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書育人的高考寫作素材
導語:重慶市綦江區(qū)趕水鎮(zhèn)太公山,山腰有一所叫太公村小的學校,屬于民族小學一個教學點。只有一位老師和一個三年級學生。老師令狐克洪從教41年,本可以申請調走,卻甘愿留在這里教書。小學副書記說,最后一個學生一天不愿下山,村小教育資源就一天不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素材,歡迎閱讀,謝謝!
一個學生的學校:他既是校長老師廚師 更是爺爺
適用話題:教育、職責、盡責、感恩、奉獻
每天早晨,教室門口,譚陸森都會畢恭畢敬地給令狐老師鞠躬行禮。
綦江區(qū)趕水鎮(zhèn)太公山,海拔不算高,站在山腰,山下的渝黔高速公路看得一清二楚。山腰之上,有一所叫太公村小的學校,只有一位老師和一個三年級學生。為了讓這個學生接受到公平的義務教育,從老師到學校,各種愛的力量在這里匯集。
“我當著其他人的面不止一次說過,他們兩個就像是爺孫”
這個三年級學生叫譚陸森,9歲。這位老師叫令狐克洪,今年9月就60歲了,已連續(xù)從教41年,該退休了。
上學期,太公村小還有譚陸森和另一個學生。這學期,另一個學生也去山下讀書了。
27日,周一。早晨7時剛過,令狐克洪準時出現在學校操場。約1小時前,他從山下的趕水鎮(zhèn)動身往學校趕。掃操場落葉、挑中午做飯的水、打開教室門……不一會兒,譚陸森也來到學校,準備上課。
熟悉這對師生的村民都知道,如果8時后譚陸森還沒出現在學校,他鐵定掏出手機撥打譚陸森父親的電話。這個舉動,跟本學期以來令狐克洪與譚陸森的一個約定有關:早晨8時前,若譚陸森沒到校,令狐克洪一定會打電話問家長是啥原因;下午3時放學后,譚陸森步行回家約40分鐘,到家就用家長的手機撥令狐克洪電話,通了響三聲以上才可以掛斷,令狐克洪節(jié)約話費就不接聽;如果1小時內未收到譚陸森的電話,令狐克洪會馬上撥打家長的電話,若電話打不通,他會立即步行到譚陸森的家看個究竟。
這樣的意外,前段時間就發(fā)生過一次。16日下午4時后,令狐克洪沒收到電話,心里急得不行,匆匆趕到譚陸森家,沒人。一問鄰居,才知道譚陸森的二婆婆生病了,爺爺和爸爸去山下照顧二婆婆了。譚陸森回到家后沒法打電話給令狐克洪,便跑到山下去找家長了。
太公山臨近山頂的地方,住著譚陸森上學期的唯一同學張瑩雙。這學期,張瑩雙到趕水鎮(zhèn)街上讀書了,不過兩個小伙伴的友情并沒因此中斷。譚陸森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張瑩雙知道他和令狐老師的約定后,好多次都對他說,特別羨慕他一個人得到令狐老師全部的關心。
譚陸森的父親譚世友也說,有時看到令狐老師對兒子的牽掛,自己內心既感激又自責,因為令狐老師對兒子的關心甚至超過了自己。“我當著其他人的面不止一次說過,他們兩個就像是爺孫。”譚世友說。
27日上午第3節(jié)課是數學課,譚陸森做錯一道題。令狐克洪躬身課桌邊,耐心解講。下課休息時間,令狐克洪馬上到廚房洗菜,用電飯煲煮飯。第4節(jié)課一結束,他又小跑到廚房,鍋碗瓢盆聲不時響起,椿芽炒蛋、青椒肉片等四菜一湯很快上桌。吃飯時,他把第一夾菜給了譚陸森。
飯后,令狐克洪沒回寢室睡午覺,而是陪譚陸森在操場上打起乒乓球。“確實有人說我和他是爺孫。”令狐克洪對重慶晚報記者說。
“我們?yōu)樗麖慕?1年的赤心感動,更為他不計回報的苦心動容”
太公村小屬于趕水鎮(zhèn)街上的綦江區(qū)民族小學的一個教學點。小學副書記王芳分管教學工作,她告訴重慶晚報記者,令狐老師的家在趕水鎮(zhèn)街上,以他的年齡和工作資歷,如果申請從太公村小調到民族小學授課,沒有任何人有意見。但這學期以來,他每周一至周五在村小授課,課余還要義務照顧譚陸森的午飯等瑣事。下午放學后,約10分鐘的車程就能回到家,他卻毅然選擇周末才回家。更難得的是,他對此沒抱怨一句。
“在太公村小,譚陸森是最后一個學生。他一天不愿下山,村小的教育資源就一天不斷。”王芳說,本學期,校方在譚陸森報到當天,就把太公村小如何運行提上議事日程,最終確定每周三由音、體、美三科老師到村小授課,語、數等其他課程由令狐克洪一肩挑。也就是說,一到周三,譚陸森便有四個老師為他一個人服務。
22日,重慶晚報記者有幸見證了四位老師分別給譚陸森授課的全過程,一絲不茍,專心敬業(yè),甚至還有空中課堂這種多媒體教學手段。譚陸森學得也很認真。
綦江區(qū)民族小學校長蔡洪告訴重慶晚報記者,不管譚陸森愿不愿意到山下的小學讀書,太公村小的義務教育資源跟民族小學完全相同,雖然這種教學的成本比較高。“民族小學只有三位音、體、美老師,每周三這一天全都去太公村小了,當天學校涉及音、體、美課程的教學就只有跟著調整。”
今年9月,令狐克洪將滿60歲,按規(guī)定該退休了。那時,譚陸森也會從三年級升到四年級。
令狐克洪無數次設想過,到了9月譚陸森仍不愿下山讀書,太公村小該如何繼續(xù)?這事也讓學校領導犯愁。令狐克洪向校領導提出一個權宜之計:若學校沒找到老師接替他,他愿以干爺爺的身份繼續(xù)教譚陸森學習。
“我們?yōu)樗麖慕?1年的赤心感動,更為他為了譚陸森的學習不計回報的苦心動容。所以,我們不贊成他這個所謂的權宜之計。”校方有關人士稱,下學期譚陸森若仍留在村小,校方將調其他老師接替令孤老師的工作,每周的音、體、美課程同樣會繼續(xù)下去。
“娃兒還多次說,下山學習可以,但要看到媽媽回家后才同意”
那么,一個疑問出現了——是什么原因讓譚陸森不愿下山跟其他同齡孩子一道學習和生活呢?
每周,令狐克洪要對譚陸森家訪一次以上。他發(fā)現,這個孩子跟曾祖母的感情特別深。山下的小學是寄宿制學校,這意味著每周譚陸森只有兩天能見到曾祖母等家人,這讓譚陸森無法接受。
順著太公村小后面那條水泥路步行約四五十分鐘,重慶晚報記者一行便到了譚陸森的家——一樓一底的磚房。“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歌聲從堂屋傳來。
唱歌的正是譚陸森。不光唱,他還雙手貼耳,做出兔耳朵的樣子,搖頭晃腦的肢體語言,逗得一位嘴不見牙的老太太樂呵呵地笑。
令狐老師說,老人是譚陸森的曾祖母,今年94歲。話音剛落,老人拄拐費勁地想從坐椅起身,招呼我們落座。譚陸森懂曾祖母意思,趕緊扶住,寬慰曾祖母不要急。老人數次張了張嘴,想回應曾孫,卻始終未吐出一個字。
“曾祖母叫我給你們問好。”譚陸森說,他能讀懂曾祖母的眼神。
聽說令狐老師和重慶晚報記者來訪,譚世友從附近干活的工地趕回來,寒暄中得知他每天薪酬120元。此時,譚陸森趴在靠近門檻的小桌做家庭作業(yè),曾祖母始終坐在桌邊的椅子上,她那雙昏花的眼睛,不時定格在譚陸森身上。
陽光照射進半個堂屋,恰巧照著這對祖孫,時間仿佛停滯。
譚陸森的媽媽沒有出現。譚世友解釋,去年10月妻子去杭州打工了,今年春節(jié)沒回家。對于妻子的其他情況,譚世友似乎不愿多說,只是悶聲抽煙,嘆氣連連,“只是苦了想媽的娃兒。”
“娃兒下山讀書的事,我完全支持。只是每次他都講,不想離開曾祖母。娃兒還多次說,下山學習可以,但要看到媽媽回家后才同意。”譚世友坦言,“娃兒的要求并不過分,但確實讓我覺得比在工地干活還累。”
后記
令狐老師有一個期盼
昨日發(fā)稿前,令狐克洪給重慶晚報記者打來電話。他說,從教41年,經歷了代課老師、民辦老師、公辦老師,料到了自己退休的那一天,卻沒料到這時全校只有他一個老師,學生也只剩一個。
他說,要盡力勸說譚陸森到山下讀書。到了下學期,他期盼著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周末,譚陸森快樂地走在從山下回家的路上;媽媽已經從杭州回家,張羅著他喜歡吃的飯菜;曾祖母也邁出堂屋,在陽光下等著撫摸他那靈光的腦袋……
【教書育人的高考寫作素材】相關文章:
教書育人的高考寫作素材06-07
高考寫作素材10-13
高考寫作素材推薦08-14
高考寫作素材專輯03-28
高考語文寫作素材10-25
2017高考寫作素材08-14
2017高考經典寫作素材04-05
以小見大的高考寫作素材08-17
2017高考寫作素材:名人素材經典評析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