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15江蘇高考滿分作文議論文匯總(8篇)
(一)智慧是一間寂寞空屋
夏雨初霽 ,于校內(nèi)一棵不知名的老樹上,拾得一只蟬蛻,很好的中藥。
一顆露水滾落。就著千千萬萬露水的光芒,我看清了這只晶瑩剔透的蟬蛻,這是一間寂寞的空屋,惹人懷想蟬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智慧即是一間寂寞空屋,不盤花簇錦亦不金碧輝煌,只如蟬蛻一般在灰色的雨幕中微微閃耀著一星光華,于漫漫長夜中點燃了一豆燈火。
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絕悲涼。蟬之生命有限,于陰暗潮濕的地下蟄伏數(shù)載只為了一個夏天。數(shù)千個寂寞長夜它們無言熬過,待到一朝羽化,便成為盛夏最出色的歌者。這時,它們的生命已然垂垂老矣。人之老年,免不了自憐自哀,憂傷慨嘆,哪里來的心情唱什么歌呢?可蟬偏不。“烏發(fā)如銀”的時節(jié)偏要日日歡歌,這便是生命的大氣度。
寂寞空屋,可有形可無形,是一個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證據(jù)。人之智慧便在這空屋中歲歲積淀,蘊于血脈的最深處。項脊軒,舊南閣子也。這是歸有光的寂寞空屋。室僅方丈,容不下金銀珠寶亦容不下繁華如夢,容得下的僅是那一份割舍不斷的回憶。“某所,而母立于茲……”歸有光在這里讀書成長,身后有母親噓寒問暖的身影?瘴蓦m寂寞,此心卻溫柔,體察父母親情,就是我們最平實的智慧感悟。
寂寞空屋,給高蹈以平實,給浮華不定的心靈以腳踏實地的依靠。史鐵生活到最狂妄的年紀(jì)上忽然殘廢了雙腿。他的世界,從此不再有歡笑嬉鬧。他走進(jìn)地壇,走進(jìn)百代帝王家遺落下的那一間寂寞空屋。他看見葉上陽光、花間蜂蝶,他聽見這世界繁華落盡,生命一如往昔的答案。“死亡是一個必然來臨的節(jié)日”,史鐵生如是說。他的生命于此一間寂寞空屋中褪去了年少氣盛,褪去了高蹈與不切實際的幻夢,他擁抱敞開的生命之門,成為智者。
人活于世,往往被各種各樣的幻光所眩惑,心靈與智性迷失在追逐所謂天堂的路途中。其實,“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zhì)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坦途。”我偏居一隅,獨擁這一方智慧的寂寞空屋,我已在天堂。
(二)莊子的智慧
推開莊子的門,他不在。
本想與他交談,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廬旁,落葉已積了八層。他真的在這里住過嗎?還是讓他的智慧隨著自己的身影飄走了?
“不,我可以證明他在這兒住過。”循聲望去,原來是池中探出頭的魚。“我是他筆下快樂的魚,他從未想過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樂的,但他卻知道我是快樂的。他現(xiàn)在的確不在這兒,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風(fēng)中與你交談;也可能在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實,你的心靈;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魚搖動著尾巴,游遠(yuǎn)了。我站起身來,這可以照透人之心靈的碧波,不就是莊子的智慧嗎?
不知何時,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帶走的是我,留下的卻是他。我們在夢中飛舞,在花間大笑,我們讓后人疑惑已久,可我們卻感知著對方。他對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為他妻子的解脫而開心。他無時無刻不在微笑,也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他讓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紋一樣美艷。他選擇了我,讓自身也升華得如此美麗。”蝴蝶撲閃著翅膀,飛入花間。我閉上眼,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莊子的智慧嗎?
“你是官吏?”腳邊爬來了一只老龜。“不,不是,和你一樣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莊子曾以我為喻,拒絕相位。其實,這泥土并不臟,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間最快活的事兒。有人曾問我?guī)е@么重的殼行走累嗎?殊不知,我早就把殼視為自己的血與肉,又怎的會覺得累呢?就像有人問莊子讀那么多書累嗎?在自然中行走累嗎?書與自然早已是他的血與骨,何談受累呢?”龜轉(zhuǎn)過身,爬向淤泥深處。我直起腰來,原來這淤泥中也蘊藏著莊子的智慧呢……
莊子生于亂世,在世間唱著屬于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贊嘆自然的偉大與人的渺小。并不是我們離莊子的智慧太遠(yuǎn),而是塵世的塵埃遮住了我們的心扉,困住了我們的腳步。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渺小的,但當(dāng)二者合為一體時,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見了。這才是莊子智慧的根本嗎?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淺陋,竟在這里等莊子回來。我應(yīng)當(dāng)去大自然,應(yīng)當(dāng)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尋找,去拾起他遺留的智慧。
(三)“倔”和“笨”的力量
大躍進(jìn)時期,朱東潤老先生作為復(fù)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講臺作“多快好省”宣言?墒抢舷壬鷧s牙根緊咬,面色難看。簡直要上刑場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說出話來:“我原計劃五年完成的三本書,現(xiàn)計劃三年完成!”話音剛落,臺下便是一片哄笑之聲。“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勁卻上來了,說什么都不肯再讓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
這若是被日碼萬字的當(dāng)代作家看見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這么“倔”?何必跟“效率”較勁?簡直是一根筋!
的確,對于講求效率的智慧的當(dāng)代人來說,這樣的做法,實在是不知變通,乃至于冥頑不靈了。三年,豈止是三本,著作等身怕也不是問題。只要愿意“坐家”,輕敲鍵盤,日碼萬字也能輕松搞定。只是,如此隨緣、如此寫作,其成果怕也如稀釋過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來恰如變了質(zhì)的白開水。
同樣“冥頑不靈”的,還有歷史學(xué)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聲鵲起,然而他的出名,卻不是因為有多少的“智慧”,而是因為“笨”。十多年的時間,老先生統(tǒng)共寫了三本書,加起來不過七十余萬字,平均到每天不過百余字。然而,為了搜集史料,老先生訪遍了各地圖書館、書庫,翻閱了兩千多萬字的史料,直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如此辛苦如此笨,甚至弄得幾天幾夜不眠不休,最終才有了那么一點老笨結(jié)晶。然而,這樣的著作,定心讀來,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二老的作為,認(rèn)認(rèn)真真地昭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于“倔”、成于“笨”,在于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堅定地從“笨”處著手。古人吟詩“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方才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震撼。然而,這種精神離今天的我們實在太遠(yuǎn)了。在速度與效率所帶來的緊張與刺激中,精品之作也離我們越來越遠(yuǎn)。我不敢說今天市場上的作品全部流于平庸,但在市場利潤的引誘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隨浮華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這流失了的春華,恰恰是我們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么時候,我們的作家能夠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齒:“不行,最少三年!”?
(四)中國,咱們慢慢來
中國古代戲曲中“水詞”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水詞”便是廢話,《西廂記》中“開言有語叫張生”,“開言有語”便是水詞,沒了水詞,音韻不諧,聽著也就不美。汪曾祺曾經(jīng)提出將水詞編寫整理成冊,以供研究。
中國人的骨子里蘊藏著一種不緊不慢的智慧。從舜至成湯以來,強大的民族經(jīng)驗賦予了華夏子孫細(xì)細(xì)思考的能力,濡養(yǎng)出如同老者一樣耐心的智慧。
從前啊,女孩子會小心翼翼地聚攏起花瓣,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將其磨成細(xì)膩香甜的胭脂;母親手中的青紅翠綠金絲黑線細(xì)細(xì)纏繞,打出梅花結(jié)或是菱形絡(luò)子;工匠們會為桃木的窗戶、衣邊的滾子設(shè)計上百種圖案,只為保證一宅人、物的美。
對美的執(zhí)著乃至苛刻的追求,使以往的中國人從不缺乏耐心的智慧。中華的文化亦是一脈相承,不似意大利,他們從羅馬的廢墟上建設(shè)了自己的家園,而語言文化卻與羅馬毫無關(guān)聯(lián),所以當(dāng)他們自稱為“羅馬人”時,拉封丹的驢子笑了。
可是我不明白,為什么當(dāng)下的人們對那些細(xì)致且耐心的景象視而不見。木心先生在酒館看見伙計往黃酒中加糖,便感嘆江南不在。舊時黃酒是不加糖的,如今的人們已無耐心去細(xì)細(xì)品味酒中的苦澀和香甜了。若是有一天,我們只得稱那些一筆一畫勾勒出百子圖和年畫的人為“他們”時,又有何證據(jù)來告訴世人我們是華夏子孫?
西塞羅說:“我喜歡青年人有老人的智慧,正如老人有青年人的智慧。”
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華夏的大地上洋溢著蓬勃的朝氣。而值此發(fā)展騰飛之際,我不禁要善意地提醒:中國,咱們慢慢來。
時下中國,百年來的自卑、自尊、憧憬與焦灼使人們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似乎必將到來的一派歌舞升平。我們似乎漸漸失去耐心,失去沉穩(wěn),只因一些同胞失去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記憶。輪船、高鐵、飛機,科技的進(jìn)步使天涯比鄰,經(jīng)濟(jì)的簽約日益頻繁,而誰又能保證,那些“合同”比孔子木車上的典籍更使人信賴?
我們是否還有耐心,冷靜地對待發(fā)展,放緩“席不暇暖”的腳步,盤點古典文化,重拾耐心的智慧?如果不能,來年祭掃時,牌位上就會出現(xiàn)一個和藹的老人,笑問:“你是誰?你從哪兒來?”
中國,咱們慢慢來。
(五)生活智慧的城市景象
很奇怪不是,現(xiàn)代人一提及生活智慧,往往是指那些歸隱自然的“居士”。
那些飽覽濁世鄙陋的文人雅士,看破紅塵,收束雜念而遁入山林。東籬把酒,荷鋤而歸,荒徑的草木掩映下,一位衣帶飄飄的自得之人,構(gòu)成了“田園之樂”的景象,仿佛成了“生活智慧”的代名詞。至于城市,好像只剩下充滿銅臭味的貪婪與疲憊,智慧之景象無處可覓。
人們常誤認(rèn)為那種享受天然的生活智慧只能在野外尋得,將其與遁入林泉直接等同。于是,有人放棄高薪隱入南山,有人將書店開到偏僻鄉(xiāng)村并名曰“碧山計劃”,無一不想借青山綠水的景象將自己的生活智慧示眾。城市的車水馬龍中,真的沒有其所求嗎?與其說城市忙,不如說人心空。“一個人看了一夜雨,誰也沒告訴,是孤獨;只告訴了一個人,是愛;發(fā)了個微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矯情,也是我們的時代……”我們耽溺于一呼百應(yīng)的互動,享受他人的關(guān)注和點贊,實際是為了掩飾內(nèi)心空虛,掩飾梁文道所說的“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此乃假借微博求取呼應(yīng)與共鳴。若問為何往郊野跑?一種是借助外力,用山的厚重、水的澄澈喚起心底的本真,覓取對生命的最初體悟;另一種則是找個沒有無線網(wǎng)的地方,強行節(jié)欲。
想想,窗外淅瀝下著雨,朦朧了霓紅燈的色彩,一個人,在窗邊聽雨。多么詩意美好的景象啊!可那人心里卻想著:把這個人拍下來,發(fā)到朋友圈里可獲多少個贊?嗚呼,在城市里找不到生活的本色,迸不出智慧的火星,怪誰?
至此,不由然想起龍應(yīng)臺,她在臺北的“紫藤廬”與友人品茗談心,看身邊“紫藤花閑閑地開”。臺北有58家星巴克,可龍應(yīng)臺獨獨青睞這間茶館,與其說是她明白“紫藤廬清楚這個城市的身世”,不如說她明白如何在城市中尋覓激發(fā)生活智慧的景象。一人一茶,清香繚繞,此情此景,惟有真正悟得生活的人才能享受。
不是所有的景象都能激發(fā)人們的生活智慧,如林清玄所言:“心境好時,處處開蓮花。”究其根源,乃是善于假物,隨心吐納,以填補內(nèi)心之空缺。那么,讀書吧!和古人交流,與學(xué)者辯駁,同春花冬雪同呼吸,偕夏蟬秋月共忘機。內(nèi)心充實的人,無需過度的信息來彌補孤獨,積淀的智慧擦亮了他的雙眸。如此而來,弘一法師所講的“華枝滿天,天心月圓”之境,就不僅能在城市中覓得,更能與蕓蕓眾生的生活愿景相融合。
下次再將自己的生活不如意歸咎于城市時,請反觀一下自己吧。因為,對于真正領(lǐng)悟生活智慧的人,人流如潮、高樓林立的城市景象,也可以帶來春江潮水、明月清風(fēng)。
(六)智慧之光
作為一名學(xué)子,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地問過,究竟何為智慧,難道試卷上那鮮亮的分?jǐn)?shù)就是智慧的象征嗎?
我聽到過許多的回答,其中不乏振振有詞、攝人心魄的那個字:“是”!
于是乎,十二年的寒窗苦讀成了我們奮斗不懈的戰(zhàn)時回憶錄,因為有著最好的學(xué)校、最好的班級,理當(dāng)向社會索取那印著“智慧”的一紙契書。可反觀現(xiàn)實,我們真的成了智慧之人嗎?過度地追求智慧反而使我們落入了俗套,本來明亮的眸子被蒙上陰翳,再也看不到存在于生活中的那些閃著智慧之光的點滴小事。
古人曾云:“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古人真真是把深淺的智慧發(fā)揮到了極致,深也罷,淺也罷,妖嬈多姿的荷花,凌波盛放的菱葉,蛙聲一片的稻田,均以最適宜的水土來保障,等待那個收獲的季節(jié),糧倉俱滿,菱藕飄香。
對比于時下許多人的汲汲于名利,古人越發(fā)顯示出可愛的智慧:讓萬物生長在最適宜的環(huán)境,少幾分強求,多幾分天然?梢姡腔鄄皇怯脕砭鹑,而是滲透在我們血液中、引領(lǐng)我們?nèi)ミm應(yīng)世界的信念。明乎此,則可覓得“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的禪意悠境。
我從不艷羨登上諾貝爾峰巔卻棄家中老母于不顧的人,我向來鄙視那些只顧讀研而不理會家中貧寒的學(xué)子。無疑,他們是聰明的,但在精神世界里,他們卻是十足的愚夫。相比較而言,那些生性愚鈍卻兢兢業(yè)業(yè)養(yǎng)家糊口的農(nóng)民工,那些成績平平卻為父母分擔(dān)生活艱辛的學(xué)子,更應(yīng)當(dāng)令人尊重,他們早已爬上了人性的塔頂,全身上下迸發(fā)著智慧光芒。
孔子曰:“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如此才算是漸入人生之佳境,使人生處處閃爍著智慧之光。
就我們高中學(xué)子而言,尚未到達(dá)而立之年,然而,我們追尋智慧的途徑卻數(shù)不勝數(shù)。不要再用那一紙成績單去衡量自己智慧與否吧,以真誠的心去對待他人、對待生活,這其間所體現(xiàn)的智慧,絕非那“不忘營營”的心思可比。
(七)智慧的境界
當(dāng)一個人讀破萬卷書,可以悠然吟出意韻深遠(yuǎn)的佳句時,我們便說他擁有了智慧;當(dāng)一個人閱盡滄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時,我們也說他擁有了智慧。智慧作為人內(nèi)心的閃光,總是呈現(xiàn)出五光十色的繽紛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機取巧的小聰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過粗糙的石坯見到和氏璧,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間的紛繁復(fù)雜間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認(rèn)清事理的真相,條分縷析,抽絲剝繭,讓快刀斬開虬結(jié)的亂麻,這便是“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蟄居,而是藝高人膽大的能力。在一個從眼鏡度數(shù)判斷學(xué)歷深淺的時代,智慧總被人誤解為文憑的多寡,知識的乏與盈。智慧不是學(xué)校教育中書本的內(nèi)容,它與知識或有關(guān)系,卻并不等同。王熙鳳身為剛出閣的少女,論學(xué)識必不如林黛玉淵博,卻協(xié)理寧國府將事務(wù)治理得有條不紊。反觀如今層出不窮的“專家”,知識有余,常識不足,實踐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會交往與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條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懷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書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反而存在于藉藉無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這種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學(xué)。青山綠水中的簡陋居室,漁樵江渚的樸實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劍影,余下了清貧安逸的閑云野鶴。古代德士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超凡脫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莊子所云:“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當(dāng)一個人的心靈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時,這種糅合了靜與慢的心態(tài)與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脫掉了華貴的外衣,露出了親和質(zhì)樸自然的真實面貌。人人都向往這種境界,但大多數(shù)人都還未來得及撥開心頭的迷霧。
“什么是智慧”的爭辯綿延千年,智慧的內(nèi)涵無限地拓寬。今人窺古人的書卷以收獲智慧,成了一種時尚捷徑。殊不知這樣的體悟或許只是入門。智慧早已超越了文字,它事關(guān)心靈,事關(guān)生命,它瞄準(zhǔn)的是一個圓足的靈魂。
(八)大智若愚
智慧大約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心系蒼生,積極入世;另一種則是超然物外,高蹈世界,瀟灑出世。
但此兩種,都要有“愚”。這里的“愚”,并非愚鈍,而是老子所言的“大智”,乃是要求人們忘記一些東西,讓智慧成其為智慧。
這幾年來,網(wǎng)上涌現(xiàn)許多“大V”,粉絲也是動輒上百萬。其中有如孔慶東,時常與人掀起罵戰(zhàn),粉絲皆叫好,稱其為“犀利”、“智慧”。要我說,這并非智慧,充其量不過是“小聰明”罷了。
智慧者,首先著眼于大事,從不拘泥小事;其次,心中須無雜念。像那些左顧右盼者,心中其實充滿了“欲”,實在難以稱之為智慧。
不免有人要說,要人心中無“欲”,豈不是個個都去當(dāng)和尚嗎?非也!我所謂的“無欲”,乃是專注心中所思,摒除雜念,篤定地行己,抑或是堅持人生的某種信念。
我們中國人歷來是講究中庸的,而當(dāng)下卻戾氣不少。于是,當(dāng)我們面對生活中的爭吵乃至網(wǎng)絡(luò)罵戰(zhàn)時,若能平和以待,堅守“中庸”,這便是智慧。這種智慧,本于我們對傳統(tǒng)道德的堅守。
智慧也是一種“欲望”,是一種把他人接納到自我中的欲望。這便是入世的智慧。孔子一生風(fēng)餐露宿,周游列國,只為傳播“仁”,恢復(fù)禮制,乃至被農(nóng)夫嘲笑“其愚不可及也”?鬃佑迒?他確實有點愚,愚就愚在“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永遠(yuǎn)像箭一樣,一往無前;愚就愚在明知會失敗,卻盡力一搏。“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孔子以他的失敗,以他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精神,啟示著我們民族的心靈遠(yuǎn)游。
智慧又是人生境界。佛家有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這智慧,是看破了俗世糾葛的一種超脫。王維正是有了這種智慧,才會在官至右丞后突然隱去,才有了“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曠達(dá);才有了“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的澄澈。清人張潮也是在看破物質(zhì)喧囂后才寫出《幽夢錄》,才有了“人生三境界”。這時,智慧之愚便是對于人間煩惱的忘卻,對生命大自由的執(zhí)著追求。
智慧的景象,其實是我們對于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能“愚”者,善“和”善“舍”,無“欲”有“愿”,故能漸臻“三境”,智慧地生活。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議論文】相關(guān)文章:
江蘇高考滿分英語作文04-18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03-01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精選16篇)06-12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06-07
高考滿分議論文03-10
高考滿分議論文的作文06-09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通用20篇)07-08
江蘇凡人智慧高考滿分作文賞析05-24
江蘇高考滿分作文(通用22篇)06-08
高考的議論文滿分作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