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應用文12中文體的寫作
應用文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文體,是人們傳遞信息、處理事務、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應用文還用來作為憑證和依據(jù)。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應用文12中文體的寫作,歡迎閱讀。
(一)計劃與方案
計劃與方案其實就是工作的打算和安排,進行書面化、條理化、具體化以后就是通常所說的“工作安排”、“工作要點”、“工作規(guī)劃”、“工作方案”,我們經常用到的就是“工作要點”或者叫“工作安排”。不經常用到的如書中提到的“中長期規(guī)劃”、“項目方案”、“綜合方案”等大家可以看看書了解一下不作為重點掌握。但要清楚計劃或要點是把想要做的工作具體化,而方案則是把計劃進一步明細化,有完成計劃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具有可直接操作的特點。
重點學習一下工作要點的結構和寫作特點。工作要點是一級機關或一個職能部門針對未來一個時期工作的簡明扼要安排,多由于領導機關或部門對下屬單位布置工作和交待任務。如通遼市地稅局2006年工作要點、2006年紀檢監(jiān)察工作要點等,要點的要求明確,指導性強,便于執(zhí)行,也有利于事后檢查。
工作要點有標題、正文、署名和成文日期四部分組成,
工作要點的特點是具有指導性、預見性、可行性和約束
性。
(二)總結
總結就是單位或個人對過去一定階段所做的工作或開展的活動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和評價,從中找出成績、問題、經驗和教訓,揭示規(guī)律的書面報告材料?偨Y是一種比較靈活的應用文體,經常用的有三大類:單位總結、個人總結、專題總結。重點掌握個人總結的結構要素和寫作要求,一般了解單位總結和專題總結的寫作要求與技巧。
個人總結要抓住主要問題,突出經驗、教訓和個人思想上的收獲體會,不可停留在工作過程的回顧或一般優(yōu)缺點的檢查上。
個人總結行文結構一般由標題、正文、落款三部分組成。
標題:單位名稱+期限+內容+文種
正文:1、前言:交代與中心內容有關的情況;
2、全面總結一般包括成績收獲、經驗體會、問題教訓三個部分;
3、總結經驗教訓,提出努力方向。
落款:寫作者姓名、日期
說一下年終自我小結的寫法,一般地說,除標題外,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工作成績?上葘懝ぷ,后寫成績,也可把工作和成績結合起來寫。開頭不宜多說。如:“一年來我做了以下幾項工作:”或“我在2005年中做了以下工作:”。
第二部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第三部分:努力方向。
(三)簡報
簡報是反映所在單位或系統(tǒng)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和經驗,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值得注意的新思路,或某項調查研究的成果和有價值的統(tǒng)計數(shù)字的內容簡要的內部資料,起著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左右溝通、交流經驗的作用。
按照內容簡報可分為思想動態(tài)簡報、工作簡報和會議簡報。我們在工作中應重點掌握工作簡報、會議簡報的寫作格式、寫作要求和寫作技巧。
工作簡報的版式由版頭、正文、版尾等要素組成。
簡報的寫作要求:
1、新:反映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
2、準:材料真實確切、問題切中要害、政策把握準確;
3、簡:篇幅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明了;
4、快:迅速及時,快編快發(fā);
5、全:要素齊全,格式規(guī)范。
這里強調一下,我們在寫信息簡報時,首先要制作好標題,“題好文一半,眉清目傳神”,所謂“看人先看臉、看報先看題、看書先看皮”,標題是信息的“臉面”。如:《通遼市地稅部門推行電子納稅受歡迎》,讓人一看事實清楚,一目了然。
(四)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為了工作需要和特定目的,對某一事物、問題或事件進行調查研究后,通過分析、加工,利用調查材料和研究結論整理撰寫出來的書面報告。
調查報告也稱為考察報告。其主要特點,一是針對性強—針對人們普遍關心的事情或者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寫;二是用事實說話—報告的內容真實準確,建立在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三是揭示規(guī)律性—通過對事實的分析研究,得出規(guī)律性的認識。調查報告按照調查范圍和內容,可分為綜合調查報告、專題調查報告;按照作用,則可分為基本情況的調查報告、典型經驗的調查報告、新生事物的調查報告、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澄清事實真相的調查報告等五類。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正文、落款等三部分構成。
(1)公文式標題。由調查對象和內容加“調查報告”、“調查”、“考察”、“調查與思考”組成。
(2)通訊式標題。①單式標題,用一句話或一兩個短語概括調查報告的主題或要回答的問題。②復式標題,由主題和副題組成。由主題概括調查報告的主旨或要回答的問題,用副題標明調查對象及其內容和文體。
(3)正文。由前言、主體、結尾組成。
、偾把。根據(jù)具體情況和要求,選擇說明以下內容: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調查的方法,調查報告的主題和主要內容,調查報告要回答的問題等。前言的作用在于讀者對調查內容獲得總體認識,并為主體部分展開做準備。
、谥黧w?傮w要求,不僅反映已調查清楚的具體情況,更要反映從實際情況中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性認識,即成功的經驗、有效的措施或做法,問題產生的原因、教訓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等。要做到有理有據(jù),先后成序,詳略分明,主題突出。
、劢Y尾;蚩偨Y全文,或表達意見和建議,或提出發(fā)人深省的問題,或展望前景。形式多樣,靈活掌握。但須簡潔凝練,不拖泥帶水。有些調查報告的前言和正文已說清楚,就不必再寫結尾。
(3)落款。內部使用的調查報告,正文之后應署調查者(單位、調查組或個人)的名稱或名字,并標明調查 報告的成文日期;公開發(fā)表的調查報告,大多將調查者署在標題之下,正文之后不寫成文日期。
(五)匯報提綱
匯報提綱是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時所撰寫的匯報內容提要。按照匯報內容分為綜合工作匯報提綱和 專題工作匯報提綱。
匯報提綱在內容上具有特定的針對性,結構上具有邏輯條理性,語言上要求樸實簡練。
匯報提綱一般分為標題、正文、落款三個部分。
標題:公文寫法,如《關于稅收工作情況的匯報提綱》;直接寫法,如《關于公務用車改革進展情況的匯報提綱》。
正文:分兩層,一是前言,二是主體。
落款:匯報單位名稱可在標題下面,也可放在文尾,與時間并行。
(六)會議記錄
會議記錄是在開會過程中,由專門人員把會議的組織情況和具體內容如實記錄下來的文字材料。
會議記錄一般由記錄頭、記錄主體、審閱簽名三部分組成。
1、記錄頭:會議名稱、會議時間、會議地點、會議主持人、會議出席列席和缺席情況、會議記錄人員簽名等。
2、記錄主體:會議中心議題、會議討論焦點及主要意見、主要領導權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論、定調性言論和總結性言論、會議決議或議而未決事項。
會議記錄兩條最基本的寫作原則:真實性、完整性。
(七)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是一種常用公文,是在會議記錄的基礎上整理加工而成的、記載傳達會議決定事項和主要精神,要求與會單位共同遵守、執(zhí)行的,具有紀實性和指導性的公文。
會議紀要一般分為辦公會議紀要和專題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一般分為標題、日期、簽發(fā)人、正文、落款五個部分。
1、標題:多由“會議名稱+文種”組成,與常用的簡報報頭非常相似,因此又叫簡報式會議紀要。目前常見的構成形式有四種:
(1)會議名稱加文種,如《全國水利建設現(xiàn)場經驗交流會議紀要》、《高等院校后勤管理體制改革會議紀要》。
(2)發(fā)文機關、會議名稱加文種構成,如《財政部中專學校校長會議紀要》。
(3)與會單位加會議內容加文種,如《壞渤海地區(qū)商討對外開放工作會議紀要》。
(4)由主標題和副標題構成,主標題提示會議的主旨,副標題標明會議名稱和文種,如《以“三個代表”為指針,進行教育改革——濟南市部分教育工作者學習“三個代表”的座談會紀要》。
2、編號:一般加括號寫于標題下方正中位置。
3、日期:會議紀要的成文時間即會議通過的時間或領導人簽發(fā)的時間。
4、簽發(fā):由會議召集人簽名。
5、正文:會議紀要的正文分為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前言,簡要介紹會議的基本情況,會議召開的目的,會議的起止時間、地點、參加人員,會議的基本議程、主要活動和會議結果;主體,具體闡述會議討論的問題和意見、結論和決定,以及對今后工作提出的要求;結尾,一般不單獨寫。
6、落款:會議紀要不加蓋印章。在正文后分別注明主持人、出席人和發(fā)送單位。
(八)通知
通知適用于批轉下級機關公文、轉發(fā)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發(fā)布規(guī)范性公文、傳達事項、任免人員等。
通知是公文中使用頻率最高、適用范圍最廣的一個文種,是上級向下級傳達、告知事項的一種下行文。通知具有使用范圍的廣泛性、受文單位的專指性和較強的時間性,同時還具有行文簡便、寫法靈活、種類多樣的特點。
通知一般可分為批示性(批轉性)通知、指示性通知、事務性通知、知照性通知等。如:國務院批轉財政部、國家計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外國政府貸款管理若干意見的通知(批示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精簡會議和文件的通知(指示性)、國務院關于發(fā)布《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的通知(發(fā)布性)、通遼市地方稅務局關于作好五一長假期間值班值宿的通知(事務性)
通知一般由標題、主送機關、正文、落款和日期幾部分組成。
1、標題:標題一般由發(fā)文機關、事由及文種三部分組成。除發(fā)布的規(guī)章應用書名號,其余均不使用書名號和標點符號。要具體處理好“關于”引起的介詞結構和文種表述,杜絕重復出現(xiàn)“關于”和“的通知”字樣。
2、主送機關:指通知的對象,一般應寫全稱或規(guī)范化簡稱、統(tǒng)稱。主送機關較多時注意排列的規(guī)范性。同級機關用“、”,不同級別、類別的機關用“,”分開。
3、正文:包括通知的依據(jù)和目的、通知事項、通知結語三部分。
4、落款和日期:在公文右下方寫明發(fā)文時間,并加蓋公章。
(九)報告
適用于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報告是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或者建議、答復詢問與要求、報送資料使用的一種陳述性公文,是典型的上行文。
報告按內容可分為工作報告、情況報告、答復報告等。
報告中不得夾帶請示事項或要求上級機關答復的事項。報告一般有標題、主送機關、正文、成文日期組成。
1、標題:報告是上行文,可采省略發(fā)文機關名稱的兩項式標題結構形式,即“事由+文種”。如《關于2003年上半年工作情況的報告》。
2、主送機關:只有一個,即有隸屬關系的上級機關。
3、正文:把握以下幾點:
(1)前言。概述,并用“現(xiàn)將……報告如下”。
(2)工作情況和成績。
(3)工作經驗。體會。
(4)存在問題。一分為二。
(5)今后打算。改進措施。
4、成文日期
(十)請示
適用于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準。請示具有隸屬性,只有本部門和本系統(tǒng)的下級機關方可向上級機關請示。請示按其內容分有稅政業(yè)務請示和行政事務請示兩類。
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請示必須做到:凡屬職權范圍內的一般問題不隨意請示;請示必須一文一事,且主送機關只有一個;請示必須在事前;上級機關收到請示后應認真研究,及時予以批復。請示屬上行文,文末必須有請示語。
1、標題:請示標題通常由事由和文種兩部分組成。
2、主送機關:應是發(fā)文機關的直屬上級機關,不得多頭請示。如是受雙重領導的機關向上級機關請示,應寫明主送機關和抄送機關,由主送機關負責答復。應根據(jù)隸屬關系逐級請示,不得越級請示,因特殊情況必須越級行文時,應同時抄送被超過的上級機關。
3、正文:請示正文一般由請示起因、請示事項和請示尾語三部分構成。請示起因一般先說明行文的目的、依據(jù),強調請示的必要性,為請示事項的提出作好必要鋪墊;請示事項是請示的核心內容,要求明確、具體地指出,并做到既符合政策、法規(guī),又具有建設性、可行性;請示尾語一般有“特此請示,望于批復”,“以上請示請批準”等慣用語。
4、落款:正文結束,在右下方署名署時并蓋公章。
(十一)批復
批復是上級機關用來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的下行公文。批復具有上級機關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的專指性,下級有請示,上級才有批復。而且針對性極強,下級機關請示什么上級機關就答復什么。
批復由標題、主送機關、正文、成文日期組成。
標題:一般由“發(fā)文機關名稱+事由+文種”構成。
主送機關:發(fā)出請示的下級機關。
正文:一般由批復依據(jù)、批復事項、執(zhí)行要求三部分組成。
成文日期:
(十二)函
函適用于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準和答復審批事項。內容上可分為申請函、商洽函、詢問函、答復函、告知函。從行文方向上,“函”有來函和復函之分。函作為公文中唯一的一種平行文種,其適用的范圍相當廣泛。在行文方向上比較靈活,不僅可以在平行機關、不相隸屬的機關之間行文,而且還可以向上級機關或者下級機關之間行文。有隸屬關系的上下級機關之間不得使用函,上級機關的內設機構可以向下級機關的相關業(yè)務部門行便函,便函屬于非正式文。
1、標題:函的標題一般由發(fā)文機關、事由和文種三部門組成。發(fā)文機關視具體情況一般可省略。屬答復性質的函,文種均須標明“復函”。
2、主送機關:頂格寫機關全稱或規(guī)范化簡稱,后標冒號。復函的主送機關即來函單位。
3、正文:一般由緣由、事項、希望與請求和結語幾部分組成。復函的開頭應引述來函的日期、文號或標題等。尾語一般用“專此函告”,“敬請函復”等作結;復函多用“此復”、“特此函復”等為結尾。
4、落款:正文右下方署名署時并蓋公章。
三、幾種辨別關系
(一)請示與報告的異同點
相同點:①兩者都屬上行文。②為督促各級領導干部認真履行職責,對行文負全責,上報的報告、請示首頁須注明簽發(fā)人。③通常情況下,報告和請示的標題可省略發(fā)文機關。
相異點:①性質和行文目的不同,報告屬陳述性公文,其行文目的在于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答復詢問等,故不要求上級機關回復;請示屬呈請性公文,其行文目的 在于請求指示或審核批準,需要上級機關給予答復。②上級機關處理原則不同,對待報告上級機關只在認為有必要時才予批復,而對請示上級機關不管同意與否均應批復。③篇幅容量 不同,對報告雖也提倡一文一事,但像綜合報告等顯然多為一文數(shù)事且篇幅較長;對請示則嚴格要求一事一請,篇幅相對較短小。④行文時間不同,報告在事前、事中、事后均可行文;而請示必須事前行文。
(二)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的主要區(qū)別
1.性質不同。會議紀要是規(guī)定性行政公文,而會議記錄是記錄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的事務性文書.
2.內容的繁簡程度不同。會議紀要的內容是對會議記錄進行整理提煉而形成的會議內容的要點,重點體現(xiàn)會議的宗旨;而會議記錄是對會議情況的原始、詳盡的記錄,重點體現(xiàn)會議的過程性和具體性.
3.形式有所不同。會議紀要具有一段公文的規(guī)范格式,而會議記錄的形式則比較靈活自由。會議紀要通常采用總分式結構,而會議記錄則采用順時結構。
4.處置方式和作用不同。會議紀要一般可以文件的形式發(fā)布或在報刊上公開發(fā)表,用來“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而會議記錄只作為內部資料,以備查考。
【應用文12中文體的寫作】相關文章:
關于應用文寫作的寫作基礎10-24
作文寫作基礎:應用文寫作08-22
應用文寫作基礎:應用文的材料09-16
關于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應用文寫作格式07-10
經濟應用文寫作試題及答案10-17
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07-28
應用文作文寫作方法10-13
應用文寫作基礎:語言運用的要求11-30
公文寫作基礎:公文的文體和格式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