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泛舟》公開課上課計劃
《科海泛舟》公開課上課計劃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fā)同學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崇真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引導并協(xié)助同學深入、全面認識科學,在追求科學的過程中具有人文關懷意識;
3.培養(yǎng)同學正確地把科技信息傳達給他人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淺顯的科學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達能力。
二、教師準備
1.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科學家如何迷上科學的故事,或向同學講述,或提供資料讓同學閱讀,以激發(fā)同學興趣;
2.在活動之前,教師要引導、協(xié)助同學了解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科技說明文的寫法,或提供一些例文,以便同學模仿,或讓同學在模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
3.教師對科學技術的兩面性作一些查閱和了解,甚至搜集、掌握一些這一方面的觀點和信息。
三、活動指導
本次綜合性學習設計了四項學習內(nèi)容,可以根據(jù)興趣、特長以和學習條件、資源等不同情況,讓同學有選擇地、有偏重地開展活動。
1.關于“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學”。開展這項活動,旨在促使同學回憶自身從童年到少年時代如何第一次與科學結緣,從而重新喚醒和提高對科學的興趣。教師對活動的指導,要注意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同學自由暢談。只有在自由暢談中,才干相互啟發(fā),讓沉睡的記憶重新激活。教材中提到:“你第一次迷上科學是在什么時候?是因為一件玩具,一本書,還是一次難忘的活動?”事實上,兒童對科學發(fā)生興趣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在上學路上,或是在玩耍之中,或因花開花落,或因鳥鳴蟲唱……教師要啟發(fā)、協(xié)助同學活躍思維,展開思路,讓同學談得有趣,談出心得。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有的同學來說,可能保存在他記憶中的不是“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學”,而是對科學的著迷第一次如何受到挫折,如何被折斷了對科學入迷的感情幼芽。對于這種經(jīng)歷無妨也允許、鼓勵同學談一談,或許在反思中讓自身和他人都能受到啟迪。
2.關于“考慮自然的啟示”。開展這項活動,目的是培養(yǎng)同學寫作科學小品和科學童話的能力。根據(jù)同學的學習興趣,可以從科學小品和科學童話中任選一項。教材出現(xiàn)了兩則小故事,都說明了科學道理,但比較而言,第一則故事更適宜于寫科學小品,而第二則故事更適宜于寫科學童話。當然,教師和同學若有更適宜的資料,也無妨一用。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同學寫科學小品、科學童話不能要求過高;對同學作品評價的主要方式應是交流、展覽和選擇優(yōu)秀作文在班上朗讀。
3.關于“展示身邊的科技發(fā)明”。開展這項活動,旨在培養(yǎng)同學在科學的大世界中“動口又動手”的習慣和意識,推動同學成為科學技術的推廣者和宣傳員。教材中列出了兩項活動內(nèi)容,一是查閱資料,為最新科技效果寫一篇說明性文字;二是向他人介紹自身的小發(fā)明、小制作。對于第一項活動的指導要注意兩個問題:(1)要求同學介紹的應是“最新的科技效果”(當然,“最新”是相對而言的);(2)要求同學寫一篇說明性文字。比較而言,“說明性文字”比“說明文”的寫作要求要低一點。因此,不要求每個同學都寫成說明文,只要把“最新科技效果”介紹、說明清楚即可,而對于寫作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要求寫成較為規(guī)范的說明文。對于第二項活動的指導,教師要鼓勵同學大膽地把自身的小發(fā)明、小制作展示出來,有必要的話,可以讓同學邊演示邊講解、介紹(這項活動可以與其他學科老師比方物理、勞技課老師取得聯(lián)系,邀請他們參與活動,參與評價)。至于寫“新聞稿”,可以由發(fā)明者、制作者來寫,也可以讓觀眾(同學)來寫。
4.關于“科學技術兩面觀”。開展這項活動,是為了提高同學對科學技術的認識,培養(yǎng)同學在科學追求的進程中具有人文關懷的意識。關于對科學技術全面、辨證的認識這一話題,我們在八年級(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走上爭辯臺的“關于克隆的爭議”這一主題活動中已經(jīng)涉和,開展那項活動是“讓同學進一步認識科技發(fā)展與倫理道德的關系,推動同學深入考慮如何運用科技之劍,……為同學實現(xiàn)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統(tǒng)一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礎”。開展本次活動正是對前次活動的接續(xù)和提升。教師在指導這一活動時應注意,首先讓同學充沛查閱、了解科學技術的“正面功能”和“負面效應”,在此基礎上,把重點放在“科學技術發(fā)展中的人文關懷”上。通過討論,在對科學技術作出全面、辨證認識的基礎上,養(yǎng)成同學的人文情感。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引導、激發(fā)同學加強討論,甚至激烈爭辯。
四、活動建議
1.本次活動是在“科海泛舟”,但在“泛舟”時不要忘記了“捕撈”語文,在活動中應努力將科學思維、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和語言表達、母語意識、人文關懷有機結合起來,將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結合起來;
2.本次活動具有體驗性和智力挑戰(zhàn)性,所以,要著力引導同學加強科學情感、態(tài)度的體驗,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同時,要激發(fā)同學廣泛涉獵科技知識、熱衷于科技新課題,以此來提高同學科學素養(yǎng)和語文素質;
3.本次活動可按四項內(nèi)容劃分4~8個學習小組(亦可稱為合作小組)進行,在學習小組充沛開展活動的基礎上,由各組推舉代表到班上統(tǒng)一匯報與展示。
五、活動評價
1.運用分層評價的方式。同學在小組學習活動階段主要由學習小組成員相互評價、同學自我評價和小組長評價;同學在全班交流、展示階段主要由教師評價和同學推舉代表來進行評價。
2.運用分項評價的方式。可以分別對搜集查閱資料、口語交際、寫作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可以發(fā)現(xiàn)同學語文基本素質的強弱,以便有針對性地協(xié)助同學取長補短,重點加強。
3.既關注過程也關注結果。評價同學在活動過程中的積極態(tài)度、行為表示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和能力的提高(自我的縱向比較);評價同學在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評價同學搜集資料、口語交際、寫作的實際水平(同學的橫向比較)。
六、有關資料
1.科學小品的腳步(趙雪、趙之)
科學普和的形式并不限于文字,在文字中更不限于文學。作為科學知識的載體,特別是作為科技新動態(tài)的載體,無論發(fā)表的速度、數(shù)量,科學小品的重要性都不如并不注重文學表示的科普短文?破斩涛牡膬(yōu)點,是直截了當;直截了當和隨之而來的快捷,是大眾傳媒需要的兩種重要品質。雖然如此,科學小品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科學小品和科普短文的主體都是科學,但科學小品是美文。和詩歌、戲劇、小說相比,散文小品的優(yōu)點是善于兼容邏輯籠統(tǒng)思維與藝術形象思維,熔敘事、議論、抒情于一爐,故能舒卷自如,更便于游弋于科學與文學兩個領域之間。要而言之,科學與文學相結合的“科學小品”的文學功能,一在窺視科學的素質和科學內(nèi)含的趣味,二在發(fā)現(xiàn)科學與社會、生活、文化、人生的聯(lián)系。
科學小品因其篇幅的短小,只能擷取宇宙的一粒微塵,大海中的一滴水,認識體系之樹上的一枝一葉,或科學與人生之網(wǎng)上的一二小結節(jié)。但只要作者有真知識,真情感,他就能大中見小,小中見大。
我國科學小品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至南朝的酈道元,北宋的蘇軾、沈括,明代的徐霞客、王圻,以至清代的小說家蒲松齡,更已有獨立成篇、足以傳世的科學小品。但我們這里說的“科學小品”,特指現(xiàn)代科學小品,即除了現(xiàn)代文學觀念之外,它所運用的和反映的,是現(xiàn)代科學觀念和現(xiàn)代生活觀念。在我國,這種意義上的科學小品發(fā)生在提倡科學與民主、與“中學為本、西學為用”相對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后。據(jù)我們能查找到的最初的科學小品作者,也只有沈雁冰、李四光、竺可楨、賈祖璋、鄒韜奮、劉薰宇等不多的人。但那時的科學小品還只有科學小品之實,而無“科學小品”之名。科學小品這個概念的形成,還需等到這類文章多了以后。1934年9月20日,是科學小品史上可紀念的日子。30年代中期,正是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秋,中國文壇上發(fā)生了一場意義深遠的關于小品文向何處去的大討論。吶喊中,陳望道在他主編的小品文半月刊《太白》創(chuàng)刊號上,通過發(fā)表周建人、賈祖璋、顧均正、劉薰宇的4篇科學小品,建立了“科學小品”專欄。作為散文小品的一個分支(也是科普寫作的一個分支)的科學小品,從此有了名字。于是在“科學小品”的名目下,團結了一批作家,造就了一批作家。
1934年“科學小品”之名在吶喊中誕生,是科學小品發(fā)軔以后一件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此后,在“文化大革命”的文化大寂靜之后的1983年,全國18家晚報以聯(lián)合舉辦科學小品征文的活動,為它樹立了第二座里程碑。此后,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又在1986年、1994年促成了第二屆、第三屆科學小品聯(lián)合征文,每屆應征的文稿也都在萬件上下。影響之巨,前所未有。同時,這三屆聯(lián)合征文也是我們有機會了解了科學小品作者群的構成狀況。如今這個作者群中的絕大多數(shù),是生活在科研、教學、生產(chǎn)第一線上的科技人員。他們寫的是自身熟悉的事物,自身的課題,自身的觀察、積累、靈感、領會、探索、發(fā)現(xiàn),原無作文之意,卻被“科學的驚異”與社會的需求卷進了這片科學與文學結合的領海。因此新人隨時不時出現(xiàn),成了這支隊伍的重要特征。
借此結集的機緣,簡略地回顧科學小品的特征和歷程,對讀者和科學小品的作者可能不無意義。因為科學小品是什么以和它的歷史,雖說都是客觀存在,自有客觀規(guī)律和規(guī)范,但規(guī)律和規(guī)范的發(fā)現(xiàn),卻只能在百花齊放的自由創(chuàng)作中間和百家爭鳴的獨立探索中間。獨立的探索,是“科學精神”必有之義。
。ㄟx自《中國科學文藝大系·科學散文小品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最好的科學老師──大自然
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日本化學家福井謙一在寫給中國青少年的信中說:
我希望青少年們知道我所走過的學問之路,是一條尊重自然的路。自然對于我來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老師,同時也是令人無比敬畏的客觀存在。
在福井謙一剛懂事時,就經(jīng)常蹲在庭院里,瞪大眼睛盯著叫不知名字的雜草出神。他有時還會把雜草連根拔起,那翠綠的嫩葉會讓他仔細地看上半天。蝴蝶飛舞的季節(jié),小謙一會為追逐蝴蝶情不自禁地跑進和近的山里去。山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大自然的杰作令小謙一百看不厭,并使他發(fā)生了探索大自然奧妙的遐想。而每一次的新發(fā)現(xiàn),都會讓小謙一興奮好幾天,并終生難忘。
福井謙一在上學以前喜愛收集植物標本。他把許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草和樹葉采回家,擺放整齊,持久地看著。在旁人看來,他老是對著一堆枯草敗葉發(fā)呆,似乎有點傻里傻氣,但他卻從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
上了小學后,他的收藏升級了,由植物轉為礦物和昆蟲。他直到老年時也忘不了曾經(jīng)在大阪帝冢山一帶的丘陵采回的一塊樹狀礦石,同樣喜歡礦物的表哥告訴他這是沼鐵礦石,是遠古時代沉到湖泊或沼澤里木頭上的鐵。這令小謙一激動不已:天啊,今天的這一片丘陵在遠古時竟然是湖底!而這是由我親自發(fā)現(xiàn)的!
福井謙一采集蝴蝶標本的喜好一直堅持到他老年以后。他成名后到美國講學,一次在佛羅里達一座機場和近的森林里為了追捕一只美麗的鳳蝶而誤了航班;另一次在游覽亞里桑那大峽谷時為了捕獲一只蛺蝶而累得精疲力竭,竟未顧得上好好欣賞著名的大峽谷風光。
福井謙一的家長認為:親近大自然是人類的第一特權,所以他們鼓勵小朋友們?nèi)ソ纪庥瓮妗8赣H還經(jīng)常在工作之余帶著小朋友們?nèi)ソ纪忉烎~,并給他們講述魚類和釣魚的知識。福井謙一上中學后,一家人每年夏天都會在海邊租房子度假,在那里釣魚和游泳。
福井謙一在談到他是如何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時說:
我生長在一個與科學沒有什么緣分的普通家庭,正是在大自然中積累起來的豐富切身體驗,促使我后來選擇了從事科學研究的道路。大自然不只把我引向了化學王國,它也是我探求化學理論時的一位不可缺少的老師。我的理論獲得了供認,并且榮幸地獲得諾貝爾獎。每當提起此事,我就不能不感謝我的家長,是他們?yōu)槲业纳倌陼r代發(fā)明了一個能與大自然自由交往的家庭環(huán)境。
197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獲得者、美國生理學家吉爾曼出生于法國東部盛產(chǎn)葡萄酒的布爾戈涅地區(qū)。這里景色宜人,一派田園風光。孩提時代的吉爾曼經(jīng)常騎著自行車到郊外去采蘑菇。說是采蘑菇,其實是大自然美麗的風光、芬芳的氣息和令人心曠神怡的感覺吸引著他。只要一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各種絢麗、奇特的花草和樹葉就都會成為他采集的對象,并制成標本,匯集成厚厚的標本冊。翻閱和欣賞這些標本冊,是他的一大嗜好。
【《科海泛舟》公開課上課計劃】相關文章:
《天窗》公開課教學片斷反思(精選13篇)02-21
送東陽馬生序公開課教學設計(精選12篇)10-24
一年級優(yōu)秀公開課(通用7篇)10-13
跑步訓練計劃09-27
日常的健身計劃10-27
男人健身計劃08-21
冬訓計劃范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