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通用1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那么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1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通過作家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葉圣陶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金美麗老師上的是第一課時,金老師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生為本,以讀為本,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葉圣陶的認真、平和。
一、以“爬山虎”為主線,步步引導
1、開頭金老師以“課題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那么課文是不是寫爬山虎?”把學生引入課文,通過讀了解課文的主要意思。
2、了解課文大意后,金老師又提問“那為什么要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呢?”讓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的語句,直奔中心,緊抓文中描寫爬山虎的語句,這是全文的中心所在。以這一中心輻射全文,教學層次特別清楚。通過讀理解其深刻含義,突破難點。
3、又以問題“看到那綠綠的爬山虎,作者的`心情為何如此喜悅?”引領學生學習葉老給“我”批改作文這件事,突出文章重點。讓學生圍繞中心句去探究,去學習,學生學習的目標就更明確,使整課堂渾然一體,正是由于金老師能深入鉆研教材,對不同的教材進行不同的教學處理,大膽地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才使這一堂課的教學流程如此清晰,教學目標的達成如此成功。
二、以情促讀,讀中感悟
閱讀課就是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據(jù)語言的特點,有側(cè)重的進行讀的訓練。金老師注意營造以讀為本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足的朗讀課文的時間,讀貫徹整堂課。課的開始就讓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再通過讀引導學生找出表達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重點語句段落,即找出描寫爬山虎的語句,以讀用心理解其深刻含義;最后抓住葉老為我修改作文的語句,用心品讀這些重點句段,體會葉老的一絲不茍和平和。
三、綜合這節(jié)課的情況,本人提出一些淺薄的看法,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多包涵。
1、理解課文難點部分這個環(huán)節(jié)還不夠扎實。如體會第一句描寫爬山虎的語句:“剛進里院,一墻綠油油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睂W生始終體會不到作者借爬山虎來寫自己喜悅的心情。金老師是否把這部分先放一放,先學習葉老為我修改作文這部分,再回過頭去體會,學生可能會更易理解。
2、這節(jié)課安排朗讀的時間比較多,但讀的形式不夠多,金老師多以自由讀、齊讀為主。
3、師生對話,文本對話不突出。新課標指出,要注重課堂師生的對話,生生對話。這課堂中,教師還是主導整個課堂,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這些新理念沒有突顯出來。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2
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過程中,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自尋新知,王老師精心設計了各個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為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條件,為激發(fā)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輕松、平等而又濃烈的氣氛中主動獲取新知。在理解課文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這樣安排:
、湃~圣陶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寫的.?
、瓶戳巳~圣陶先生的評語,“我”非常激動,從哪兒可以看出“我”為什么那么激動?
⑶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采用自學法,在解決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這個問題時,以讀講結合的方法來完成這個教學任務。
為了解決“葉老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這個問題,王老師利用過渡語言設疑導入:作者的感受這么深的原因是葉老先生仔細、認真地為“我”修改習作,那葉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習作的?采用自學法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來完成這個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小結、歸納出修改習作的一些方法。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評評議議,教師采用讀講結合的方法,促進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掃除障礙。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3
今天我到區(qū)實驗小學聽了林曉春老師執(zhí)教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以學生為本的新理念,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的好學為中心,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整堂課老師就抓住課文的兩個片段來組織教學。
A教學片段: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B教學片段: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下面我就以教學片段A來對這節(jié)課做一個評析。
A教學片段學生反復的朗讀,一次又一次,當然一次又一次的朗讀的目的和要求都不同,老師始終以學生的見解來組織教學。密密麻麻什么意思?通過密密麻麻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仿佛看到了葉老在燈光下為我修改作文。教師利用過渡語言設疑導入:作者感受到葉老先生仔細、認真地為“我”修改習作,那葉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習作的`?教師將葉老修改的文章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白,葉老是多么認真,多么仔細的修改一個中學生的作文。在這時適時的介紹葉圣陶。此時的介紹選擇的時機真好,相信聽課者在這個時候了解了葉老,是不會忘記的。這就是教師的聰明之處,我們要在學生迫切想知道的時候,予以解惑,那掌握的才是永久的。接著是練筆肖復興愣住了,那他會想寫什么呢?寫下來。林曉春老師的這個教學設計是完全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設計的?梢栽诜答佒械玫阶C實,學生寫下的想法是合情合理的?梢妼W生已經(jīng)走進課本,走進肖復興。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林老師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處處以學生的見解,學生的理解來組織教學,這是我們課改的追求。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苯裉炝掷蠋熅褪沁@樣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這就是教育智慧的體現(xiàn)。綜觀林老師的整個教學的目的和教學過程,都是為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服務的,學生是教學過程的真正主人,真正做到“以生為本!
一句話,在這堂課中展現(xiàn)了林老師的智慧,這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課例。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4
優(yōu)點:
1、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完整,重難點突出。教學層次特別清楚。通過讀理解其深刻含義,突破難點。
2、目標定位準確。
3、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邊讀邊批注,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等。
4、注重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同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深入研讀,自主分析。
5、修改文章的訓練。在進行說與寫的訓練后,又進行了修改文章的訓練,這樣的練習過程可以感悟到用準語言文字的重要性,感悟到好的文章是修改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這就能夠幫助學生從不時的訓練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6、讓學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再通過朗讀課文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抓住葉老先生為“我”修改作文的句子去體會葉老先生的一絲不茍的他的平和。以情促讀,讀中感悟。
不足:
1、理解課文難點部分這個環(huán)節(jié)還不夠扎實。
2、字詞訓練不夠到位。
3、師生對話,文本對話不突出。新課標指出,要注重課堂師生的對話。
生生對話建議:
1、讓學生根據(jù)預習情況相互提醒,然后教師根據(jù)班級學生實際選擇幾個字進行寫字指導。
2、如體會兩句描寫爬山虎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對比朗讀,或者先把這部分先放一放,先學習葉老為我修改作文這部分,再回過頭去體會,學生可能會更易理解。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5
12月19日是我們語文組聽評課活動的最后一次聽課。聽完郭老師的課,我們這一學期的聽評課活動就完美結束了。我們小組的十來位老師都認真聆聽了郭淑華老師執(zhí)教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篇幅長,郭老師就以“修改作文和邀我做客”為主要內(nèi)容,進行讀練結合,講練結合。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到葉圣陶老先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和平易近人的人格。
“拓展遷移、學以致用”是這一課的亮點,也是學習這一課最實用的地方——讓學生學會自己修改作文。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葉圣陶先生幫我修改作文,而葉老作為一位“文學大家”,能為15歲的作者肖復興修改作文,而且是“一絲不茍”,在原文中圈、鉤、畫等紅色修改符號。郭老師一一講述,學生明白后,然后再讓學生學習葉老的修改方法,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訓練。達到“拓展遷移,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郭老師采用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運用修改符號學著修改下發(fā)的學習單上的`三個病句。這三句話也是肖復興作文中的原句。在小組討論修改完之后,老師展示學生的修改,再出示葉老的修改,并與葉老的修改作比較,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從中學到修改作文的方法,從而讓學生學會用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習作的方法。同時也深刻體會到“好作文是改出來的”。讓學生樂于修改自己的習作。
所以說,郭老師的“拓展遷移,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運用的巧妙自如,而且效果頗佳。真是一堂用心的課!非常值得我學習、效仿。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6
每次聽課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學習。聽完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輕松、舒適。身為一名教學新手,一些教學方法對我而言只是為了展示給別人看,具體來說,應該是展示給聽課老師和領導來看,頗有些嘩眾取寵之感,富含炫耀成分,為了給自己增加色彩。整節(jié)課最關注的是把流程趕完、得有亮點。而李老師的課是讓我體會到,所有教法都是為了讓孩子能真正扎實地學到什么,學會什么。這樣的一節(jié)課,不僅聽課的學生很舒服,聽課的老師也很舒服。
不足之處就是,今天的課容量比較大,占時比較長,學生到最后有點坐不住了。
建議:能多聽李老師講幾節(jié)課,多學習學習。
劉群:
聽了李老師的課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大開眼界。具體收獲如下:
1、教態(tài)自然,語言親切,組織教學的.能力很強,是一位素質(zhì)較高的教師。
2、教學思路清晰,開課時教師一下子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揭示了課題。
3、文本與情感比較完美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的情境真實,把學生引入了一個美好的情境,進入了課文中,自然而然地使學生進行了情感雙方的內(nèi)心體驗,進入了課文豐富的感情世界。
4、抓重點詞、重點句、重點段理解文意,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可看出教師教學有法,經(jīng)驗豐富。
5、在講重點句子意思時李老師以填空的形式出示一自然段話,來幫助學生理解句子含義,我覺得這既降低了問題的難度又激起了孩子們思考的欲望,這一點很好。
建議:因為是錄播課,上課前建議讓學生把黑板擦干凈。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7
以前聽過李老師的一節(jié)課,也看過她的《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今天又有幸在xx區(qū)一中聽了李老師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和報告,感覺真是收獲頗多。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而今天上課的的學生是三年級的。課前交流學生給我的感覺是很膽怯,不敢回答問題,剛上課時也是如此,問一個問題,沒有人回答,提問到某個學生也是不出聲,當時真的很擔心,這節(jié)課怎么往下上?但李老師一直是親切微笑的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課程結束后大部分學生都能夠主動回答問題了,也大膽了,更重要的是利用李老師的`方法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上課是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我不懂什么,在文中畫問號。有的學生把問題提出以后,自己再讀課文時解決了,也有的是其他同學幫助解決。在這里李老師也教給了我們方法,遇到不懂得問題時,重讀一次,部件幫忙,擴展詞匯,查工具書,看上下文推斷詞義,因果推斷,補充背景知識。二是我讀懂了什么。在這里給學生兩個大問題,給學生提示,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答案。在她的報告中她也提出了學生的自學的能力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期待。想想自己上課時對學生一步一問,一問一答,扶著不放手,應該好好反思自己。三是老師也有沒讀懂的地方,就是我們課文的重點。這篇文章是寫人的,為什么要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目呢?一節(jié)課下來,真的是像李老師說的那樣,“我很懶,什么都不教你,你們要自己學”。
李老師說:“我們要教給孩子方法,不是教孩子知識。”因為知識是教不完的。我也愛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自己卻沒有做到,以李老師的話勉勵自己,以后要教方法,做一個“懶”老師,讓我的學生勤奮起來。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8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組課文,原名《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紀念葉圣陶先生》,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紀念葉圣陶先生而作。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課前我試想采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將本組課文以“成長”為主題串聯(lián),分設“立志”“感恩”“獨立”“挫折”四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在設計時我發(fā)現(xiàn)本組課文在寫法和內(nèi)容上都缺少整合點,反而《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可以和習作教學整合,《烏塔》可以和口語交際整合。所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我采用閱讀教學模式,以課文學習帶《同步閱讀》,實現(xiàn)閱讀內(nèi)容的擴展和閱讀方法的遷移。
在教學過程中,第一課時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學習葉老先生修改作文的內(nèi)容。第二課時體會葉老先生在做人和做文兩方面對肖復興的影響。這節(jié)閱讀教學課,主要目標是采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課文的結尾肖復興說:“我很慶幸,自己第一次見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睂@個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楷!眮砝斫狻!翱!本褪恰澳7丁薄鞍駱印,那么葉圣陶先生在人品和作品方面有哪些讓肖復興和我們學習的呢?這樣學生聯(lián)系上文的內(nèi)容,學習葉圣陶修改文章的一絲不茍和待人的平易近人,抓住相關的句子和關鍵詞,體會人物的特點。第二個含義深刻的句子是結尾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边@個句子比較難理解,上文兩次提到爬山虎,一次是在剛進葉圣陶家門時作者看到的爬山虎,“綠蔥蔥”的,陽光仿佛都成了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閃爍著迷離的光點!边@是作者第一次去一個作家家里做客,而且是這么鼎鼎有名的大作家,心情該是多么激動、興奮呢,這種心情體現(xiàn)在景色之中,要啟發(fā)學生理解景色描寫中寄托的情感,有些難度,在課堂教學中我啟發(fā)不夠,處理得有些生硬。第二處描寫是在和葉老先生暢談了一下午后,作者看到院子里的爬山虎“綠的沉郁”,“虎虎有生氣”,這樣生氣勃勃的爬山虎是作者此刻“充實”“自信”心情的表現(xiàn),但是因為鋪墊不夠,學生也沒能引到這層面來。
總結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進而遷移到《同步閱讀》中的《晨讀》,理解最后一句話“我們陰暗潮濕的教室仿佛成了迷人的.宮殿”的含義,同樣需要聯(lián)系上文中晨讀時老師為“我們”讀書,各種各樣的書籍充盈了我們的心靈,我們深深地陶醉在了這知識的海洋中。但是在教學中,這一設計沒有實現(xiàn),一是課內(nèi)閱讀時方法落實得不好,因此課外閱讀中學生沒能使用這一方法;另一方面,此環(huán)節(jié)的操作不夠明晰,每一環(huán)節(jié)做什么,對學生的要求要明確。
總之,本課在設計上出發(fā)點是很好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實施不夠細致,對課堂中的具體環(huán)節(jié)預設不夠充分,導致沒能達到教學效果。不僅要想到我想在課堂上實現(xiàn)那些目標,也要預想每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反應和應對,讓一節(jié)課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在意料之內(nèi),這是我在今后教學中該注意的。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9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寫的是著名作家肖復興回憶少年時代葉圣陶先生為“我”修改作文,并邀請“我”到他家做客,從中表現(xiàn)了葉老先生作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與人品。作者受到葉圣陶先生的關懷教導,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的事。
文章篇幅較長,我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理清課文脈絡,學習課文的前半部分,也就是葉老先生為“我”修改作文的事,并從葉老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二課時學習課文后半部分,“我”到葉老先生家里做客,體會描寫爬山虎的句子的深刻含義。
第一課時,我先讓學生介紹作者肖復興的資料,然后直接告訴學生,我們今天就來學習肖復興的一篇回憶文章,了解肖復興的成長故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我先讓學生回顧本冊課本第六課——《爬山虎的腳》,比較兩篇課文的異同。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爬山虎的腳》寫的是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以及怎樣往上爬;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寫的是作者和葉老先生之間的.兩件事。然后自然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習“修改作文”這個部分。然后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結合資料袋讀第4自然段,思考:葉老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從中學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2、看了葉老先生為我修改的作文,“我”有什么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小組展示。學生展示時我相機板書修改方法和修改符號,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小結。接下來,我用小黑板出示了肖復興的《一張畫像》的最后一段話,讓學生用粉筆在原句上修改。學生積極性很高,大家一起動腦筋,基本上都改對了。但是,下課時間到了,第二個問題“我有什么感受”沒有時間展示了。
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的三處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還補充了原文中葉老先生和我談話的內(nèi)容,讓學生體會葉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最后提出一個問題:“留在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僅僅是那片爬山虎嗎?”以此回顧課文中的兩件事,領悟葉老的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樣,永遠激勵著作者努力進取,永遠堅實著作者文學創(chuàng)作的腳步。至此破題,使學生化難為易地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也深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然后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這個句子,體會葉老的人品、作品,體會從葉老身上得到的啟示和教育,品味并體驗作者的感受。
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第一課時落實了教學重點——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二課時突破了難點——理解了課題的含義。但感覺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合理,如果下次再上這篇課文,可以將需要修改的文段印發(fā)下去,能節(jié)省部分時間。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10
《月光啟蒙》是內(nèi)蘊豐富的散文,作者是著名的詩人孫友田。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伴隨下,母親唱民歌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
分析題目,“月光”“啟蒙”“母親”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啟蒙”又是重中之重。“月光”不能少:“我”的童年有明月星光的陪伴,“我”的母親是在月光下——這個特定環(huán)境中給予“我“的啟蒙!皢⒚伞辈荒苌伲鹤髡叩脑念}為《月光母親》,而進入教材后題目改為《月光啟蒙》,編者還在課后練習中安排了這樣一道練習題:“默讀課文,討論一下,作者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編者將原文中最能打動人的`章節(jié)刪去,而留下的大段篇幅的歌謠、童謠,看來恐怕這“啟蒙”不僅是不能少,而且將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澳赣H”不能少:是誰給了“我”啟蒙教育,歸根結底還是母親。母親識不識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里面包含著濃濃的親情!
我從復習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入手,以“母親是怎樣在月光下給我唱歌謠,講故事猜謎語的?”和“課文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題目?”導入新課。之后便是讀歌謠,品親情。
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點”、“線”、“面”。教學中嘗試采用“削枝強干,長文短教”的方法:不以分析、講解全文為主,而是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找到文本的一個支點,牽動整個文本的學習。這樣就能使課堂線條簡單,條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條串聯(lián)珍珠的絲線。如何找到這個點?像《月光啟蒙》,從題眼“啟蒙”就切入抓住了重點難點;還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統(tǒng)領全文;或者提煉文章線索串連一篇;再者整合一個問題,推進整篇課文的教學。相信在以后的不斷實踐中會練就一雙慧眼。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11
12月19日,我聽了郭xx老師執(zhí)教的四年級上冊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節(jié)課,收獲頗豐。這是第一課時,郭老師主要教學了文章的第一部分,葉老為“我”修改作文的事。郭老師的教學深入淺出,思路清晰,語言輕松自然,下面就本堂課的亮點發(fā)表看法。
一、抓關鍵詞,品析人物品質(zhì)。
在品讀體驗環(huán)節(jié),郭老師重點采用的是抓住重點詞句段來理解課文,指導朗讀。抓住文章的兩個重要片段進行教學: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密密麻麻什么意思?通過密密麻麻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最后,郭老師將葉老修改的文章展示給學生,學生明白了密密麻麻的意思,也體會出葉老是多么認真,多么仔細的修改一個中學生的作文,對葉老的崇敬感激之情油然而生。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葉老先生一絲不茍的高尚品質(zhì)。
二、整合資源,指導修改習作的方法。
語文的學習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郭老師立足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把《一張畫像》的原文中出現(xiàn)的病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修改,教給學生使用不同的修改符號,修改作文中的'語病,把語文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拓寬學習的途徑,在開放中豐富教學資源,在實踐中提高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
三、板書設計詳實,指導習作方法
板書是微型的教案,概括總結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在整節(jié)課中,郭老師邊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邊總結寫作方法,并在黑板上進行板書,一目了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寫作方法的熏陶。不僅指導學生在作文中要寫真事、表真情,而且要向葉老先生一樣學會一絲不茍的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
一句話,郭老師是一位老教師,仍然堅持在教學一線,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在這堂課中展現(xiàn)了郭老師的教學智慧和扎實的基本功,值得我好好學習。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12
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過程中,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自尋新知,我設計了下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尋求新知。
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輕松、平等而又濃烈的氣氛中主動獲取新知。我在第一課時理解課文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這樣安排:先出示自學提綱:⑴葉圣陶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寫的?⑵看了葉圣陶先生的評語,“我”非常激動,從哪兒可以看出“我”為什么那么激動?⑶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讀自學提綱,接著要求學生讀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采用自學法,讓學生獨立完成自學提綱。在解決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這個問題時,我以讀講結合的方法來完成這個教學任務。
二、利用重點的詞語體會字句中含著的思想感情。
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聯(lián)系上下文,進一步理解“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這個句子,體會葉老的人品、作品,體會從葉老身上得到的'啟示和教育,品味并體驗作者的感受。
為了解決“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什么三十年來肖復興都忘不了”這個問題,我利用過渡語言設疑導入:作者的感受這么深的原因是葉老先生仔細、認真地為“我”修改習作,感受葉老不僅僅是為“我”改了一篇習作,并且使“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我采用自學法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來完成這個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小結、歸納出修改習作的一些方法。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評評議議,教師采用讀講結合的方法,促進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掃除障礙。
三、在練習中鞏固新知,深化新知。
課堂的修改練習是對掌握新知的延續(xù)和提高,學生的知識必須經(jīng)過訓練,才能轉(zhuǎn)化為技能。因此,我講讀課文之后,根據(jù)葉圣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習作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寫寫自己在第一課時里的收獲,并進行全班交流,有目的地讓學生更把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促進學生對葉老修改作文的發(fā)法有更深刻的掌握。
四、用名人名言鼓勵學生寫作及建立寫作的自信
學生學習寫作也已有一個年頭了,在這一年中,學生有的收獲了自信,有的在學習寫作過程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困惑,但通過這課學習一定有懂得了寫作一定要一絲不茍,堅持不懈地寫,這樣才會有進步,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我引用寫作名家的名言鼓勵學生堅持寫作,相信他們一定也會寫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13
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時,在導入新課以后,我直接切入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學生齊讀之后,知道“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指的就是葉老家院中種植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我不失時機的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其中古志威同學提出:“這篇文章是以事寫人的,為什么要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目呢?我覺得有點離題了!”我用贊賞的神態(tài)肯定了學生提出的這一問題,表揚了這位善于動腦筋的同學。在我的引導下,通過進一步讀書,學生開展了激烈的討論。同學們或兩人一組,或多人一組,各抒己見,討論激烈,找出了問題的'答案:作者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作課題,既是對人品與作品堪稱楷模的葉老先生的贊美,也是對具有高尚品格與情操的作家的贊美。愿他們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同時,也隱含著作者的決心,要像爬山虎那樣,朝氣蓬勃,不斷攀登。
反思:對于一個小學生而言,能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是多么可貴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扶持、鼓勵、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恰當?shù)乩眠@種狀態(tài)鼓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要有笑聲、有爭議、有討論、有思考的。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一種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之中,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積極主動地投入進去,動腦思考問題,動口表達觀點,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參與,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體驗到創(chuàng)新學習的樂趣。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 14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寫的是著名作家肖復興回憶少年時代受到葉圣陶先生的關懷教導,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的事。課文借物喻人,感人至深。教學時,我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憑借教材,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機統(tǒng)一。
教材中,作者在敘述葉老怎樣修改"我"的作文時,蘊含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既具體又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水平。在教學中我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這個資源,讓學生從中學習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葉老先生修改的作文及其對作者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我也利用這些資源,不僅讓學生體會如何作文,更讓學生體會如何做人。
二,抓住重點,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自主與合作學習的有機結合。
教材內(nèi)容的重點非常突出:從葉老為"我"修改作文這件事中,可以領悟到如何作文,還可以體會到葉老做事的認真與平和;從"我"到葉老家做客這件事中,可以感受到葉老的親切與質(zhì)樸,也可以感受到葉老對"我"的期待,信心和力量。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或課后練習,如"讀了課文我很受啟發(fā),我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寫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體會",引導學生多角度地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
三,整合資源,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教材與多種文本的有機融合。
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我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及學生的實際,充分運用已有的資源,如:《一張畫像》的原文及修改文,把語文學習從課本延伸到其他相關文本,拓展語文學習的途徑,在開放中豐富教學資源,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預設是美好的,課堂是遺憾的。今天的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學生不在狀態(tài),游離于課堂之外,致使課堂感悟不深,教師教學吃力。其次,本課時另一遺憾的地方是教學時間不夠,這與我的課堂教學機智不夠有關。在王科文提出:"從這里我看到了葉老的認真平和溫暖。"時,我沒有抓住這次機會,順勢而下:"叢哪里看出來的呢"引導學生抓住文本感悟理解,而是再讓一位學生繼續(xù)說,浪費了很多時間。另一個原因是與我設計時只關注了內(nèi)容,脫離了學生實際有關。我們班的學生學習基礎差,課前預習習慣差,平常我要用三課時來上的課,在本次設計中我只用了兩課時,使之原本豐富的詞語教學,在本課時中成了拖后腿之筆。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師評課稿】相關文章:
《爬山虎的腳》的評課稿05-27
《爬山虎的腳》優(yōu)秀評課稿06-11
爬山虎的腳評課稿(精選6篇)09-13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爬山虎的腳》評課稿(精選7篇)04-09
爬山虎的腳評課稿(通用7篇)10-17
《荷花》教師評課稿06-02
老師評課稿09-16
小學英語教師評課稿11-01
復習課評課稿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