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獨坐敬亭山的原文注釋及賞析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是詩人表現(xiàn)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詩表面是寫?yīng)氂尉赐ど降那槿,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獨坐敬亭山的原文注釋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注釋:
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原名昭亭山,風景幽靜秀麗。山上舊有敬亭,為南齊謝眺吟詠處。
2.閑:安靜。
古詩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經(jīng)過了長達十年的漫游,來到宣城時所寫。在長期的飄泊生活中,他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的滋味,增添了孤獨寂寞之感,然而傲岸 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游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nèi)心情感的詩。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到 孤寂,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狀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獨之感。天上眾多的鳥兒高飛遠去,無影無蹤了;連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駐片刻,獨自遠 遠地飄走了,山中顯得格外幽靜。在詩人看來,世間萬物都厭棄他,離他而去。“盡”“孤”“獨”“閑”等詞,表現(xiàn)了詩人強烈的孤獨感。這正是封建社會中許許 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壓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盡管鳥飛云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 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么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皟刹粎挕保憩F(xiàn)了詩人與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 “只有”,并不意味著太少,而是一種“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驕傲與滿足。
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跡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锳《李白詩文系年》系此詩于天寶十二載(753年),并認為與《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為前后之作。天寶十二載,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詩《寄從弟宣州長史昭》,其中說道:“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閑。?湓圃潞,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還出翰林,李白長期漂泊。長期的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懷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憊,需要得到慰藉。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游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nèi)心情感的詩篇,《獨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認為《獨坐敬亭山》的寫作年代值得商榷。這首詩寫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詩稿中并沒有注明,而認為這首詩寫于天寶十二載只是后人推測所得出的結(jié)論。這首詩或許不是作于天寶十二載,而是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上元二年,李白已歲逾花甲,在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后的漂泊流離,經(jīng)歷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獄之災(zāi),經(jīng)歷了帶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來到宣城時,再也沒有昔日友朋如云、迎來送往的場面了,再也沒有北樓縱酒、敬亭論詩的瀟灑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蹣跚地爬上敬亭山,獨坐許久,觸景生情,十分傷感,孤獨凄涼襲上心頭,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獨坐敬亭山》這首千古絕唱。這比較符合李白創(chuàng)作此詩的時空背景。
鑒賞
此詩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氨M”、“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閑,主要是為了表達閑適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閑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閑適。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這兩句的意象以“眾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詞“鳥”是中心意象,加上“飛”字形成一個復合意象,強化動態(tài)表現(xiàn)意義!氨婙B”原可以讓讀者聯(lián)想到山中閑靜寧謐的場景,群鳥兒在空山中婉轉(zhuǎn)鳴啼,有一種格外的逸趣,而眼前,眾鳥高飛,離人越來越遠,“高”字起到一個拓展空間的作用,抬頭仰望,空闊的藍天上,鳥兒在遠走高飛,直至看不見。一個“盡”字,增強了此句的表現(xiàn)力度,表現(xiàn)出李白此時的萬般惆悵。后句“云”為中心詞,與“去”復合,默默的云也在漸漸飄走。而云并非滿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無伴,偏偏還悠閑地慢慢地飄離。詩人以“閑”寫出了孤云的狀態(tài),突出了離去的過程,讓讀者在品味孤云離去的狀態(tài)時,感知詩人內(nèi)心的不忍和無奈。
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lián)想,并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lián)“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盡管鳥飛云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他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么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跋嗫磧刹粎挕北磉_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跋唷、“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感情。同時,“相看”也點出此時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與“兩”字相重,山與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結(jié)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jīng)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叭松靡恢鹤阋印,鳥飛云去對詩人來說不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xiàn)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眾鳥”、“孤云”這種動的意象與“敬亭山”這種靜的意象相反并置,時間和空間的維度里僅僅出現(xiàn)了量的變化,而心理的維度卻產(chǎn)生著質(zhì)的變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壓抑的士大夫往往對“逝去”,對“消散”有著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暫,宇宙永恒,常常是他們不遇時發(fā)出的慨嘆。詩人引恒久的山為知己,可能是“長安不得見”后,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方式了。就算長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隨“眾鳥高飛”而去。
詩人筆下,不見敬亭山秀麗的山色、溪水、小橋,并非敬亭山無物可寫,因為敬亭山“東臨宛溪,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從詩中來看,無從知曉詩人相對于山的位置,或許是在山頂,或許在空闊地帶,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這首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贊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無言之景,抒內(nèi)心無奈之情。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然而,恰恰在這里,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全詩似乎全是景語,無一情語,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雖句句是景,卻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說,是“情中景,景中情”。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詩詞風格
楊萬里在《誠齋詩話》中曾根據(jù)李詩《山中問答》和《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提出“李太白詩體”的概念,是宋人中最早用“體”字概括李詩風格的例子。嚴羽的《滄浪詩話》則進一步提出“以人而論,則有太白體”。嚴氏以卓異的詩性感悟和獨特的詩學思考介入了當時的李杜優(yōu)劣之爭和李白詩歌風格的辨析:“李杜二公,正不當優(yōu)劣!保ā对娫u》)“少陵與太白,獨厚于諸公!ㄇG公)謂二人名既相逼,不能無相忌,是以庸俗之見,而度賢哲之心。予故不得不辯!保ā犊甲C》)其中最著名的一段文字是: 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太白《夢游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 此論一出,后世崇杜抑李者或崇李抑杜者似乎都是在小結(jié)裹上做文章,終不及這段文字坦蕩大氣、方正嚴明。
從李杜風格的辨析上看,太白體:飄逸;少陵體:沉郁,也因此成為千古不易之論。 嚴羽論詩注重風格批評,而且有一套辨析風格的獨特方法。他在《答吳景仙書》中說:“吾論詩,若那吒太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詩辨》云:“詩之法有五:曰體制,曰格力,曰氣象,曰興趣,曰音節(jié)。詩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長,曰遠,曰雄渾,曰飄逸,曰悲壯,曰凄婉!薄拔宸ā辈⒉皇且话阋饬x上的寫作方法,而是詩歌文本構(gòu)成的五大要素或五個結(jié)構(gòu)層面。所謂“析骨”、“析肉”云云,就是要從五大要素或五個結(jié)構(gòu)層面入手解剖分析詩歌文本。 嚴羽對“太白體”的詩學透視包含若干新的重要認識。 首先,嚴羽提出讀李白詩要認識“真太白處”: 觀太白詩,要識真太白處.太白天才豪逸,語多卒然而成者,學者于每篇中,要識其安身立命處可也。 “真太白處”、“其安身立命處”究竟是什么,嚴羽沒有直接說明。細案《詩評》,惟有一處論及《離騷》的文字可與此相發(fā)明:“讀《騷》之久,方識真味;須歌之抑揚,涕洟滿襟,然后為識《離騷》。”“識真太白處”和“識真味”,所涉及的問題的性質(zhì)應(yīng)該是一樣的,按理都應(yīng)屬于“五法”中“興趣”這一層面。“興趣 ”是五法中最核心、最內(nèi)在的一部分,陶明濬解釋為“精神”,極諦。嚴氏說要“識真太白處”、“識其安身立命處”就是要人們在感受太白天才豪逸的同時,認識其中所包含的性情精神。顯然,嚴羽認為太白的性情精神為其天才豪逸所表現(xiàn),同時也被它所遮蔽,如果不能披文見質(zhì),就不能真正認識“太白體”。為此,嚴羽在比較李杜詩風時特別舉出李白《夢游天姥吟》、《遠別離》二詩,說明其中體現(xiàn)了“子美不能作”的飄逸風格。毫無疑問,《夢》、《遠》二詩充分體現(xiàn)了李白天才豪逸的特點!短扑卧姶肌吩u《夢》詩云:“此篇夭矯離奇,不可方物;然因語而夢,因夢而悟,因悟而別,節(jié)次相生,絲毫不亂!庇忠龡钶d評《遠》詩語云:“ 波瀾開闔,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復起。又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為奇:方以為奇,忽復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⒁ 但是細案二詩,《夢》詩執(zhí)著于人格的獨立,大有屈子《遠游》的精神意味;《遠》詩則執(zhí)著于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懷,“我縱言之將何補”,極為誠摯、沉痛,“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更見其憂愁的深遠夐絕,王夫之讀到此詩,說了一句“供奉深”,算是真正識得太白“安身立命處”了。 嚴氏選擇《夢》、《遠》二詩為例說明“太白之飄逸”,并不是隨意性的。與歐陽修激賞“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的橫放相比,與黃山谷贊美“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的天真爽朗相比,與楊萬里向往“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超然出塵相比,與朱熹肯定“大雅久不作”的雍容和緩相比,嚴羽所選二詩,具有超然與執(zhí)著,飄逸與沉痛的雙重美感;嚴氏所看中的,也正是二詩以超然寫執(zhí)著,寓沉痛于飄逸的風格品質(zhì)!疤左w”的主要內(nèi)涵可能就在此處。 其次,在與杜甫的比較中,嚴羽又指出李詩具有與杜詩相同的力量和渾厚品質(zhì): 李杜數(shù)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 郭紹虞先生認為,“金鳷擘!北扔鳌肮P力雄壯”,“香象渡河”比喻“氣象渾厚”。豪放飄逸的風格,是極難把握的,豪易失之粗,逸易失之輕,俊快則易失之容易!对娙擞裥肌芬教諏O語:“李太白如劉安雞犬,遺響白云,核其歸存,恍無定處!敝豢吹搅死钤婏h忽輕靈的一面,沒有理解其渾厚有力的一面。清人賀貽孫《詩筏》曾就李詩渾厚的特點加以發(fā)揮:“所謂厚者,以其神厚也,氣厚也,味厚也。既如李太白詩歌,其神氣與味皆厚,不獨少陵也!迸c嚴羽“香象渡河”之喻包含的意思相近。 渾厚與有力是緊密聯(lián)系的,荀子《勸學》謂“其水積也不厚,則負舟也無力!焙袷橇Φ幕A(chǔ),筆力的“雄壯”源于氣象的“渾厚”。
同時,氣象的渾厚又與情感(興趣)的深厚密切相關(guān),執(zhí)著深厚的情感是渾厚“氣象”的基礎(chǔ)。嚴羽雖沒有如此清楚的闡述,但從他立論所涉及的層面看,則不妨作如是觀。 復次,嚴羽雖然承認李白“天才豪逸”,但并不認同所謂“仙才”的說法: 人言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耳。 宋人沿襲唐人關(guān)于“謫仙人”的說法,并進一步加以發(fā)揮,《麈史》記宋祁語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睔W陽修《太白戲圣俞》詩云:“開元無事二十年,五兵不用太白閑。太白之精下人間,李白高歌《蜀道難》!毙旆e《李太白雜言》云:“至于開元間,忽生李詩仙。是時五星中,一星不在天!睆哪持匾饬x上看,這種雖是贊美實則神化、仙化的認識,與將李白俗化(“識度甚淺”、“多言婦人酒”)的傾向一樣,都是對李白其人其詩的誤解。 太白之詩是有法還是無法,是有待還是無待,是可法還是不可法,宋人一般認為李詩無法、無待,也不可法,所以藝術(shù)風格有一種似非人間所有的神秘性。黃山谷認為“李白詩如黃帝張樂于洞庭之野,無首無尾,不主故!,鄭景韋認為“李謫仙,詩中龍也,矯矯不受約束”,楊萬里則認為李白詩“如子列子之御風,無待乎舟車也”,“無待者,神于詩”,朱熹一方面認為“李太白天才絕出,尤長于詩”,一方面又認為“李太白詩非無法度,乃從容于法度之中,蓋圣于詩者也”。嚴羽《詩評》云:“少陵詩法如孫吳,太白詩法如李廣!闭J為李白詩歌是有法的,只是李詩之法與一般意義的詩法不同,更多一些個性色彩和興會標舉,屬于無法之法。嚴氏繼李陽冰《草堂集序》之后,將李詩風格重新定位在“天仙之詞”上,實際上恢復了李白詩歌的現(xiàn)實性,對正確認識其詩風格有重要意義。
【獨坐敬亭山的原文注釋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獨坐敬亭山原文及賞析11-18
獨坐敬亭山原文及賞析07-20
《獨坐敬亭山》原文及賞析08-21
獨坐敬亭山原文翻譯及賞析08-03
獨坐敬亭山原文,翻譯,賞析09-03
《獨坐敬亭山》原文及翻譯賞析05-19
《獨坐敬亭山》李白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2
獨坐敬亭山原文及翻譯03-24
獨坐敬亭山原文鑒賞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