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中丞傳后敘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張中丞傳后敘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張中丞傳后敘原文翻譯
《張中丞傳后敘》是中國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所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張中丞傳后敘原文翻譯,歡迎閱讀。
張中丞傳后敘
原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得李翰所為《張巡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遠(yuǎn)立傳,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
遠(yuǎn)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為巡死而遠(yuǎn)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賊。遠(yuǎn)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愛之肉,以與賊抗而不降乎?當(dāng)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所欲忠者,國與主耳,而賊語以國亡主滅。遠(yuǎn)見救援不至,而賊來益眾,必以其言為信;外無待而猶死守,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shù)日而知死所矣。遠(yuǎn)之不畏死亦明矣!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雖至愚者不忍為,嗚呼!而謂遠(yuǎn)之賢而為之邪?
說者又謂遠(yuǎn)與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遠(yuǎn)所分始。以此詬遠(yuǎn),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人之將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dá)于理矣!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遠(yuǎn)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猶不得免,其他則又何說!
當(dāng)二公之初守也,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茍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及其無救而且窮也,將其創(chuàng)殘餓羸之余,雖欲去,必不達(dá)。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當(dāng)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zé)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shè)淫辭而助之攻也。
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其老人往往說巡、遠(yuǎn)時事云: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也,賀蘭嫉巡、遠(yuǎn)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霽云慷慨語曰:“云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云知賀蘭終無為云出師意,即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愈貞元中過泗州,船上人猶指以相語。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即牽去,將斬之;又降霽云,云未應(yīng)。巡呼云曰:“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云笑曰:“欲將以有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張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圍中。籍大歷中于和州烏江縣見嵩,嵩時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嘗得臨渙縣尉,好學(xué)無所不讀。籍時尚小,粗問巡、遠(yuǎn)事,不能細(xì)也。云:巡長七尺余,須髯若神。嘗見嵩讀《漢書》,謂嵩曰:“何為久讀此?“嵩曰:“未熟也!把苍唬骸拔嵊跁x不過三遍,終身不忘也!耙蛘b嵩所讀書,盡卷不錯一字。嵩驚,以為巡偶熟此卷,因亂抽他帙以試,無不盡然。嵩又取架上諸書試以問巡,巡應(yīng)口誦無疑。嵩從巡久,亦不見巡常讀書也。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shù)萬,巡因一見問姓名,其后無不識者。巡怒,須髯輒張。及城陷,賊縛巡等數(shù)十人坐,且將戮。巡起旋,其眾見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眾泣不能仰視。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遠(yuǎn)寬厚長者,貌如其心;與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為兄,死時年四十九。”嵩貞元初死于亳宋間。或傳嵩有田在亳宋間,武人奪而有之,嵩將詣州訟理,為所殺。嵩無子。張籍云。
注釋
張中丞:即張巡(—年),中丞,張巡駐守睢陽時朝廷所加的官銜。
元和二年:公元八〇七年元和,唐憲宗李純的年號(—年)。張籍(約—約年):字文昌,吳郡(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唐代著名詩人,韓愈學(xué)生。
李翰:字子羽,趙州贊皇(今河北省元氏縣)人,官至翰林學(xué)士。與張巡友善,客居睢陽時,曾親見張巡戰(zhàn)守事跡。張巡死后,有人誣其降賊,因撰《張巡傳》上肅宗,并有《進張中丞傳表》(見《全唐文》卷四三○)。
以文章自名:《舊唐書·文苑傳》:翰“為文精密,用思苦澀”。自名,自許。
許遠(yuǎn)(—年):字令威,杭州鹽官(今浙江省海寧縣)人。安史亂時,任睢陽太守,后與張巡合守孤城,城陷被擄往洛陽,至偃師被害。事見兩唐書本傳。
雷萬春:張巡部下勇將。按:此當(dāng)是“南霽云”之誤,如此方與后文相應(yīng)。
開門納巡:肅宗至德二載(年)正月,叛軍安慶緒部將尹子奇帶兵十三萬圍睢陽,許遠(yuǎn)向張巡告急,張巡自寧陵率軍入睢陽城(見《資治通鑒》卷二一九)。
柄:權(quán)柄。
城陷而虜二句:此年十月,睢陽陷落,張巡、許遠(yuǎn)被虜。張巡與部將被斬,許遠(yuǎn)被送往洛陽邀功。
兩家句:據(jù)《新唐書·許遠(yuǎn)傳》載,安史亂平定后,大歷年間,張巡之子張去疾輕信小人挑撥,上書代宗,謂城破后張巡等被害,惟許遠(yuǎn)獨存,是屈降叛軍,請追奪許遠(yuǎn)官爵。詔令去疾與許遠(yuǎn)之子許峴及百官議此事。兩家子弟即指張去疾、許峴。
通知:通曉。
食其句:尹子奇圍睢陽時,城中糧盡,軍民以雀鼠為食,最后只得以婦女與老弱男子充饑。當(dāng)時,張巡曾殺愛妾、許遠(yuǎn)曾殺奴仆以充軍糧。
蚍(pí)蜉(fǔ):黑色大蟻。蟻子:幼蟻。
而賊句:安史亂時,長安、洛陽陷落,玄宗逃往西蜀,唐室岌岌可危。
外無待:睢陽被圍后,河南節(jié)度使賀蘭進明等皆擁兵觀望,不來相救。
說者句:張巡和許遠(yuǎn)分兵守城,張守東北,許守西南。城破時叛軍先從西南處攻入,故有此說。
羸(léi):瘦弱。
二公二句:謂二公功績前人已有精當(dāng)?shù)脑u價。此指李翰《進張中丞傳表》所云:“巡退軍睢陽,扼其咽領(lǐng),前后拒守,自春徂冬,大戰(zhàn)數(shù)十,小戰(zhàn)數(shù)百,以少擊眾,以弱擊強,出奇無窮,制勝如神,殺其兇丑九十余萬。賊所以不敢越睢陽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
沮(jǔ)遏:阻止。
愈嘗句:韓愈曾先后在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徐州(治所在今江蘇省徐州市)任推官之職。唐稱幕僚為從事。
雙廟:張巡、許遠(yuǎn)死后,后人在睢陽立廟祭祀,稱為雙廟。
南霽云(?一年):魏州頓丘(今河南省清豐縣西南)人。安祿山反叛,被遣至睢陽與張巡議事,為張所感,遂留為部將。賀蘭:復(fù)姓,指賀蘭進明。時為御史大夫、河南節(jié)度使,駐節(jié)于臨淮一帶。
貞元:唐德宗李適年號(—年)、泗州:唐屬河南道,州治在臨淮(今江蘇省泗洪縣東南),當(dāng)年賀蘭屯兵于此。
南八:南霽云排行第八,故稱。
常:通“嘗”,曾經(jīng)。
大歷:唐代宗李豫年號(—年)。和州烏江縣: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
以巡句:張巡死后,朝廷封賞他的親戚、部下,于嵩因此得官。臨渙:故城在今安徽省宿縣西南。
帙(zhì):書套,也指書本。
僅:幾乎。
亳(bó):亳州,治所在今安徽省亳縣。宋:宋州,治所在睢陽。
譯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吳郡張籍翻閱家中的舊書,發(fā)現(xiàn)了李翰所寫的《張巡傳》。李翰因文章而自負(fù),寫這篇傳記十分詳密。但遺憾的是還有缺陷:沒有為許遠(yuǎn)立傳,又沒有記載雷萬春事跡的始末。
許遠(yuǎn)雖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張巡,打開城門迎接張巡,地位本在張巡之上。他把指揮權(quán)交給張巡,甘居于其下,毫無猜疑妒忌,最終和張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過和張巡死的時間有先后的不同罷了。張、許兩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輩的志向,認(rèn)為張巡戰(zhàn)死而許遠(yuǎn)被俘,懷疑許遠(yuǎn)是怕死而投降了叛軍。如果許遠(yuǎn)真的怕死,何苦守住這尺寸大小的地盤,以他所愛之人的肉充饑,來和叛軍對壘而不投降呢?當(dāng)他在包圍中守城時,外面沒有一點哪怕極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國家和皇上,而叛軍會拿國家和皇上已被消滅的情況告訴他。許遠(yuǎn)見救兵不來,而叛軍越來越多,一定會相信他們的話;外面毫無希望卻仍然死守,軍民相食,人越來越少,即使是傻瓜也會計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許遠(yuǎn)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戰(zhàn)死,他卻偏偏蒙受恥辱茍且偷生?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這樣做,唉!難道說像許遠(yuǎn)如此賢明的人會這樣做嗎?
議論的人又認(rèn)為許遠(yuǎn)和張巡分守城門,城陷落是從許遠(yuǎn)分守的西南方開始的。拿這個理由來許遠(yuǎn),這又和小孩的見識沒有兩樣。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內(nèi)臟必定有一個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緊繩子,把它拉斷,繩斷必定有一個先裂的地方。有人看到這種情況,就來責(zé)怪這個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步,他也太不通達(dá)事理了!小人喜歡議論,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這樣的地步!像張巡、許遠(yuǎn)所造成的功業(yè),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其他人還有什么可說呢!當(dāng)張、許二位剛守城的時候,哪能知道別人終不相救,從而預(yù)先棄城逃走呢?如果睢陽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處?等到?jīng)]有救兵而且走投無路的時候,率領(lǐng)著那些受傷殘廢、饑餓瘦弱的殘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無法到達(dá)要去的地方。張、許二位的功績,他們已經(jīng)考慮得很周到了!守住孤城,捍衛(wèi)天下,僅憑千百個瀕臨滅亡的士兵,來對付近百萬天天增加的敵軍,保護著江淮地區(qū),擋住了叛軍的攻勢,天下能夠不亡,這是誰的功勞。≡谀莻時候,丟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數(shù);擁有強兵卻安坐觀望的人,一個接著一個。不追究討論這些,卻拿死守睢陽來責(zé)備張、許二位,也可見這些人把自己放在與逆亂者同類的地位,捏造謊言來幫他們一起攻擊有功之人了。
我曾經(jīng)在汴州、徐州任職,多次經(jīng)過兩州之間,親自在那叫做雙廟的地方祭祀張巡和許遠(yuǎn)。那里的老人常常說起張巡、許遠(yuǎn)時候的事情:南霽云向賀蘭進明求救的時候,賀蘭進明妒忌張巡、許遠(yuǎn)的威望和功勞超過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霽云的勇敢和壯偉,不采納他的話,卻勉力挽留他,還準(zhǔn)備了酒食和音樂,請南霽云入座。南霽云義氣激昂說:“我來的時候,睢陽軍民已經(jīng)一個多月沒有東西吃了!我即使想一個人享受,道義不能允許;即使吃了,我也難以下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斷一個手指,鮮血淋漓,拿給賀蘭進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驚,都感動得為南霽云流下了眼淚。南霽云知道賀蘭進明終究沒有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騎馬離去;將出城時,他抽出箭射寺廟的佛塔,那枝箭射進佛塔磚面半箭之深,說:“我回去打敗叛軍后,一定要消滅賀蘭進明!就用這枝箭來作為標(biāo)記!蔽矣谪懺觊g經(jīng)過泗州,船上的人還指點著說給我聽。城破后,叛軍拿刀逼張巡投降,張巡堅貞不屈,馬上被綁走,準(zhǔn)備殺掉;叛軍又叫南霽云投降,南霽云沒有吱聲。張巡叫南霽云道:“南八,男子漢一死而已,不能向不義之人屈服!”南霽云笑道:“我本想有所作為;您既然這樣說,我哪敢不死!”于是誓不投降。
張籍說:“有一個人叫于嵩,年輕時跟隨張巡;等到張巡起兵抗擊叛軍,于嵩曾在圍城之中。我大歷年間在和州烏江縣見到過于嵩,那時他已六十多歲了。因為張巡的緣故起先曾得到臨渙縣尉的官職,學(xué)習(xí)努力,無所不讀。我那時還幼小,簡單地詢問過張巡、許遠(yuǎn)的事跡,不太詳細(xì)。他說:張巡身長七尺有余,一口胡須活像神靈。他曾經(jīng)看見于嵩在讀《漢書》,就對于嵩說:“你怎么老是在讀這本書?“于嵩說:“沒有讀熟呀!皬堁舱f:“我讀書不超過三遍,一輩子不會忘記!熬捅痴b于嵩所讀的書,一卷背完不錯一個字。于嵩很驚奇,以為張巡是碰巧熟悉這一卷,就隨便抽出一卷來試他,他都像剛才那樣能背誦出來。于嵩又拿書架上其他書來試問張巡,張巡隨口應(yīng)聲都背得一字不錯。于嵩跟張巡時間較久,也不見張巡經(jīng)常讀書。寫起文章來,拿起紙筆一揮而就,從來不打草稿。起先守睢陽時,士兵將近萬把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將近幾萬,張巡只要見一次問過姓名,以后沒有不認(rèn)識的。張巡發(fā)起怒來,胡須都會豎起。等到城破后,叛軍綁住張巡等幾十人讓他們坐著,立即就要處死。張巡起身去小便(另說此處為”轉(zhuǎn)身“),他的部下見他起身,有的跟著站起,有的哭了起來。張巡說:“你們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按蠹叶伎薜貌蝗烫ь^看他。張巡被殺時,臉色毫不慌張,神態(tài)安詳,就和平日一樣。許遠(yuǎn)是個寬厚的長者,相貌也和他的內(nèi)心一樣;和張巡同年出生,但時間比張巡稍晚,稱張巡為兄,死時四十九歲!庇卺栽谪懺跄晁涝谫袼我粠АS腥藗髡f他在那里有塊田地,武人把它強奪霸占了,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訴訟,卻被武人殺死。于嵩沒有后代。這些都是張籍告訴我的。
【張中丞傳后敘原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張中丞傳后敘原文及翻譯10-28
張中丞傳后敘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10-18
《張中丞傳后敘》原文和譯文10-27
張中丞傳后敘文言文翻譯04-12
蘇軾《書孟德傳后》原文及翻譯07-10
《他鄉(xiāng)敘興》王勃原文翻譯06-07
周敦頤傳原文及翻譯01-09
蘇武傳原文翻譯11-16
蘇武傳翻譯及原文09-10
祖逖傳原文及翻譯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