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優(yōu)秀作文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
1、重視每一個學生。
教學歸根到底是育人的事業(yè),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人的大寫的人,對于大部分家庭來說,一個孩子身上寄托了全家?guī)状说南M斎徊豢刹恢匾暶恳粋學生。記得看過一個央視記者對劍橋大學校長的采訪,劍橋大學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學,這里走出了達爾文、牛頓、霍金等了不起的科學家,學校實施導師和研究生一對一制度,這一塊每年的支出遠遠大于收入,需要通過其它的途徑來貼補,但是這項制度堅持了若干年,就是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們當然不可能只教一個學生,好在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小班化教學逐漸成為發(fā)展趨勢。
如果說重視每一個學生體現(xiàn)了一種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話,那么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最好的那一個”則體現(xiàn)了一種深沉博大的愛和對教育的信念。蘇霍姆林斯基是相信的,他的所有理論都建立在這一基礎上。他多次談到對后進生的教育,舉了一些具體的事例,講了一些具體的做法,與我們見到的補差工作迥異。他不回避這些學生記憶力、思維能力差的客觀真實,但他相信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興趣特長的火花,通過科學的方法、耐心的教育,后進生早晚會開竅。他一再強調不能讓學生失去自尊感和自信心,他不會逼著學生死扣書本習題,他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進行思維訓練,他給這些學生布置適當?shù)淖鳂I(yè),他帶領他們閱讀,他相信每一棵草都會開花。
反思自己的工作,很少這樣細致地去研究過單個的學生,往往都是籠統(tǒng)地教,籠統(tǒng)地要求,學生達不到自己的.目標便遷怒于學生,怪他們不聽話,不用功,怪家長不重視,無非是要推卸責任而已。從這學期起,要重視因材施教,哪怕做不到重視每一個學生,也要挑選幾種典型的學生進行個案研究并作好記錄。
2、相信閱讀的力量。
閱讀是有力量的,這一點我毫不懷疑。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每天讀書的人跟總不讀書的人精神世界、生活方式肯定不一樣。但是閱讀的力量要靠自己去挖掘,我自己讀什么書,怎么讀,我的學生又該如何,我還有很多困惑,這是我目前最關心的一個話題,有些茫然。當然,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很多啟發(fā),比如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讀書和教學研究相結合是教師的成長之道;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有一本或基本屬于自己的根本書籍,這些書要反復閱讀;一定要重視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其主要途徑是發(fā)揮教師的榜樣作用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讀書的樂趣;讀書要思考,不能食而不化,要融會貫通……
3、學習是一種生活。
我們常常跟孩子講,為什么要好好學習?就是為了將來有一個好工作,好前途,好生活。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學習是痛苦的,但又是必需的修煉,為了將來得道成仙。所以我們常常讓孩子為了將來的快樂犧牲了現(xiàn)在的快樂,很多孩子變成了學習的機器,很多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之后就再也沒有快樂的能力了。
其實,學習應該是一種生活,它貫穿人的一生,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方式。對于孩子來講,學習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緊張卻又快樂。學習不僅僅是坐在教室里上課、寫作業(yè),還包括旅行、游戲、唱歌、跳舞、畫畫、勞動、讀自己喜愛的書,甚至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學習是一種生活,它能讓孩子發(fā)現(xiàn)世界的奧秘,發(fā)現(xiàn)自我的力量,從而樹立終生學習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