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紀言述事之祖《尚書》
《尚書》記事的內(nèi)容,上起原始社會末期的唐堯,下至春秋時的秦穆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尚書》的知識,歡迎閱讀。
最早的史書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史書,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歷史典籍之一。古人"尚"與"上"通用,"書"原來就是史,上古時,史為記事之官,書為史官所記之史,由于這部書所記載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叫做《尚書》!渡袝芬簿褪巧瞎攀返囊馑,"尚書者,上古帝王之書,或以為上所為,下所書,故謂之《尚書》。"(王充《論衡·正說篇》)
《尚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件匯編,它的"典"、"謨"、"訓"、"誥"、"誓"、"命"六體,有的是講演辭,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談話記錄。《尚書》記事的內(nèi)容,上起原始社會末期的唐堯,下至春秋時的秦穆公!渡袝钒磿r代先后,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個部分,共100篇。
《尚書》是由誰編纂的呢?歷來有不同的說法,但司馬遷和班固都肯定它是孔子編纂的?鬃邮侵袊糯幕猩蠁⑾碌募蟪烧,他生活的年代是禮、樂廢,《詩》、《書》缺的春秋末期。所以他周游列國之后回到魯國,把晚年的精力都花在編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上面,還為《尚書》寫了序。司馬遷說,孔子"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史記·孔子世家》)因此,《尚書》被儒家列為經(jīng)典之一。
孔子收徒講學時,還選用了這些典籍作為教材。他認為這六種教材,可以使人"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
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禮記·經(jīng)解》)這說明了"六經(jīng)"的教育意義和教育價值。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后,把《尚書》列為,規(guī)定民間所藏的《尚書》均需燒毀。此后,引起了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的爭論。秦焚書時,濟南有個名叫勝的博士伏生,他秘密地把《尚書》藏在宅中的墻壁間。漢初局勢穩(wěn)定之后,他從壁中取出藏書時,書已散亂不堪,只得28篇。伏生用這28篇的不全《尚書》,講學于齊魯之間。由于這些篇章是用當時的隸書寫成的,故稱為今文《尚書》。這部書被漢朝政府列于學官,據(jù)多數(shù)學者的考證,認為它是真的。
漢武帝時,魯共王劉余為了擴大自己的宮殿范圍,拆毀了孔子的舊宅,并從孔宅墻壁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用蝌蚪文字(漢以前的大篆或籀文)寫成的竹簡,為古文《尚書》。當時的學者孔安國(孔子的后代),把它和通行的今文《尚書》互相校讀了一遍,多出了16篇。這部古文《尚書》一直沒有被漢朝所重視,也沒有列于學官,又沒有人傳授。到王莽時才把這部古文《尚書》列于學官。到東漢時,才逐漸盛行,當時的大學者馬融、鄭玄等人并為它作注釋,于是才盛行于世。但它與今文《尚書》相比較,還是不如今文《尚書》被人重視。后來,它就逐漸散失了。
東晉元帝(司馬睿)時,豫章內(nèi)史梅蹟曾經(jīng)向朝廷獻上25篇的古文《尚書》(它與漢代的古文《尚書》也不同),還有偽造的孔安國《尚書傳》。東晉政府把它列于學官,影響較大,在社會上流傳了很長的時間。到唐朝貞觀五年(631),唐太宗命令修撰群經(jīng)正義,孔穎達作《尚書正義》和陸德明寫《經(jīng)典釋文》時,都是根據(jù)梅蹟所獻的這個本子。于是它便成了官府的標準本,以后又收入《十三經(jīng)注疏》中,廣為流行。
到了南宋初年,朱熹等學者開始懷疑梅蹟這部書,認為從文字看,不像周秦時的文詞。到明清時,有更多的學者繼續(xù)指責梅蹟這部書。明梅鷟作《尚書考異》,清閻若璩作《古文尚書疏證》,清惠棟作《古文尚書考》,都認為梅蹟?shù)摹渡袝窞閭螘_@一來,梅蹟?shù)墓盼摹渡袝菲湔鎮(zhèn),便成定論?/p>
由于漢朝時從孔府壁中取出的蝌蚪文《尚書》早已散失,東晉梅蹟?shù)墓盼摹渡袝冯m被認為是偽書,但它們被收入《十三經(jīng)注疏》中,廣為流行,也就弄假成真了。我們今天通行的《十三經(jīng)注疏》本《尚書》,即今文《尚書》與梅氏所獻的古文《尚書》的合編本,共58篇,即《虞書》五篇、《夏書》四篇、《商書》十七篇、《周書》三十二篇。
《尚書》為我們研究我國原始社會末期和夏商周奴隸社會歷史,留下了珍貴的資料。如《堯典》記載著堯、舜、禹的"禪讓"故事,反映了原始公社制度權位繼承情況。《禹貢》是我國最早的歷史地理文獻。《盤庚》記述商朝遷都情況。
《尚書》是難讀的。司馬遷寫《史記》時,采用了《尚書》的材料,或錄全文,或取部分文字,但他運用了"以訓詁代經(jīng)文"的原則,把《尚書》的原文翻譯了一遍,使先秦的古書,變成為漢代通行的語言文字。例如《尚書·堯典》中有"欽若昊天"的話,《史記·五帝本紀》便寫為"敬順昊天"。又如《堯典》中的"瞽子",《五帝本紀》中改作"盲者"。所以我們可以把《尚書》和《史記》中的《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周本紀》等對照來讀。
歷代研究、注釋《尚書》的著作很多,最通行的是《十三經(jīng)注疏》本的《尚書正義》,由于它是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的合編,其中真?zhèn)螀耄覀儽仨氂枰苑直。即使是偽造的那一部分,也是出于魏晉人之手,對于研究《尚書》來說,也是有參考價值的。清代學者孫星衍的《尚書今古文注疏》,是比較好的注本,它吸收了清代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
近人曾運乾的《尚書正讀》和牟庭的《同文尚書》等,也可供我們參考。
【紀言述事之祖《尚書》】相關文章:
《華夏之祖》說課稿范文06-29
紀村事原文及賞析10-12
尚書原文09-24
尚書全文及譯文09-16
《尚書》序言原文09-24
有關尚書的原文閱讀09-24
《尚書》全文注釋及譯文08-01
尚書全文注釋及譯文09-24
資治通鑒·晉紀十文言文原文及譯文解析09-25
鮑魚之肆文言文翻譯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