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使者》教學設計
《聰明的使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自主識寫本課生字新詞。
2. 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使者是怎樣找準事情的關鍵,用不同的辦法解決問題的。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2. 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個智慧故事:《聰明的使者》。
二、初讀課文
1. 學生默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 學習生字:婚、配、駒、棍、拴、糖、嫁。
。1)這些字有什么共同點?
。2)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來記憶這些生字?
3. 齊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分為幾個小故事?
三、精讀課文
1. 你最喜歡哪個故事?
2. 提出方法:提問—討論—再讀—體會。
3. 逐次學習,提出問題;
。1)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祿東贊是一位聰明的使者?讀文,體會。
。2)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你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4. 比一比,看哪組同學學得最認真,發(fā)言最積極,最會動腦筋。
5. 全班交流。
6. 結合課后2題,寫出二、三、四段的主要意思。
7. 你想怎樣夸夸這位使者?
8. 朗讀練習。
四、總結全文
1. 這篇課文講了一位聰明的使者抓住事情的關鍵,善于動腦筋,能急中生智,圓滿地解決了三個難題,促成了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美好的姻緣。
2. 布置作業(yè):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參考資料
☆五難求婚使
公元640年,松贊干布派了個能干的使者祿東贊帶了一百人的出使隊伍,備了五千兩黃金和許多珍寶,到長安去求親。
唐太宗接見了祿東贊。祿東贊傳達了他們年輕的贊普想跟唐朝友好的心愿,說得娓娓動聽。唐太宗心里挺滿意,就在皇族的女兒中,挑選一個美麗溫柔的,封為文成公主,把她嫁給松贊干布。
據(jù)說,使者祿東贊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后來,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流傳著一個“五難求婚使”的動人故事:
祿東贊在長安求親的時候,各地來求親的使者很多。唐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前來求親的使者先解答五個難題。哪個使者能夠解答,就答允他的和親要求。
第一道題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細的絲線,穿過一顆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祿東贊把絲線系在一只螞蟻的腰部。螞蟻帶著絲線,爬過明珠的九曲孔道,絲線也就帶過來了。
第二道題目是把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小馬駒兒放在一起,要求辨認出哪匹馬駒兒是哪匹母馬生的。祿東贊把母馬和馬駒兒分開關了一天,斷絕了馬駒兒的飼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們放在一起。餓慌了的馬駒兒分別奔到自己的母親那里去吃奶。它們的母子關系也就認出來了。
祿東贊通過了一道道考試,最后一道是要從2500名美貌年輕的女子中,找出誰是文成公主。祿東贊憑他敏銳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儀態(tài)大方的公主認出來了。
這些傳說不大可能是事實,但是卻反映了吐蕃人民對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完成這個使命的使者的贊美。
☆文成公主和親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番邦國王和親的事例,就其態(tài)勢而言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國力衰弱,以和親委曲求全,以結好番邦;另一種則是國力強盛,威震四海,以和親安撫邊遠之邦,有賜婚的意味。前者是持卑微之姿,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來緩和戰(zhàn)場上的沖突;后者卻是宣展大國之姿,用親戚關系來籠絡感化疆外邊邦。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就是后一種和親情況的典范。
公元641年,24歲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護送下,動身到吐蕃去。松贊干布親自從邏些趕到柏海迎接。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舉行了隆重的婚禮。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年,她為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聯(lián)系和發(fā)展藏族經(jīng)濟文化作出了貢獻。直到現(xiàn)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聰明的使者》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jīng)》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