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反思匯總【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作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文教學反思1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學生成為一個動態(tài)的統(tǒng)一過程,
小學體育跳繩課教學反思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采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xiàn)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和創(chuàng)新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jù)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小學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
作為一名小學的體育教師的我,著眼學生,從學校實際出發(fā),略談“跳繩”這一教學活動。
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通過“以繩練跳”使學生掌握多樣式的跳繩方法這是必要。同時,為了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我讓學生兩人一組結對,以比賽的形式,相互激勵,使學生達到“練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創(chuàng)新教學效果,又可促進學生身心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彈跳能力,靈敏性、協(xié)調性等。
我在教學《跳短繩》一課,采用傳授式教學法、學生創(chuàng)新方法、學生反復練習、分組比賽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勵法進行教學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前,激發(fā)學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動物跳,然后,布置小動物學跳繩,比一比誰學得快的任務,讓學生自由練習。練習過程中,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就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為了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花樣跳繩,一方面,讓學生當小老師教不會的同學,每當發(fā)現(xiàn)學生微小的進步,我都會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有時作出驚呀的表情,有時有意輸給學生,在我的激發(fā)和鼓勵下,學生對跳繩充滿了興趣,不僅體育課上跳,回家跳,課間十分鐘也在跳,學生只要一見到我,就拿著跳繩跑到我跟前,讓我數(shù)數(shù),面對學生的進步,我深感成功的快樂。
體育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有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游戲競賽法、動機遷移法、成功教學法、創(chuàng)造思維法、興趣教學法等,從而改變單一的傳授式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在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是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自主學習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學習中培養(yǎng)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作文教學反思2
高中新課程改革在我省試點實施已經(jīng)四年了,我所帶的第二屆參加課改的學生也已畢業(yè),對課改,我感受頗深。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都在發(fā)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這諸多“新的色彩”使得我們當今的高中語文課堂逐漸“活”了起來。然而,我們在這些“活”的試驗課堂氣氛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一、初中教學與高中教學脫節(jié),教師卻仍追求高中課堂的達標和活躍。
新課程的改革是由初中開始試點實施的,應該說初中的課程改革確實減輕了學生的學生負擔,學生只需課堂認真聽講,考前看看課本就能考出高分,不必額外地多做練習,課堂課外都很輕松。老師在課堂上也不講太難的東西,只把表層的知識交給學生就行了?墒窃谶@樣的學習要求下,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不懂得怎樣自己學習,不懂得怎樣自己將已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形成自己的東西,只等著老師來推,老師說“該做筆記了”便記兩筆,老師不說就不記。而且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連知識的基本體系都沒有形成,而高中的許多知識又是必須建立在這些基本體系之上的,于是我們的高中教學便成了空中樓閣。比如幾乎所有學生都不懂得什么是“名詞”、“動詞”、“形容詞”等,更不用說句子成分了,可是沒有這些知識就無法貫徹文言文的諸如活用、句式等基礎知識,而要講清這些相關語法知識,語文課堂又必然會變得比較沉悶,這又違反了新課改的精神,于是我們的許多老師就只好避重就輕,拋開這些枯燥的語法,轉而注重文言文故事情節(jié)的介紹與文章結構特點的把握,遇上語法現(xiàn)象或直接告訴學生或由學生自己去看參考書。這樣的文言文教學豈不失了其本質,與現(xiàn)代散文、小說的教學有何二致?
我以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教什么文章就應該像什么文章。各種文體都有其獨有的特征,我們在教時也應保有文章本身的問題和內容特征,如果我們把無論什么文體的文章都按照一種文體來上,那就失去了教學本身的意義和價值。我們應根據(jù)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每堂課的教學方法和情境,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課改,制造虛的達標和活躍。
二、單純追求課堂氣氛而忽視語文雙基知識
自從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 “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積極發(fā)言”、“教師講的多還是少”成了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重要參照標準。而為了避免課堂上出現(xiàn)冷清、沉悶的場面,一些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挖空心思、花樣百出,穿插了諸如游戲、表演、笑話等眾多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結果,一堂課下來,課堂氣氛肯定是沒有什么好說的,學生們在一節(jié)課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熱熱鬧鬧,聽課者也倍感輕松。可是我們仔細反思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這節(jié)課學生讀了幾遍書?有沒有置疑問難?掌握了哪些基本的語文知識?發(fā)展了哪些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是否有所提高?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三個維度是否協(xié)調體現(xiàn)?總之,感覺這樣的課型,學生只是浮在水面上,沒有潛下水去探寶,以保證我們的基本生存所需,活潑之余,實感雙基浮躁。因此,我們現(xiàn)在的高中新課程改革不僅要從表面看課堂是否活躍,還要關注每個學生在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教師及時抓住了學生課堂中的哪些閃光點,這些活躍氣氛的活動是否有益于學生在求知的生涯中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性。誠然,活潑的課堂氣氛不可缺少,但這并不是我們教學的唯一選擇和最終目標,我們應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樂于探究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求真務實,務實求真,真中求活,活中求實,而不能從“北極”走向“南極”。
三、學生失去了傳統(tǒng)意義而言“讀書”“讀”的權利。
本者,根也,用以吸收養(yǎng)分長成軀干枝葉!白x”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它是學習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讀、聽、說、寫的能力,它同樣離不開“讀”這個根。讀、聽是語言的吸收和理解;說、寫是語言的表達和運用。讀中包括朗讀,朗讀實際上含有聽和說,葉圣陶先生解釋得極為透 辟,“聽,也是讀,是用耳朵讀;說,也是寫,是用嘴寫”。沒有吸收和理解,就談不上表達和運用,學生只有通過讀,學習了人家是如何運用語言來表情達意的,才有可能自己去駕馭語言,表情達意。大凡文章寫得好的人,都有相當濃厚的“讀”的基礎。可見讀、聽、說、寫這四項中,領頭的一項是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在力量和時間上不能“四分天下”,首要的是要培好“讀”這個根。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可枝榮。非讀無以廣識,有知才會有能,能力的發(fā)展依賴于知識的掌握。而“讀” 本身就是一種緊張的智力活動,它可以發(fā)展學生觀察、想象、思維等能力。通過閱讀激發(fā)起來的思維,猶如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fā)芽、成長,取得收成。有些學生連課文也不愿“接觸”,卻“陶醉”于老師那津津樂道的`講演,其結果語文成績總是上不去;也有不少學生,雖然在語文課上面對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說和支離破碎的提問而昏昏欲睡,但他們重視自我閱讀,語文成績卻也很是不錯。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舍本與固本的不同結果。由此可見,“讀”是高中語文教學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們以“讀”為本,再相應地輔以“講”、“問”等方法,就能把語文課真正上成在教師引導下“教會學生學習”的課。
四、片面強調個性而忽視及時引導
實行高中新課程改革后,教師的教學理念必須不斷更新,教學行為要以人為本,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把課堂時間返還給學生,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強調得尤為重要。是的,每個人的知識背景、生活經(jīng)歷、處境與心境的差異,必然會導致對同一問題的看法與體驗不盡相同,這是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不少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獨特的體驗,對學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揚,不敢?guī)в邪朦c否定之詞,惟恐招來“扼殺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尊重學生獨特體驗”或“不以學生為主體”的“罪名”。例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任其學生高談闊論,經(jīng)常可以聽到學生說“我認為”,“我不同意”“我反對”等詞語,經(jīng)?梢月牭絹碜詫W生的各種見解。課堂教學氣氛異;钴S,思路打開了,各種不同見解層出不窮,教師往往用“很好”等比較概括的詞語總結學生的見解。一節(jié)課下來,幾乎全是學生在說,教師呢,只是在不停地說“好”“很好”“不錯”等類似的夸贊之詞,對于學生回答中出現(xiàn)的明顯錯誤也沒有及時及中肯地糾正,而有些教師竟將之視為“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我們一貫提倡“給學生創(chuàng)設敢于發(fā)表個人見解的氛圍”、“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可這并不代表教師對學生只能褒揚,而全然不顧其獨到見解與獨特體驗是否科學、合乎情理。因此,我們有必要進行反思。在學生的發(fā)言過程中,教師有沒有起到提升學生的學習層次的作用?我們的課堂是否應該有學生自己的時間,讓學生在潛心閱讀中不斷感悟,而并非僅僅在別人的感悟中感悟呢?在學生發(fā)表不同見解的同時,是否應該考慮一下學生的價值取向呢?
以學生為主體并不等于教師的指導和引領作用“缺席”,當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失偏差或者體會不夠深入時,教師應適時指點迷津、有效引導,充分發(fā)揮一個導演的角色。教師在學生回答后應適時地加以引導,既充分肯定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獨特見解的勇氣,又要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有效思考。
綜上所述,我認為針對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已經(jīng)存在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做一些主觀的努力,比如:
1、以教材為“本”。教材是教學之本,是基礎,只有把教材學懂了,學會了,才可能談得上拓展、提升。
2、難度要降低。學習是一個信心培養(yǎng)的過程,如果把學生都搞蒙了,信心失去了,對我們今后的教學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做一些學情調查,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及時地做一些策略上的調整。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抓住了培養(yǎng)學習習慣,就是教給了學生會學習的方法。
4、重視第一思維點。第一思維點要強調,要提醒,要啟發(fā),要比較,要訓練學生自己去找,要留出時間讓學生的頭腦掀起風暴,教師千萬不要替代學生做學生該做的事情。
5、不斷地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鼓勵學生,只有學生有了可以學好的信心,教學活動才可能得到學生積極的呼應。
怎樣在高中新課程改革中探索出屬于自己的語文教學行為和教學風格,遠離功利,遠離浮躁,平心靜氣,求真務實,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必備的心理品質,我相信,一路走下去,總會走出一片藍藍的天。
作文教學反思3
本次習作是一次想象作文,這次教學的班級是自己的二(3)班,對于二年級的學生,習作只是剛剛起步階段.在學生習作實踐的這個過程中,我遵循著以“從說到寫”的學習規(guī)律,根據(jù)學生知識、能力的實際,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說明白、說具體、說生動。在課堂導入時,我從同學們知道什么人需要我們的幫助問題入手,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喚醒孩子們的認知,激活學生的表達欲望,當每個學生都想站起來一吐為快時,我進而引導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幫助學生提取記憶的線索.為本次習作拓寬題材、范圍.
當學生明確了本次習作的要求后,我注重引導學生明確本次習作要按一定的順序來寫,并提供適當?shù)?板書,“說清楚”為“寫明白”奠定了基礎.逐步鍛煉了學生寫話的基礎能力.
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們的興趣很濃厚,能積極大膽的發(fā)言,課堂氛圍很活躍.但是,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了不小的疏忽,總結出來有以下兩點:
1.課堂較多環(huán)節(jié)還處于一問一答式,孩子們的回答很簡潔,我沒有及時引導學生把句子說完整。
2.孩子們的思維活躍,但在班中的匯報過程中,我的評價制約了一些學生的思維廣度。
課后看到有一些學生寫的寫話題材還是比較廣泛的,內容也很豐富.同時也有部分學生的作文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內容比較空洞,貧乏,因此,平時還要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多學多用。
作文教學反思4
第三代作文圖書對小學、初中、高中段的作文訓練進行整體的認識與規(guī)劃,并注意其間的銜接。新作文雜志社曾編發(fā)了一篇高中段的以親情為話題的作文訓練案例,執(zhí)教老師有意引導學生對親情進行縱向對比思考,豐富親情的內涵,使學生先完成由“事”到“理”的升華,再完成有理性認知到細節(jié)的體驗與觀察、由對親情事例地感受到對親情內蘊的理解、由對親情的感動到對孝道的理解與體悟。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書讀多少是限,路行多遠為度?粗放式的學習方式與今天快節(jié)奏、廣信息、多元立體的生活環(huán)境有明顯的脫節(jié)。第三代作文圖書的編撰必須建立在對作文形成規(guī)律的認識與把握之上;作文訓練應分解到具體的環(huán)節(jié),不少家長、學生甚至老師將關注的焦點放在考試作文上,豈不知,考試作文猶如秋天糧屯中的糧食,在收獲之前有春的播種、夏的蓬勃。作文訓煉不應該將目光只放在中、高考作文這樣佟極目標上,不應該只盯著演員在舞臺上動人的“一分鐘”,而是應該關注過程的展開,關注演員臺下艱難困苦的“十年功”。
作文訓練總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老師、家長、學生、文化氛圍、讀書、思考、心境,等等,這些因素構成一種特定的個性化作文空間和作文氛圍。作文訓練要注意協(xié)調各種因素的關系,形成訓練的合力。這樣的訓練才是高效的.、經(jīng)濟的。
其實,作文訓練最根本的是思路問題,“沒得寫”是不知道寫什么,“寫不來”是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寫。如果寫作者文思泉涌,寫作就不成為問題了。這最終要看寫作動力能否被激活——發(fā)動機發(fā)動起來了,走不走不就是一個時間問題了嗎?
此外,寫作是一種綜合能力的習得與發(fā)展,這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社會上所謂“快速作文”、“一點通作文”之類的只是商家吸引讀者眼球的手段,其實與作文能力形成的規(guī)棒完全相悖。
不難看出,寫作學習與訓練對學習者的情商、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如果不對學習者的非智力因素予以呵護與關懷,寫作訓練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這是兩條腿中的一條,少了它,路將走得艱難、痛苦。非智力因素訓練是一種隱性訓練,是一種附著式的訓練,是一種長期積累、漸顯成效的訓練。第三代作文圖書重視這一因素,以滲透的策略和漸進的方式對學習者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讀與寫的關系是語文教學中的老話題,也是大家爭議了很長時間的話題,結論是“讀是寫的基礎,以讀為主”、“讀為寫服務,寫來引領讀”、“讀是吸收,寫是輸出”,等等。中國古代以科舉取士,一文定終身,寫一統(tǒng)天下的狀況延續(xù)了好幾個朝代。后來,這種格局被一場空前的文化運動給顛覆了,于是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折,寫從此成了讀的附庸。當國人的寫作水平江河日下,當人們從這場無意與無知造成的噩夢中醒來時,讀與寫誰是“老大”的爭論仍然讓語文界熱鬧不已。其實,在筆者看來,這個爭論的出發(fā)點就是錯誤的,許多人沒有弄清楚閱讀與寫作各自的內涵與作用,而是把兩個互為你我的問題當作一對矛盾來討論。
第三代作文圖書本著讀寫和諧合一的認識,對閱讀與寫作進行平行處理,引導讀者從閱讀中汲取寫作的營養(yǎng),在寫作中體悟文章閱讀的意義與途徑。比如,對的閱讀將為寫作輸送新鮮血液,使寫作充滿時代氣息,而在寫作過程中對時事信息的深層解讀又將深化對信息的理性認識。這是一個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誰主誰從的問題。
作文教學反思5
課例一:簡版描寫教學
鄭老師先問同學:你們會描寫嗎?同學都說會。于是老師拿出一張圖片,讓三位同學上講臺來描寫圖片中的情景。
第一個男孩子很認真很熱情地上來寫:“兩只青頭鴨,結伴在碧綠的江水上嬉戲。它們沐浴在早春的陽光中,歡快地叫著,互相在水上追逐,拍打著翅膀濺起一堆珍珠似得水花。真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念完后,下面聽課的上千人熱烈鼓掌,那小男孩得意得不得了。老師們?yōu)槭裁礋崃夜恼?因為大家覺得學生寫得很好了。有一個教研員后來很真誠對鄭老師說:學生寫得那么好,我真擔心你下面的課怎么上。已經(jīng)寫得那么生動了,你還能怎么叫他寫得更生動更具體呢?
但是,鄭老師卻讓同學們仔細對照圖片和那位同學的描寫。同學們一看,怎么回事?他寫得和照片上的圖像完全不一致。
接著,鄭老師帶領學生一起來分析第二位學生的描寫,看看問題出在哪里。
第一句:“那水平如鏡的湖水”——用比喻確實用得很流暢。
第二句:“一對鴨子在泛清波。瞧它們悠閑自由的樣子,不時探頭入水尋找魚兒,不時扭頭整理身上的羽毛。”——看看照片,鴨子有探頭嗎?有扭頭嗎?都沒有。但是學生卻憑自己的想象這樣寫了。為什么會這樣?
第三句:“它們無憂無慮地游著,與湖水形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薄垎,美麗的風景畫是什么樣的一種風景畫?這完全是用主觀評價來代替描寫,也就是說學生的描寫中缺少具體的展現(xiàn)和如實的展現(xiàn),完全是一種個人的感受。
第三個孩子的描寫也差不多,只是用了些諸如“淳樸自然、了無雜念、時間驟然停止”等詞語,她用“淳樸自然、了無雜念”這些形容詞用得很好,初一的孩子能夠用這種詞已經(jīng)很厲害了,但是到底什么樣子才是“淳樸自然”呢?圖片中有嗎?沒有。這其實就是不具體,說明學生只會泛泛地運用一些自己未必清楚的詞語。
三位上黑板寫作的同學,都很會用修辭。但是,對于照片上的實際事物,他們卻視而不見。教師詢問后發(fā)現(xiàn),圖片上原本有湖水、有鴨子,但全班40個學生中居然有27個同學只寫到一個對象,沒有寫到湖水和鴨子。因此這節(jié)課所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克服想當然,克服學生習慣性的用想當然來代替描寫的毛。欢朔跋氘斎弧泵〉霓k法就是教會學生有什么寫什么。照片上的鴨子原本是很安靜地在游著,那么你就不要去寫什么“濺起珍珠似的水花”,沒有水花你卻寫濺起水花,那是無中生有。
于是,鄭老師告訴學生:所謂的描寫應該是有什么寫什么,如實地展現(xiàn),這是描寫的第一要義。沒有的東西,你就不應該無中生有地寫出來,否則就不是對象特點,只是你的一個聯(lián)想假想而已。
【反思】
從這節(jié)課例中,可以看出鄭老師先讓三位學生描寫圖片,目的是了解學生原有的寫作水平(即了解學情),經(jīng)過了解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因此,單純的語言表達寫作教學已經(jīng)可以不作為寫作教學目標了。但不少學生的通病是喜歡寫假大空的東西,在描寫中喜歡“想當然”是其主要不足,甚至為了所謂的“生動”不惜無中生有。因此,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鄭老師把本節(jié)課目標定為“有什么寫什么,如實地展現(xiàn)”。
由此可見,了解學情對寫作教學非常重要,學生不能“想當然”地描寫,老師更不能“想當然”地教。而是要把影響學生寫作的基本要素和必備的技能了如指掌,然后進行有序列設計出具體可操作的訓練步驟。
課例二:詳版描寫教學
(課前幾分鐘,鄭老師與學生在閑聊,說說笑笑,很是融洽)
師:剛才幾個同學談了對我的印象,觀察還是很仔細很準確的。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會描寫嗎?會描寫的人請舉手。
(沒有學生舉手。)
師:(對剛才描述老師模樣的學生說)你怎么沒有舉手?
生:我不會。
師:你剛才不是描寫過老師嗎?這說明你會描寫,實際上你們都會的。下面我們來嘗試一下。
(投影:一幅鴨子游水圖)
師:看到這幅畫面了嗎?我請三位同學到黑板上來寫。其他同學在紙上寫,我要看你們到底會不會描寫,看你們描寫得怎么樣。寫一句話、兩句話都可以。好,開始!
(學生寫)
師:我們來看黑板,左邊第一位同學,請把你的作品讀一下給大家聽。
生:畫面上有一個湖,在水里,有兩只小鴨子游來游去地玩耍。
師:第二位同學。
生:在清澈的水中,有兩只可愛的小鴨子,他們你追我趕地嬉戲。
師:第三位同學。
生:在清澈的水面上,兩只淡黃色的小鴨子在自由自在地游著,他們看上去很悠閑。
師:請坐。大家看三位同學寫到的共同的東西是什么?
生:鴨子。
師:共同的是“鴨子”,這個能不能少?
生:不能。
師:那么為什么不能?
生:因為這是描寫的對象。
師:好。也有人叫做……主人公(板書:對象、主人公)
師:那么除了鴨子之外,描寫對象還有什么?
生:湖水。(也有學生叫“水”“池塘”)
師:(板書:水)他們都寫到了鴨子和水。但是,這個是“在水中”,那個是“在清澈的水中”,那個是“在清澈的水面上”。你們說這三個句子,哪個描寫得更好一些呢?
(學生意見不統(tǒng)一)
師:(在黑板上寫出這些字)可能各有特點,那么我想問,他哪個地方好,或用了什么詞語就顯得好些呢?
生:形容詞。
師:形容詞,也就是說在這個對象之前有了什么?
生:修飾。
師:描寫對象是鴨子和水,前面加上“清澈的”這樣一個修飾,這個形容詞形容了水的什么?
生:樣子。
師:樣子,或特點。水的特征。(板書:特征)
師:上面幾句有那些詞語是表示鴨子、水的特征的?
生:“清澈”、“可愛”、“淡黃色”、“悠閑”
師:還有“自由自在”、“嬉戲”也是它們的樣子。如果沒有這些特征,我們會覺得怎么樣?
生:不夠具體。
師:對。你們覺得除了用形容詞這一點之外,哪一個的表達還更好一些?為什么?你們每個人在下面也寫了,看看你寫得,比這三個同學還要好一點的話,也給我們欣賞欣賞。(生沉默)這個問題有挑戰(zhàn)性。第一,你要判斷上面的三種說法還有哪些地方是讓你比較喜歡的;第二,你要把自己所描寫的與他們相比。誰來完成這個挑戰(zhàn)性的任務呢?一個一個解決也可以。(一生站起來讀自己的習作)
生:在平靜的水面上有兩只小鴨子,它們全身有細細的絨毛和灰白相間的花紋,它們追來追去,像兩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在戲鬧。
師:精彩吧?
生:非常精彩。
師:你來把它寫到黑板上,好文章要共享。(生上講臺寫)其他同學思考,他的描寫好在哪里呢? 好,請你來說說看。
生:他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師:為什么用比喻、擬人就好呢?
生:更生動。
師:好,比喻和擬人使文章生動。請坐!再請另一位同學再來說說。
生:他寫得很生動很形象,寫得小鴨子很活潑。
師:好的,從效果上講是生動、形象、活潑可愛。你們的感覺非常好。同學們,我們剛才發(fā)現(xiàn)了描寫對象:鴨子和水,又看到了它們的特征:鴨子,是灰白相間的長著細細的絨毛的鴨子,而且是游來游去,是在嬉戲;水呢,是清澈的水,平靜的水。有人還感覺到它像什么,用了比喻。這樣一來,你們覺得這段描寫怎么樣?
生:精彩。
師:這段描寫就合格了,甚至說是比較精彩了。好,現(xiàn)在,我們來總結一下:首先,描寫是什么呢?我認為描寫就是把只有你看到的東西,一個人,一件物品,或一個場景告訴一些沒有看到的人。那么,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你看到的一樣東西,首先你會告訴我們什么?肯定要告訴我們“那里有什么?”(板書:有什么)這副畫面上有什么?剛才幾個同學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
生:有鴨子,有水
師:光告訴我們有什么當然還不夠,我們還想知道他們的特征、動作、細節(jié),也就是要告訴我們“它們怎么樣”,(板書:怎么樣)剛才幾位同學也告訴我們了,鴨子怎么樣,水怎么樣,對吧?但是,有時候,我們感覺還不夠,還需要告訴我們“它們像什么”。(板書:像什么)你看,有了這三條, 他的描寫就不一樣了,是不是?“有什么”,使我們明白描寫的對象,“怎么樣”使描寫具體起來, 而“像什么”使描寫變得形象起來。這三條原則,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批注】
以上是學生的自由描寫,是學生原始狀態(tài)的寫作水平,反映的是學生的寫作起點。下面則是學生依據(jù)老師提供的三個原則進行修改,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知識之后的.狀態(tài),教學的提升作用開始顯現(xiàn),也是由“教知識”到“用知識”的轉變。
【反思】
過程化教學設計的難點之一是如何避免純粹知識介紹。區(qū)別過程指導是不是有效學習的一個標志之一,是教師先把現(xiàn)成的灌輸給學生,還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出發(fā),從學生運用的日常語言現(xiàn)象和閱讀經(jīng)驗出發(fā),去發(fā)現(xiàn)特點,歸納規(guī)律,并將變成自己能理解和掌握的圖式。
課例三
師:好,現(xiàn)在,我們就用這三條原則,來檢驗你剛才對這個畫面的描寫,看看你的描寫還缺了什么,哪個地方還可以更好一點。當然你也可以給別人改,改好了以后,我們再來交流。
(學生修改,交流)
生:水平如鏡的湖水中,有兩只天真活潑的小鴨子,就像兩只小毛球浮在一塊大玻璃上。
生:平靜的水面沒有一絲波紋,兩只小鴨子優(yōu)哉游哉地游著,像一對小姐妹在漫步。
生:兩只小鴨子在碧綠的水中悠閑地游玩,像天鵝湖里的一對小天鵝。
師:意境很美,我看一些作家的描寫也不過如此吧。
生:我覺得他(指黑板上)說“追來追去”不對,因為,畫里的水沒有波動。
師:(對全體同學)他講得有道理嗎?
生:有!
師:對,相當有道理,他其實談到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我們描寫怎么樣、像什么,必須要有一個前提,要尊重什么?
生:事實。
師:首先要注意確有其事,不能主觀臆測,它有什么、是怎么回事,我們要做的是把它還原出來。好,這位同學能不能試著改改看?
生:在“散步”或者是“漫步”。
生:歡快也看不出。
師:對,這幾個詞需要調整一下。那么“可愛的孩子”可不可以追鬧?
生:可以。
生:“碧綠”不太好。
師:我們寫一下。(板書:碧綠)那可以換成什么詞呢?
生:改成蔚藍色。
師:(板書:蔚藍)“蔚藍”常用來形容水色的是吧?還有其它詞嗎?關于湖水,有好幾位同學用了平靜的,寧靜的。(板書:平靜的、寧靜的)
生:柔柔的。
師:柔柔的好。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就用到康河的柔波。那么,我為什么把這幾個詞寫到黑板上去讓大家關注呢?“清澈的”、“碧綠的”、寧靜的”、“平靜的”、“柔柔的”,為什么呢?
生:角度。
師:這幾個詞使描寫的角度……
生:增多了。
師:本來我們只用了“清澈”。這是指水的透明度,“碧綠的”、“蔚藍的”是水的顏色,“平靜的”、“柔柔的”呢,是水的那種形態(tài)、質地、感覺。那么,講到這里我們是不是受到一種啟示啊,怎樣才能使描寫更具體一些呢?我們用“清澈的”、“碧綠的”、“蔚藍的”、“平靜的”、“柔柔的”,是不是更具體一點了?那么,哪位同學把我剛才的意思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告訴大家這樣寫會更好。好,這位同學來試一下。我們在形容的時候,在講它的特征的時候,可以怎么樣?
生:不同。
師:也就是從……
生:多方面。
師:非常好。(板書:多方面)如果我們能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來描寫和形容,是不是就具體些了 。空n文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窟記得朱自清的《春》里面描寫小草的句子嗎?“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
生:(齊生背)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師:有多少個角度?一個是“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是它的情態(tài);“嫩嫩的”,質地,是第二個角度;“綠綠的”,顏色,是第三個角度;“一大片一大片”,數(shù)量,是第四個角度。朱自清的寫法我們也能學一學,是不是?
生:是。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下歸納:(投影)
“有什么”是敘述,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把東西介紹準確。
“怎么樣”是刻畫、描摹,它起的作用是“清楚、細致”。最好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寫。
“像什么”是比喻,它的作用是生動形象。
師:這些就是描寫的奧秘,簡單吧?
生:簡單。
師:記下來了沒有?
生:記下了!
【反思】
還是“有什么”、“怎么樣”、“像什么”這三條,但內涵進一步豐富了。運用第一次描寫實踐得來的規(guī)律,指導第二次描寫實踐,檢驗修正第一次學習效果。再一次強調描寫的原則方法,強化學生的方法意識、歸納意識。下面第三次描寫實踐,在運用方法的基礎上,訓練指導難度逐級提升。
師:現(xiàn)在還有誰要告訴我他還不會描寫,請舉手。沒有了?是不是真的沒有了,我們還要再檢驗一 下。這一次,要給你們難一點的了。
師:(投影:風車的畫面)現(xiàn)在我們就以這幅畫(風車)為描寫對象,把我們剛剛學到的一些辦法用上去。我不要求同學到黑板上來寫,不過待會兒我會把幾位同學寫的收上來,請他們念給我們聽, 請大家來評論。時間可以是三到四分鐘。開始吧。
(生寫作,教師巡視課堂)
怎么樣?請寫好的同學念一下。還有的同學不舍得放下手中的筆。好的,沒關系。還有一兩個句子沒想好的可以在念的時候再補充。那么誰愿意把自己的成果貢獻給大家呢?有幾位舉手的同學都已經(jīng)回答過問題了,有沒有其它人呢?其實我上課喜歡叫不舉手的同學來回答問題。好了,靠近墻角的那位同學,你來試一下吧。讀得響亮一點,大家要好好聽。
生:清晨,在寧靜美麗的湖邊,挺立著許多風車,他們張著巨人般的手臂,像是在迎接遠方的客人。
師:怎么樣?你們覺得精彩嗎?
生:精彩。
師:請坐。他寫到了時間,寫到了一種感覺。
生:在遼闊平原的河邊,一排像巨人般的風車。微風輕輕的吹來,風車慢慢地揮動著他那巨大的手臂,好像要翩翩起舞的樣子。
師:請坐。你對風車的描寫還有沒有跟兩位同學不一樣的,來念給我們聽。
生:在一望無際的草原的盡頭上,有一條平靜的小河,小河旁邊豎立著一排古老的風車。他們的手臂迎風舞動,好似一個個強壯的武士在保衛(wèi)著家鄉(xiāng),又像一排迎客松在迎接貴賓。
師:請坐。他用了兩個比喻。大家記下來。還有沒有比過他的?
生:這是一個遙遠的國度,一個人間樂園,遼闊的草原一眼望不到邊;野档奶炜障,寂靜的小河邊, 有一排風車,他們靜靜地佇立在那里,不知過了多少年,這里沒有一個人的影子,沒有機器的聲響, 紅瓦的顏色淡了,曾經(jīng)揮舞過的手臂也不再那么有力了,只有大自然的神韻依舊,在夕陽晨風里, 孤獨的風車,在訴說著一個個古老的傳說。
師:這是你剛寫出來的嗎?
生:是的
師:不得了,你可以當作家了。剛才大家注意了沒有?很多同學不僅寫到了風車還寫了白云、黃昏, 實際上大家已經(jīng)不僅僅把目光投向了風車,還投向了是什么?
生:環(huán)境。
【反思】
“描寫復雜的場景”這一寫作知識的出現(xiàn)恰到好處。這是教師依據(jù)學生實際臨時創(chuàng)生出的寫作知識?還是教師課前預設的知識?或是,這是教師的預設與學生生成的完美的結合?
師:環(huán)境,一個整體的場面。那么,要寫一個復雜的畫面時我們要注意些什么呢?
(投影:描寫復雜的場景)
看來,在描寫時,我們不僅僅要寫主角,還要寫整個的場景,或背景,你想想應該注意些什么?
生:重點。
師:好,我們要注意重點。(板書:重點)重點對象我們要觀察描寫得多一點,要詳寫。描寫的對象多了,還要注意層次,另外我覺得最好還要根據(jù)我們每個人的獨特的體驗,寫出個性來。描寫是很簡單的,你看,我們人人都會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描寫又是很復雜的,有許多變化,需要長期練習。好了,我這里還有一幅圖片,(換投影畫面)這是什么場景。
生:草原。
師:重點是什么?
生:羊群。
師:對,羊是草原的主角。還有什么?
生:山,云,天空。
師:有興趣的同學回去可以把這副圖景描寫一下,也可描寫你家鄉(xiāng)的一處景場。今天我們重點訓練的是具體而形象的描寫。更多的訓練要回到家里去做。下課!
這是鄭桂華教授在某地借班執(zhí)教的一節(jié)描寫訓練課。下面是鄭桂華老師的話
這節(jié)課圍繞描寫能力,一共設計了四個訓練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反復訓練,以期掌握描寫的大體要求。錢夢龍先生有句話說得很好,“重點知識一定要敲實,實得讓他一輩子都不會忘”。當然,反復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圍繞一個中心又有變化和推進。在作文教學中,作文教學過程化指導和訓練,依賴于兩個條件:一是確定出哪些知識對學生的作文有重要的訓練價值,我們可以稱之為“公共知識”;二是圍繞這些“公共知識”點,設計出若干個可以操作的、相對程式化的訓練步驟。用這樣的一套訓練程序,就可以對學生的寫作學習進行切實的可見的指導,并把教師個人素質等因素對作文教學的影響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本教學實踐就是試圖在描寫這個基本作文技能上,把描寫訓練程序化、具體化,可操作,能重復運用,在“描寫”這個點上讓學生練實練透。并引導學生歸納、掌握方法,舉一反三,在描寫能力上進一大步。
描寫既是中學生寫作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一生需要鍛煉提高的表達素質。描寫因了描寫對象不同,使用的文體不同,寫作意圖不同,作家的美學追求不同,評價描寫優(yōu)劣的標準會不一樣,對描寫的要求也不一樣,如有的以平實為美,有的以綺麗為佳等,但是,描寫的許多基本要求還是有相當多的共性,如準確、清晰、具體、生動等,本節(jié)描寫訓練即是扣住描寫的基本要求來進行反復訓練,使學生了解描寫的基本要求,達成基本能力;另外,一個描寫,所涉及范圍極廣泛,如選擇描寫對象,描寫的詳略,描寫與主題一致,轉換視角,側面描寫,借景生情和情景交融等等。在一節(jié)作文課里,在這些公共知識點上不可能全部得到有效訓練,再說,中學生也不一定要全部涉及這些內容。因此,這節(jié)訓練課僅僅是在作文這面大墻上開了一個小小的窗口,讓學生窺見描寫奧妙之一斑。如果假以時日,如果在作文的許多點上都能開發(fā)出比較成熟的教學過程,都能進行這樣有跡可循的訓練,我相信對于學生作文的提高當有相當明顯的指導效果。
作文教學反思6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體現(xiàn)。但對于作文批改究竟采用什么方式,人們莫衷一是。我校近十年來在語文組開展的師生互動作文批改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我認為學生互動作文批改法,切合了新課標對作文教學的要求:“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同時又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能把老師從繁重而效微的作文批改中解脫出來,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轉變了寫作觀念,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了學生的人格,發(fā)展了學生的人格。傳統(tǒng)的寫作是被動的寫作,是為別人(老師)而寫。而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更是一種以成人(老師)的眼光來審視學生的習作,這就多了些世故,少了些天真;多了些功利,少了些淳樸。老師高高在上,審視著一切,主宰著一切,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最終的評定。這種作文批改法恰恰是作文教學中的大忌。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對作文批改作過精辟的闡述:“于批改則但為詞句之修正,不為情意之增損!,“批改乃修正學生所作意義及字句也。其意義不謬誤而尚有不完全者,不必為之增;字句已通順而尚欠凝練高古者,不必為之改。
一、生活實踐
傳統(tǒng)作文教學存在許多弊端,生活是寫作的泉源,已成為眾人的共識。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在分數(shù)這根指揮棒的淫威下,學生們個個埋頭于書山題海之中,有如何去接觸生活,體驗生活!
新課程提出了“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關心生活,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的總目標,這無疑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為廣大語文教師消除了“應試教育”時代留下的一些顧慮。于是我一方面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野游,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審視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體察各行各業(yè)實情。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
只有留心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點,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閃光點、美的所在,才能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感悟能力,寫出蘊含豐富的文章。
平時,我還注意讓學生看影視作品,引導他們懂得看門道,而不是看熱鬧,讓他們懂得看電視也能幫助學習,學到知識,這也就告訴了學生,作文可以是在生活實踐中的。
二、閱讀積累
“凡作文,須要胸中有萬卷書的跟柢”。綜觀古今中外文學大師,能在文章中縱橫捭闔,廣征博引,顯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博覽、勤讀。大文豪魯迅說得好:“文章怎么做,我說不出,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和方法。”新課程要求廣泛閱讀各類讀物,并加以量化“課外閱讀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書讀多了,胸中列書萬卷,視野隨之開闊,在寫作時,就會構思,就會遣詞造句,語言就會如“萬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擇而出”。
為了提高閱讀質量,我讓每個學生學年初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并及時進行督促和指導;我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學會精讀、略讀、瀏覽、誦讀;鼓勵學生多記,記下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指導學生多寫,寫自己的讀書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疑問。
針對學生書籍少的現(xiàn)狀,我在班級搞了一個圖書箱,讓每位同學獻出自己喜愛的書與大家共同分享。我也拿出自己收藏的書。我還通過向學校圖書室借等方式,把圖書箱搞得小有規(guī)模,把讀書活動搞的紅紅火火。
三、興趣愛好
作文只有作自己感興趣的,才有話可說,做自己熟悉的,有真情實感的,才可以打動讀者,首先考慮作文是否與自己的喜好有聯(lián)系,比如,形容某種感受或是經(jīng)歷,某句歌詞,某一首歌,或是某一首詩,某一幅畫等等,或是某一種體驗就如體育項目給人的滿足與快感等等都可以用在作文中。
語言方面,只要不違背語法習慣,寫自己的語言個性特點。
三、合作交流
“合作”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我在作文教學中也進行了嘗試。我特別重視課前動筆之前的孕育準備階段。提前公布作文題目及要求,讓學生早作準備,積累寫作材料。在作文課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將自己的課前觀察閱讀感受盡情地述說出來,把自己的感悟交流同伴,從而喚起同伴的體驗、認可或爭辯。在這里,讓學生敞開心扉,大膽地說,自由地說,生與師、生與生的交流,讓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從而使學生既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選擇,保留自己的個性,又不閉門造車,實現(xiàn)了優(yōu)勢互補。使他們在合作中競爭,使學生的思維自由的遨游,從而激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拿出課堂評選優(yōu)秀文章,范讀,讓學生互相欣賞、學習、交流。
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學習的情緒力量!毙抡n標也提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在作文教學中,我盡可能的以滿腔熱情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珍惜學生的寫作成果,讓學生看到勞動的價值。其途徑與方法主要有:
(1)在評語和作文講評中以表揚鼓勵為主,學生作文有一點長處,一點進步,都及時予以肯定。
(2)把好作文錄音后放給學生聽或通過校園廣播站播放。
(3)辦手抄報、刊登好作文向全校發(fā)行。
(4)把優(yōu)秀作文推薦投稿,爭取發(fā)表機會;組織學生參加各級作文競賽。班里學生的作文時有在縣級比賽中獲獎。
這些做法更加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欲望,F(xiàn)在他們千方百計找素材,爭著寫,個個都想成為大作家呢!
作文教學反思7
1、以讀代講 讀中悟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朗讀指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將讀的訓練貫穿于始終,使學生由讀生情。開課不久,我聲情并茂地朗誦了全詩,用激情感染學生,博得了他們熱烈的掌聲;指導他們讀詩時,我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七律的押韻規(guī)律后,就一句一句地帶他們讀;學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時,我進行了引讀、分男女讀、齊讀等,快結束本課的學習時,還請他們在音樂聲中一起起立背誦……朗朗的讀書聲,不絕于耳,學生在讀中感受詩人的情懷,領悟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感情不斷升華。
2、利用資料 ,巧解難點
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長征的`資料,每四個學生組成一個“資料袋”。
這樣我通過 “資料袋”,巧妙地將學生陌生的時代背景、七律的特點、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長征的結局等情況穿插在教學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詩的理解減緩坡度,帶領學生走進那個年代,走進二萬五千里長征漫漫征程……
作文教學反思8
從工作到現(xiàn)在,對于作文這一塊依然覺得很陌生。作文課好像很輕松:老師命題,提出要求,學生思考成文,收交批改。我相信在這樣的教學中,如果我是學生的話,會很被動,毫無興趣可言,書寫起來更談不上真情流露,因為時間的關系,相關的批改反饋的針對性及實效性也較差,這種被動消極的作文課我思考了好久,決定嘗試一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向我們同組的張老師取了經(jīng),F(xiàn)把初步的思路簡單介紹:
作文課,一反常態(tài),先分析了上次學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標。針對上次對新聞事實的敘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記敘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總體要求。
然后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討論擬題并簡單說說構思,組長示意,老師計時。
靜思獨立,老師觀察各小組的情況。
成文后,組長示意可以寫讀書筆記。
統(tǒng)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換找優(yōu)點,評價閃光點,寫出主要內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換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錯別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聲讀文,動情優(yōu)美處,大聲的讀,后品味反思別人的評價,結合自己的感受,對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議。
最后,交流心得。每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賞,由作文負責人根據(jù)各小組記分,上交由老師根據(jù)各小組的情況,找出優(yōu)缺點,并概括不足(共性的東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標。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小組批改交流討論的方法可能會激起同學的興趣,同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后感,觀后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yōu)秀之作常常涌現(xiàn),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寫作個性。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fā)展,并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并能更好的展現(xiàn)或表現(xiàn)自己了。
有了這樣的熱情還怕作文課枯燥嗎?
作文教學反思9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小學生作文興趣、作文能力、作文質量的提高,是許多家長和老師關心的話題。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煴收咼索出一套好的學作方法,希望能起到借鑒作用。
一、教師練寫“下水”作文,做好“引路人”。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時,不能光空談作法,一定要有切實的寫作經(jīng)驗,才能隨機應變,才能給學生有益的啟示和幫助”。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和體會。語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都應堪為學生的表率。教師要熟練地寫一般常用體裁的文章,如:《一件有趣的事》、《我敬佩的一個人》、《給某某的一封信》、《一次有趣的活動》、《×××》讀后感等文題。這不僅是給學生作示范,而是因為只有自己在審題、立意、選擇和組織材料等方面確實有體會和見解,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寫作。
教師將各種類型的作文做一篇,給學生以啟迪,同時還要教學生一些寫作方法。
二、教師精批細改,指出學生習作優(yōu)缺點。
教師要精批細改學生的每一篇日記和作文,指出學生習作優(yōu)缺點。在好的句子下面用波浪線劃出,在好的詞語下面畫小圓圈,以示表揚和鼓勵。對不通的句子加以理順,表達不完整的句子給予補充,寫的太短的文章,教師應激發(fā)其想象力,讓他擴寫,以致使作文寫的更加完整,內容更加豐富。萬事開頭難,教師要費盡心機多指導、啟發(fā)、修改,學生才能在寫作上循序漸進。批改一般分為眉批、尾批、側批。眉批:對開頭一段進行點評。如:開門見山點題等。尾批:對全文進行點評。側批:可在習作側面將一些好詞好句加以點評。對成功的片段、語句應側批為:“這句寫的不錯”,或“這段很精彩,描寫細膩!比纾阂晃煌瑢W在《觀燈》中寫道:“各種各樣的燈籠如繁星點點,光彩奪目,艷麗多姿。尤其是“三打白骨精”燈籠真好看,你看那……”對這一段可加這樣的批語:這一細節(jié)描寫不錯,突出了人物的形象。批語適中,學生就會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逐步寫好作文。
三、善于觀察,是寫作材料的源泉。
讓學生勤觀察周圍的事物,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經(jīng)常帶學生到小河邊、果園、松樹林、小山頭觀景,開拓學生的視野。還開展一些打乒乓球、跳繩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俗話說:“聽景不如看景。”的確是這樣。人們常說北武當山風景優(yōu)美,秀麗多姿,令人神往。通過觀察,同學們見聞多了,寫出了許多新穎的文章。如:《登山》、《春天來了》、《美麗的積翠公園》等,我看了后,感到非常欣喜,他們終于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漸會觀察事物,能寫出一篇篇措辭優(yōu)美的好文章。
四、閱讀課外書籍,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一劑良藥。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名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故事中的情節(jié)特別誘人。不會寫作的人也會被故事中的人物而感染,越看越想知道以后發(fā)生的事,想要知道其中英雄人物的結局如何?尤其古代名著中故事正在危急關頭時一回已完,寫道:“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鼗乜廴诵膽,令讀書者的求知欲更加強烈。從中讀者可以體會到作家是在敘述一部歷史、電影劇本、人物傳記,他們的工作是何等的.重要,多么有人生價值!這樣小讀者就可以明白作者寫作的目的,以便在以后的寫作中會有更大的提高。
五、結合課文,教學生學會審題方法。
在作文教學中把作文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通過認真分析課文的題目和內容,反復推敲,引導學生學會審題。如:在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首先分析這是一篇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通過幾個具體事例,突出了小女孩悲慘的生活。然后,布置學生模仿課文寫一篇《我的老師》。同時再寫一篇《我和老師》,以課文進行比較,《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以小女孩為主,而《我和老師》一文,既寫老師又寫“我”,是寫兩個人。就這樣,結合語文教學經(jīng)驗審題,學生的審題能力會逐步提高,偏題現(xiàn)象就會減少。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不斷探索好的指導方法,讓學生寫出更好的作品。
作文教學反思10
不少小學生怕寫作文,這是長期以來客觀存在的問題。一些小學生作文能力低下、水平不高,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在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進程中,筆者對如何打破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和神秘感,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作文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新課程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給教師提供了極大的創(chuàng)新空間。
在作文教學中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目的都應該是讓學生喜歡作文。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織共振;要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豐富知識。筆者在作文教學實踐中主動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學生進行各種練習,降低寫作難度,并正確地批改作文,與學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悅,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激發(fā)學習動機,掃除學生怕寫作文的心理障礙
作文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智力活動,它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字詞句篇,表情達意。這就需要付出一定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淺,語言文字還沒有學出門道,感到作文困難自然是難免的。皮亞杰說:“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睆囊欢ǔ潭壬现v,“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使學生克服寫作文的心理障礙,激發(fā)學習動機,就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一旦學生對習作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自然而然地由“怕”作文轉為“愛”作文,并產(chǎn)生表達內心感受的欲望。
只有讓學生寫內心世界的感受,他才會高興地說,高興地寫;反之,只能是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衷,絞盡腦汁,敷衍應付,視作文為苦差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激發(fā)學生寫作的動機和欲望,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學生的思想,而要學會用學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學生的耳朵去傾聽生活,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學生的思想感情發(fā)生共鳴與協(xié)奏。我們要有一顆“童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自己感情的火苗點燃學生心頭的火花,使學生的寫作動機萌生迸發(fā),寫作欲望燃燒起來。如有一次習作課寫的是《我最熟悉的人》。在作文之前,我問同學們:“在你的家里,誰的話最多?”一個嘴快的學生立即回答:“我媽媽話最多!薄澳銒寢尩脑挾嗟绞裁礃幼?”“我媽媽一天到晚嘴不歇,不叫我摸熱水瓶了,天冷了多穿衣服了,少吃零食呀……多得很!”其他同學也有同感。我接著說:“你們想過沒有,為什么媽媽的話最多呢?因為媽媽對家里的事知道得最多,她覺得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她本分的事情,她都要管。如果我們對家里的事、學校的事、社會上的事能像媽媽那么關心,你們也有說不完的話,寫不完的話,你們總覺得沒話可寫,是真的沒話寫嗎?”學生陷入了沉思!敖裉煳覀円獙懙氖恰段易钍煜さ娜恕分涝撛趺磳懥藛?”學生都躍躍欲試。學生有的寫奶奶,有的寫媽媽,有的寫老師……有個學生寫道:“我媽媽早上起得最早。起床后快速地刷牙洗臉,便一頭扎進廚房,給我和爸爸準備早飯。媽媽特別麻利。十幾分鐘后,香噴噴的煎難蛋和小米粥就做好了。在飯桌上,媽媽還邊吃邊囑咐我,過馬路要小心,上課要專心聽講……媽媽真辛苦,我一定要孝順媽媽!边@次作文內容豐富多彩,每個學生都寫出了真情實感。
二、開展實踐活動,激勵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生的社會閱歷淺,涉世未深,積累的寫作素材也比較少。而完全憑想象胡編亂造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我經(jīng)常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少年兒童喜愛的中外文學名著,并適時開展諸如講故事比賽、寫成語比賽等活動,有意識地讓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摘抄名言名句,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結合課文,鼓勵學生勤于動筆,對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或片段,鼓勵學生背誦、抄錄和仿寫。我認為,只有經(jīng)常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身臨其境,才能獲取和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實感。因此,我們不僅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還引導學生把所聽、所見、所想、所感有條理地記錄下來,以便整理使用。
根據(jù)現(xiàn)在的學生接觸外界實際生活比較少的現(xiàn)實,我在作文教學中組織開展“幫媽媽買一次東西”的活動。其中一個主題是“幫媽媽買一次青菜”,要求是向媽媽要一元錢,獨自上市場買菜,看誰買的菜又多又新鮮,再把這件事寫下來。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辨別能力,還體會到了家長的辛苦。如我班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道:今天,劉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有趣的作業(yè),向媽媽要一元錢去買菜。放學了,我拿著錢來到了菜市場。市場上的菜可多了,有茄子、芹菜、黃瓜、辣椒、小白菜,等等。看得我眼花瞭亂,都不知道買什么了。對了,媽媽不是說多吃青菜對身體有好處嗎?就買青菜。我走到了一位和善的老爺爺跟前問:“老爺爺,小白菜多少錢一斤?”“五角!崩蠣敔敾卮!拔屹I二斤”。老爺爺很麻利地給我稱好了菜。我提著菜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原來買菜還有那么多的樂趣,今后我要多幫媽媽幾次。
像這樣,我配合作文教學組織開展了不少實踐活動,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他們寫起作文來自然感到得心應手多了。
三、開設說話課以說促寫,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看到,有些學生雖然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作文時卻無計可施、無從下筆。這是因為“說”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較多,而“寫”的鍛煉卻較少,沒有實踐,怎能靈活運用呢?因此,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學生先說后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整理思路后把要寫的內容先說出來再寫。為此,我們每周開設一節(jié)說話課,除了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表達、續(xù)編改編故事、講述復述故事等口頭語言能力的訓練外,還讓學生講從廣播、電視、報刊、網(wǎng)絡上聽來、看來的大事趣事和身邊的好人好事,有時結合作文教學進行復述或續(xù)編課文。學生說過后,我鼓勵他們寫下來,怎么說就怎么寫,以降低寫作的難度。這樣學生寫起來就比較容易。
開設說話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說話課,將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最終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如有一次說話課內容是看圖講故事:書上給出了四幅插圖,我首先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弄清圖意,每幅圖先用簡短的話概括圖意,其次再讓學生把這幾幅圖的內容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說一遍。然后再讓學生觀察圖畫,確定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人物都有誰,他們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讓學生把這些內容充實之后,我再鼓勵學生把這個故事講一遍,由于做好了鋪墊,學生把這個故事講得繪聲繪色。最后我讓他們把這個故事寫下來,學生很輕松地完成了這個任務。有個同學是這樣寫的:星期天,明明正在家里寫作業(yè),忽然一只大老鼠從他身邊飛快地跑了過去,鉆進了一個洞里,把明明嚇了一大跳。他想:可惡的大老鼠,我一定要把你捉住。于是他就在家里找呀找呀,終于找到了一段管子,他計上心來,拿著管子把它放進了洞口,自己高興地坐在管子上專等老鼠上鉤,誰知老鼠“噌”的一下從管子里鉆了出來,逃走了,明明傻眼了。由于有說話課做先導,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也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完善作文評改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作文后,老師應及時評改,給予肯定。每次習作講評課,我都會開展優(yōu)秀習作欣賞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讓同學們走上臺朗讀自己的佳作。另外,在習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還是“總批”,都以鼓勵和引導為主。這樣做,有利于提高他們寫好作文的自信心。有些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一看到學生的作文內容簡單、語句不通順或有抄襲嫌疑,只是簡單地在作文本上隨意寫一個“閱”字。這樣做不但抺殺了他們對作文的興趣,還增添了他們對作文的`畏懼感,并導致學生不明就里,不知道自己作文優(yōu)點多少、問題何在,今后努力方向何在。所以,我們要用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的評語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在批改作文時,我的評語力求讓學生看后有一種親切感。當看到學生作文的精彩之處,我用醒目的波浪線標出,有時寫一些簡短評語,如“這段寫得非常精彩”、“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等等。如果哪部分寫得不令人滿意,可以寫“如果怎樣寫就會更好一些”等批語,給學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學生也樂于接受。如果是抄仿很多的作文,我除了必要的批評教育外,還寫上勉勵的話:這篇作文思想性很好,但“仿”的痕跡過于明顯,經(jīng)過努力,你一定能寫出屬于自己的好作文。學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語后,不管自己寫得好與不好,都會產(chǎn)生愉悅的感覺。如我班一位同學在一次作文中寫道:“中秋節(jié)到了,月亮姑娘變胖了!蔽以谶@句話下面畫了波浪線,在旁邊批了個大大的“好”字,并且點了個長長的嘆號。沒想到舉手之勞,卻使孩子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從那以后,他更喜歡作文了。
總之,基礎教育新課程作文教學需要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以上只是筆者粗淺的探索和體會。在保持作文教學基本秩序、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我們應該不斷嘗試新的方法,只要是能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我們就應該采用。我們最終的目的是保持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讓學生快樂地作文。
作文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1、口語交際: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并注意聽聽同學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互相交流。交流時做到態(tài)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
2、習作練習:
寫一篇想象作文,寫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內容有新鮮感,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良好習慣。
3、自主發(fā)現(xiàn):
能主動發(fā)現(xiàn)多音字,引導學生從音、形、義上加以區(qū)分。
4、日積月累:
讀讀背背有關天氣的諺語,讀讀認認關于調料的字、詞語。
5、拓展延伸:
通過寬帶網(wǎng)了解科學技術的本領,也可以到圖書館上網(wǎng)等收集更多的`資料作成剪報。
【教學重難點】
。、口語交際。
。、習作練習。
【課前準備】
收集自己準備的科技新聞。
【教學課時】
。凑n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我想發(fā)明的機器人
1、激趣導入:
同學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們的生活不斷改變,宇宙奧秘不斷被人探索。我們知道了太陽的許多特點,有了登月之旅,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發(fā)明了能干農(nóng)活的果園機器人……
機器人還能幫我們干什么?展開想象把你想象發(fā)明的機器人告訴同學,并注意聽聽其他同學的發(fā)明。如果對誰的發(fā)明感興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討。
2、小組交流:
前后兩方的同學組成四人小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快樂,探討機器人的本領。交流時可以互相問答,互相補充,互相評價。
3、全班交流:
每組推薦出介紹得好的大家都感興趣的到班上進行交流,共同探討,進行評價。
4、小結延伸:
同學們的發(fā)明真神奇,真美妙!看來只要我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勤于動手,善于動腦,就能有所發(fā)明,有所收獲!
不過,想真正發(fā)明你們想象中的機器人,必須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希望你們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科學技能,長大后讓想象成為現(xiàn)實。
作文教學反思12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組的主題是初識魯迅。這組的口語交際是讓學生講述留在心里的印象。體現(xiàn)三個層次:誰給你的印象深,當時的情景和留給印象,后來發(fā)生的事以及對他印象的變化。習作要求用一兩件事介紹自己的小伙伴,要求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來寫人。不僅要把人物寫活,而且能夠把事情寫清楚,寫具體,寫得打動人心。
我根據(jù)這一要求,設置“抓逃手指”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既要寫出自己的體驗(動作、心理活動),又要觀察同伴的動作、表情等。
今天作文課上,一上課就告訴大家一起做個游戲,獲得冠軍的同學還有一份獎勵。板書課題后,讓學生學習了游戲規(guī)則,為了讓學生領會的更深,我讓四名學生做了示范。
游戲正式開始,向學生強調這個游戲考察的是注意力。聽老師讀故事,聽到有關“3”的字音時,快速用手去抓身邊同學的右手食指,同時將自己的右手食指從另一個同學的左手掌心逃脫出來。
在玩游戲之前,我提醒他們去觀察同學們的表情、動作、語言并記住自己的想法。一切就緒,我開始講故事。故事不長,為了達到突然的效果,我故意說“是大山,不是大三”結果有許多同學都愣在那里,不知所措。有時在說數(shù)時,說到1,2,我故意說數(shù)1不說3,很多自作聰明的學生覺得肯定是“3”,立刻伸手去抓別人,結果答案是“1”但是我立馬用很快的速度讀出“3”馬上剛剛還在幸災樂禍的學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淘汰了。有的學生主動去抓別人的手指,但是自己的手指不幸被別人抓住,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精彩一幕。這些都成了學生寫作時一個很好的素材。這個游戲,我在自己班里做時,學生很興奮,有時,我都有點控制不住課堂,學生都在興奮地談論自己剛才地感受,也不去聽老師講故事。這一次學生表現(xiàn)的很好,沒有出現(xiàn)我擔心的場面。
游戲結束后,我和同學們一起回憶,談感受。這一環(huán)節(jié)共5分鐘,浪費了2分鐘,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說的興趣。
“游戲馬上開始了,你是什么心情?心里在想些什么?”
“你是哪一回合被淘汰的`,為什么淘汰?現(xiàn)在什么心情?”
“剛剛誰的表現(xiàn)讓你最難忘?”
“作為最后的勝利者,你現(xiàn)在什么感受?
最后讓學生趁熱打鐵,根據(jù)這次游戲動手寫習作。同學們不僅寫作熱情很高,還寫出了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對比。
這次習作,字數(shù)都很多。最少的396字1人,442字1人,500-600字的11人;600-700字的18人;700-800字的7人,800字以上的2人。學生書寫認真,習作有條理,無論是游戲開始前的,還是游戲被淘汰后的,還是游戲獲勝后,都有自己的心理活動描寫。寫游戲感受的有32人(共40人)有的學生寫到:這次游戲,讓我悟到獲勝的關鍵所在就是身體的協(xié)調性和大腦的反應能力。還有的學生說:“這全游戲的關鍵是練習你的反應力、敏捷力、聽力這三點。沒有這三點。你很難取得冠軍!边@足之處是,只有很少部分學生能把動作寫具體,還用上了比喻句。
有很多學生的動作描寫不具體,怎么抓,怎么逃,沒有寫出來。我感受到:小學生寫不具體,不僅是一次活動體驗不足,更重要的是缺少有意觀察,刻意觀察。有的同學只注重了表面現(xiàn)象,沒有仔細地觀察活動中的一行一動,這就缺少了真情實感。游戲雖然能激發(fā)他們想要表達的欲望,讓他們?yōu)榕d趣而寫,但觀察不細致,就不可能寫出充滿童真色彩的習作。
作文教學反思13
作文講評課是作文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huán),是作文批改的延伸和發(fā)展。作文講評課組織得好、開展得好,可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寫作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再創(chuàng)作的熱情。
這堂作文講評課是建立學生完成以《關愛》為內容的習作、教師對學生習作進行批閱后進行的。課前,我對學生的習作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與整理,找出學生習作的閃光點與需要加強的方面。教學中,回顧本次習作目標進行習作總評,再欣賞學生佳作,對在佳作的學習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習作目標完成和寫作的方法上借鑒。再找出學生共同問題的所在,讓學生運用領悟到的寫法共同修改有問題的`習作,在交流中總結習作修改的方面和方法。最后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的習作進行第二次寫作。
反思這堂作文講評課,我認為其成功之處在于:首先教師要給自己一個恰當?shù)亩ㄎ唬缪莺脤а莸慕巧,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向目標。這中間,教師要擅于調控課堂,做到有收有放,收放自如。其次,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師是活動中的一員,在生生、師生的互動中生成新知識。再次,要擅于評價和鼓勵,用精當?shù)脑u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課上,我還注重讓學生練習有條理地說話、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思想感情,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的意識和能力等,。讓作文課不單是寫,而且還有聽、說、讀等方面的訓
練。本課里同樣也有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如:
環(huán)節(jié)上還有些把得死,想放開,可是不知道學生會說什么,怕駕馭不了,所以設計的時候還是走了保守的路線。這說明還是課堂調控能力不是很強,需要進一步鍛煉并加強學習。
在方法的總結上還是老師說得多,學生的認識僅限于表面,說明寫作方法的指導、評價的角度及語言的運用還是把握不好,同學們閱讀面太窄,詞語匱乏、見解不足,回答問題不夠積極主動,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指導,促進學生的寫作、評價水平都能提高一個新高度。
作文教學反思14
語文能力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清楚地知道: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要讓學生掌握三種文體和應用文等寫作能力,作文水平達到規(guī)定的層面,以適應升學或就業(yè)的需要。然而具體到實施作文教學,教師往往一口難言,尤其是對于山區(qū)中學教師難教、難改;學生難學、難寫。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原行九年義務教育初中三年六冊語文課本長期性的定勢影響。其六冊課本,每冊八單元約三十課左右。然而寫作知識和訓練點散見于閱讀之后或課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斷等基礎單項訓練和梯度性的作文訓練。整體上明顯的現(xiàn)出重讀輕寫,寫作依附于閱讀的情況。第二方面,課本上的寫作知識介紹簡約,作文訓練點分布零散,點與點間聯(lián)系疏松、銜接不強;缺乏具體的作文教例、教參、教案等工具書,。第三方面,寫作訓練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訓練,有些作文訓練重復出現(xiàn),“讀后感”的訓練在四冊、五冊、六冊分別出現(xiàn)一次,占其八分之一。教師多年教學的習慣形成其定勢思維及做法,如今日益顯出其的不適應性。
困境之二:源于教師。教師首先苦于手中無作文教材,僅憑單元之后 的短小作文指導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造成教師作文課難備、難教,故作文課堂教學彈性大,或多講,或少講,甚至不講,只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寫出,整堂課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完成。這樣隨意、自流、無序的作文教學,知識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學的預期目的。其次,原初中語文大綱規(guī)定:“作文每學期不少于八次,并經(jīng)常進行片斷訓練!苯處煏r常因難教、怕改而將作文訓練的次數(shù)等于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訓練又如何能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呢?再次,絕大多數(shù)教師仍較重視閱讀課而輕視作文課。每學期二十周左右。大多數(shù)教師只勤于講課文。卻又把讀寫分開,加之一個月兩次作文訓練占兩三個課時,一學期包括兩次統(tǒng)考的作文評講,也只占二十個課時左右。作文教學嚴重失衡是學生作文能力不強的直接原因,也是學生作文難的原因之一。
困境之三:源于學生。大部分學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山區(qū)學生生活面相對較狹窄,又忽略生活的觀察,因而素材少——沒話寫;沒有掌握各種文體審題、立意和布局謀篇的基本寫作知識及方法——不會寫;認識能力低,語言詞匯單薄,駕駛語言能力不高——寫不好;這是山區(qū)學生作文“三大難”問題,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原因。
總之,面對種種境況,山區(qū)中學作文教學確實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應如何走出困境呢?尋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問題,這是語文教師務必面對和肩負反思的職責。要從反思中尋求出路,要勇于正視上述陷我們于困境的種種問題,針對問題,尋求對策。
一、作文教材就在課文里
教師僅依靠單元后的`作文訓練資料作講課內容確是不夠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材永遠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課文里。這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對每個學期的作文訓練的任務,達標要求等要心中有數(shù),結合學生實際來對作文體裁、命題、內容、要求等制訂一個詳細作文計劃。然后教師利用閱讀教學來指導寫作,將讀和寫結合起來,讀是寫的基礎,閱讀為寫作鋪路。選擇恰當?shù)摹⒌湫偷恼n文做寫作學習的例文,仿寫的對象根據(jù)所選課文內容、特點來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怎樣開頭、結尾有特色,怎樣描寫生動、豐富、細膩,怎么議論有說服力等。這些課文就是我們作文教學的好教材。關鍵在于教師的善用、巧用。其次也應結合作文訓練內容,補上一些具體的,系統(tǒng)的寫作理論知識,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提高作文指導課的實效
針對作文課存在隨意、沒有確定的教程、知識含量低的情況,豐富作文課堂內容,提高作文指導實效是其出路,從形式上談,教師大可根據(jù)文體內容設計多種形式的課型,優(yōu)美語段賞析課、片斷練習課、材料評議課、看圖說話課、讀書活動課、作文討論課等,教師根據(jù)不同的訓練目的,從不同的角度確定作文學習的重點和要求,豐富作文課堂教學內容,發(fā)揮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從內容上談,則要提高作文課的指導實效、訓練實效。每一堂課都要提出明確的訓練項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布置一篇作文練寫,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導和作文后的評講。堅持做到講課有內容,訓練有重點目的,評講有針對性,加強體現(xiàn)作文課指導意義,提高作文教學實效。
三、幫助學生解決“三大難”問題。
“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是學生作文三大難題。為了讓學生有話寫,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學校生活素材,例如開校會、文藝晚會、野外活動、課外閱讀活動等進行作文教學。多鼓勵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參與生活,多與親人和友人交談,多看書讀報、看電視,從不同的角度去關心社會,了解社會的變化。盡力拓寬學生社會見識,積累生活素材,言之有物,為解決“沒話寫”的難題創(chuàng)造條件。此外教師要挖空心思切合學生生活來命題或開設話題,以利于學生有話寫。其二,“不會寫”是存在學生中最突出的難題。寫記敘文怎樣才生動、形象;寫議論文怎樣講道理;寫說明文怎樣說才明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心中不會寫的疑團。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疑團逐步解疑,對學生,進行審題、立意、片斷寫作等各種不同方面的專項訓練。有必要教給學生各種文體的基本寫作知識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技巧,使學生學會寫。例如初三級學生在復習寫一人數(shù)事的記敘文時,學生通常不是惱于沒有素材,而是苦于文章結構思路如何安排,數(shù)事如何組織。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指導這類文章審題、立意、組材的同時,示范教給學生用“引聯(lián)式”基本寫作思路:睹(聞)物思人——聯(lián)想回憶——睹(聞)物議人——總結全篇,揭示主題。結果學生很快地確立主題,按照這個寫作思路,較好地完成作文。第二次訓練這一類記敘文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懂得靈活運用教師教給了寫作思路和方法來作相應的變通來布局。這個教給是作出示范,并不等于會局限學生個性發(fā)展,扼殺其創(chuàng)造精神。相反,教師更鼓勵學生在學會寫的基礎上大膽變通、創(chuàng)造革新。就像一個人,首先教會其走路,他才會條條大路通羅馬。其三,為了解決學生“寫不好”的難題,要求學生必須持之以恒的學習和積累詞匯。教師好好利用大量閱讀課文的教學來重視詞句的學習,指導學生掌握詞語的語體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圍等。也對一些生動語句多作仿寫;蚪o一組詞語寫一段話的練習,有意識的把要求學生把新學習的詞匯靈活運用于寫作之中。學習分類摘抄,做讀書筆記,片斷練習等。這樣才有可能寫得好。同時要在學生中確立一種思想,作文不是寫好的,而是改好的。《醉翁亭記》中“環(huán)滁皆山也”就是歐陽修七易其稿最后改成的。學生應從作文的修改中達到寫得好的目的。
四、重視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個性、豐富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興趣。
素質教育注重人格的養(yǎng)成,個性的發(fā)展,弘揚創(chuàng)造精神。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必須緊跟時代的要求,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個性,靈性從應試教育模式的禁錮中解放出來,拓寬學生寫作的寬度,寫作的自由性。讓學生用其眼睛,用其心靈去察看社會,體驗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再用心去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其有充實的生活,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則更新觀念,投身到教育的浪潮中,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捕捉他們生活的熱情和興奮點來實施作文教學,激發(fā)學生情感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情因境而發(fā),則學生有話寫、容易寫、愛寫,學生寫作興趣活躍起來,作文教學出路可尋。
總而言之,山區(qū)中學的作文教學確實陷于困境之中,是語文教師中老大難問題,到了非改革變新不可的地步,我們初中語文教師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那就讓我們攜手面對,去反思、去探討、去實踐,走出困境之路一定會讓我們找到,寫作之花一定讓我們擷取。
作文教學反思15
隱憂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尺度。課改的不斷深入,已使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作文教學依然未見有像閱讀教學一樣的大舉突破,原因較多。作為一線教師,我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一,從教師功利的思想來說,作文的地位在應試中的逐漸頹弱已是現(xiàn)實。特別是統(tǒng)一閱卷流水作業(yè)時,大面積的作文只是被看了個大概就打了分,且作文分數(shù)參差較小,要想通過作文占據(jù)優(yōu)勢不如通過強化基礎知識和閱讀能力來得輕松直接。其二,從教師非功利的立場來說,作文的訓練涉及師生多種能力的整合,其繁瑣程度不亞于其它方面的教學,且作文指導見效慢,周期長,好多老師不愿意花過多時間和精力用于學生的作文指導。這就造就了為了省事的“先進經(jīng)驗”——一味地、頻繁地讓學生背作文、抄作文,既無老師有效指導,又無自己靈活借鑒,但抄得多了,總有幾個類型、幾個事件可以“信手拈來”,考試的作文還居然都是高分,(很多時候,閱卷老師明知批閱的是抄襲的作文,但因為種種原因,還不好下手扣分,總不能在閱卷場上被人索要證據(jù)吧)。殊不知,學生不愿自己思考,同一題材的事可以從四年級寫到六年級甚至初中;學生抄的習慣成了自然,考試時,作文可以不假思索,篇篇字數(shù)達標,文句通暢,表達優(yōu)美,看似有真情實感,夾敘夾議甚至頗有哲理,實則是無病呻吟,莫名空嘆!寫人必定是“高、大、全、空”;寫事必定會“真、善、美、假”,看到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語文被弄得這樣無趣,讓人擔憂;想到我們是一個還沒有培養(yǎng)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國家,無盡悲哀!
思考與對策
如何才能讓老師們重視作文教學并重新審視當前作文教學的弊病,除了改革評價方式,(專家已多有論斷,這里不再贅述。)我想還是要從老師的觀念入手,摒棄過多的功利思想,真正回歸到素質教育的道路上來,從教學策略上下功夫,一切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出發(fā),從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入手;指導學生學積累素材,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學會修改,樂于展示;堅持批判地借鑒,堅持原創(chuàng),堅持我手寫我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發(fā)掘作文訓練的效益等等。下面就小學高段作文指導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做法和淺薄見解,望批評指正。
策略一,生活是習作最廣的源泉,培養(yǎng)興趣是首要條件。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讓學生樂于書面表達!比ツ杲拥陌,別看已是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還經(jīng)常為寫什么愁眉苦臉,提起筆找不到素材或是切入點,急得抓耳撓腮,一說到寫500字就仰天長嘆,對老師提到的例子、片斷、技巧、思路,好多學生感到只可欣賞,不可模仿……第一次作文課我就先敗下陣來。我認識到這些孩子沒有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沒有用作文這種方式表達對生活的思考與感動的愛好,沒有用文字展示自己風采的信心和樂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讓他們練就一雙發(fā)現(xiàn)真善美的眼睛,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不管以何種方式,首先要他們開口!于是我設立了悄悄話信箱,愿意寫就寫,時間自由,形式無限,寫一些只想告訴老師的事,未經(jīng)作者同意絕不分享。剛開始幾天里僅收到了幾張紙條,后來逐漸多了起來,甚至還有孩子深夜難寐,寫家庭離散、親人逝去、悲恨相續(xù),寫愛恨哀愁、郁結于心、不吐不快……教學之余,我讀著孩子們的“悄悄話”,快樂著他們的快樂,悲傷著他們的悲傷,鄭重對待他們寫的每一件事。在后來的幾次練筆中,曾經(jīng)被我批改的“悄悄話”竟然成了學生作文的素材,以至于有個孩子邊寫邊嘆,淚眼潸然。如果事先沒有讓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留意、積累,寫出來的文章必定是泛泛而談,沒有真情實感。
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我們就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興趣;確定好主題,適當增加練筆次數(shù)是好事,但學生必定不是高產(chǎn)作家,有些老師要求學生每天都要完成一篇日記,我相當不贊成。理由很簡單:第一,老師沒有那么多時間批改,如果只是批個“閱”或是“很好”,沒有具體的指導意見,學生還是不知好在哪里,得不到有效指導;第二,學生沒有那么多素材可寫,勉強寫一點不痛不癢的事,即使寫了也難以深入,每天的日記極易變成每天的痛苦與敷衍。我只讓學生寫寫周記,且上交作業(yè)時間可以“談判”。每周一就將周記要求解釋布置到位,余下幾天學生可以嘗試著思考,并與我交流,我常說:“有空有心情的時候你就寫寫吧!”結果敷衍的少,精彩的多。加之我在批改、評講時不吝惜對學生的贊揚鼓勵之辭,學生寫作的興趣就日漸高漲。
策略二,指導學生學會積累素材,培養(yǎng)學生寫作技巧,學會修改,樂于展示
首先,借助生活經(jīng)驗,積累素材,讓孩子“言之有物”。
直接的經(jīng)驗需要立足生活“親歷”。去年,我既上語文課,又上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要求寫熱愛祖國的演講稿,作文前,我就先讓孩子們在辦手抄報,在《品德與社會》書上找材料,開展辯論會等積淀材料和語言。我上品德課,每兩周要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yè),例如:給父母洗腳讓父母寫下感言貼到班上張貼欄;用30元給家里操辦一頓周末午餐,從采購到煮飯、飯后洗碗都是自己干。在后來的作文中這些都成了素材,在孩子言行中能見到這些活動的影響深遠。
間接的經(jīng)驗可以立足書本“經(jīng)歷”。我校開展的書香校園工程,廣泛、深入開展的課外閱讀、親子共讀活動極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提升了廣大師生的涵養(yǎng)。參加興趣小組活動、讀書、看電影成了我班學生的最愛。素材多了,就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
其次,借助文本的研習,在閱讀課中滲透作文技巧的傳授,讓孩子“言之有序”。
對于作文技巧講授的有關問題,一直引起人們的'注意,有人認為“文無定法”,學生作文的提高,不是講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對于這種看法,我不能完全茍同,我覺得,作文雖無定法,卻有規(guī)律可循,這規(guī)律就需要講授出來,否則,一味多練,免不了走彎路,浪費時間。那么,作文如何講授?每周的作文指導課只有兩節(jié),要想通過這兩節(jié)課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那顯然是不可能的。鑒于此,我認為,作文講授的觸角,不僅要伸向作文課,而且也要伸向閱讀課。在閱讀課中,重點詞語的分析、幾組詞的比較、仿寫句子等都是交給學生如何字斟句酌,如何遣詞用句;在閱讀課中,因文而異,設計一些課堂即興練習。如:擴寫——補足細節(jié),補足對話;改寫——變換人稱、變更順序、將古詩改成記敘文;續(xù)寫——順著文路寫下去,編一個意料之中的結局,以此訓練學生求同思維,逆著文路寫下去,編一個意料之外的結局,以此訓練學生求異思維。今年在教了童話故事《去年的樹》以后,我讓孩子們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將鳥兒為了一句話的承諾追尋樹的故事改寫成“樹等鳥”的版本。通過這些聯(lián)想和想象的小練筆,教給了學生思維的方法。在訓練中我還注意強化了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訓練,每一篇作文經(jīng)老師批改后,再進行小組內交流,評講后還要進行班內交流,學生每次讀別人的習作不少于三篇,現(xiàn)在作文交流傳閱已蔚然成風。
策略三,教師要拓展作文教學的視野,縱向繼承,橫向借鑒,堅持原創(chuàng),堅持“我手寫我心”。
我們很多老師常常感嘆不知該怎樣上作文課,所以我們先要繼承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的寶貴經(jīng)驗——習作訓練措施的多樣性,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訓練的基本途徑:從說到寫;從述到作;從仿到創(chuàng);從部分到整體;從課內到課外。然后看一看不同作文教學流派的獨門絕招,比如李吉林“情境教學法”;余同生“童話引路作文起步訓練” ;丁有寬“讀寫結合法”;吳立崗中段作文“課內素描”;劉中和“片段訓練與快樂作文”等等。都特別強調讓學生的作文能夠保持新鮮,流露真情實感,透出那份與他們實際相符合的童真童趣。有道是:“不精不誠,不能動人!笨扇缃窈⒆觽冊诳荚囍袨榱俗非笞魑母叻,普遍存在著說假話、寫空話、講套話,而且寫作材料也如此雷同:深夜突然生病,媽媽背我去醫(yī)院;系著鮮艷的紅領巾扶盲人過馬路,得到了盲人的夸獎……怎么辦?我們教師必須要做到收放自如,還給學生一個自己的空間,當學生的思路慢慢地被生活的大門打開以后,才適時向他們提出習作的具體要求,規(guī)范學生在習作時應當寫什么,這是“收”;再放手讓學生去寫自己想到的、認識到的、要表達的事物,想怎樣表達就怎樣寫,可謂“放”,只有教師做到了“收”、“放”自如,才能點燃學生思維好火花,作文才能流露“真情實感”。
策略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發(fā)掘作文訓練的效益。
用聊天的時間打自己的優(yōu)秀作文并發(fā)到老師的郵箱,是大多孩子引以自豪的事;期末全班來合編一本精美的作文集并請我來寫序,是我們開心的事;推薦優(yōu)秀作文評獎更是讓我們無比興奮的事……有了活動的進一步延伸和拉動,作文教學的效益就挖掘得更深了。
總之,作文教學無難事,只怕遇到有心人;認定目標,努力去做,終有回報!
【作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作文的教學反思12-08
作文的教學反思11-21
作文教學的教學反思12-06
英語作文的教學反思06-02
英語作文的教學反思05-25
[經(jīng)典]作文教學反思06-21
作文教學反思05-27
中考作文教學反思06-02
動物作文教學反思06-05
小學的作文教學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