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評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評課稿(通用8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guī)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評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評課稿 1
聆聽了崔老師執(zhí)教的四年級數學課——《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三位數乘兩位數)。感觸頗深,真可謂是受益匪淺,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很多,下面就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課堂語言精準且具激勵性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密、準確、精練、邏輯性強。崔老師在課堂上做到了沒用的話不說,與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無關的話不說,做到了用最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同時教學語言具有親切感、有激勵性,能“抓住”學生,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探究狀態(tài),是數學課堂大容量、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最好詮釋。
二、注重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
估算,是數學學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種技能,是學生邏輯思維的凝結與濃縮。崔老師在出示主題圖提出數學問題之后精心設計了估算的環(huán)節(jié),問道:“你能先估計一下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嗎?”在估算交流活動中不僅讓孩子們體會到如何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同時也讓孩子們體會到他們所學習的內容不是枯燥、刻板的,而是有趣的、富有生氣的,這時候他們的思維是活躍。靈活地運用估算,對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構建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都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注重算理的表述
算理是計算的理論依據,而算法則是依據算理提煉出來的計算規(guī)律和方法,它是算理的具體體現,算理和算法是相輔相成的`。課堂上崔老師特別注重學生對算理的表述,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沒有算理的理解,就沒有算法的真正掌握。
四、為學生提供充足時空
崔老師的課不管是新知探究環(huán)節(jié)還是鞏固應用環(huán)節(jié)。教師都能大膽放手,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去思考,去發(fā)現,去探究,去交流。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課堂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互動空間。老師只在關鍵處點撥、重點處強調、難點處引導,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研討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這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我將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博采眾長,努力縮短與優(yōu)秀教師的差距。
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評課稿 2
聽了崔老師執(zhí)教的《衛(wèi)星運行時間》這節(jié)課后,感受頗多。
本節(jié)課崔老師通過“有關人造衛(wèi)星的知識”引入一些有關人造衛(wèi)星運行的數據,讓學生學會能對較大的數進行估算,并在具體活動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
崔老師創(chuàng)設情境后,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討論、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自己解答。讓學生求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21圈,需要多長時間。學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因為上學期學習過兩位數乘兩位數,所以可以利用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試著做。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課,崔老師將重點主要放在計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體討論;從而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并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計算的算理。適時的引導,循序漸進,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求異、探究能力,使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探求新知,最終能夠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催老師這節(jié)課注重算法多樣化,是一節(jié)很樸實的課。
我對本節(jié)課的建議是:
1、崔老師組織上有缺失,已經有三個小組展示完了,仍有小組在黑板上寫,根本沒聽其他小組的展示。
2、催老師應要求學生語言的嚴密,有個學生說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數位對齊就可以了。
3、練習設計沒有坡度。
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評課稿 3
崔老師展示的《衛(wèi)星運行的時間》一課,讓我感受頗多。
這是一節(jié)計算課教學,許多年來,計算課很少被當成公開課,這也足以說明上計算課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也說明縣教育局領導對計算課,特別是計算算理的重視和對學生對計算算理是否理解的關注程度。傳統的計算教學常常通過機械重復、大題量的訓練,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只重視計算的結果,不重視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和計算方法的概括。而這一節(jié)課后,我發(fā)現教學中,崔老師始終堅持以教師的引領為主線,充分利用數學知識這個“載體”,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學習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因此,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教學時,沒有滿足于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學會計算,著重關注學生是否主動參與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注重轉化、建模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從而把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數學教育的根本途徑。
反思這幾節(jié)課,我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點:
一、重組課時教學內容,擴大了學生的自由探索空間。
重組并不是把幾塊內容簡單的相加或相減,而是要抓住“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作為主線,先讓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兩位數乘一位數24×2”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24×10”,通過這樣的學習,使學生對于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所要用的知識作了很好的鋪墊,在這些舊知識的基礎上去學習新知識,使學生很容易接受。在此教師在要求學生計算24×12,這時學生就很容易的用各種方法進行計算。教師在引入階段通過現實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采取憶舊引新的方法,從復習到引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說明教師充分依據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復習舊知來為學習新知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算法多樣化是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的一種重要思想,它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基礎。新課標指出:筆算教學不應僅限于豎式計算,應鼓勵學生探索和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同一道計算問題,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存在著差異,常常會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和解題策略,這正是學生具有的不同個性的體現。在本節(jié)課教學24x12時,放手讓學生試算,學生出現了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又根據口算的方法來計算的;有把因數拆成兩個一位數,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計算的;有直接列豎式進行計算的;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學的解法,進行小組內交流,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學生間的數學交流。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愉悅,使不同的人學到了不同的數學。同時在這堂課中也讓學生進行了估算的練習,因為這是我們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在計算教學中,我們教師同樣需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的必要的發(fā)展。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
我的思考:
1、能否讓探究更具實效性?
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究24×12=?時,教師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再要求學生進行“口算”,最后再放手讓學生進行“筆算”。本著層層遞進、步步為營的思路顯然也有一定的設計意圖,但是在學生出現的幾種算法中,真正屬于“口算”范疇的只有一種,即“可以先算24 ×10=240元,得出買10本書的錢,再算24 ×2=48元,算出的是買2本書的錢,然后把兩部分的錢加起來,240+48=288元,就是一套12本書的錢!边@恰恰就是進行“筆算”的思路。但是由于在課堂上,學生還出現了例如:“可以先算24 ×6=144元,得出買6本書的.錢,再算144×2=288元,就是一套12本書的錢!边@會不會造成學生進一步探索“用豎式計算”時的困惑呢?還處于后一種思維的學生是不是都是按照教師的思路依據第一種方法去列豎式呢?是否有學生先列出24乘6的一個豎式,再列出144乘2的一個豎式呢?如何讓探究更具實效性?我們想是不是可以先讓學生對幾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進行比較,在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同時突出算法的最優(yōu)化呢?當大多數學生都認可前一種口算方法時,再組織學生利用這種口算思路去探索“用豎式計算”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2.計算教學中究竟需要怎么樣的教學情境?
現在的計算課有像應用題教學的味道,都非常重視情境的創(chuàng)設,呈現出: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獨立列式——思考算法——交流反饋算法——自主選擇算法——優(yōu)化算法,這樣一個流程。因此,有許多的課不是從“逛商場”開始就是從“買東西”結束,新課標中強調的“要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這個現實背景既可以來源于生活,也可以來源于數學本身。那么我們在計算教學中究竟需要怎么樣的教學情境,是否能合理有效的使用教學情境?計算教學怎么樣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是否符合現實生活的實際?
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評課稿 4
一、教學目標方面
我認為本節(jié)課是在一年級認識整點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應為:
1.結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經歷認識時和分的過程。
2.了解時刻的含義,知道1小時、1分鐘的時間。結合具體事例和實踐活動,感受1小時、1分鐘的時間。明白1時=60分
3.認識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課堂教學必須圍繞以上三維目標進行展開。
二、課前導入方面
x老師在課前讓孩子們進行了開火車數數游戲,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能夠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對集中學生的思想很有意義。但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整5的數數游戲仿佛沒有結合,直接借助了5的乘法口訣,就讓學生認識了鐘面上的分鐘數。
三、制作方面
x老師制作了色彩鮮艷的`,直觀、形象,這些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梢哉fx老師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征。在課下的備課上也花了功夫,特別是相當多的PPT都以運動軌跡呈現,說明x老師在信息技術方面也具備了相當過硬的基本功,值得稱贊。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時間”作為數學知識尤為抽象,掌握起來還有一定困難。在課堂教學時,錢老師運用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讓學生在一個直觀、清晰的鐘面圖上認識時針與分針,用的動態(tài)形式呈現時針或分針所經過的路程,對教學起到了很好輔助作用。
四、學生合作方面
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x老師雖給了學生合作的機會,但合作不夠深入,合作的問題設計的不多,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學習安排的相對老師的講解顯得少了一些。
通過安排學生感受一分鐘的長短,這里x老師可適當延伸,如學生在交流自己一分鐘能做幾道口算題的時候,一分鐘還能做什么事情,也可以組內交流。讓學生們感到時間的珍貴,趁機進行德育的滲透。
五、練習延伸方面
課堂練習形式多樣,符合低年級教學的特點,如果練習的題目略微增加點就會更加有實效。
課堂上,x老師對學生引導、啟發(fā)非常到位,的制作非常精美,有實效,充分地利用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x老師也非常關注學生的反應與表現,實時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本節(jié)課上老師根據學生地特點遞進式的引導學生認識時、分及其寫法,達到了預期效果。
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評課稿 5
《認識時間》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鐘表,會看幾時、半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鐘面,掌握看幾時幾分的方法,知道1時=60分。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雖然生活中經常接觸時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畢竟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較困難。特別是看幾分,很容易受時針看法的影響而將兩者混淆。程老師在教學中,很好地利用了課件,緊抓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實際觀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識。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知識,給學生以視覺刺激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課堂教學時,程老師師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示鐘面,使時間這一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給學生以較強的視覺刺激,幫助他們建立豐富的感性經驗。特別是在認識幾分時,課件演示將分針走過的痕跡用較粗的紅線標出,讓學生清楚知道分針看小格,時針看大格,印象比較深刻。
二、巧妙設計,引導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幾時多是學生認識的一個難點。如4時多,學生容易看成5時多。課伊始,陳老師就從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入手,出示時針指向數字9和10之間,問是幾時多。并總結如果時針在兩個數字之間,看小的。
認識每個數字各代表幾分,是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因為學生沒有學習乘法口訣,只能通過一個格一個格的數或5個5個的加,因此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程老師也注意到這一點,在教學中,除讓學生集體說說分針走到各個數字分別代表幾分外,還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幾個關鍵的數字,以便更快地讀出幾分。有的學生說記住6就是30分,有的說記住3就是15分,9就是45分等。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緊抓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巧記,加深了學生對這一難點的理解和掌握,為后面正確讀出幾時幾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中程老師還注重引導學生對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辨析,從而使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如認識時、分時,出示課件觀察時針走動1大格是幾時,分針走動1大格是幾分,然后提問:“兩個1怎么不一樣?”引發(fā)學生思考,進一步認識時針走過1大格是1時,分針走過1大格是5分。
三、課堂語言淺顯易懂,學生易于接受
程老師的課堂語言簡單明了,能用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去描述知識,讓學生易于接受。如:“外面的數字給分看的,里面的數字給時看的,不過外面的數沒有標,要小朋友自己去記”“一看時針,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指向兩個數字之間就看小的(12也可看成0);二看分針,一個大格就是一個5分!钡龋@些語言淺顯易懂,清楚明白,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就是給了他們一個明確的學習指向,讓學生清楚知道該怎么看時間,將抽象的知識簡單化,學得明白扎實。
四、建議
學生上來板書時,書寫比較隨意,中間兩個小圓點沒有寫在右下角,而是一上一下分得很開,兩個小圓點也寫成兩條小斜線。這里應該要注意引導學生規(guī)范書寫。
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評課稿 6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已初步學習“認識鐘表”,通過以前的學習,已經掌握了鐘表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掌握了如何看整時和半時。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是學會5分5分數的方法來正確讀寫幾時幾分。難點是理解1時=60分的含義。
張老師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立即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開了一個好頭。教師還制作了色彩鮮艷的課件,直觀、形象,這些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都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梢哉f教師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征。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運用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課件,讓學生在一個直觀、清晰的鐘面圖上認識時針與分針,用課件的動態(tài)形式呈現時針或分針所經過的路程,并用紅色線條突出強調,學生清楚地感受到是從哪點到哪點所走的一段時間,對教學起到了很好輔助作用。
教學中,通過安排學生感受一分鐘的長短(體會一分鐘自己能做幾道算式),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時間的認識。這短短的、安靜的、屬于全班的一分鐘對學生來講應該是體會深刻的。這里教師可否適當延伸,如,學生在交流自己一分鐘能做幾道口算題的時候,可以讓他們估一估自己做完這一頁需要多長時間,引導學生去體會更長的時間。畢竟時間是個抽象的東西,學生總是要通過做熟識的具體的事情來間接地體會時間,這方面更多的、深刻的體會有利于學生準確把握時間,理解時間。
課堂中,在引導學生數格子的時候,課件突出演示的是一個一個的點,而不是一段一段的點,學生對一個格子的理解可能會產生偏差?梢杂檬謩莸确椒ㄗ鲆幌潞唵蔚.演示,幫助理解。另一處是,學生對時針與分針所表示的時間的聯系還不太明確,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形象理解:時針是在為分針服務,她是在記錄分針走的圈數,她跟從著分針,因此分針未走完一圈,時針也不會到達具體的某個點。這就為后頭像6:55這樣學生容易看錯的時間的學習做好鋪墊。
課堂中,教師對學生,有引導,有幫扶,有開放,課件的制作非常精美,有實效,非常充分地利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教師也非常關注學生的反應與表現,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讓學生在發(fā)言中增強自信,可以說這是一堂準備充分、扎實的課。
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解幾時半時,沒有講清時針的讀法,應該說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所以在練習時大部分同學不太會。另一方面課堂上不能怕學生說錯,讓孩子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評價性的語言要多樣化,課堂教學重在語言激勵。
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評課稿 7
“認識時間”和“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情境,制作了色彩鮮艷的課件,讓學生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愉快地學習。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的呈現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由于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師在教學時注意了平時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時間。在課題的引入時,教師用了謎語導入的形式,讓學生說自己的作息時間是怎樣安排的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話題,來結合教材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二、在直觀中來呈現知識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運用了自己制作的掛圖,通過看鐘面上的陰影部分,用5分5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1時=60分時,讓學生自己撥鐘,通過直觀形象的實物操作,對時與分的關系一目了然。
三、在體驗中理解知識
在學習了新的知識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撥一撥、做一做, 在教學中寓教于樂,溶練習于游戲中,練習穿插在新授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新知。人民幣的認識對學生來說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所以,這節(jié)課整個教學過程以購物為主線,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調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近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文具就擺放在教師的堂桌上。買東西要看物品的價格,要認識人民幣,會使用人民幣,會換算人民幣。然后,在購物的情境中通過換幣,體會、理解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最后在購物中學會簡單的付幣,提高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
四、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
這兩節(jié)課在整個教學過程師生完全是一種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關系,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松的。例如,“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認識人民幣”等教師溫馨的話語、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自由的學習狀態(tài)對學生的心靈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正是這樣的課堂,才保證了學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狀態(tài)下暢所欲言,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還有,必要的常規(guī)訓練,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節(jié)課中許多看似是教師“不經意”的細小環(huán)節(jié),實際上都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果。
五、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會更精彩一些
在出示課題《認識人民幣》后,讓學生同桌說一說,盒子里的人民幣你已經認識了哪些?然后指名說一說按1元、1角、1分的順利逐漸展開認識的教學活動。其實學生對于人民幣的認識就只有這些嗎?人民幣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比較密切,對于10角就是1元,買1元的物品可以付成10個1角的、2個5角的、5個2角的等等的多種方式,是有一定基礎的。老師完全可以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進行交流,除了認識1角、1元、1分,你還知道哪些關于人民幣的知識?因為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進教室的之前是有一定生活基礎的。老師和其他同學在學生不斷的談話中,對知識進行不斷的補充和說明,這樣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的課堂,這樣學生會表現的更精彩。
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評課稿 8
陳老師的這堂課閃光點較多,我認為較為突出的是以下兩點:
一、把握理念,重教材處理。
陳老師的《用水測量時間》一課對教材進行了大膽的處理,由談話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流水在一定條件下具有等時性,然后展開探究活動一:讓學生經歷三次積聚100毫升水的滴漏實驗,從三個數據的分析中深刻認識到流水確實具有等時性,感受到用流水確實可以測量時間!在此基礎上設計了探究活動二:連續(xù)測量積聚50、100、150毫升水各需要多少時間?從而認識到流水的速度會隨水位高低不同而發(fā)生變化,要準確計時,必須保持水位高低始終一致。最后組織學生欣賞古人設計的水鐘,感受古人的智慧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去思考解決水流速度不恒定的難題,并用所學的知識去設計制作一個每分鐘滴60滴水的鐘(課外作業(yè))。整節(jié)課的處理緊緊圍繞學生來展開,從問題的發(fā)現——問題的展開——結論的得出,一氣呵成。
二、關注探究,重思維發(fā)展。
這節(jié)課,陳老師給孩子們提供了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
整節(jié)課以學生親歷的兩個探究活動為核心展開,特別是第一個探究活動,老師還讓學生連續(xù)測量了三次,雖花費了不少的時間但為第二個探究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第二個探究活動中,老師問:“測量積聚50、100、150毫升水各需要多少時間?”怎樣做?并給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這個問題的討論就蘊涵著一定的`思維價值,既可以分步測,也可以一次性測完。然后再讓學生在剛才實驗的基礎上對這個實驗的結果進行預測。這里的一個討論,一個預測,起到的作用遠不止是過渡和方法的指導,它對學生思維的遷移和深入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最后在活動結束后的數據分析中我們發(fā)現,陳老師非常注重結合數據對學生思維深度的挖掘。老師不僅引導學生縱向分析數據,發(fā)現了積聚第一個50毫升水花的時間最少,第二個50毫升所花的時間明顯增多,第三個50毫升更加的多,得到了水位高低與水流速度的關系。同時引導學生橫向分析數據,再次驗證了前面的探究結論:水位相同條件下,水流的等時性。充分利用實驗數據,發(fā)展學生思維在這里體現的淋漓盡致!
【衛(wèi)星的運行時間評課稿】相關文章:
認識時間評課稿12-03
和時間賽跑評課稿04-05
《一天的時間》評課稿05-28
認識時間評課稿11篇12-03
認識時間評課稿(精選12篇)05-16
認識時間評課稿(11篇)12-03
復習課評課稿04-08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