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慶陽喪葬習(xí)俗介紹
以農(nóng)為本的慶陽經(jīng)濟,決定了漢民族自遙遠的古代以來就形成了視土地為生命,講究人死之后“入土為安”的思想意識,土葬成為漢民族數(shù)千年以來的標準葬式。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慶陽喪葬習(xí)俗介紹,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慶陽喪葬習(xí)俗介紹
慶陽人的喪禮還有一些獨特的風(fēng)俗。凡死于宅外者,靈柩一般不能抬入院內(nèi),須停置于大門外。如要入宅,需破墻而入;死者入葬全山前,所有孝子均不得入他人宅院;每寫靈牌時,都必須“座字”,按“生老病死苦”座定于生老二字上;靈柩抬出宅院,必須將所有紙、吊、喪棒一并收拾干凈送至墳地,家中不得遺留等等。
1. 初 終
但凡老人臨終,需剃頭、輿洗、穿衣。董志塬及周圍縫制老衣講單數(shù),老人臨咽氣,兒女忌扶尸而哭,更不得將淚水浸滴于遺體。即時需有子女親屬在大門外燒“引路錢”。老人初終,即需從炕上或床上移至地上,通常用門板或棺蓋頭外腳內(nèi)停尸,以公雞縛之靈下守喪,兩旁以麥草鋪地,孝子開始守靈。
2. 訃 告
遺體停放妥當,即由子女分別告知親友鄉(xiāng)鄰,女請娘家,男請舅家。入殮:即將遺體安置于棺木中的儀式,又叫轉(zhuǎn)板。入殮時,棺底除鋪褥子外,通常均要鋪以大紅色棉布,然后將遺體移入,使遺體在安葬過程中保持穩(wěn)定。入殮一般都在出殯前夜舉行,此時忌吵鬧、哭泣,講究在夜深人靜時完成。
3. 成 服
家屬去世,從報喪起,死者的兒子(俗稱孝男)就必須服重孝而出。其他親屬的孝服則可稍遲。孝男(包括養(yǎng)子、繼子、女兒、侄、侄女)需用粗麻布制成寬大的孝袍,不逢邊,不訂扣,用同質(zhì)布條挽結(jié)。頭戴背部直拖到地上的“搭頭”,一并用麻線系腰。布鞋要用白布縵裹,一般是,第一個老人去世縵裹一半,到第二位老人去世時,整鞋全部縵裹。服孝期間,凡孝子均需鞋倒踏,直到遺體埋葬。孫子、孫女以下,只服“搭頭”,縵鞋,不穿孝袍。其他五服內(nèi)的親屬在服制上要求就更松一些。像外甥、外甥女、內(nèi)侄等,僅戴孝帽即可。只有“請客”,服“雙孝”(雙層白布做成的孝帽)。
4. 設(shè) 祭
設(shè)祭,就是陳設(shè)祭品、祭奠死者的種種儀式和活動,它貫穿于整個喪葬活動的始終。首先是懸掛“吊子”,擺放紙活,有五供樣、七星件、十樣錦、靠山、輔山、排樓、碑樓等種種形式。下葬前一天午后布置靈堂,并向死者供奉各種獻飯、獻果,稱“陳設(shè)”。西峰人在喪事祭奠活動中注重隆重而簡樸,最多于出殯前夜行家祭便禮。屆時,請官、賓、經(jīng)生(道士)、陰陽、嗩吶(樂師),在孝子及親戚中按親屬關(guān)系由遠到近誦讀祭文、念經(jīng)超度亡靈。
5. 打 墓
人死之后,在所有后事中除棺木壽衣多提前準備外,“打墓”就成為其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內(nèi)容。七八十年代以前,慶陽人多以土墓為主。通常挖一長、深各7尺、寬3尺左右,前大后小的長方形墓坑,坑下橫挖深7.5尺、高2.4、寬3.33尺左右的墓洞。近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流行“磚箍墓”!按u箍墓”與土墓在形式上一致,只是橫穴用磚箍而成。橫穴上方掏(留)一磚空,用于置放墓磚。墓磚用朱砂(或墨)書寫死者姓名,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跡,所生子女及配偶等內(nèi)容。打墓一般必經(jīng)在安葬的前一天完成。通常由孝子每頓親自送飯。而且每餐必須有煙、酒。
出子
即出訃告、門告。就是以子孫名義將死者亡故日期、時辰等用白紙大字書寫帖于門板上,置于大門外或路邊,其目的在于告喪。出子時在已安放停當?shù)拈T告前由全體孝子跪伏,陰陽先生誦讀文告內(nèi)容。
6. 安 葬
即出殯。慶陽習(xí)俗,一般在第3日上午下葬,也有5天、7天出殯下葬的,具體出殯時間由陰陽先生算定。起靈時,由長子將靈前多日的紙灰瓦盒對準棺頭摔碎,謂“摔紙盆”(現(xiàn)也有將紙盆隨葬的)。隨之孝子扯纖慟苦,長孫持“引魂桿”于柩前而引,吊唁親友隨赴墳地。七八十年代以來,由于墓地較遠,人們始以車拉棺木出殯。下葬后,送葬者均須鏟土堆冢,將喪棒按家中人口輩分插成數(shù)排,墳前用胡基(土坯,近些年一律用磚)壘成小屋狀。燒紙連同祭奠紙活及守靈鋪草一并燒化。送葬人等必須依原路返回,子女每晚需上墳掛燈,一連七七四十九天。
全山
本是安葬后第三天,所有孝子上墳為亡者修陰宅劃院落,最終完成安葬儀式的一道程序。但近幾十年來,多數(shù)在安葬的當天下午即行全山儀式,甚至有的在安葬完返回半路即折回墳地全山。全山時,孝子要用麻繩將墳冢拉刷整齊,并拉出墳院范圍,四角以五谷雜糧紙包埋記,所有孝子左三圈、右三圈為亡者踏院。
7. 待 客
慶陽人的喪事大多為三日,最后下葬日方為正事。其余時間的來客一般均以饸饹面待之,第三日下葬時,多為兩餐,早上吃饸饹面,稱“喝湯”,下葬后備酒席相待,稱“坐席”。席間,孝子要向來賓叩頭敬酒致謝,所有來賓不能猜拳行令,嬉笑斗趣。
送七
自亡日起,每七天孝子要燒紙送七。早先從家門口燒起,將至墳地的路程分為大約七段。一七一段,每七相接,至七七四十九天到墳上,F(xiàn)大多每期直到墳地。七如逢七(古歷初七、十七、二十七)則提前一日。滿七后請回靈牌,在家設(shè)靈牌香案,備靈亭,孝子、外甥、女婿同來叩祭,然后將靈牌紙活送至墳地燒化祭奠。
百日
亡后百日,亦需提前一日將靈牌請回家中設(shè)祭,次日燒送墳頭。此外,凡大節(jié)令,如冬至、清明或亡者生日,孝子均需上墳燒紙化錢拜祭。唯春節(jié)時,多在大年三十將靈牌請回,設(shè)靈牌香案貢祭,直到正月初二下午或初三送回。春節(jié)請靈祭奠要持續(xù)至亡者三周年以后。
周年
周年即亡者去世的一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其中一周年稱頭周年,為中祭,多由孝子、女婿、外甥等祭奠;二周年又稱望周年,為小祭,只由孝子、女婿等以簡單禮儀上墳祭奠即可;三周年為大祭,最為隆重和講究。一般與葬禮一樣,要設(shè)祭棚、獻紙活,請嗩吶,安葬時沒有家祭的,還要舉行家祭、點朱。有時還要請官、賓、經(jīng)生。
桂東的喪葬習(xí)俗介紹
送終(一)
老人病重期間,家里照料的兒女,會及時告訴在外親人,不管多遠都會趕回家里見老人最后一面,后人在老人即將停止呼吸(桂東人叫斷氣)時全部守侯在床邊,問這問那,等待老人安祥離開人世。老人走后,后人會馬上在大門口打響三個“送終”大炮,一般老人病重時會準備大炮,這一過程桂東人叫“送終”,也是桂東人獨有的喪葬習(xí)俗之一。有些老人在“斷氣”時,如有親人不在場,奄奄息息難“斷氣”,此時在場的長輩知道老人在等后人,會趕快去叫。如子女或兒媳平時對老人不孝,老人連續(xù)兩三天氣息微弱不“斷氣”,好像在等什么,其實是老人在世間彌留最后一刻等不孝后人懺悔,不愿就這樣默默離去。知道內(nèi)情的左鄰右舍會叫其去老人床邊,輕輕告訴老人自己是某某,并端一碗蜜糖或蒸雞蛋等喂給老人,其實老人此時早已張不開嘴,只能喂到嘴邊,往往此時老人含淚離開人世,這就是人間悲歡離合……
入“棺”(二)
幫死者穿好“裝衣”、鞋、襪子、戴好帽后才能入“棺”,什么叫入“棺”?“棺”桂東土話簡稱,在這里指用來裝死人的“棺材”,也叫“木頭”和“壽料”,即用杉木制成長約兩米、寬約0.6米,外面用黑油漆噴好的棺材。入“棺”時一般后人會把死者日常用品一起放進“木頭”里面,如放不下時等到燒“冥屋”時全部燒掉。什么叫“冥屋”?專門燒給死者居住的屋桂東人叫“冥屋”,先用竹子搭好屋架,“冥屋”大小一般分一張臺(即吃飯臺桌)和一張半臺;再把五顏六色的紙和剪好的各種花草用米糊漿糊貼好,里面用紙制一些家具等,“冥屋”就這樣做好了。燒“屋”時還要燒“庫籠”,制做材料和“冥屋”一樣,“庫籠”就是我們說的箱子,用來給死者裝錢物等,桂東人叫“庫籠”。做“冥屋”和“庫籠”在桂東有專門從事這種手藝的人,桂東人叫“紙馬”,辦喪葬大多桂東人會去叫。
死者入“棺”后和“三雕”燒“冥屋”時在當?shù)赜泻芏嗳藭埖朗砍,也有到寺廟請和尚、居士用佛法超度死者。
死者入“棺”后,桂東人會立即把死者睡覺鋪的“床管”(即鋪在床底睡覺的稻草,現(xiàn)在人鋪得是棉被不會燒。)全部搬到空坪燒掉,并放一串鞭炮,這一喪葬習(xí)俗在公元以后慢慢隱退。
買水錢(三)
在桂東人死“入棺”后,死者家屬大清早會趕在沒人去井里挑水前,在井里為死者扔下三枚硬幣,幫死者在陽間買水喝,這一習(xí)俗至今在桂東流傳。在佛教里說人死后四十九天處中陰身,類似人發(fā)夢,也是最好救渡死者超出六道輪回時機,因為其靈魂到處飄蕩不定。這個過程中,桂東人認為如不在井里為死者投幣,死者靈魂喝不到水;會產(chǎn)生對后人仇恨,容易投生畜牲道。
報喪(四)
報喪,桂東人簡稱“報”,就是把死訊告訴親戚、朋友。死者家屬會告訴請的“東道”要“報”哪些主要親戚,“東道”依次安排人去“報”,“報”之前要確定一個“還山”日子,并清楚告訴對方,“還山”桂東土話指埋葬時間。
死者娘家或“妻家”(指老婆家里)在桂東報喪是最主要“報”的,有時“報”了很久遲遲不來,這種情況往往是后人平時對待死者不孝,死者娘家或“妻家”兄弟姊妹故意為難死者家屬,教訓(xùn)對方要孝敬長輩。此時死者家屬要多次崔對方早來,并說明趕吉時“落葬”(入穴)。
桂東人辦喪葬,會在白紙上用毛筆寫一個很大的“奠”字,這個“奠”字如請了道士,道士會寫,沒有請由本族最懂喪葬禮儀的長輩寫。寫好后粘貼在門板上,堅在“木頭”前,再擺一張臺桌夾緊,上面放供品,錢紙、蠟燭、香,顯得格外哀悼。
守靈(五)
每天吃早飯前,后人洗刷完畢后,要先擺上供品在靈前祭拜死者。晚飯吃完后,一些左鄰右舍和“孝子”(即死者兒子,桂東人叫“孝子”)一起“守靈”,桂東土話叫“坐夜”,直到“還山”后結(jié)束。每晚“坐夜”到零晨左右吃“夜茶”(夜酒或夜宵),吃完收好碗筷洗盡后一些鄰居會回去睡覺,一些人繼續(xù)和“孝子”守靈到天亮。
下跪(六)
桂東人辦喪葬時,左鄰右舍和附近有喪事往來的村民會買“毛邊紙”(桂東土話,一種專門打紙錢的紙。)或包紅包去吃“豆腐”,什么叫吃“豆腐”?桂東人把吃喪葬酒席俗稱吃“豆腐”!靶⒆印痹陟`堂前對每一個來吃“豆腐”的.人要“下跪”,此時對方會雙手扶起“孝子”!跋鹿颉币话闶莾鹤踊蛴膳畠汉蛢合贝,是對吃“豆腐”人最好的回敬禮儀,特別是死者娘家或“妻家”(老婆家)來人吃“豆腐”時“下跪”尤其最重要,否則會說“孝家”(死者家屬)不懂禮貌;“孝家”事先要蒸好“蛋酒”(用水酒蒸蛋放糖,桂東人叫蛋酒,款待貴客才用。),一進家門坐好后每人端給一碗,熱情款待。
每個吃“豆腐”的人一進“孝家”,會先把喪葬禮物、禮品或紅包等交給管“庫房”的人登記在冊(桂東叫禮簿)。然后到靈前下跪、上香、燒點紙錢,如是親人有的會嚎啕大哭(哭喪)。每個吃“豆腐”的人都會行這一喪葬禮節(jié)。
到了“還山”這天,“東道”會提前安排“家間”人(同宗人)去通知每個吃“豆腐”的人到“孝家”吃一餐中午酒席,以此答謝吃“豆腐”的人。
封“棺”(七)
什么叫封“棺”?即把“木頭”蓋蓋好用鐵釘釘死。如請了風(fēng)水師封“棺”時會選一個時辰。封“棺”一般是由“金剛”頭子,桂東人把送葬時抬“靈柩”的人叫“金剛”,一班由八個男勞力組成,一般桂東人送葬扛“靈柩”會請三班人;看路程遠近決定。封“棺”前打開“木頭”蓋,叫所有親戚走近“木頭”瞻仰儀容,特別是死者最親的親人“東道”會提前安排人去告知封“棺”時間,等到一起瞻仰,因為這是見親人最后一面,從此永世相隔。
添酒(八)
在封“棺”后或“環(huán)山”這天,每個親人會在靈前“添酒”,即親人雙腿跪在靈前,由長輩篩一些酒在準備好的杯子,篩酒時“添酒”人雙手舉杯高于眉間接酒,叫一鞠躬時身子彎下把杯里的酒分三次慢慢倒在靈前地下,“添酒”人要鞠三個躬添三杯酒,每添一杯酒會長輩會叫一次鞠躬,每個“添酒”人添完酒雙腿仍跪在靈前燒一點紙錢才離開!疤砭啤睍r一次可去兩三個人,其實“添酒”是親人對死者的最后孝敬禮儀之一。
“白”和“孝子棍”(九)
出葬前“孝家”(死者家屬)請的“東道”會安排“家間”人為“孝家”準備好“白”,即送葬時“孝子”(死者兒子或女兒)穿的粗白布衣服和帽子,桂東人叫“麻衣”。以前每個送葬的人要發(fā)一塊長約一尺,寬約五寸的粗白布,桂東人簡稱“白”,現(xiàn)在時興每人發(fā)一條毛巾代替,送葬時戴在胳膊上。另外就是送葬前要為“孝子”制好“孝子棍”,什么叫“孝子棍”?就是砍一根比雞蛋小的青竹,用刀砍掉全部竹枝,鋸成約一米長的竹棍,著地這頭用粗白布包扎好。送葬時“孝子”身穿“麻衣”,雙手拿“孝子棍”頭略低,走在“金剛”前面,每走一段路都要雙腿下跪,把“孝子棍”拄在膝蓋前,這是“孝子”孝敬死者和尊敬送葬人的最重要喪葬禮儀之一!靶⒆庸鳌边@一喪葬習(xí)俗,在桂東至今流傳,家家遵守。這一喪葬習(xí)俗家里沒有兒子由女兒或兒媳代替,每個兒子各一條“孝子棍”。出葬開始時“孝子”要在“金剛”面前行“下跪”禮,意思是送葬路上拜托“金剛”小心抬“靈柩”。“孝子”在“金剛”捆杠(抬靈柩的工具)時拿著“孝子棍”雙腿跪在靈柩前等待出葬!敖饎偂崩酶芷鹕硖ъ`柩時“金剛”頭或風(fēng)水師會把一只公雞雙腿先綁好,向靈柩上面一扔,此雞還要拿去祭“龍穴”(墓穴),并拿茶盤上的米撒向靈柩上面,桂東人叫“發(fā)喪”。此時陸陸續(xù)續(xù)放鞭炮,送葬開始。靈柩抬到“龍穴”前,到了“落葬”(時辰一般由風(fēng)水師確定)時,用“發(fā)喪”時拿去的那只公雞祭“龍穴”,祭“龍穴”時用刀把公雞脖子割破流出雞血,扔進“龍穴”里面,再把一串鞭炮點燃也扔進“龍穴”,用一根竹竿把雞弄出,最后由“金剛”把靈柩推進“龍穴”,把”龍穴”封好。第二天做墳,墳?zāi)挂凇叭瘛边@天做好(埋葬后第三天桂東人叫“三雕”)!靶⒆印卑选靶⒆庸鳌狈旁趬?zāi)挂唤牵撓隆奥橐隆,此時全部送葬的人把“白”摘下回“孝家”。
接“孝子”(十)
“落葬”后“孝子”拿著叫“家間”人帶去的傘撐開回家,到大門口收好傘,由“家間”人放一串鞭炮接“孝子”,意為“孝家”從此丁財兩旺,步步高升。
祭“三雕墳”和“月滿墳”(十一)
埋葬后第三天“孝子”和親人吃完早飯帶著供品祭“三雕墳”,并放鞭炮。這一喪葬習(xí)俗在桂東至今流傳,每個“孝家”都要去。祭完“三雕墳”一般“孝家”會燒“冥屋”,也有到“七月半”(中元節(jié))才燒。此時,桂東人辦喪葬可以說算結(jié)束了。當然一個月時還要去祭“月滿墳”,這也是桂東人千古不變的喪葬習(xí)俗之一,即人死后一個月,桂東人叫“月滿墳”,與人出生“月滿”相反;出生“月滿”親人高高興興辦“月滿”酒,喪葬“月滿”親人悲哀寄思。
潮汕的喪葬習(xí)俗介紹
一、筑生居
潮人信“風(fēng)水”,死前便多選擇風(fēng)水寶地來“筑生居”。所謂“生居”就是為未死的人修的墓。
為什么人沒有死,就要修筑墳?zāi)鼓兀?/p>
人們普遍認為:一塊墓地風(fēng)水的好壞,會關(guān)系到一家子孫的福災(zāi),此所謂“富貴官品皆由安葬所致;年壽延促,亦由墳壟所招”。故此,人們選擇“風(fēng)水”時總是十分慎重,務(wù)必請來“風(fēng)水先生!
風(fēng)水寶地選定后,即可開工修筑“生居”!吧印毙拗戤,便可樹墓碑。一般人死后碑文上的字要涂綠色油漆,而生居的.碑文上要涂上紅色,以示人尚未死亡。
二、預(yù)購棺木、壽衣
除了預(yù)先選擇墓地外,有的還提前準備棺木、壽衣。
棺材通常選用梓木、樟木、柏木等細密堅固的優(yōu)質(zhì)木材。民間喪葬用棺視其家資而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細作,髹漆結(jié)彩,極盡奢華;窮者薄板白棺,簡易粗糙。壽衣的制作要擇日選時,制成后要單獨收藏,不能被其它衣物所壓。每年六月初六這一天,應(yīng)該拿出來曬曬太陽,以除去霉氣。
有人認為,提前制作棺材、壽衣,有所不祥。其實,人之垂老,死在旦夕,誰也無法預(yù)料。如果及早將這些東西準備妥當,老人一旦撒手歸西,就不會倉皇失措。
三、喪葬程序
老人將要斷氣時,應(yīng)將他移入廳堂。
斷氣后,其親屬必須帶上鍋缽到江邊或泉邊,丟下錢幣“買”回水。然后用這水為死者舉行沐浴禮。接著為死者理發(fā)整容,并脫去身上衣服,換上壽衣。
一般是男的著雙數(shù)長衣,女的著單數(shù)衣裙。俱是黑鞋白襪,手執(zhí)手巾、扇子。尸體蓋上天地被(即蓋棺被),紅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謂死人似虎不讓驚嚇活人。其實,擔心其家屬睹人傷情,過分傷心也是一大原因。死者腳尾擺一盞豆油燈,叫做“腳尾燈”!澳_尾燈”據(jù)說可以在地府給死者照明引路,所以千萬不可吹滅。燈旁置飯一碗,稱為“冥飯”,以供死者在陰間享用。
殮前要等死者兄弟姐妹兒女都見上一面,然后才可入棺。
入棺前棺底要鋪上紙錢,再用紙錢疊成五朵“柿花”加在上面。尸體下棺后又在額上、肚臍、腳尖各添放一朵“柿花”,然后封棺,用斧頭釘上六顆釘并念:
安頭釘,萬事興;安二釘,仔孫昌盛;安三釘,三朝元老;安四釘,四季興;安五釘,五代同堂;安六釘,安到圓,內(nèi)外仔孫富貴萬萬年。
如果死者是男,棺木油紅漆,并由族中上輩封棺。如果死者是女,棺木油黑色,并由外家上輩封棺。這就是大殮。
成服上孝。大殮后,死者家屬親眷要披麻戴孝,“成服上孝”,這也是古禮之一。
孝子手執(zhí)由族中長輩或母舅賜給的哭喪棒,并念:
日落西山,母舅賜杖;兒孫有孝,代代榮昌。
父亡子手執(zhí)竹杖,因竹有節(jié),意為節(jié)哀;母亡子手執(zhí)桐杖,意為哀痛同于喪父。
棺材抬到大路口或橋頭,送葬的人,無論親疏內(nèi)外,一律與死者拜別回家。這時死者親屬要端出一盤糖讓送葬的人吃,以示祛邪。送葬人回到家中,不能直接跨進家門,而是應(yīng)在事先置放在門口的一盆浸有紅花與菝草的清水中洗滌。
棺材由孝子孝婿護送到墓地安葬,棺材在途中不能歇息。不然的話,會使死者陰魂流落荒野,無可歸宿。
故俗語說:“棺材扛上肩——孬歇。”所以,每次抬棺材必須有兩組人馬,若是其中有人累了,才有人來接替。
棺材到了山上時,先在壙里播種子,拿出一些稻谷也好,麥種也好,撒在壙里,并念道:
種子落土萬年青,內(nèi)外仔孫大發(fā)家。一種落土萬種收,內(nèi)外仔孫富貴蓋亞洲。
種子播落墳山,福蔭子孫做大官。種子落土發(fā)四季,內(nèi)外子孫大富貴。
種子疊墳頭,親朋友人人富齊齊,仔孫代代富雅敖[下面加力字]。
種子播到圓,內(nèi)外子孫富萬萬年,親朋戚友人人賺大錢。
最后收一些種子回去,并念:
種子播來播去播有剩,分乞仔孫去大賺,人人富過曼谷阿陳弼臣。
葬畢,送葬者脫去孝服,孝子在墓前點焚大貢香,把亡靈請回家中祭祀,稱為“回靈”。亡靈到家后在家中設(shè)靈堂,逢七日祭奠一次,稱做“頭七”。到“七七”(49天)或百日始畢,稱“脫孝”。脫孝時,要請“師公”誦經(jīng)超生,保佑亡靈安寧,并早日投胎出世。這時,家屬要糊紙床紙被,金童玉女,以供亡靈享用,并做“白馃”分送親友。
【慶陽喪葬習(xí)俗介紹】相關(guān)文章:
壯族的喪葬習(xí)俗范文08-21
家鄉(xiāng)的喪葬習(xí)俗——領(lǐng)羊-寫事作文600字03-28
慶陽的春節(jié)作文03-01
中秋作文介紹習(xí)俗11-02
甘肅慶陽方言詞語方言06-08
浙江中秋習(xí)俗介紹10-11
農(nóng)村喪葬補助申請書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