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鑒賞教學后記
很多人常在人生低谷之時,走至山崗之上,高聲朗誦該詞,以獲胸中郁積之噴薄,人生不快之傾吐。因此,本詞的教學一定要特別注重文本的誦讀,可以分排朗讀,遵循學生朗讀-教師范讀-學生朗讀的基本步驟即可。
朗讀過程中,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上片,多數學生均推崇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理由是氣勢磅礴,其實如此作答說明學生已能初步感受該詞,但我認為氣勢之冠當屬首句,那洶涌而來不可一世的奔騰毫不遜色于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只不過二人的視角一平一仰罷了。以亂石穿空為講解的起始點,該句把握幾個要點:1、亂、驚、卷三字的妙處,尤其是驚,繁體寫作驚,通過繁體的感官認識方能直觀感受到萬馬奔騰一般的水流之狀;2、視角的把握,仰視寫參差交錯的山巒之形,俯視寫一江怒濤痛拍礁石的浪之聲,末句緊接上句以雪寫水之色。
亦有細微的聲音說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句。該句采用比較鑒賞的方式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借李白的黃河比較其氣勢,二是借孔子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得出浪字并非在實寫浪花,而是用水來比喻時間(大約有兩三個學生答對),是時間淘盡千古風流,他們隨歲月的長河成為了古跡。另外,此時便可設問,注解中將風流人物解釋為英雄人物,而且英雄和風流聲調完全相同,意義和聲調相同,緣何東坡選風流而棄英雄呢?
故壘西邊人倒是三國周郎赤壁句其實就是對首句的具體化。蘇東坡并非要借首句之勢大書長江之勢,英雄之眾,而是在本句明確寫長江之故壘,英雄之周瑜。須特別指出的是,人道是一句,人作他人、別人講,也就是說蘇東坡本來極有可能當時就在懷疑他所站立的地方就一定是當年赤壁戰(zhàn)場,那么文赤壁武赤壁一說以及蘇軾憑吊搞錯了地方均可視為無稽之談。赤壁何須問出處,東坡本是借山川。清代詩人朱日浚還算個明白人,跳出了問題爭論本身,一語中的。
東坡當時思路很明確,上片寫景下篇寫人,而且用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一句承上啟下。
有了上片的基礎,下篇圍繞幾個問題展開即可。
1、初字的獨具匠心。周瑜當時已婚十年,卻仍保留著新婚燕爾的繾綣柔情,足見其乃一多情的種子,加之羽扇綸巾的儒將裝束,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指揮若定的大將風度,一個馳騁疆場的英雄、柔腸百轉的情種、從容嫻雅的儒將得周瑜形象便躍然紙上,東坡緣何東坡選風流而棄英雄的謎底揭開。
2、檣櫓與強虜說。
3、神游者是東坡還是周瑜?結合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得斷句解答。中間須強調指出故國而非古國,三國之于東坡當屬古國而非故國,之于周瑜之魂魄才屬故國;多情應是多情的周瑜而非形容詞的多情。3、人生如夢一句感情把握,起伏的面對起伏人生,卻總能在短暫的消沉和迷茫后走向生命的成熟和思想的圓融,這就是豁達。
【后記】
1、朗誦是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和學生都應具備。像這首念奴嬌,如果不能想象出一位痛定思痛、擺脫人生困境的風流才子獨立大江旁面對滾滾長江水、隆隆江濤聲慷慨激昂的呼喊人生憤懣呼喚千古英雄的豪情迸發(fā)思古之幽情,把對能夠馳騁疆場的英雄的艷羨和不得施展抱負的郁積化作怒濤一般的文字,就很難真正體悟蘇東坡當年蘇軾五味雜陳的心境,更遑論讀出氣勢和感情了。
2、詩詞講解力拋串講的老套。反復誦讀、注解參考,足以讓學生大致了解基本含義,教學應轉向思想內容、情感把握以及煉字、修辭等更高層次,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充分說明理由。
3、比較誦讀的穿插運用。初讀首句,很多人都能想到楊慎的臨江仙,可以在作解釋把兩首詞拿來比較鑒賞,當然,個別句子的比較上文中多有提及,不再贅述。
【念奴嬌鑒賞教學后記】相關文章:
《念奴嬌》等詩詞鑒賞04-04
《念奴嬌》詩詞鑒賞02-23
《念奴嬌 赤壁懷古》鑒賞12-06
念奴嬌詞作鑒賞04-04
念奴嬌·春情的詩歌鑒賞04-03
念奴嬌《梅》閱讀鑒賞04-03
念奴嬌·中秋詩詞鑒賞02-05
李清照《念奴嬌》宋詞鑒賞12-01
念奴嬌梅鑒賞 辛棄疾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