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視敦煌高中生作文
敦煌遭到嚴重破壞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大量珍貴文物外流,洞窟、壁畫、雕塑的損毀殘不忍睹,漠視敦煌。重新修復吧,誰又能達到原本的藝術水平?總之,目前以及迫近的將來,敦煌的修復是沒有指望,只能保護殘存的部分了。 當初王圓箓發(fā)現(xiàn)了敦煌,好歹也算報了官。誰都知道,憑王一己之力或毀或護,對龐大的敦煌充其量都只是九牛一毛,錯就錯在甘肅的官僚們沒有多少反應,倒是國外的探險家笑容可掬地通過與王圓箓不斷的交易瘋狂地啃噬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遺產。
當初清王朝將圓明園建到了富麗堂皇的極致,從全國搜刮文物珠寶堆砌彼處。對這樣一所皇家園林,清政府自然重視——這是比敦煌優(yōu)越一點的——可惜軍費都用在園林上,兩軍交戰(zhàn),清軍一觸即潰,結果圓明園的下場比敦煌還慘,片甲不留,只剩遠瀛觀的殘垣斷壁常作為代表出現(xiàn)在照片上,絲毫不見當年風采。
也許清政府的態(tài)度已毫無意義,在封建社會已走上末路的年代,一個王朝再也無力保衛(wèi)它的疆土和子民,連其自身也搖搖欲墜。 也許,憤怒的洪水應傾瀉向清王朝,可愛新覺羅氏的朝廷對于中華民族又何嘗不象王圓箓對于敦煌——只是一個錯步上臺的小丑,封建制度的消亡已同敦煌的發(fā)現(xiàn)一樣不能再拖了。 再進一步說,敦煌的慘狀就要歸罪于封建制度。然而敦煌恰恰就誕生于封建社會,并且二者又同處于中華文化同一背景之下。如此說來,這一悲劇倒正象是封建制度親手掐死自己剛出世的兒子,中華文化左手持刀砍掉自己的右手,漠視敦煌。
所以,結論只有一個:這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文化矛盾自然作用的結果。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文帝尊儒排佛,陳勝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對抗所謂天子之道,以一種文化消滅另一種文化。 最終,扯回敦煌。中華是世界上唯一不曾間斷的古文明,文化積淀厚重,沖突難免此起彼伏,在歷史進程中總有一部分文化以某一方式被毀滅,就象一個空位總得有人坐上去,非你即我。敦煌之不幸在于它恰好遇上這樣一個空位。可以說,敦煌的破壞是正常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的民眾們對這正常的狀況深感痛惜及憤恨。出于這種感情,學者們的研究很投入;而且資料越匱乏,民族羞恥心就越強烈,動力也越大,這是好事。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京韻大鼓、民間剪紙、年畫等傳統(tǒng)文化藝術形式卻因乏人問津而面臨失傳的窘境。戴高樂說:“親近產生輕視!辈灰獮榱俗⒍ㄒ獨绲亩s了本應輝煌的.。也許,在我們聚精會神于敦煌而對其他同樣寶貴的財富熟視無睹的同時,我們的子孫已注定了和我們一樣的命運。 簡評: 讀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任何一個有良知的、有民族責任感的國人心里都會沉甸甸的,為我們最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遺產的流失而惋惜,更為這場巨大的民族悲劇痛心不已。這種沉痛這是觸發(fā)作者寫下這篇文章的媒介。
那么,到底誰是制造這場悲劇的罪魁?余先生在文中已經(jīng)明確地告訴我們“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追根究底,我們不免會把罪責歸結為抽象的封建體制,而這個答案總讓人隱隱有些心虛。作者認為這出悲劇的發(fā)生是必然的,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文化矛盾自然作用的結果”,是“以一種文化消滅另一種文化”,這樣的認識閃爍著知性的光輝,讓人嘆服今天中學生的認識深度。
【漠視敦煌高中生作文】相關文章:
漠視是貶義詞10-28
敦煌日落作文09-10
敦煌的藝術精選作文06-19
美麗的敦煌作文02-25
被漠視的生命作文(精選14篇)06-21
我不再漠視母愛作文500字10-14
漠視規(guī)則,誰之殤高中作文09-09
旁觀者的漠視初三作文11-02
作文:漠視也是一種關懷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