、尊重、禮貌、分享等),是孩子從成人那里模仿出來的,而不是被要求的,成人自己只要帶著這些美好品質去行事,每個孩子會自然形成這些美好品質!"時刻注意做孩子的榜樣,更高地要求自己。
六歲前,是開墾孩子"生命花園"播撒鮮花種子的季節(jié),我一定要做一個養(yǎng)護孩子"生命花園"的好園丁。今后需要為孩子準備一些適合她身心發(fā)展的工作材料和活動,做各種游戲和戶外活動,并適當增加涂鴉、兒歌、手指編織、折紙、手工、玩彩泥、剪剪貼貼等活動,回到童年的生命狀態(tài),做孩子的玩伴,帶領孩子自由地玩耍,藝術的生活。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與作者對話、與自己對話,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偉大的人物交流",讓我受益匪淺。今后應更努力,做一個智慧的家長,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與孩子共同成長!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9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這么說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边@些創(chuàng)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非常值得一看。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xù)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耙粋很重要和神秘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現,并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年!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jié)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斑^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閱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并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弊屑毾胍幌,我們成人確實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閱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只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并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xù)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游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并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復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系,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征。
實際上這本書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她。
以前沒當幼兒園教師之前,認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擔任幼兒教師,但自從接觸之后才知道,幼兒教師不僅要有愛心、耐心和照顧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備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我自從當了幼兒教師之后,不斷地向同事學習他們的工作能力,而且園里也給予我們理論上的學習。這次我閱讀了《童年的秘密》,說實話,剛開始打開看主要是寫關于幼兒一些行為及其心理理論,我心想這似乎跟我的實際工作聯系不夠緊密,但看著看著,我漸漸感覺到這書中講的很多知識其實是我們作為老師必須了解的,而且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文中的第二章說道,弗洛伊德用“壓抑”這個詞來描述成人教育兒童的方式,成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當一個兒童受到成人壓抑時,他就不能獨立堅強的發(fā)展和成長。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圍的人,甚至我們幼兒老師。成人總是認為是過來人,自己給孩子做的決定是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彎路,浪費孩子的時間和我們大人的金錢,其實他們的想法是有一定錯誤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對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我有個相處四年的同學,學習一直是班級第一名,老師布置的任務從來不拖,剛布置就要做完。同學們認為她很要強,追求進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才知道,她內心的“無目標”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實際只是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學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為從小父母就是這樣教導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給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評價于是就成了她對自己的評價,長大以后,別人的目光和評價就成了她對自己的評價,反而失去了自己對自己的真正“感覺”。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時缺乏主見,不知怎樣去處理人際關系,甚至和陌生人說話時也會臉紅。這就是在成人的壓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長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學卻截然相反,不僅處事經驗豐富而且有很強的生存能力。
通過我看這本書結合我身邊朋友的經歷,讓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們老師如果給予孩子不恰當的幫助或以不科學的教養(yǎng)觀去教導孩子,過分地給予些什么、看到孩子發(fā)生錯誤急著想干預些什么,還不如做一個觀察者,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他自然地展現和成長,還兒童一個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給我啟發(fā)當然不止只有這些,我相信通過更深層次的閱讀我會得到更多的幫助,對我以后的工作、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我也會給朋友及家人介紹讀閱,讓成人有個更好的方式來教育祖國的花朵。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索利撰寫的,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得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揭示了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秘密,說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過對本書的閱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臺梭利講到的關于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盡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huán)境下,在自愿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的,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認知的提升!我想,這時,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輕松愉快的,而我們知道快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動接受教育,勢必會造成煩躁與抵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么學習熱情,更不要說是孩子了!
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學習對兒童進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將會游刃有余,還怕孩子調皮,會造成教育失敗嗎?我相信,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學生,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兒童內心的真實景象,它與我們對兒童習以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這就是“童年的秘密”。
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個愉快的環(huán)境,所學的內容要對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為教師要想把課上好,首先就要把課設計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興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說的客觀的心理。不論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觀察,少去說、去批評!孩子不喜歡一個愛嘮叨的教師。
最后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yè)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進。即學會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及喜歡學習。
關于這本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的知識與內容,雖然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教育中未必實用,但卻提高了我對孩子教育的認識,在今后的實踐中應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10
寒假里我讀了高爾基的名著《童年》。書中有一句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的話,即“漫漫歲月,憂傷是它的節(jié)日,火災是它在狂歡,在一無所有的面孔上,一條抓痕也算是點綴!边@句話表明高爾基的童年歲月苦難重疊、傷痕累累。但讓我不可思議的是:造成高爾基心酸與不幸的,竟然是一個對高爾基本應該有彌足親情的家庭和一些本應該給高爾基百般呵護的親人。懷著沉痛的心情我終于讀完了這部書。為了去痛,我還是吐吐好受些:在書中,高爾基化名為阿廖沙。阿廖沙幼年喪父,由外祖母和母親帶到外祖父家。從此阿廖沙便開始了水深火熱的生活。因為:這個家庭不是兒童快樂成長的搖籃,而是一個令人望而卻步的人間地獄。這里沒有兒童天真爛漫的笑臉,司空見慣的是串串眼淚。這個家庭充滿這暴力與虛偽。人與人之間除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外,再毫無關系可言。親情在這里就像是大海里的針。阿廖沙在這兒是一個“霧都孤兒”,他幼小而單純的心見證了血腥的一切:舅父不像舅父,他們自私自利,為了爭家產就爭吵斗毆,愚弄弱者,毒打兒童。外祖父不像外祖父,他是這里的歐也妮葛朗臺。金錢熏黑了他的心。貪婪是他的靈魂。他經常毒打外祖母和阿廖沙等人。總之這個家庭毫無溫馨可言。這里已然成了一個可怕的皇宮,矛盾重重危機四伏。弱小的阿廖沙就在這里被摧殘著,他受煎熬的成長著。然而在他命運多舛的童年歲月里卻又一朵美麗的奇葩永遠的開在他的心間。這朵奇葩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一個慈祥、善良、熱愛生活、富有親情、知識是豐富的老人。她雖然沒能改變他的家庭,但她卻改變和點綴了高爾基的一生。沒有她,這個世界也許會少了一位文學巨匠。這位老人有圣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給了阿廖沙一個難得的靜謐港灣,呵護她著裝健康的成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如一輪紅日時時溫暖著阿廖沙蒼涼而冰冷的心。她用無數的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熏陶了孤苦伶仃的阿廖沙。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她沒來時,我好像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喚醒了,把我?guī)У矫髁恋牡胤健。別人在阿廖沙的記憶里氏骯臟的,而外祖母在阿廖沙的記憶力是神圣的。他在阿廖沙的扉頁上書寫了正義、堅強、勇敢、樂觀等神來之筆,她就是阿廖沙心目中的太陽女神。阿廖沙最終成為一個追求真善美的正義作家是和他的外祖母有密切關系的,這有可能是他外祖母的初衷。我想當阿廖沙譽滿全球之際,定是他的外祖母真正含笑九泉之時。
窒息的天地,孕育了偉大的作家。偉大的作家創(chuàng)作了偉大的作品;偉大的作品感染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锻辍肪腿绱。我喜歡讀《童年》。因為我覺得他的思想性極為深刻。我認為反映現實的作品才是上乘的作品。能創(chuàng)作出反映現實的優(yōu)秀作品的文人才是魅力四射的文人,所以我就覺得杜甫的詩歌比李白的優(yōu)秀,而杜甫比李白就更崇高更偉大。因為《童年》一針見血的針灸了沙俄的黑暗現實弊端,讓人們看見了沙俄流出的黑血。所以高爾基的作品也相當了不起。該書與《紅樓夢》一樣都是通過寫寄人籬下的人物敘說家庭瑣事。再用一個家庭來反映整個社會。《紅樓夢》暗示封建社會必然滅亡。本書也所所暗示,他暗示沙俄統(tǒng)治必將崩潰。當時的整個沙俄社會狀況是:政治極端腐朽、社會制度異常黑暗,人狼并存,民鬼同屋。俄羅斯民族文化心理積淀中則是:愚昧、麻木、自私、野蠻,目光短淺,因循守舊。這些根深蒂固的小市民習俗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勾心斗角弱肉強食。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主宰著社會上最高級的動物,這樣的社會,不立即滅亡才怪呢?
《童年》里的每一場齷齪戲都是在一個家庭舞臺表演的社會大戲,每一個卑鄙靈魂都是在一個家庭小空間所游蕩的整個全體社會成員的幽靈。在這個魑魅魍魎游蕩的世界里,高爾基為何能手持筆做的利刃,不怕天、不怕地的戰(zhàn)斗,原因就在于他有一個不平凡的童年。正是苦難的'童年,鑄就出了偉大的人生。通過閱讀《童年》我感動于阿廖沙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在這里我不想復數阿廖沙艱辛的童年。如果你想了解他,就自己讀讀《童年》吧,這也是緬懷高爾基他老人家的方式之一。在這理我只想談談自己讀《童年》的點滴想法。
第一,林黛玉身居賈府,衣食無憂,最后成為封建社會滅亡的殉葬品,而高爾基身居“虎穴”卻成為沙皇俄國的掘墓人。他兩同途殊歸,讓我想了很多。這絕對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作者身世或作者想怎么創(chuàng)作的問題。
第二,讀了《童年》,我更加相信,苦難是財富,苦難是大學,苦難是父母,苦難是老師,不經苦難的人生就不算真正的人生。
第三,現實社會和沙俄社會的區(qū)別在哪里呢?雖然這兩種社會制度根本不能相提并論因為一個姓“社”,一個姓“資”。但我想也有相同的社會現象,也就是都存在著矛盾,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著丑陋的一面,但我們的社會是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畢竟必沙俄社會先進得多。第四,談談藝術創(chuàng)作。
我認為,勇于面對現實,勇于批判現實的作家,才是最偉大的作家。偉大的作家并不一定寫大事!度龂萘x》寫國家大事而《紅樓夢》、《童年》、寫小事都名揚天下,人人喜聞樂道。寫文章要有深刻的思想和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包括讀書是事實上的經歷),像高爾基、曹雪芹、李白、杜甫、毛澤東、三毛等幾乎都如此。要有相當的筆底功夫。即把文學當做藝術而不是當做技術上去對待。平平淡淡才是真亦可以當做一個藝術創(chuàng)作的準繩。第五,就《童年》一書中阿廖沙的成長歷程談談孩子的話題。和阿廖沙的童年相比,我們的孩子衣食無憂,精神生活豐富多彩?芍^幸福得很?墒恰帮柵家荨辈⒉粌H僅是某類大人的專利。有的兒童也這樣。他們在酒足飯飽之后只知道打玩瘋鬧。因為日子舒心,所以就不思進取樂了。有志之士為了教育這類孩子,就讓他們讀諸如《童年》之類的書。我覺得光讓他們讀還是不夠的,必須讓他們受點苦難。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孟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等。所以,我們如果要讓孩子有所作為,就應先讓其吃點苦,適當的打他,給他制造點苦難。我們就是孩子的“上天”。我們若要降大任于孩子,就必須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們就應當適當的做阿廖沙的外祖父,適當的像他對待阿廖沙一樣來對待自己的孩子。一句話就是要苦苦孩子。什么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呀?難道受苦是大人的專利?人們常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我看多數孩子只不過是溫室里的花朵,所以我們要狠下心來,適當的把他挪到風吹雨打的地方去鍛煉!巴岵弊訕湟材艹刹拧,但不如一開始就讓他長成直脖子。為此,我們就在給它澆水、施肥、陽光、雨露的同時,還要時時修剪他。有句話說: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想這句話是說給吃奶的孩子聽的,如果吃奶的孩子聽不懂。那就是:對,牛彈琴。
家長不僅要給孩子釀蜜,還要給孩子制造點黃連;不僅要做孩子的領路人,還要做孩子的攔路虎。當今社會雖然主流是和諧的,但是不和諧的噪音也處處可聞,孩子的免疫力是弱的,(當然這一點不能怪孩子)。沒有幾人能常在河邊站就是不濕鞋的。為了讓孩子擺脫烏煙瘴氣的環(huán)境,我們最好來個孟母三遷。如果不能這樣,還有兩個方法,一是改變孩子所在地的環(huán)境,即孩子不動。這一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二是該站在河邊的孩子的鞋多裹幾層塑料布,直到塑料布把孩子的鞋同化為止。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復雜得很,人的思想良莠不齊。孩子及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行為的影響和誘惑,當多一分誘惑時,我們就應該多給一份關愛、多盡一份職責。俗話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蔽覀儎e指望孩子憑自己的那點小道去戰(zhàn)勝妖魔......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自己發(fā)展,何況,有些孩子根本連小道也沒有,甚至他們不知何時何地倒學會了一些歪門邪道。所以說,在孩子的面前,我們既要做降大任的上天,也要做阿廖沙的外祖父,更要做他的外祖母。孩子就是現實世界里的活唐僧,要想讓他終成正果,我們就必須讓他歷經八十一難,那我們就必須是孫悟空加妖怪加菩薩。
當我的"眼球"離開《童年》尾頁時,我知道了高爾基艱辛坎坷的童年歷程;當我默默分擔了他重如泰山的苦難時,我抹去了潸然落下得眼淚;當我稍稍分享了他輕如鴻毛的童年快樂時,我微微喜上眉梢;當我震撼于他正義的精神、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靈魂時,我就確信,是他和所有與他一樣的無產英雄者們?yōu)槲覀儎?chuàng)下這個美好世界。愿我們頑強的珍惜!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11
我手中的這本《童年的秘密》詳盡地告訴父母,兒童的成長有著其內在的精神驅動和規(guī)律,兒童的成長需要依靠他們自身不斷的有意識的、自主的、獨立的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活動(書中稱為工作)來獲得。成人如果想促進兒童成長,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環(huán)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為,對他們的行為盡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導”。兒童自然會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該如何做。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會逐漸成長起來。
書中還講到許多具體的觀念,比如,兒童充滿精力樂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動),只是一種內在的心理驅動,并沒有任何目的。在這種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兒童對“秩序”有一種天然的敏感性,如果這種秩序被打亂,會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會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換保姆、脫穿衣服、移動一些物品的擺放位置等這些秩序的打亂,兒童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應的反應。兒童還喜歡重復性的活動,對于喜歡的活動,他會十分專注的、安靜的反復操作進行,并在這種重復的活動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成人絕不應該去取笑或打斷孩子的工作。
本書從1936年出版迄今已歷經七十余年,但在今天的中國,探究“童年的秘密”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因為成人對待兒童的錯誤態(tài)度依然普遍存在。童年是人類生存的根基,兒童是“成人之父”,只有發(fā)現和解放兒童,我們才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這么說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边@些創(chuàng)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非常值得一看。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xù)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耙粋很重要和神秘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現,并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年!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jié)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斑^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閱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并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弊屑毾胍幌,我們成人確實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閱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只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并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xù)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游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并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復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系,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征。
另外,書中成人與兒童沖突這一部分談到了青春期叛逆的問題。
經歷著青春期的我們是否有過叛逆,是否因為和父母意見不同而產生沖突呢?可以肯定的是,我有過。記得小時候,因為母親不能滿足我一個愿望,我就在家里的圖畫本上畫一個人,上面寫上媽媽的名字,然后還在旁邊寫上“大壞蛋”三個字。
可是等我們長大了,孩子們也會叛逆我們呀。接觸到的很多家長,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這常常是大人和孩子產生沖突的原因。雖然孩子在年幼時對父母的這些強迫沒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長期如此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這種沖突所產生的后果幾乎會無限擴展,就像一塊石子扔進平靜的湖面時傳出去的波一樣。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熱衷于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
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于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拿筷子夾菜吃飯,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復中探索、發(fā)現、興奮著、愉悅著,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后全是大人再喂。
而蒙臺梭利很重視兒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訓練,她做了專門用于訓練兒童扣扣子、系繩子的工具。 這個動作在充分運用她的拇指與食指,對她的動作技巧訓練幫助很大,從而對她的大腦發(fā)育也有很大幫助。
后來,我了解到,在很多幼托園有一個訓練項目就是讓幼兒用拇指和食指拾小豆子,F今,大人們想盡方法發(fā)展自己寶寶的智力,但無知的大人們卻失去了生活中很多可以鍛煉他們寶寶的機會,這些機會簡單、普通,但是卻讓家長完全忽視掉了。
成人無法理解兒童對感興趣事物的熱愛,他們對一切都習以為常,并認為自己了解這些事物。所以他們感到乏味和疲倦,他們對工作不再熱愛,開始被動行事,兒童的那種專注、探索、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也自然隨之消失。蒙臺梭利認為:成人需要一個新人去喚醒他們,用他們早已失去的那種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機再次激發(fā)他們,成人需要一個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給他們以更好的生活啟發(fā)。
常不斷地表現出來。這是兒童工作的專門特征,蒙臺梭利稱之為“重復練習”。
最后提一點,既然我們知道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讓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那么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發(fā)現。但這種放手有沒有一個限度呢?是不是要完全拋棄自己的想法呢,難道沒有經過任何修剪的小樹苗長大之后其彎彎曲曲的樣子就真的好看嗎?成人的經驗就真的幫不了孩子什么嗎?我看不是,成人的放手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確認孩子的探索過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遠見,可以準確判斷出孩子當前的探索是對孩子的發(fā)展是有幫助的,并在適當的時候提出糾正幫助。
《童年的秘密》給我啟發(fā)當然不止只有這些,我相信通過更深層次的閱讀我會得到更多的幫助,對我以后的工作、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12
初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一個疑問句式的展開,明里為童年伸張正義,暗里應該是探討童年對人成長的影響。那童年到底要不要背這鍋?我沒看書之前覺得這鍋背定了。說到童年人們總會聯想起童年時期的回憶,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獨一無二的私人訂制,童年并不是簡單的一個時期隨著成長過去了就過去了,而是在這段寶貴而又短暫的時間里,童年鍛造了我們的性格和生活習慣,另外這些定型的行為表現和人格特征將會伴隨我們一生,因此童年的影響具有深遠的持久性。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這本書涉及原生家庭、親密關系、心理因素等話題,扉頁上那句話:“直面真實,是改變的第一步”拋出了要通往真實的敲門磚,如何改變在這本書里從三個方面來討論。第一個方面是認識原始家庭帶來的影響,第二個方面是認識自己個性背后的心理成因,第三個是認識伴侶在兩性關系中的心理機制。都說童年不同樣,童年時到底由什么原因影響我們的為人處事的方式和態(tài)度,在這本書里讀者可以對號入座尋求童年遺留問題的答案。
一、認識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從童年開始成長的家庭。家庭的組成有穩(wěn)定的角色關系,一般常見的結構是由母親、父親和孩子構成。要了解原生家庭,我們得先從家庭成員關系開始梳理。本書在第一章節(jié)詳細介紹了母親和父親在家庭中的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自己與孩子之間相處的行為模式帶來的問題。
古代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現代有“媽寶男”、“戀母情結”,不難看出一個家庭里母親這個角色對孩子的影響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實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家庭中親子關系的形成來源于嬰兒時期,我們與父母之間形成的對彼此的信任與愛的表達方式,這種方式被稱為依戀類型,依戀類型分為安全型、癡迷型、恐懼型和疏離型四種,這四種類型決定了我們童年母子關系的健康與否。
相對于母子關系,父親在家庭中總是在參與程度上存在影響。書中說到的參與程度是心理上的,并非物理層面的衡量。由于父親在家庭中充當的角色更多是地位至高的一家之長,他的作用是為家庭做出決策,并且確保孩子能夠發(fā)展出恰當的價值觀。父親在家庭中體現的“父性”不是單一的,而且多方面共存的。所以導致父親在家庭中參與程度的多少與孩子人格形成、行為認知,已經日后人際交往有著密切的聯系。
原生家庭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不健康的家庭關系和有問題的相處模式。書中詳細介紹了五種機能不全的家庭經常出現的特質:“家庭成員情緒不穩(wěn)定、家庭中父母角色缺失、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利用、家庭成員之間沒有良好的邊界、存在嚴重的沖突、虐待和暴力”。身處在機能不全的家庭下的孩子都不得不扭曲自己的性格和情緒來保證家庭關系的持續(xù)穩(wěn)定。所以家庭的失調也反映出家庭成員之間不健康的感情聯系。
原生家庭對于孩子童年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并具有永久性的。不論是從父母在家庭中的關系模式,還是孩子本身的對父母的依戀程度,都從實質上反映了親子關系在家庭背景下相處的問題,了解原生家庭是解開問題的第一步。
二、認識自我的性格、情感和表現行為
你了解你自己嗎?這是一個看似很無聊的問題,人們都以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那個人,其實要真的捫心自問,他們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那么該如何了解自己?這本書從三個維度進行了分析,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其次是情感的體現,最后是日常行為表現。
通常我們把外在直接表現的個性特征作為個體的性格標志。比如非常焦慮的完美主義,比如善于偽裝成自負的自卑人群,又比如“社交宿醉”式的內向社交者,還有具有高感知力和洞察力的高度敏感群體。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群體在性格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要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首先要分析這些問題的成因,然后對癥下藥的解決阻礙。
每個人都有控制情感流動性的能力。但是日常交流中我們會發(fā)現情感的.流動并不容易,很多時候人們都選擇壓抑自己的情感,或者越過帶有情感的語言,簡單粗暴的表達。那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無法表達或者是難以接受帶有情感的交流呢?書中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社會文化的對情感交流的負面評判,也有一部分來自人們自我意識的一種回避,可能是羞于流露情感的表達,也有可能是不信任的關系基礎上的競爭所導致。
分析自己的行為表現,可以獲取提升自我行為的能力。人人都想擁有自律的生活,可是自律的行為并不容易養(yǎng)成,因為自律似乎等同于“壓抑自己”。其實并不全然這樣,自律是一種承認與接納內心沖動和外在標準可能存在的沖突,并且為自身利益而做出的調整與適應能力,所以這是一種主動選擇,而并非潛意識里的壓抑。除開自律,書中還探討了如何堅定自我的拒絕別人,如何化解拒絕成長的彼得潘綜合癥,即對青春的理想化和對成年世界的拒絕。
每個人在這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就算是外貌一樣的雙胞胎們必然有不同的心理表現。認清自身的本質特征才能幫助自我尋找問題的答案,沒有誰生來就是完美無瑕,所以請勇敢的面對真實的自己。
三、認識兩性關系形成的心理機制
據調查我國第四次“單身潮”已經來臨,原因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寧愿單著,都不敢輕易的談戀愛,他們認為假若選錯另一半還不如繼續(xù)單著。因此如何選擇對的人成了現在年輕人都很困擾的一個話題,書中也就選擇伴侶的標準和方式進行了解讀,沒有完美的契合成了我們首先要接受的事實,感情中對對的人的評判標準過高不切實際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想要找對的人還是要先理清楚眼前這些事實才行。
正如黃小琥在《沒那么簡單》里的歌詞一樣:“相愛沒有那么容易,每個人都有他的脾氣”,現實生活中情侶的相處也是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被伴侶忽視,這種被無視感往往會引發(fā)一系列的交流阻礙。分析自己和伴侶的人格類型可以順藤摸瓜找到忽視的源頭。另外戀愛中必須處理好高壓型控制,高壓型控制關系是通過一方一系列的行為技倆來達到控制和支配另一方的目的。這種高壓手段往往帶來不可逆轉的精神創(chuàng)傷,也可以看作一種隱形的冷暴力。
戀愛的結局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步入婚姻殿堂,一種是分手,然后相忘于江湖。說到分手,那就不得不面對分手的原因,最讓人心痛的莫過于背叛了,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背叛都給雙方關系帶來了撕裂性的破壞,并且分手后產生了負面情緒、對受害者長期傷害和影響以及對兩性關系的打擊。這種負面的能量甚至會持續(xù)影響男女青年對維持兩性關系的信心,易導致越來越多戀愛失敗的人或者觀望過程者失去對戀愛婚姻的樂觀態(tài)度。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從童年時期出發(fā)尋找我們成人后心理亞健康的原因,然后通過發(fā)掘自我的個性,情感和行為表現來分情況分析問題的成因,最后透過兩性關系的表現模式捕捉到我們成長過程中環(huán)境和人物關系的影響和作用?偠灾,這是一本從環(huán)境結合角色關系角度的心理學研究范本。通過了解《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這本書的出版的目的以及閱讀書中各個類型問題的探討,我很高興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在努力地跨出第一步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問題。以前為生活奔波的年輕人其實很少有時間會注意自己的問題,不是不夠重視,而是對自己都沒有個基本的認知,盡管我們在不停的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就如扉頁上那句話:“直面真實,是改變的第一步”。
童年確實是我們的軟肋,不管它是好是壞,它都已經成為事實并且無法改變,也許我們會因為它的存在而痛苦或者扭曲自己的內心,但是人都是有自救的能力的動物,只要你自己不想倒下去,就沒有人能推到你。而從這本里我看到了它的鼓勵精神,雖然書里的分析和措施并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它能為你打開一扇門,門后邊就是通往你看破偽裝后最真實的自己。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13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意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撰寫的。在本書中,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秘密和成年人對兒童心理發(fā)育的忽視和抑制,說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她認為,一個兒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發(fā)育和成長,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成年人的壓抑,是社會賦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讓他們有權決定兒童的教育和發(fā)展。并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她還提出了兒童發(fā)展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jié)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fā)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兒童發(fā)育和成長秘密的最生動的著作。
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給我留下了很多的啟示,現從以下三個方面簡單談一下我的體會和認識。
一、對兒童的認識。
書中講到,兒童擁有一種生機勃勃的本能。這種本能,能使兒童做出驚人之舉。如果這種本能遭到了破壞,那就意味著兒童將會軟弱和缺乏活力。成人對這些不同的狀態(tài)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如果兒童在其敏感期沒有按他的敏感性的指令行事,他將永遠喪失這種天賦的力量。
兒童在其敏感期就能學會自我調節(jié)和掌握某種東西,這就像一束光能把他的內心照亮,像電池一樣能提供能量。正是這種敏感期,使兒童以一種獨特的、強烈的方式來對待外界事物。在這一時期,他們對一切都充滿了活力和激情,能輕松地學會每件事情。他們的每一次努力都能使自己的能力大大增強。只有當這個目標達到時,他才會感到疲勞和乏味隨之而來。在一種激情耗竭之后,另一種激情將隨之燃氣。在這種節(jié)奏感的刺激下,兒童不斷地去征服,這一切使他感到十分歡樂和幸福。正是通過這種在心靈中燃起的激情之火,人們精神世界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才會日趨完美。這個敏感期泯滅之后,人們心智上的進步,就只能通過思維的加工、主觀的努力和不倦的研究才能取得。但如果兒童在敏感期里遭到了障礙而無法正常發(fā)育,他的心理就會紊亂甚至扭曲。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仍然知之甚少,而事實上他們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年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當兒童生機勃勃的活力受到外界的干擾和阻礙時,他們就會表現得難過或憤怒。由于人們不知道他為何有這種表現的原因,就認為他們是在無理取鬧,或者以為他們只是想得到我們的撫慰而已,我們因此認為兒童在成長中所表現出的各種行為都是“任性”或“發(fā)脾氣”。兒童在敏感期發(fā)脾氣是他們的需要沒得到滿足的外在表現,這表達了他對某種危險的警覺,或對雜亂無序的反感。只要他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或者危險被消除,他們就會平靜下來。我想,我們應該抓住兒童的敏感期,給兒童提供足夠的條件,讓其自由的發(fā)展,從而使兒童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長。同時,我們應改變以往對兒童發(fā)脾氣的認識,多去思考”發(fā)脾氣”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批評。
兒童有一個對秩序極其敏感的時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這種敏感從兒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現,并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年。秩序感使他們能認識到每樣物品在環(huán)境中所處的位置,能記住每件東西應該放在哪里。這意味著,一個人能夠適應自己的環(huán)境,能夠在所有的細節(jié)方面支配它。兒童對秩序的需要猶如動物需要陸地,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兒童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就能從他們將來要支配的環(huán)境中得出適應的原則。由于兒童是由他們所在的環(huán)境塑造的,他需要精確和確定不移的原則來引導,而不僅僅是一些模糊地、建設性的模式。秩序會產生一種自然地快樂,這也許可以從年齡很小的孩子們做的游戲中看出來。這些游戲由于缺乏邏輯而使我們吃驚,但游戲所能提供的唯一樂趣是使他們在安放物品的地方找到它們。有時候,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兒童的秩序性來輔助教學,從而使兒童自然地掌握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二、對成人的質疑。
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年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成人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來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的誤解越積越多。正是由于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成年人把兒童看做是心靈里空無一物、有待于他們去盡力填塞的某種東西而已。因為把兒童看做是脆弱的和沒有自理能力的某種東西,為此成人就覺得必須替他們做所有的事。因為把兒童看做是缺乏精神指導的某種東西,因而覺得需要他們不斷地給予指導?傊,我們也許可以說,成年人把自己看做是兒童的造物主,成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判斷兒童行為的正確與否。成人把自己當做標尺來衡量兒童的善與惡,認為自己是完美無缺的,兒童必須以自己為樣板來塑造。兒童的任何舉動一旦偏離了成年人的方式,就會被認為是邪惡的,必須馬上予以糾正。
實際上,成年人應該努力去理解兒童的需要,這樣就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環(huán)境,使兒童得到滿足。只有這樣,才能使兒童得到自由的的成長和發(fā)展。成人不應該把兒童當做沒有生命力的物體,不應該在他小的時候隨便支配他,在他長大以后又讓他惟命是從。成人必須確信在兒童的發(fā)展方面,成人只能起一個次要的作用。成人必須努力地了解兒童,這樣才能適當地幫助兒童。這應該是所有母親的目的和愿望,也應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目的和愿望。由于兒童要比成人弱小得多,如果兒童要發(fā)展自己的個性,那么成人就必須控制自己,傾聽孩子的心聲。成人應該把理解和傾聽孩子作為一種職責。
在童年時期,當兒童開始意識到自我,他的本性處于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狀態(tài)時,他特別容易受到暗示。在這個時期,成人能夠悄悄地潛入兒童的心智,用他自己的意志激發(fā)兒童的意志,使兒童發(fā)生變化。成人能夠鼓舞兒童去行動,因為他就像一部打開的書,兒童能夠從中學會如何引導自己的行為。但是,如果成人要想提供正確的指導,就必須始終平靜地、慢慢地行動,這樣,正在注視他的兒童才能看清他的行動的所有細節(jié)。如果成人不這樣做,相反只按照自己的習慣去做,那么,他不但沒有鼓勵和教導兒童,反而把自己的快節(jié)奏強加給了兒童,并通過暗示的力量使他自己代替了兒童。我們只有改變過去以往的觀念,多從兒童的角度去思考,去觀察,對兒童多一些理解和關注,才能給兒童提供正確的指導和幫助。
三、教師的心理準備。
對教師而言,觀察兒童的方法是極為重要的。所以,僅僅有教育理論知識是不夠的。教師首先必須系統(tǒng)地研究自我,使自己的內心做好準備。這樣,教師才能擺脫最根深蒂固的缺點,事實上,這些缺點會妨礙教師與兒童的關系。為了發(fā)現這些潛意識的弱點,我們需要一種特殊的引導。我們必須像其他人看待我們那樣對待自己。教師必須一開始就研究自己的缺點,以及自己的壞脾氣,而不是過分關注“兒童的脾氣”,或者“糾正兒童的錯誤”,甚至是關注“原罪的影響”。只有先清除你自己眼中的沙粒,你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
發(fā)怒是一種罪惡,謹慎的態(tài)度能控制發(fā)怒。當我們跟兒童打交道時,他們不理解我們,也不能保護自己免受我們的侵犯。他們接受我們所說的任何東西。他們不僅接受虐待,而且每當我們責備他們時,他們總會感到錯在自己。教師應該經常對兒童的困境進行反思。兒童并不能用理性來判斷待遇是否公正,但兒童能感覺到某些事不對頭,并因此變得抑郁和心理扭曲。兒童出于對成人的怨恨或對輕率行事的成人的反抗,就用怯懦、說謊、出格的行為、沒有明顯理由的哭鬧、失眠和過度的驚恐來表現,因為他們還無法用理性弄清楚抑郁的原因。作為一名教師,就必須自我反省,摒棄專制,必須去除內心的傲慢和憤怒,必須學會如何使自己變得謙虛和寬容。這些就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這種心理上的準備將給予我們所需要的平衡和沉靜。教師必須沉靜,這種沉靜由心靈的謙虛和理智的純潔組成,是理解兒童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童年的秘密》給我的啟發(fā)當然不止這些,我相信通過更深層次的閱讀我會得到更多的啟示,對我以后的工作、學習也會大有裨益,我相信蒙臺梭利的著作會讓我更真實的了解兒童,讓我能根據兒童的生理與心理特征來施教,對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幫助。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14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對我來說童年就是我最珍貴的寶藏。而高爾基的童年,我想,對他來說,是一段悲慘的遭遇。同時,也是一份深情的回憶。
這個“五一”節(jié)我看了不少書,仿佛想在三天內將以前沒來得及看的書統(tǒng)統(tǒng)看完。而在那些書中,我最感興趣的就屬高爾基的《童年》了。據我了解,《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向我們生動地敘述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斗歷程,展示了19世紀70到80年代的□社會風貌。讀完《童年》,了解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讓我覺得我是多么的幸福。因為作者3歲時,父親就病故了,母親帶著他回了娘家。在那里,外婆對他很好,是個慈祥的夫人,可是他的外公卻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yè)主。小阿廖沙在他那里不知吃了多少鞭子。而他可憐的母親在改嫁后,生病死了11歲的阿廖沙就此被外公殘忍地趕出家門,在社會上自謀生路
據此再反觀下我自己,我猛然覺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在我身邊呵護著我,犯了錯誤至多只是嚴厲的批評而不會是鞭子的抽打;永遠也不用擔心自己的衣食住行。在這些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面前,我陷入了沉思。我忽然覺得,自己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快樂。所以,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否則,以后你哪怕再后悔,都晚了。
之前在圖書館的新書書架上,遇到了一本新書,它的名字是《背包十年》。好像不久之前聽說過這本書,看到這書名就想到這是一本關于旅行的書,于是我毫不猶豫地把它翻開,懷著發(fā)現新知的心態(tài)去閱讀它。因為旅行,是我一向所欣賞的。
書名的副標題是“我的職業(yè)是旅行”,小鵬是一個職業(yè)旅行家,能夠跟“家”字搭上關系的都很了不起。這是我最羨慕的地方。能夠把賺錢和旅行一齊干,這是一份令人熱淚盈眶的事業(yè)啊。有多少人想去旅行卻缺少資金的支持,又有多少人賺了很多錢卻沒有時間去旅行。封面是一個背著背包的背包客在沙漠里前行,不管前面的景象是日落還是日出,他都是向著光芒處走去。黑色的影子落在黃沙上,好像是在暗示著,既然我選擇了遠方,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讀封背上寫的話,我感動得淚流。這本書能夠使一個男孩看得熱淚盈眶,那幾句短短的話,無關凄美,無關悲痛,僅僅是它滿足了一顆走向世界的心。
當時手上還有一本《一個游蕩者的世界》,讀著《背包十年》就不自覺地把它們作比較。許知遠的是理性敘述,小鵬的是感性抒情較多。許知遠的文章總是帶有對歷史教訓的擔憂,他不斷嘗試指出變革發(fā)展下的“陷阱”,所以看他的書是挺沉郁的。小鵬的書是純粹的旅行游記,但不是旅游攻略,他更多的是在體驗不一樣的經歷不一樣的生活環(huán)境。這是跟他們的'身份有關系的,公共知識分子和職業(yè)旅行家?炊嗔嗽S知遠的書看看比較輕柔的游記,這樣就一并有了理性與感性的享受了。
進入大學應當盡早地進行一次旅行。李欣頻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旅行是后天混血的過程,每一次旅行就換一次血。小鵬的書寫到“多元意識影響多元世界,多元世界又反向造就多元生活,而旅行,正是供給進入另外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蔽矣X得旅行是一種認識世界的實驗,它和讀書一樣,能使人從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復雜的世界。那些世俗的眼光并不重要,自我內心的聲音才重要。如果能夠對其它大學生說一些話,我的話是在大學里面盡可能早地獨自去一次旅行,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我挺后悔自我到了大三才實現第一次旅行,如果能夠早一點地旅行,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或許不會那么單薄。
你必須會厭倦固定模式的生活,何不出去走一走,與你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呢第一次一個人去旅行,第一次坐11小時的硬座火車,第一次遇見異地風景和風俗。你在學校里面消失一段時間,再回來,就帶回了一段美麗傳說。當你在談論自我旅行的故事時,你的同學依舊是在談論考試分數和關于分數的考試。在學校的日子一天天地過,好像僅有旅行才能貼合人生的軌跡。你能夠用旅行對四年大學做最好的標注,用相機把大學四年中最寶貴的記憶定格,使每年的年度總結里總有一段旅行的憶記和對世界新的認識。
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它都使我們一生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么些個喜怒哀樂早已在幼小、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高爾基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嘆的呢?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描寫的是阿廖沙幼小時從三歲到十歲這段時間的生活。阿廖沙的童年十分艱辛,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不得不令他感到孤獨寂寞,也不得不讓人產生憐憫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愛他并且經常講述優(yōu)美故事來給他受到教育?伤灿H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奪家產而產生爭吵打架,明爭暗斗以及在生活瑣事上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生活的善與惡早已在他的心靈上留下了印記。十一歲阿廖沙就走向了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但這一切并沒有影響到他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他依然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苦苦追求自己的理想。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使他意志更加堅強。童年是每個人漫漫人生的開端。平常的人和事物都影響兒童。
如果受到好的影響,那么會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則會讓人喪失目標、困惑。這好像一個人做某件事情,如果開頭都把握不好,那么后面又怎么會很好繼續(xù)下去呢?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時又接觸了一種小市民的社會生活,而這個階層的人的所作所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厭惡。然而,阿廖沙單純的心靈并未受這些消極態(tài)度的同化,始終保持著自己高尚的思想。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讓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時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童年屬于你也同樣屬于我。當我們在內心感到空曠時,回想一下童年時的自己,它會凈化你的靈魂,讓你發(fā)出無限感慨!當你不滿足于你現在的生活時,想想阿廖沙的童年,他會告訴你應該怎樣對待生活。
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好品質。讀了《頂碗少年》這篇課文,我不禁為那位頂碗的少年拍手叫好,因為他能戰(zhàn)勝自己,勇于拼搏。
事情是這樣的:在座無虛席上海露天劇場上,一位英俊的少年上場了,他挑戰(zhàn)高難度動作——頂碗。一開始,他頂著一疊高高的碗,做出了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突然,在轉身那一瞬間碗竟然掉了下來。他又再接再厲不慌不忙地重復剛才的動作,但是,那疊碗仿佛故意搗亂,跳起了搖擺舞,碗又掉了下來,最后少年以堅持不懈的拼搏,取得了觀眾們不約而同的雷鳴般掌聲與成功。
讀了課文,我松了口氣:“真是有驚無險”少年第一、二次連續(xù)失手,我不禁替他擔憂,直到最后,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我心中懸空的石頭才有了著落。頂碗少年經過不懈地拼搏終于取得勝利。
人都需要有自強拼搏的精神。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有一段時期我的體育成績下滑很厲害,我勵志決心鍛煉身體提高體育成績,于是每天早上早早起來晨跑,開始才跑了幾百米就嫌累,后來每天堅持,有空就打球,已成為我的習慣。盡管再苦再累,也要拼搏,因為鍥而不舍的拼搏努力是值得的!果然,我的體育成績又回到了從前。讓我悟到:人生的路上只有向著目標拼搏,才可能會成功。
之所以少年能成功,是因為他最后放手一搏,我很佩服他。無論是寫作或表演,都要持之以恒,敢于拼搏。
“在山窮水盡的絕境里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一下,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笔堑模喝松飞峡倳锌部部揽,但只要勇往直前,放手一搏,總會獲得美好的結局,總會迎來輝煌的明天!你不要小瞧這力量,因為自強的力量永遠不止你所想象的一切,所以“堅持拼搏,就是勝利!”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 15
早就聽說有哈佛爸爸,也了解有《人生設計在童年》這本書,一直沒有去看,我認為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需要這么早來設計嗎?孩子那么小,就算設計了,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而且我也沒有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天才,所以沒有必要像哈佛爸爸那樣,孩子應該自主發(fā)展,如果設計的話,到底是家長的愿意加給孩子還是孩子自己的想法,過年的時候,嫂子送給我一本《人生設計在童年》的書,打開看看,感觸很深,具體如下:
一、孩子長大了要干什么,能干什么?
我以前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覺得孩子還小,現在考慮還為時過早,但是根據目前中國的就業(yè)現狀,我們很多人一直到大學畢業(yè)都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適合干什么,畢業(yè)以后找不到工作,或隨便找一份工作,之前學的東西都沒有用上,自己又不滿意。書中提到:“從小就開始人生規(guī)劃,設立人生目標,家長和孩子及時找出差距,調整學習內容,培養(yǎng)相應的能力,有意識地為孩子的未來作準備,讓孩子在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上保有立足之地,擁有美好的人生。早期的人生設計,職業(yè)規(guī)劃并不是專橫獨斷地把家長的意愿強加孩子,而且讓孩子、家長和老師一起探討知識與職業(yè),教育與職業(yè)的關系,共同制定人生規(guī)劃。家長平常有意識的幫助孩子對自己的性格特點、愛好進行分析,探索適合孩子的人生道路,職業(yè)規(guī)劃。從孩童起就可以經常在家中營造氛圍,共同探計孩子感謝興趣的職業(yè)!蔽液苷J可,覺得至少可以啟發(fā)孩子,給予孩子以引導的作用,讓孩子從小有一個理想,一個目標,一個規(guī)劃,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才有動力。我覺得自己小時候的'路都是家長選好的,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但是關于孩子的職業(yè)規(guī)劃,我和老公總是意見不統(tǒng)一,他覺得中國社會變化太快,現在主流的職業(yè),以后不一定吃香,一旦選定的職業(yè),萬一到成年孩子不喜歡,反而產品逆反心里。
二、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
書中提到:“學語方很自然的方法是模仿,兒童學外語可以通過反復模仿以前交流對象親密接觸的方法”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自己的英文不好,沒有辦法教孩子,可以給孩子找一個孩子感興趣的英文碟,反復放給孩子看,里面的語方孩子自然就會了,我家孩子特別喜歡看智慧樹,里面有一段英文動畫片,好像一星期都是播放那一段英文,有一天我跟她一起看,發(fā)現她能跟著一起說幾句,我覺得好神奇啊,這比在外面報一些英文班省錢多了。
“利用孩子的自豪感謝,自信心調動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讓孩子給大人講故事比大人給孩子講效果好得多,孩子給大人講故事精神高度集中,經歷了閱讀、思考、理解、語方組織、表達的一系列反復過程,是一種絕妙的綜合性訓練。”這點我?guī)Ш⒆訁⒓舆^幾次小朋友講故事的活動,深有體會,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提高了孩子的自我表現能力,現在這個社會,任何人都必須學會自我表現。
三、“超前”是成功的基礎
(1)從小讓孩子忙起來,“從小讓孩子忙起來,是培養(yǎng)孩子習慣于高效率、快節(jié)奏的學習和生活的關鍵。這個從小培養(yǎng)起來的習慣也是對抗電腦網絡誘惑的有交措施,它將深遠地影響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行事風格!敝拔乙恢辈焕斫夂芏嗉议L周六周日都帶孩子培優(yōu),周末兩天都安排得滿滿的,自己累孩子也累。有空應該多帶孩子出去玩一下,讓孩子多感知一下外面的世界。現在看來,有時候有必要讓孩子忙碌起來,一些無瘋玩其實對孩子也沒有什么作用,還不如給孩子安排點事情讓她忙起來。習慣松散生活的孩子,一旦到了高年級學習忙碌起來,總是覺得力不重力,無法適應。相反,習慣忙碌的孩子還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在不耽擱學習的同時,安排自己玩的時間。很多朋友都跟我講,如果從小讓孩子的壓力太大的話,孩子長大了會厭學,起逆反心理;我覺得孩子只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應該不會這樣。
就怕孩子每天很忙碌,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看到別的孩子每天都能快樂的玩,才會產生厭學。
(2)超前學習前自學可以刺激孩子的積極性,訓練自學能力,樹立學習信心。因為超前學習是主動的,自主學習容易引起興趣,產生成就感!变夸楷F在四歲多,學校已經在教拼音,漢學,珠心算,兩位數的加減,每每跟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聊天,他們都說,現在就學這個了,還有一年學前班學什么啊,小學以后再學什么了,這樣會不會讓孩子總是認為自己在炒剩飯,到小學之后就對學習不感興趣了。這也是我一直擔心的問題,孩子到小學還會重復學習這些東西,會不會真的不感興趣了,或者不認真聽了呢?現在我找到了目標,到了小學,我們一樣的可以超前學習,其實超前學習真的還有一定的好處,上課只要老師提問,會的孩子都是高高的舉起手,這樣讓孩子很自信,提前學習了后面的課本,做作業(yè)和考試很多填空題,選擇題都可以用后面的知識來做,速度會提高很多,很占優(yōu)勢。
五、家長應該做些什么
(1)全家克制愛好,這個我在很多書里面都有看到這一些,家長的榜樣真的是很重要。為了孩子的教育,家長應該檢點自己,要有頑強的自制力,對自己的愛好應有所選擇。我和老公挺喜歡上網和看電視的,老公每天都會抽空在網上瀏覽一下,玩玩游戲,我是那種不愛出門的人,喜歡看言情片,沒事就在家里看電視。從淇淇一歲多開始,我們就把家里的網線停了,平;旧喜婚_電視,改成了看書。每次我想看一下電視,總是咨詢一下孩子的意見,如果她同意的話,我就打開看一下。孩子到現基本上不看電視,偶爾看一下動畫片和智慧樹,都是問我的意見可否,我同意才看,看完就馬上把電視關掉了。每天放學回家,淇淇就從書架里面抽出幾本書自己愛(盡管不認識字),卻看得不亦樂乎。其實淇淇外公在幫我們接送孩子,每天晚上老人都會看看電視。一般這個時候,我們就在房間里面玩,他看電視對我們一點影響都沒有。
(2)該犧牲就犧牲,這是一段作者原文的話,讓我觸很深,改變了一些以前的觀念: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愿意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應該享受快樂的童年,大人不引導孩子選擇并走向在功,難怪應該漫無目標,放任自流?大人難道有權為孩子選擇失敗?部分的“犧牲”童年的快樂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整個兒地耽誤了寶貴的童年,浪費了童年的時光去做無謂和無用的事情!盃奚蓖甓虝旱摹翱鞓贰,獲得一生的輝煌;還是享受“快樂的童年”犧牲未來?你的選擇是什么?您長大成從后的孩子更希望您早年為他們作何選擇?如果明明知道,孩子走上的是犧牲未來的道路,不如“犧牲”一時,去換了一生。為了一生長久的快樂,該犧牲的就犧牲。我一直認為孩子應該享受快樂的童年,可是看到這段話,讓我都有點害怕了,自己決定著孩子的一生了,不容馬虎。
(3)讓孩子體給艱苦,做父母者可以竭盡所能為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和拓展人生的條件,但一定不要為他們提供最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讓孩子從小多了解社會,體驗艱苦,他們才會變得成熟,堅強,才知道如何通過努力去為自己的未來去努力奮斗?吹胶芏噢r村的孩子,他們從小在艱苦的環(huán)境長大,卻非常的樂觀,開朗,堅強的對面生活。看來讓孩子生活上艱苦一點也沒有什么壞處。
【讀《童年》有感的作文3000字】相關文章:
《童年》有感的作文11-09
讀童年有感作文02-04
讀《童年》有感08-17
讀童年有感09-06
讀童年有感09-02
讀《我的童年》有感04-15
讀高爾基《童年》有感04-16
讀《童年》有感范文03-10
讀《童年》有感【推薦】11-05
讀《童年》有感【熱】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