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成語故事集錦15篇
經典成語故事1
抱柱之信
典出《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崩畎住堕L干行》詩:“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春秋時,魯國曲阜有個年輕人名叫尾生,與圣人孔子是同鄉(xiāng)。尾生為人正直,樂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鄉(xiāng)八鄰的普遍贊譽。有一次,他的一位親戚家里醋用完了,來向尾生借,恰好尾生家也沒有醋,但他并不回絕,便說:“你稍等一下,我里屋還有,這就進去拿來!蔽采那膹暮箝T出去,立即向鄰居借了一壇醋,并說這是自己的,就送給了那位親戚?鬃又肋@件事后,就以鄉(xiāng)里老大的身份,批評尾生為人不誠實,有點弄虛作假。尾生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幫助別人是應該的,雖然說了謊,但出發(fā)點是對的,謊言不也有美麗的嗎?
后來,尾生遷居梁地(今陜西韓城南)。他在那里認識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兩人一見鐘情,君子淑女,私訂終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棄尾生家境貧寒,堅決反對這門親事。為了追求愛情和幸福,姑娘決定背著父母私奔,隨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兩人約定在韓城外的一座木橋邊會面,雙雙遠走高飛。黃昏時分,尾生提前來到橋上等候。不料,六月的天氣說變就變,突然烏云密布,狂風怒吼,雷鳴電閃,滂沱大雨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發(fā),滾滾江水裹挾泥沙席卷而來,淹沒了橋面,沒過了尾生的膝蓋。
城外橋面,不見不散,尾生想起了與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顧茫茫水世界,不見姑娘蹤影。但他寸步不離,死死抱著橋柱,終于被活活淹死。再說姑娘因為私奔念頭泄露,被父母禁錮家中,不得脫身。后伺機夤夜逃出家門,冒雨來到城外橋邊,此時洪水已漸漸退去。姑娘看到緊抱橋柱而死的尾生,悲慟欲絕。她抱著尾生的尸體號啕大哭。陰陽相隔,生死一體,哭罷,便相擁縱身投入滾滾江中,譜寫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幕驚心動魄的愛情悲劇……
此事《漢書·古今人表》、《藝文類聚》等書均有載。《史記·蘇秦傳》更以“孝如曾參,廉如伯夷,信如尾生”譽之。后人遂用“尾生之信”、“尾生抱柱”等喻指人堅守信約,忠誠不渝。三國·魏·嵇康《琴賦》:“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薄队衽_新詠·古詩八首》:“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為期?”李白《長干行》:“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睖@祖《牡丹亭》:“尾生般抱柱正題橋,做倒地文星佳兆!
這則故事后來演變成兩個成語:“尾生之信”和“抱柱之信”,都是正面贊揚尾生講信用的。
經典成語故事2
【成語】:打草驚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解釋】:打草驚了草里的蛇。 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后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成語故事】: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shou賄賂、不遵守法規(guī)。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shou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fā)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么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币馑季褪钦f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后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
經典成語故事3
坐懷不亂
解釋: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沒有發(fā)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方面作風正派。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邯鄲的大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大略》中,講述了一個生動感人的《坐懷不亂》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柳下惠,他是春秋時魯國大夫,任士師(掌管弄獄的官)。
魯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齊國進攻魯國時,他派人到齊國去,勸說齊國退兵,受到魯僖公的稱贊。在當時,柳下惠以善于講究貴族禮節(jié)而著稱,是個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辦事,耽擱了出城時間,此時,客店也已住滿了客人,他只好到城門下夜宿。不久,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也來到城門下夜宿。柳下惠見那女子衣服單薄,凍得索索發(fā)抖。柳下惠恐怕那女子凍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懷里,一直到天亮,絲毫沒有不軌行為。此后,人們就用“坐懷不亂”來形容男子在兩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風正派。
經典成語故事4
居安思危
宋、齊等國聯合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家能夠打消攻打的念頭。
其它國家因為害怕強大的晉國,并不想得罪晉國,于是紛紛決定退兵。
為了答謝晉國,于是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作為賀禮。
收到這份禮物之后,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的美女賞給這件事的大功臣魏絳。沒想到正直的魏絳一口拒絕,并且勸晉悼公說:“現在晉國雖然很強大,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因此而大意,因為人在安全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fā)生的危險,這樣才會先做準備,以避免失敗和災禍的發(fā)生。”
晉悼公聽完魏絳的話之后,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經典成語故事5
【成語】: 狐假虎威
【拼音】: hú jiǎ hǔ wēi
【解釋】: 假:借。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貍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只狐貍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黠的狐貍怪聲怪氣地說:你不敢吃我?我是天上派來的百獸之王。老虎聽了不以為然。狐貍又說:不信你跟著走,看百獸見了我會怎樣。說完狐貍大搖大擺地向前走去,老虎半信半疑地跟在后面東張西望。只見很多野獸見到狐貍來了都嚇得跑了。老虎卻不知道野獸實際上是怕自已而不是怕狐貍。
經典成語故事6
樂不思蜀
典出《三國志·蜀書·后主傳》。
司馬昭宴請劉禪,故意安排蜀國的節(jié)目,在旁的人都為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于衷。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想不到劉禪竟糊涂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不能輔佐,何況是姜維呢!”賈充說:“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馬昭問他說:"是否會思念蜀地?"劉禪回答說:“這里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敝懒诉@事,隨侍劉禪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焙髞硭抉R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司馬昭于是說:“為何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左右的人都笑了。
后人多認為劉禪樂而忘本,無故土之思,但也有人持異議,如《三國蜀后主劉禪新論》的作者羅開玉和謝輝認為,劉禪裝憨賣傻,不僅是養(yǎng)晦自保,更關系著一大批降臣的命運。這一表演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表現如出一轍而更精彩。
后用此典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
經典成語故事7
北宋時候有一個叫陳堯咨的人,非常善于射箭,當時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百發(fā)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對他很敬佩。陳堯咨受到大家稱贊之后,覺得自己的本領已是天下無雙,便驕傲自滿起來。
一天,陳堯咨又在靶場表演他那百步穿楊的絕技。一箭射出,把又細又軟的柳枝條射斷了。觀眾們看得大聲喝彩,并要求他再來一次。這時有個賣油的老頭正從那里經過,看了后,卻笑著說:“這有什么了不起,只不過手法熟練些罷了!”陳堯咨聽了,不禁大怒,喝道:“你這老頭有什么本領,竟敢藐(miǎo)視我?”老頭回答:“我哪里敢藐視你,我只是從幾十年的斟(zhēn)油經驗中,知道做熟了的事情,便會找出竅門來的道理!闭f著,便從他的油擔上取下一個葫蘆,葫蘆口上放一枚方孔銅錢,然后打了一勺油,高舉油勺往葫蘆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條線似的穿過錢孔進入葫蘆中。油倒完了,把銅錢拿起來給大家看,錢孔周圍竟沒有一絲油漬(zì),大家看了都贊嘆不已。老頭微笑著對陳堯咨說:“我這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罷了!标悎蜃陕犃耍宦暡豁懕愕纛^走了。
后來的人便根據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這個成語,用來說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辦法來。、
經典成語故事8
老漢粘蟬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孔子帶著弟子到楚國去,路上經過一個樹林,在樹林中有個駝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輕松,就像在地上撿知了一樣?鬃訂枺耗膭幼髡媸乔砂!有什么門道嗎?老人說:我確實有自己的辦法,我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疊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這樣失手的情況已經很少了;疊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這樣失手的情況十次也不會超過一次;疊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就會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立著的斷木樁,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大地大,萬物品類繁多,但我一心專注于知了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后、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這樣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轉過身來對弟子說:“專心致志,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說的道理!
感悟:一個人如果能夠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勤學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xiàn)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他的哥哥譏笑他,他卻不在乎。
天長地久,他寫出了兩本書,引起了轟動,別人問他讀書有什么竅門。
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àn)。”
人們很佩服他,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并問他是如何學習的。
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學習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種的空余時間: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感悟:現在有些人總找借口說:“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壓力那么大,生活節(jié)奏那么緊,哪有時間學習?”其實,只要你自己肯學,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愛因斯坦和魯迅說過同樣一句話:人的差別在于業(yè)余時間。有個著名的“三八理論”,就是一個普通成年人的一天應該分為“三個八”:八小時工作、八小時睡覺、八小時自由安排時間。前面兩個“八”,大多數人是一樣的,并無多大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時怎么度過。
黃香溫席
古代有個叫黃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歲時母親去世,從此他更細心地照顧父親,一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親著涼,就先鉆到冰冷的被窩里,用身體溫熱被子后,再扶父親上床睡下。不像現在,可以開電熱毯、開暖氣,那時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到了夏天,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黃香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后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
感悟:用孝順的心對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養(yǎng);用慈悲的心對待眾生,眾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養(yǎng)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這個世界會因為你的存在而變得格外美好。
經典成語故事9
東漢開國大臣馬援的小女兒馬氏,長得特別漂亮、靈秀,十三歲時就被選進宮,后成了明帝的皇后。
她生性善良,待人寬厚,行事謹慎,宮中上下都很敬重她。
明帝的賈妃生了個兒子,名叫劉炟,馬氏把他看作自己的兒子一樣盡心撫育。
后來劉炟即位,稱為章帝。
他尊馬氏為皇太后,并多次提出要加封她的三個哥哥馬寥、馬防和馬光。
馬太后是個顧大局、識大體的人。
她清醒地看到,當時許多外戚無功受祿,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
她對此很反感,所以婉轉地予以拒絕。
馬廖的兒子馬豫,擔任步兵校尉,他依仗自己是皇親國戚,行為放蕩不羈。
眼看馬太后沒有給他家?guī)砀蟮亩骰,使他沾更多的光,心懷不滿,口出怨言。
楊終是馬廖的朋友,他見馬廖如此放縱兒子,特地寫信勸告,說:“本朝初,許多諸侯王因對子弟不加管教,觸犯了刑法最終弄得國破人亡。
如今您的地位和名望這么尊貴,怎么能面臨深淵,腳踏薄冰,而不以他們的結局為誡呢?” 楊終的意思是如果這樣下去,就會像面臨深淵、腳踏薄冰一樣,一不留神就會造成生命危險。
經典成語故事10
韓壽偷香
《世說新語·惑溺篇》記述了“韓壽偷香”的故事。
韓壽是三國時魏司徒韓暨的曾孫,家世既好,年少風流,才如曹子建,貌似鄭子都,走在街衢,婦女多暗暗矚目。賈充聘他來做屬官,每次會集賓客,他女兒都從窗格子中張望,見到韓壽,就喜歡上了,心里常常想念著,并且在詠唱中表露出來。后來她的婢女到韓壽家里去,把這些情況一一說了出來,并說賈女艷麗奪目。韓壽聽說了,意動神搖,就托這個婢女暗中傳遞音信,到了約定的日期就到賈女那里過夜。韓壽跳墻進去,賈家沒有人知道。
此后,賈充發(fā)覺女兒越發(fā)用心修飾打扮,心情歡暢,不同平常。后來賈充會見下屬時,聞到韓壽身上有一般異香,這是外國的貢品,一旦沾到身上,幾個月香味也不會消散。賈充思量著晉武帝只把這種香賞賜給自己和陳騫,其余人家沒有這種香,就懷疑韓壽和女兒私通,但是圍墻重疊嚴密,門戶嚴緊高大,韓壽從哪里進來的呢?于是借口有小偷,派人修理圍墻。派去的人回來說:“其他地方沒有什么兩樣,只有東北角好像有人跨過的痕跡,可是圍墻很高,不是一般人能跨過的!辟Z充就把女兒身邊的婢女叫來審查訊問,婢女把情況說了出來。賈充秘而不宣,把女兒嫁給了韓壽。
賈女偷香的風流韻事被后人津津樂道,成為男女私會的代名詞。古稱“相如竊玉、韓壽偷香、張敞畫眉、沈約瘦腰”為風流四事。每每人稱“韓壽偷香”,其實偷香的'是賈女,“賈女偷香”稱為“韓壽偷香”多是男性文人以風流自況的方便說法。
在這個故事中,賈女癡情、大膽、主動。她的這一大膽違禮行為被他的父親承認。賈充身為廷尉,曾為朝廷制定法令,但對女兒的敗德行為竟無一句責備的話,就可看出魏晉時期的社會風氣確實比較開放,而這些都是儒家禮教崩潰以后的現象,在禮法嚴峻的漢代,這些現象是少見的。當然,也不排除他有家丑不可外揚的顧忌,再說韓壽有才有貌,擇這樣的乘龍快婿也不丟份兒,這樁婚事也是門當戶對的。
經典成語故事11
著名經典成語故事:八仙過海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涌。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后各顯神通過海。
于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藍技水而渡;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
“八仙過!备鶕@個傳說而來。又叫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著名經典成語故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古時候,有個燒木炭的老漢有兩個兒子,大的叫青山,小的叫紅山,老漢快去世時,把東崗分給了青山,把西崗分給了紅山。
西崗樹木稠茂,能燒很好的木炭,紅山很勤快,整天辛辛苦苦地燒木炭,日子過得很富裕,但三五年后,樹都被他伐光了,于是紅山就在崗上種了莊稼。不料一場暴雨沖走了紅山辛辛苦苦種下的全部莊稼。他沒有吃的,只好去東崗投奔哥哥。
東崗原來樹木稀少,但青山很會規(guī)劃,他先把不成材的樹木伐了燒炭,然后又種上新苗;他在崗下開荒種田,養(yǎng)牛喂馬。前幾年生活很貧困,但三五年后,崗上樹苗長大,崗下莊稼連片,牛羊成群。下那場暴雨時東崗上因為為樹木防護,所以莊稼一點也沒受損害。紅山見哥哥這邊山清水秀,一片興旺,非常奇怪,就問哥哥其中的緣故,哥哥語重心長地告訴他說:“你吃山不養(yǎng)山,終究會山窮水盡;先養(yǎng)成山后吃山,才會山清水秀啊!”
后來,人們都稱贊青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著名經典成語故事:休戚相關
故事春秋時期,晉國的晉淖公周子,又叫姬周,年輕的時候曾因受到族人晉厲公的排擠,不能留在國內,而客居到周地洛陽,在周朝世卿襄公手下做事,周王的大夫單襄公很器重他,把他請到自己家里,就像對待貴賓一樣地招待他。周子雖然年紀輕輕,卻表現得十分老成持重。他站立的時候穩(wěn)穩(wěn)當當,毫無輕浮的舉動;看書的時候聚精會神,目不斜視,聽人講話的時候恭恭敬敬,很有禮貌;自己說話時總是忘不了忠孝仁義;待人接物時總是十分友善、和睦;他自己雖然身在周地,可是聽說自己的祖國晉國有什么災難時就憂心忡忡;聽說到晉國有什么喜慶的事情時就非常興奮。所有這些表現,單襄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認為他將來一定大有前途,很有希望回到晉國去做個好國君。因此,單襄公對周子更加關心、愛護。不久,晉國國內果然發(fā)生了內亂,原來一直害怕失去權力而排擠王室公子的晉厲公被殺死了。于是,晉國大夫就派人到洛陽來,把周子接了回去,讓他做了晉國的國君。
經典成語故事12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yōu)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fā)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zhàn)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yǎng)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yǎng),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天道酬勤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后,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見經傳,曾先生后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天道酬勤”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上天偏愛于勤奮的人們,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有所回報,也說明了機遇和靈感往往只光顧有準備的頭腦,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指古今中外所稱道的多勞多得。
出處:出自 《論語》 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謝、厚報的意思“勤”即勤奮、敬業(yè)的意思,就是說“天意厚報那些勤勞、勤奮的人”。
經典成語故事13
成語名稱:天經地義
成語拼音:tiān jīng dì yì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主語、定語;指絕對正確。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經:規(guī)范;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
成語來源: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成語造句:浩然《艷陽天》第95回:“不勞動不得食,這是新社會的章程,也是天經地義的道路。”
天經地義的成語故事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釋義“經”指常規(guī),原則“義”指正理,準則。天經地義比喻正確的,不可改變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貴死后,按習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繼位。但是,景王生前曾與大夫賓孟商討過,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長子姬朝為世子。這樣,姬朝也有資格繼位。于是,周王室發(fā)生了激烈的王位之爭。在這種情況下,晉頃公召集各諸侯國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討如何使用王室安寧。參加商討的有晉國的趙鞅,鄭國的淤吉、宋國的樂大心等。會上.晉國的趙鞅向鄭國的游吉請教什么叫“禮”。游吉回答說:“我國的子產大夫在世時曾經說過,禮就是天之經,地之義,也就是老天規(guī)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壁w鞅對游吉的回答很滿意,表示—定要牢記這個道理。其他諸侯國的代表聽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著,趙鞅提出各諸候國應全力支持敬王,為他提供兵卒、糧草,并且?guī)椭淹跏疫w回王城。后來,晉國的大夫率領各諸侯國的軍隊,幫助敬王恢復王位,結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爭。
天字開頭的成語
天涯海角 天翻地覆 天羅地網 天花亂墜 天真爛漫 天女散花 天衣無縫 天經地義 天下無雙 天之驕子
包含有天字的成語
無敵于天 挾天子以 以天下為 暗無天日 感戴二天 雞犬升天 別有天地 囊血射天 貪天之功 天低吳楚
經典成語故事14
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后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是非要滔滔不絕才能顯出自己的本事,平時不露聲色是為長遠觀察問題,蓄積力量,不但能夠正確地預見未來,更能夠掌握適當時機。
揮戈反日
周武王在孟津(在今河南洛陽)東渡黃河,準備討伐商紂王,河水突然逆流,波浪狂打船只,颶風大作,人馬不能相見。周武王左手緊握大斧,右手高舉大旗,瞠目喝斥道:“我去為天下除害,誰敢阻攔!”于是風停波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要干大事就要下定排除困難的決心才能扭轉危局。
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要刻苦自勵,激勵自己奮發(fā)圖強。
紙上談兵
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在生活中要大膽勇敢地去實踐。
梟將東徙
漢代的劉向為了說明“知己者不怨人”的道理,舉了個寓言故事: 梟(一種猛禽)遇到鳩(一種水鳥)。鳩問它:“你要去哪里?”梟說:“我要搬到東方去住!兵F問它為什么,梟說:“這里的人都討厭我的叫聲,所以我要搬到東方去。”鳩說:“那你就改一改你的叫聲吧,如果你不改的話,你到了東方,東方的人也會討厭你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解決問題要從根本入手。
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嚴格的紀律,是勝利的保證。
衛(wèi)青惜馬
衛(wèi)青初入宮時,被安排到建章營當馬夫。漢武帝有一次打獵時,一箭就射中了馬的咽喉,隨行的羽林軍紛紛夸贊漢武帝箭法精準。唯獨身為馬夫的衛(wèi)青喊道:“陛下不能殺馬啊,陛下你射殺的是建章營的軍馬啊!”說著,立刻跪下來為馬療傷,并不停地哭訴。漢武帝很奇怪就問他緣由,衛(wèi)青解釋說,漢軍之所以打不過匈奴,是因為匈奴人愛自己的馬,而漢朝人不愛自己的馬,漢朝只會把公主送出去和親換取和平。漢武帝聽后十分慚愧,后來逐漸發(fā)現衛(wèi)青能力出眾,便對衛(wèi)青委以重任。衛(wèi)青果然不負眾望,后來帶領漢軍大破匈奴,為穩(wěn)固漢朝北部疆域做出了卓越貢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考慮問題高度決定著出路。
一狐之腋
趙簡子是春秋時晉國的上大夫。他有一個家臣名叫周舍,喜歡直諫。周舍死后,簡子每次聽朝,總是不怎么開心,大夫們請罪。簡子說:“不是你們的過錯。我聽說一千只羊的皮毛還不如一只狐貍腋下的皮值錢。諸位大夫上朝,我只聽見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聽不見像周舍那樣的諤諤直言,我因此而傷心!边@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為領導要珍惜敢說真話的人,鼓勵部署說真話。
胡服騎射
戰(zhàn)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zhàn)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fā)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zhàn),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正確面對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善于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不拘一格選拔人才。
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經典成語故事15
物極必反
解釋:極:頂點;反:向反面轉化。事物發(fā)展到極點,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成語故事:武曌是唐高宗時的皇后,她在高宗死后,就臨朝聽政,不久,他廢了中宗,改立國號叫周,還自稱為則天帝,就是我們一般稱的武則天。當她臨朝聽政的時候,太子中宗已經長大了,可以處理國家的大事了,但是則天帝還是不肯放手。在那個當時,許多的大臣都很不滿,紛紛上書勸止;其中有一位叫做蘇安恒的大臣,也上了一本奏疏,勸諫則天帝。
奏疏上說:“太子現在的年紀已經很大了,才德也不錯,你卻還貪戀著皇帝的寶座,而忘了母子的情分,時間已不能讓你拖延下去,我以為上天和百姓們,都是傾向李家的,你現在雖然還平安的坐在皇上的位子,總要知道物極必反,器滿則傾的道理吧!”鸌冠子一書曾有“物極必反,命曰環(huán)流”這句話,就是說一件事情到了極端的時候,一定會產生變化,而造成全然不同的結果。
小朋友,這是一句勸人的話,含有適可而止,不要過分的意思,和器滿則傾是同一個意思。
一個人如果太貪心,對于地位和財富,毫不知足的攫取,人家就會說他“物極必反”。其實這句話也含有一點兒妒意。
【經典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06-07
成語故事07-23
經典成語故事11-03
成語故事11-06
成語故事精選09-01
成語故事精選10-11
經典的成語故事06-07
經典成語故事06-07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6-07
成語故事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