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
青島,山東省地級市,簡稱“青”,國家計劃單列市、特大城市、副省級城市,山東省經(jīng)濟中心、是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重要的現(xiàn)代海洋產(chǎn)業(yè)發(fā)展先行區(qū)、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海上體育運動基地,“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jīng)濟走廊主要節(jié)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zhàn)略支點。被譽為“東方瑞士”歐韻之都、“中國品牌之都”稱號。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地處中日韓自貿(mào)區(qū)的前沿地帶;東北與煙臺毗鄰,西與濰坊相連,西南與日照接壤;總面積11282平方公里,轄7個區(qū),代管3個縣級市,2016年,總人口920.4萬,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10011.29億元,人均生產(chǎn)總值109407元。
青島地區(qū)昔稱膠澳。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的發(fā)祥地,6000年以前,就有了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因樹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原為一漁村名。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駐兵建置,1897年德國租借并建設港口和鐵路,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占領青島。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擁有嶗山、青島奧帆中心等景點。
1
青島(沿革)
青島市市名以古代漁村青島得名。青島市專名“青島”本指城區(qū)前海一海灣內(nèi)的一座小島,因島上綠樹成蔭,終年郁郁蔥蔥而得名“青島”,后于明嘉靖年間首度被記載于王士性的《廣志繹》中。
明萬歷七年(1579年),即墨縣令許鋌主持修編的《地方事宜議·海防》中,有關青島之名記述為:“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這里的“青”,即指青島。
青島所在的海灣因島得名青島灣,由此入海的一條小河也被稱為青島河。青島河口于明萬歷年間建港,稱青島口;河兩岸的兩個村落分別得名上青島村和下青島村;河源頭的一座山于1923年也被定名為青島山。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