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6-17 11:39:49 古籍 我要投稿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通用15篇)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1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zhèn)穰下營百花洲親制

  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浦映□花花映浦。無盡處;腥簧砣胩以绰贰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鶯解新聲蝶解舞。天賦與。爭教我悲無歡緒。

  賞析

  【定風波】的開頭是“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是說穰城里雖然“羅綺滿城”花花綠綠,但是春天已近逝去,于是到百花洲上尋找春天的美好景色。百花洲上的景色是怎樣的呢?“浦映□花花映浦”,美極了!盁o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這種美好境界無邊無際,走進去好象突然走入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描寫的、去“世外桃源”的路上的境界一般。這上片,字面上的意思是,城里的春天景色即將逝去,沒什么好景致,到城外游詠之地尋美景吧;而那里,景致確實很好,真如世外桃源一般。換句話說,對城市的生活已沒什么興趣,必須離開城市,到山林原野之間去,那里遠比這表面繁華的城市生活來得好。這表明了范仲淹對官場生活已經厭倦,對表面穩(wěn)固的朝庭存在著反感,想離開朝庭,離開官場,尋找他途,退隱歸田去,希望過陶淵明式的生活。(我想,這可能就是他屢次請貶的原因之一。)這是上片的思想感情的實質。所以,下片緊接著說:“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替自己的這種思想進行辯解,認為他想這樣做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最后說,“鶯解新聲蜨解舞。天賦與,爭教我輩無歡緒。”在詞的意境上是寫對景色的欣賞,實際上是表白自己去退隱歸田是很愉快的、很樂觀的、很自然的。

  這首詞,反映了范仲淹在仕途受阻、政見受挫之時,其本階級(中、小地主)軟弱的一面的作用下,有退隱的念頭,乍看起來,這種念頭是不符合范仲淹的思想實際的。范仲淹“每感激天下事,奮不顧身”(宋史),“公少有大節(jié),其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擇利害為趍舍,其所為,必盡其力。曰:‘為之自我者,當如是,其成與否,有不在我者,雖圣賢不能必,吾豈茍哉?’”。(《范文正公集》《褒賢集:神道碑銘》)可是我認為,范氏的世界也是有矛盾的,以上所引的活只道出了它的一面(而且是主導一面)。范仲淹消極低沉的時候也是有的,只是不很嚴重而已。這是因為他是封建社會的士大夫,他所代表的階級——中、小地主——在當時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地位都是不鞏固的,雖然有上升的積極要求,卻是很軟弱的;他所處的時代是沉悶的時代。(關于范仲淹有積極一面和消極一面,從以上分析的三首詞中亦可看出來,上面的分析也或多或少作了些說明,讀者要更進一步了解這種兩面性的具體情況,實質和根源,可參閱馬茂元的《范仲淹的詞》一文,我完全贊同馬氏對這個問題的分析。)也許有人會說,他既然在五十七歲左右有這種消極退隱思想,可是他在58歲時怎么能寫出《岳陽樓記》這樣積極的散文呢?不錯,《岳陽樓記》是篇積極的作品,但我正要以它作為旁證,說明范仲淹在知鄧州時(五十七、八歲)思想上消極面積極極面有著激烈的斗爭,而斗爭的結果是積極面占了上風!对狸枠怯洝穼懥藘煞N人在洞庭湖兩景色面前所表現的兩種不同情緒,實際上與他自己的思想有關。他年輕時,生氣勃勃,積極進取。后來三遭貶職(知鄧州就是其中一次——知鄧州前充邊任),知鄧州時,年紀老了,由此,他有一些消極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岳陽樓記》最后強調“進亦憂,退亦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他自己的矛盾著的兩種思想傾向對立斗爭的結果,積極一面占了上風了,他過去一貫的積極處世的思想復活了。所以他在末了說:“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否定了消極一面,希望、鼓勵自己向古仁人看齊,希望、鼓勵自己比古仁人更進一步。他在這時思想斗爭的結果是積極一面占了上風,但當時的消極一面卻在【定風波】中記錄下來了。

  創(chuàng)作背景

  題為“自前二府鎮(zhèn)穰下營白花洲”。范仲淹五十七歲知鄧洲,五十八歲時曾寫《中元夜百花洲作》一詩,其中有“百花洲里夜忘歸”句,故【定風波】定是五十七歲之后的作品,是記常游百花洲之事而抒己之志的作品。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定風波·重陽》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jié)了,云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翻譯

  同客人帶酒登山,長江水倒映著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剛剛從這里飛過。人活在世上難遇一次開心歡笑的時候,趁年輕時頭插滿菊花玩?zhèn)痛快回來。

  以大醉來酬謝重陽節(jié)日之景,朝著高聳入云的山登高,用不著去怨太陽快落山了。古往今來有誰不老死,數不清啊,沒有必要像齊景公登牛山觸景生情而哭泣。

  注釋

  定風波: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格律以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即歐陽炯所做格律為正體,另有七種變體。

  重陽:即重陽節(jié)。

  攜壺:帶酒。

  翠微: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處。

  涵:容納,倒映。

  初:第一次,剛剛。

  塵世:人間。

  酩酊:沉醉,大醉。

  但:只是。

  酬:酬謝。

  云嶠:聳入云霄的高山。

  登臨:登山臨水。

  斜暉:夕陽。

  多少:數不清。

  牛山:在今山東省淄博市。

  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九月,重陽節(jié)到來,蘇軾與徐君猷等客人登高賞菊,飲酒賦詩。蘇軾有感于杜牧《九日齊安登高》詩,心境一致,作該詞以表達蘇軾唯物的生死觀。

  賞析

  上片,以景入情,描敘登高賞菊,飲酒言歡的情景。“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開頭兩句點明“上翠微”的行蹤,描繪“江涵秋影”與“雁初飛”的兩幅畫面。觸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的三句人生箴言。趁著這大好的年華、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黃花。上片即花生情,也為過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筆。

  下片,由即花生情進入到寫以酒助興。飲酒抒情,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傳統(tǒng)文化,稱之為“酒文化現象”,蘇軾也不例外!磅昙压(jié)了,云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寫把酒臨風,喝個痛快是為了酬謝佳節(jié)。登山臨水,同樣也是為了酬謝佳節(jié)。即使夕陽快落山了,也用不著愁怨。夕陽是自然界中“無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夕陽”也應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肮磐駚碚l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guī)律。杜牧含蓄地說人生“只如此”,而蘇軾則直言不諱人生“誰不老”。尤其詞的最后引齊景公泣牛山的故事,傳情達意,精煉入微,可謂妙筆。

  全詞,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蘇軾雖然感嘆世事多艱,但是不消沉,不傷感,充分顯示了蘇軾對世事、人生短暫的恬淡達觀的胸襟。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定風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宋代:辛棄疾

  聽我尊前醉后歌,人生無奈別離何。但使情親千里近,須信。無情對面是山河。

  寄語石頭城下水。居士,而今渾不怕風波。借使未如鷗鳥伴;經慣,也應學得老漁蓑。

  譯文:

  聽我尊前醉后歌,人生無奈別離何。但使情親千里近,須信。無情對面是山河。

  請聽聽我在酒杯前說的這番話,離別本是人生中無可奈何的事情,如果感情好的話,即使相隔千里,也會感覺很近,一定要相信:如果感情疏遠,即使面對面也如隔山河。

  寄語石頭城下水。居士,而今渾不怕風波。借使未如鷗鳥伴;經慣,也應學得老漁蓑。

  告訴建康的山和水,再也沒有政治上的風波來糾纏我了。即使不能稱為鷗鳥的同伴,但是習慣了以后也能像老漁翁一樣,身穿蓑衣,在江上垂釣。

  注釋:

  聽我尊前醉后歌,人生無奈別離何。但使情親千里近,須信。無情對面是山河。

  定風波:詞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風波令、醉瓊枝、定風流等。范廓之:即范開,據稼軒同時所作《醉翁操》題序,知范廓之將去臨安應試!坝谓ǹ怠保斒穷A擬之行。建康:即今江蘇南京市!奥犖摇眱删洌褐^人生離別本屬無可奈何之事。尊:同樽,酒杯。

  寄語石頭城下水。居士,而今渾不怕風波。借使未如鷗鳥伴;經慣,也應學得老漁蓑(suō)。

  居士: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此處稼軒自稱。渾:全。風波:此指政治上的風波。借使:即使。鷗鳥伴:以鷗鳥為伴。經慣:意指經歷一段自我修養(yǎng),已經習慣于隱居生活。漁蓑::指漁夫。蓑:蓑衣。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

  此詞的上片便寫情感,寫送別。開頭三句,“人生無奈別離何”,此是自然之事,亦是情深語,所以無奈者,是人世間終將有別離也,不能不為別離,別離而又無能為,是雖無,亦真不可不為無奈也。即人生中離別是無可奈何的,也是無法改變的。只要親情真摯,使在千里之外,也覺得很近。正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一種曠達。“無情對面是山河”一句寫出作者深沉的感慨,因為建康是當時的抗金前線,詞人也多次登建康賞心亭向北眺望中原山河,這次范廓之又要去建康游覽,于是引起家國之恨!暗埂倍Z雋永之甚,“無情”兩字,正是詞人壯志未酬的憂怨。此處三句語意尤為拓展,既情深意厚,又胸次開闊。對面無情,咫尺天涯,固是路人姿態(tài),若其衷不同,所謀所想為異,理想志意不相侔,根于現實世界之利益關系,則豈僅無情對面是山河而已,所謂無所不用其極以達其目的,世人豈吝為之者邪。

  下片作見慣世面語,“而今”一句,仍可見作者之英雄豪氣。由于投降派屈辱求和的政策,石頭城下的江水也沒有了那種怒濤。自己被排擠、受打擊,已經閑居山林,假使不與鷗鳥為伴,也和披著蓑衣的漁父差不多。閑適曠達的背后,是志不得伸的憤懣、牢騷。寄語建康故人,而今歸退田園,當無宦海風波之虞。

  此詞寫送行而不流于感傷。明快爽朗,開人心胸。一起點明離宴,似悲實曠。上下兩片,渾然相融,以此短篇而寫尋常事,而能見出作者之性情、思想,而有特出之“神味”。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定風波·暮春漫興

  [宋代]辛棄疾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鐘。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譯文

  少年之時,春天游玩的興致比那美酒還濃烈,插花、騎馬疾馳,醉倒于美酒中。年老之時一到春天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而今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春風把將謝的花全都卷走后還是沒有停息。可是我不恨它,因為花兒開放需要春風的吹拂。想問一下,有誰能看見春天離去呢?是那飛來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陽中與春相遇。

  注釋

  暮春:春末,農歷三月。

  漫興:漫不經意,興到之作。

  少日:少年之時。

  插花:戴花。

  走馬:騎馬疾走。

  鐘:酒杯。千鐘極言糧多。古以六斛四斗為一鐘,一說八斛為一鐘,又謂十斛為一鐘。

  病酒:飲酒沉醉。

  茶甌:一種茶具。

  香篆:指焚香時所起的煙縷。

  茶甌(ōu):茶罐。

  香篆(zhuàn):篆字形的盤香。

  簾櫳:掛有簾子的窗戶。亦作“簾籠”。窗簾和窗牖。也泛指門窗的簾子。

  殘花:將謝的花;未落盡的花。

  元自:原來,本來。

  飛燕:飛翔的燕子。

  賞析:

  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閑居帶湖之作。上情下景,情景交融。上片以少年春意狂態(tài),襯托老來春意索然。下片風卷殘花,當悲,但以“休恨”開解;“花開元自要春風”,一反一正,寓意頗深,耐人尋味。春歸無跡,但飛燕卻于來時夕陽中相見,則于迷惘惆悵間,掠過一縷欣慰情思。

  此詞分上闋與下闋。

  上闋以“少日”與“老去”作強烈對比。“老去”是現實,“少日”是追憶。少年時代,風華正茂,一旦春天來臨,更加縱情狂歡,其樂無窮。對此,只用兩句十四字來描寫,卻寫得何等生動,令人陶醉!形容“少日春懷”,用了“似酒濃”,已給人以酒興即將發(fā)作的暗示。繼之以“插花”、“走馬”,狂態(tài)如見。還要“醉千鍾”,那么,連喝千杯之后將如何顛狂,就不難想象了。而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憶中才能出現。眼前的現實則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懷不是“似酒濃”,而是“如病酒”。同樣用了一個“酒”字,而“酒濃”與“病酒”卻境況全別。

  什么叫“病酒”?馮延巳《鵲踏枝》詞說:“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里朱顏瘦!

  “病酒”,指因喝酒過量而生病,感到很難受。“老去逢春如病酒”,極言心情不佳,毫無興味,不要說“插花”、“走馬”,連酒也不想喝了。只有呆在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幾杯茶,消磨時光。怎么知道是小房子呢?因為這里用了“小簾櫳”!皺伞敝复吧蠙裟荆昂煓伞弊鳛橐粋詞,實指窗簾。掛小窗簾的房子,自然大不到那里去。

  過片“卷盡殘花風未定”,有如奇峰突起,似與上闋毫無聯(lián)系。然而仔細尋味,卻恰恰是由上片向下片過渡的橋梁。上闋用少日逢春的狂歡反襯老去逢春的孤寂。于“茶甌香篆小簾櫳”之前冠以“唯有”,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關心。其實不然。

  下闕寫道他始終注視那“小簾櫳”,觀察外邊的變化。春風不斷地吹,把花瓣兒吹落、卷走,而今已經“卷盡殘花”,風還不肯停,春天就會隨之破敗,如此看來,詩人自然是恨春風的。可是接下去,又立刻改口說:“休恨!”為什么?因為:“花開元自要春風!碑敵跞绻麤]有春風的吹拂,花兒又怎么能夠開放呢?在這出人意外的轉折中,蘊含著深奧的哲理,也飽和著難以明言的無限感慨。春風催放百花,給這里帶來了春天。春風“卷盡殘花”,春天就要離開這里,回到別的什么地方去了。

  “試問春歸誰得見?”這一句問得突然,也令人感到難于回答,因而急切地期待下文。看下文,那回答真是“匪夷所思”,妙不可言;離此而去的春天,被向這里飛來的燕子碰上了,她是在金色的夕陽中遇見的。古典詩詞中的“春歸”有兩種含義,一種指春來,如陳亮《水龍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一種指春去,其例甚多,大抵抒發(fā)傷春之感。

  詩詞中的“春歸”有兩種含義。一種指春來,如陳亮《水龍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

  一種指春去,其例甚多,大抵抒發(fā)傷春之感。

  辛棄疾的名作《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亦不例外。而這首《定風波》卻為讀者打開廣闊的想象領域和思維空間,誘發(fā)人們追蹤春天的腳步,進行哲理的思考,可謂另辟蹊徑,富有獨創(chuàng)精神。

  把春天擬人化,說她離開這里,又走向那里,最早似乎見于白居易的《潯陽春·春生》:“春生何處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風報消息,續(xù)教啼鳥說來由。展張草色長河畔,點綴花房小樹頭。若到故園應覓我,為傳淪落在江州!

  黃庭堅的《清平樂》,則遵循這種思路自制新詞:“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王觀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構思也很新穎:“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辛棄疾《定風波》的下闋和上述這些作品可謂異曲同工,其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也是顯而易見的。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5

  定風波·三月七日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翻譯:

  譯文

  三月七日,(我)在沙湖道上遇到了雨,避雨的工具之前已經舍棄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所以寫了這首詞。不必去聽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徐行。竹杖和草鞋輕快勝過駿馬,誰會怕!披一身蓑衣,任憑一生風雨。料峭的春風將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寒冷,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仡^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我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注釋

  已而:不久,一會兒。吟嘯:吟詠長嘯。芒鞋:草鞋。一蓑煙雨任平生: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料峭:微寒的樣子。蕭瑟:風雨吹落的聲音。也無風雨也無晴:風雨天氣和晴朗天氣是一樣的,沒有差別。也無風雨也無【晴】:晴與情諧音,手法為雙關,意在指感情上也是如此。

  賞析:

  元豐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去沙湖看田歸途遇雨后所作。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沒有帶雨具,同行之人皆覺狼狽。雨過天晴,作者聯(lián)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見的大雨,寫下了這一首千古流傳的《定風波》。從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達與樂觀。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6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币驗榫Y詞云。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天應乞與一作:天教分付;盡道一作:自作)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豐神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人都說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xiāng)。

  她從遙遠的地方歸來,更加容光煥發(fā),更顯年輕了,微微一笑,笑顏里好像還帶著嶺應梅花的清香;我試著問她:“嶺應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xiāng)!

  注釋

  定風波:詞牌名。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雙調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

  王定國:王鞏,作者友人。寓娘:王鞏的歌妓。

  柔奴:即寓娘。

  王定國:王鞏,作者友人。

  寓娘:王鞏的歌妓。

  柔奴:即寓娘。

  玉郎:是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愛稱,泛指男子青年。

  點酥娘:謂膚如凝脂般光潔細膩的美女。

  皓齒:雪白的牙齒。

  炎海:喻酷熱。

  嶺:指大庾嶺,溝通嶺應嶺北咽喉要道。

  試問: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這個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xiāng)。

  賞析

  這首詞不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著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柔中帶剛,情理交融,空靈清曠,細膩柔婉,是這首詞的風格所在。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描繪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質感的印象。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边@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xiāng),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變憂郁苦悶、浮躁不寧而為超然曠放、恬靜安詳。蘇詞橫放杰出,往往馳騁想象,構成奇美的境界,這里對“清歌”的夸張描寫,表現了柔奴歌聲獨特的藝術效果!霸娧灾荆柙佈浴,“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班固《漢書·藝文志》),美好超曠的歌聲發(fā)自于美好超曠的心靈。這是贊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頌其廣博的胸襟,筆調空靈蘊藉,給人一種曠遠清麗的美感。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在美。換頭承上啟下,先勾勒她的神態(tài)容貌:“萬里歸來顏愈少!睅X應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后容光煥發(fā),更顯年輕!澳暧佟倍嗌賻в锌鋸埖某煞郑笠缰~人贊美歷險若夷的女性的熱情。“微笑”二字,寫出了柔奴在歸來后的歡欣中透露出的度過艱難歲月的自豪感!靶r猶帶嶺梅香”,表現出濃郁的詩情,既寫出了她北歸時經過大庾嶺的情況,又以斗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贊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為下邊她的答話作了鋪墊。

  最后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應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更顯鏗鏘有力,警策雋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蘇軾的這句詞,受白詩的啟發(fā),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著詞人的個性特征,完全是蘇東坡式的.警語。它歌頌柔奴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同時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哲學。

  這首詞中以明潔流暢的語言,簡練而又傳神地刻畫了柔奴外表與內心相統(tǒng)一的美好品性,通過歌頌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抒發(fā)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的好友王鞏因為受到使蘇軾遭殺身之禍的“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應荒僻之地的賓州。王鞏受貶時,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隨行到嶺應。公元1083年(元豐六年)王鞏北歸,出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廣應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蘇軾聽后,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也有學者認為這首詞作于公元1085(元豐八年)十二月。公元1084年(蘇軾元豐七年)三月由黃州量移汝州,赴任途中乞常州居住,八年六月起知登州,十月,以禮部侍郎召還,十二月到京,與王鞏會宴,即席創(chuàng)作此詞。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7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

  余不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注釋

  已而:不久,一會兒。

  2

  翻譯

  三月七日,

  在沙湖道上遇到了雨,

  避雨的工具之前已經舍棄了,

  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

  只有我不這么覺得。

  過了一會兒天晴了,

  所以寫了這首詞。

  不必去聽那穿林打葉的雨聲,

  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

  一邊悠然徐行。

  竹杖和草鞋輕快勝過駿馬,

  誰會怕!

  披一身蓑衣,任憑一生風雨。

  料峭的春風將酒意吹醒,

  我感到有些寒冷,

  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

  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

  我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

  也無所謂天晴。

  賞析

  “徐行”表態(tài)度從容,“竹杖芒鞋”指條件簡陋,“莫聽”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8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翻譯

  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豐神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人稱道那女子歌聲輕妙,笑容柔美,風起時,那歌聲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使世界變得清涼。

  你從遙遠的地方歸來卻看起來更加年輕了,笑容依舊,笑顏里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xiāng)!

  注釋

  玉郎:是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愛稱,泛指男子青年。

  點酥娘:謂膚如凝脂般光潔細膩的美女。

  皓齒:雪白的牙齒。

  炎海:喻酷熱。

  嶺:指大庾嶺,溝通嶺南嶺北咽喉要道。

  試問: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這個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xiāng)。

  賞析

  這首詞中以明潔流暢的語言,簡練而又傳神地刻畫了柔奴外表與內心相統(tǒng)一的美好品性,通過歌頌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抒發(fā)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描繪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質感的印象。第三句“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xiāng),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變憂郁苦悶、浮躁不寧而為超然曠放、恬靜安詳。蘇詞橫放杰出,往往馳騁想象,構成奇美的境界,這里對“清歌”的夸張描寫,表現了柔奴歌聲獨特的藝術效果!霸娧灾,歌詠言”,“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班固《漢書·藝文志》),美好超曠的歌聲發(fā)自于美好超曠的心靈。這是贊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頌其廣博的胸襟,筆調空靈蘊藉,給人一種曠遠清麗的美感。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在美。換頭承上啟下,先勾勒她的神態(tài)容貌:“萬里歸來年愈少!睅X南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后容光煥發(fā),更顯年輕!澳暧佟倍嗌賻в锌鋸埖某煞郑笠缰~人贊美歷險若夷的女性的熱情!拔⑿Α倍,寫出了柔奴在歸來后的歡欣中透露出的度過艱難歲月的自豪感!靶r猶帶嶺梅香”,表現出濃郁的詩情,既寫出了她北歸時經過大庾嶺的情況,又以斗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贊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為下邊她的答話作了鋪墊。最后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更顯鏗鏘有力,警策雋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蘇軾的這句詞,受白詩的啟發(fā),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著詞人的個性特征,完全是蘇東坡式的警語。它歌頌柔奴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同時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哲學。

  這首詞不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著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柔中帶剛,情理交融,空靈清曠,細膩柔婉,是這首詞的風格所在。

  創(chuàng)作背景

  元豐六年(1083)王鞏北歸,出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蘇軾聽后,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也有學者認為這首詞作于元豐八年(1085)十二月。蘇軾元豐七年(1084)三月由黃州量移汝州,十二月到京,與王鞏會宴,即席創(chuàng)作此詞。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9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宋朝

  蘇軾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 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币驗榫Y詞云。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天應乞與 一作:天教分付; 盡道 一作:自作)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譯文

  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豐神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人都說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xiāng)。

  她從遙遠的地方歸來,更加容光煥發(fā),更顯年輕了,微微一笑,笑顏里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試著問她:“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xiāng)。”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注釋

  定風波:詞牌名。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雙調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

  王定國:王鞏,作者友人。寓娘:王鞏的歌妓。

  柔奴:即寓娘。

  王定國:王鞏,作者友人。

  寓娘:王鞏的歌妓。

  柔奴:即寓娘。

  玉郎:是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愛稱,泛指男子青年。

  點酥娘:謂膚如凝脂般光潔細膩的美女。

  皓齒:雪白的牙齒。

  炎海:喻酷熱。

  嶺:指大庾嶺,溝通嶺南嶺北咽喉要道。

  試問: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這個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xiāng)。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賞析

  這首詞不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著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柔中帶剛,情理交融,空靈清曠,細膩柔婉,是這首詞的風格所在。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描繪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質感的印象。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边@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xiāng),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變憂郁苦悶、浮躁不寧而為超然曠放、恬靜安詳。蘇詞橫放杰出,往往馳騁想象,構成奇美的境界,這里對“清歌”的夸張描寫,表現了柔奴歌聲獨特的藝術效果。“詩言志,歌詠言”,“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班固《漢書·藝文志》),美好超曠的歌聲發(fā)自于美好超曠的心靈。這是贊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頌其廣博的胸襟,筆調空靈蘊藉,給人一種曠遠清麗的美感。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在美。換頭承上啟下,先勾勒她的神態(tài)容貌:“萬里歸來顏愈少!睅X南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后容光煥發(fā),更顯年輕!澳暧佟倍嗌賻в锌鋸埖某煞,洋溢著詞人贊美歷險若夷的女性的熱情!拔⑿Α倍,寫出了柔奴在歸來后的歡欣中透露出的度過艱難歲月的自豪感!靶r猶帶嶺梅香”,表現出濃郁的詩情,既寫出了她北歸時經過大庾嶺的情況,又以斗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贊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為下邊她的答話作了鋪墊。

  最后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更顯鏗鏘有力,警策雋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蘇軾的這句詞,受白詩的啟發(fā),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著詞人的個性特征,完全是蘇東坡式的警語。它歌頌柔奴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同時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哲學。

  這首詞中以明潔流暢的語言,簡練而又傳神地刻畫了柔奴外表與內心相統(tǒng)一的美好品性,通過歌頌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抒發(fā)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的好友王鞏因為受到使蘇軾遭殺身之禍的“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鞏受貶時,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隨行到嶺南。公元1083年(元豐六年)王鞏北歸,出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蘇軾聽后,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也有學者認為這首詞作于公元1085(元豐八年)十二月。公元1084年(蘇軾元豐七年)三月由黃州量移汝州,赴任途中乞常州居住,八年六月起知登州,十月,以禮部侍郎召還,十二月到京,與王鞏會宴,即席創(chuàng)作此詞。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暖日閑窗映碧紗,小池春水浸晴霞。數樹海棠紅欲盡,爭忍,玉閨深掩過年華。

  獨憑繡床方寸亂,腸斷,淚珠穿破臉邊花。鄰舍女郎相借問,音信,教人休道未還家。

  譯文

  風和日暖,春意闌珊,白云匆匆過,人立碧窗前。池水浸染著空中的霞光,幾株海棠綠陰陰,樹上瘦花無幾,地上卻殘紅堆滿。紅欲盡,春將殘,思念苦,不忍看;更堪這,還得門深掩、守空閨,倚孤枕,年華虛度又一年。

  綺窗前,深念遠,獨憑繡床,心緒煩亂,愁腸寸斷。念遠思親如泉淚,亂濕美艷如花胭脂臉。思悠悠,念濃濃,怨深深,恨重重,淚破蓮腮兩線紅。鄰家姐妹相慰問:“玉郎可安好?”怎回答?羞澀道:“歸期遙遙,天涯良人未還家!”

  注釋

  閑窗:雕花和護欄的窗子。

  閑:闌也。閑窗,一般用作幽閑之意。

  爭忍:怎能禁受的意思。

  憑:此處是倚靠的意思。

  床:古人坐臥之具皆曰床。

  繡床:有彩繡為飾的床。

  方寸亂:心亂。

  借問:向人詢問。

  賞析:

  這首詞寫春日閨情。首句寫景,‘暖日”點時令,風和日暖,晴窗映碧,已見春深。著一“閑”字,便覺有情。“閑”,指閑散。只有在窗前有人的情況下,才會有閑散之感。這里的閑窗是說思婦看到窗外的殘春光景,由于孤寂而閑得發(fā)愁。“小池春水浸明霞”,“明”,一作“晴”。此句寫實景,亦寓愁情。馮延巳詞:”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背厮疂i漪,自然會蕩起思婦的閑愁。頭兩句對仗,“浸”與“映”為互文,春水與明霞相映,景色極為綺麗。但”浸”字也有沉浸之意,春光如許明媚,怎不令伊沉醉呢?寫到“數樹海棠紅欲盡”,思婦的戀春之情轉到惜春,“海棠紅欲盡”,正是春意闌珊時候,滿地落紅,使她不堪看!盃幦獭,怎能禁受的意思。歇拍落到自己身上,“玉閨深掩”,玉閨,猶金閨。用金、玉字,形容閨房華貴!盃幦獭倍纸缬趦删渲g,意亦上下貫連既不忍春事將盡,更不忍深閉閨房虛度年華。上片著重寫景,景中有情,因景中有人在,但未正面寫人。上結落到自身,只是用虛筆寫人之所感,為下片正面寫人轉入抒情蓄勢。換頭“獨憑繡床”,人已出矣。首標“獨”字,正切閨情。繡床,有彩繡為飾的床。古人坐臥之具皆曰床,此處用“憑”字,倚靠的意思,當是坐具!胺酱纭,心也!皝y”,謂心緒煩亂!澳c斷”,極其傷心,才會感到愁腸寸斷!皵唷、“亂”,押韻。與上下句的關系也和上片“盡”、“忍”一樣,徹上徹下。上結“玉閨深掩過年華”,猶是慨嘆之辭,由慨嘆、心亂到腸斷,抒情步步深入,到實在忍不住時,于是熱淚不禁奪眶而出,才會出現“淚珠穿破臉邊花”。“臉邊花”,寫女子腮臉如花艷美。作者在另一首詞中寫道:“好花顏色,雙臉上,晚妝同!边@也是寫雙臉如花美。詞人筆觸常涉及到美人淚臉,馮正中詞:“香閨寂寂門半掩,愁眉斂,淚珠滴破胭脂臉!表f端己詞:“恨重重,淚界蓮腮兩線紅!睂懛ê陀米侄疾幌嗤,特別是在用動詞上的差異,大有講究。馮詞用“滴”,韋詞用“界”,本詞用“穿”,比較起來,“穿”字兼有“滴”、“界”兩字之妙。用“滴破”,想見淚痕點點,用“淚界”,則淚痕兩線。這里用“穿破”,“穿”比“滴”重,既然“穿破”,而且直到臉邊,自然也包含“淚界雙線”,就淚痕來說,還要深些。此處只就用字而言,并不意味著評論全詞和詞家。詞中刻劃思婦的形象和心理,寫到“淚珠穿破”,大有“山重水復疑無路”之勢,誰知煞尾忽轉新境,出現鄰家女郎來問良人音信,教她害羞地答道:“還沒有回家的日期呢!”筆意活潑,情趣盎然,帶有濃厚的民歌色彩,深得水窮云起之妙。這首詞的語言也不若作者其他作品那樣秾艷。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古詩簡介

  這首詞不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著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柔中帶剛,情理交融,空靈清曠,細膩柔婉,是這首詞的風格所在。

  翻譯/譯文

  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豐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國),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與柔美聰慧的佳人(指寓娘)與之相伴。人人稱道那女子歌聲輕妙,笑容柔美,風起時,那歌聲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使世界變得清涼。

  你(指寓娘)從遙遠的地方歸來卻看起來更加年輕了,笑容依舊,笑顏里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xiāng)!

  賞析/鑒賞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描繪王定國豐神俊朗,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兩人真是天造地設的雙璧人。該句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質感的印象。第三句“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xiāng),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變憂郁苦悶、浮躁不寧而為超然曠放、恬靜安詳。蘇詞橫放杰出,往往馳騁想象,構成奇美的境界,這里對“清歌”的夸張描寫,表現了柔奴歌聲獨特的藝術效果!霸娧灾荆柙佈浴,“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班固《漢書·藝文志》),美好超曠的歌聲發(fā)自于美好超曠的心靈。這是贊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頌其廣博的胸襟,筆調空靈蘊藉,給人一種曠遠清麗的美感。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在美。換頭承上啟下,先勾勒她的神態(tài)容貌:“萬里歸來年愈少!睅X南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后容光煥發(fā),更顯年輕!澳暧佟倍嗌賻в锌鋸埖某煞郑笠缰~人贊美歷險若夷的女性的熱情。“微笑”二字,寫出了柔奴在歸來后的歡欣中透露出的度過艱難歲月的自豪感。“嶺梅”,指大庾嶺上的梅花;“笑時猶帶嶺梅香”,表現出濃郁的詩情,既寫出了她北歸時經過大庾嶺這一溝通嶺南嶺北咽喉要道的情況,又以斗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贊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為下邊她的答話作了鋪墊。最后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更顯鏗鏘有力,警策雋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蘇軾的這句詞,受白詩的啟發(fā),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著詞人的個性特征,完全是蘇東坡式的警語。它歌頌柔奴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同時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世哲學。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定風波 蘇軾 北宋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仗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注釋】:

  ①沙湖:湖北黃岡縣東南三十里處,又名螺師店。

 、诶仟N:形容處境困窘、難堪。

 、垡鲊[:吟詩、長嘯。

  ④芒鞋:草鞋。

 、轃熡辏簾煵L雨。

 、蘖锨停洪_容風力寒冷、尖利。

 、呤捝猴L雨穿林打葉聲。

  【譯文】:

  不要聽風穿樹林,樹葉帶來風雨之聲,這一切無所謂,我依然一邊吟詩長嘯,一邊緩步徐行。穿著草鞋,拄著竹仗,比騎馬坐車更加一身輕松。誰怕風風雨雨?我漠視這些,一生任憑煙雨迷蒙,與我同行。冷冷的春風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斜陽的山頭卻來迎接我;仡^望去,我來時淋雨的地方,一片蕭條,歸去時又一片平靜,也沒有什么風雨,也無晴。

  【賞析】:

  這首詞作于無豐五年(1082年),此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在黃州(今湖北黃岡)已整整兩年了。蘇軾在黃州處境十分險惡,生活在也很困,但他仍舊很坦然樂觀。這首詞作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在黃州(今湖北黃岡)已整整兩年了。蘇軾在黃州處境十分險惡,生活在也很困,但他仍舊很坦然樂觀。從這首詞里,我們能看到他曠達的胸懷、開朗的性格以及超脫的人生觀。上片“一蓑煙雨任平生”句,將詞人一生的坎坷磨難,以及泰我在自若的生活態(tài)度,盡行囊括。下片“也無風雨也無晴”豐富了詞的主旨,展示出詞人處變不驚、不隨物悲喜的超脫有人生觀!皻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弊匀唤缰酗L雨陰晴變化莫測,不要管他,如果不在乎風風雨雨,也不必盼什么天晴了。這就是“了無風雨也無晴”的深刻含義。也是本詞思想意義的深刻性之所在。本詞構思新巧,以微顯巨,從遇雨之吟嘯升華為人生之超曠,“風雨”意象面為人生災難與厄運的象征。全詞見出詞人對人生風雨表現出一種聽任自然,不怕挫折,樂觀曠達的曠達胸懷。從這首詞里,我們能看到他曠達的胸懷、開朗的性格以及超脫的人生觀。上片“一蓑煙雨任平生”句,將詞人一生的坎坷磨難,以及泰我在自若的生活態(tài)度,盡行囊括。下片“也無風雨也無晴”豐富了詞的主旨,展示出詞人處變不驚、不隨物悲喜的超脫有人生觀。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定風波·感舊

  蘇軾〔宋代〕

  莫怪鴛鴦繡帶長,腰輕不勝舞衣裳。薄幸只貪游冶去,何處,垂楊系馬恣輕狂。

  花謝絮飛春又盡,堪恨。斷弦塵管伴啼妝。不信歸來但自看,怕見,為郎憔悴卻羞郎。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送你的鴛鴦衣帶長,你莫見怪,我身體瘦弱也承受不了歌舞揮動的強求。負心的人只貪心去尋花問柳,去向何方?依舊尋歡作樂、追求聲色、放縱輕浮。又一個凄苦的春天在悲傷中過去,心中無限惆悵。琴長久不彈,弦早已斷了,管長久不吹,已落滿塵土,與這兩件東西為伴的是女人的啼妝。若不信請回來看看,怕相見,自己的憔悴容頗見不得他。

  注釋:

 。1)定風波:詞牌名,唐教坊曲。以五代歐陽炯所作為正格。雙調62字,平韻仄韻互用。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醉瓊枝》。

 。2)鴛鴦繡帶:繡有鴛鴦花紋的衣帶,男女定情信物之一。

  (3)腰輕:細腰,這里代指瘦弱的身體。不勝:無法承擔,承受不了。

 。4)薄幸:薄情,負心。

 。5)系馬:拴馬。

  (6)恣:任憑。

 。7)輕狂:放浪,輕浮。

 。8)斷弦:琴弦斷絕。

 。9)塵管:樂器陳舊。

 。10)啼妝:淚濕容妝。

 。11)歸來:從良。

 。12)憔悴(qiáo cuì):黃瘦,困頓。

  賞析

  上片寫感舊,寫一”妓獨處深閨的怨恨和相鴛。第一、二句寫”妓自我申辯,承擔不起繡有鴛鴦花紋的衣裳!奔诉@些感情的困擾,壓抑的痛苦,是負心郎對”妓的偏見造成的,表達了詞人對人性不平等的悲觀,心莫怪”,心不勝”都強烈地反映了女性的抗爭。第三、四、五句寫”妓對負心郎行為的披露。在心垂楊系馬”處,負心郎依舊心游冶”、心輕狂”。心薄幸”是披露負心郎薄情,心游冶”是披露負心郎尋歡作樂。心貪”是披露負心郎追求聲色,心態(tài)輕狂”是披露負心郎放縱輕浮。詞人點明這些披露,為的是追求女性平等,追求社會心理平衡。這種主張不向男性妥協(xié)而奮心抗爭,是詞人為女性追求人性平等、推動社會進步的表現。

  下片寫傷今,寫”妓被冷落后的遭遇、抗爭與矛盾心態(tài)。前三句描繪”妓被冷落后的遭遇。心花謝”、心絮飛”、心春又盡”,不僅點明了他們分手的時間,而且點明了他們情愛已經到了盡頭。令人痛恨的是,情感又陷人心斷弦”、心塵管”、心啼妝”之中,令”妓流淚怨愁。這是控訴和反抗,是女性可貴的覺醒。最后發(fā)出自信的呼喚,不信以往的道路走錯了,堅信自己看準的道路要走下去。然而,”妓終于從痛苦中發(fā)現,夫妻關系的失敗會導致人生全盤皆反,”妓又不得不向負心郎妥協(xié),壓抑著自己的人性平等、人格尊嚴。心怕見”負心郎心動于顏色”,還把希望寄托于張生與鶯鶯式的心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的良心發(fā)現。這種抗爭、矛盾、妥協(xié)與良心發(fā)現,反映了”妓的也是詞人的鴛想局限性。

  全詞用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敘述了一位被丈夫冷落的”妓為了人性平等而抗爭的故事。這是中國”妓在宋代社會追求人身自由與尊嚴解放的一位杰出代表。該詞的意義就在于向世人呼吁,追求女性平等與女性尊嚴是人類歷史永恒的主旋律,必須長久地演奏下去。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鐘。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翻譯

  少年時代,一旦春天來臨,就會縱情狂歡,插花、騎馬疾馳,還要喝上些酒。年老的時候,春天來了,覺得毫無興味,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F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春風把剩下的花瓣也給卷走了,但它還是沒有停息?墒俏也缓匏,因為花兒開放是由于春風的吹拂。想問一下,誰又看見春天離去了?離此而去的春天,被飛來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陽中碰上了。

  注釋

  少日:少年之時。

  鐘:酒杯。

  茶甌:一種茶具。

  香篆:篆字形的盤香。

  簾櫳:掛有簾子的窗戶。

  元自:原來,本來。

  鑒賞

  此詞為辛棄疾罷官閑居帶湖時所作。

  此詞分上闋與下闋。

  上闋以“少日”與“老去”作強烈對比!袄先ァ笔乾F實,“少日”是追憶。少年時代,風華正茂,一旦春天來臨,更加縱情狂歡,其樂無窮。對此,只用兩句十四字來描寫,卻寫得何等生動,令人陶醉!形容“少日春懷”,用了“似酒濃”,已給人以酒興即將發(fā)作的暗示。繼之以“插花”、“走馬”,狂態(tài)如見。還要“醉千鍾”,那么,連喝千杯之后將如何顛狂,就不難想象了。而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憶中才能出現。眼前的現實則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懷不是“似酒濃”,而是“如病酒”。同樣用了一個“酒”字,而“酒濃”與“病酒”卻境況全別。

  什么叫“病酒”?馮延巳《鵲踏枝》詞說:“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里朱顏瘦!

  “病酒”,指因喝酒過量而生病,感到很難受!袄先シ甏喝绮【啤,極言心情不佳,毫無興味,不要說“插花”、“走馬”,連酒也不想喝了。只有呆在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幾杯茶,消磨時光。怎么知道是小房子呢?因為這里用了“小簾櫳”。“櫳”指窗上欞木,而“簾櫳”作為一個詞,實指窗簾。掛小窗簾的房子,自然大不到那里去。

  過片“卷盡殘花風未定”,有如奇峰突起,似與上闋毫無聯(lián)系。然而仔細尋味,卻恰恰是由上片向下片過渡的橋梁。上闋用少日逢春的狂歡反襯老去逢春的孤寂。于“茶甌香篆小簾櫳”之前冠以“唯有”,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關心。其實不然。

  他始終注視那“小簾櫳”,觀察外邊的變化。外邊有什么變化呢?春風不斷地吹,把花瓣兒吹落、卷走,而今已經“卷盡殘花”,風還不肯停!春天不就完了嗎?如此看來,詩人自然是恨春風的?墒墙酉氯,又立刻改口說:“休恨!”為什么?因為:“花開元自要春風。”當初如果沒有春風的吹拂,花兒又怎么能夠開放呢?在這出人意外的轉折中,蘊含著深奧的哲理,也飽和著難以明言的無限感慨。春風催放百花,給這里帶來了春天。春風“卷盡殘花”,春天就要離開這里,回到別的什么地方去了。

  “試問春歸誰得見?”問得突然,也令人感到難于回答,因而急切地期待下文。看下文,那回答真是“匪夷所思”,妙不可言:離此而去的春天,被向這里飛來的燕子碰上了,她是在金色的夕陽中遇見的。那么,她們彼此講了些什么呢?

  古典詩詞中的“春歸”有兩種含義。一種指春來,如陳亮《水龍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

  一種指春去,其例甚多,大抵抒發(fā)傷春之感。

  辛棄疾的名作《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亦不例外。而這首《定風波》卻為讀者打開廣闊的想象領域和思維空間,誘發(fā)人們追蹤春天的腳步,進行哲理的思考,可謂另辟蹊徑,富有獨創(chuàng)精神。

  把春天擬人化,說她離開這里,又走向那里,最早似乎見于白居易的《潯陽春·春生》:“春生何處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風報消息,續(xù)教啼鳥說來由。展張草色長河畔,點綴花房小樹頭。若到故園應覓我,為傳淪落在江州!

  黃庭堅的《清平樂》,則遵循這種思路自制新詞:“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王觀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構思也很新穎:“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辛棄疾《定風波》的下闋和上述這些作品可謂異曲同工,其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也是顯而易見的。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為辛棄疾被罷官之后閑居帶湖時所作。這時的詩人正值悲傷之際,閑居帶湖的生活以及被罷官后的落寞心情讓他更加覺得悲涼,以至于看到春風吹掉了花瓣,燕子飛于春風之中這樣的春景,在詩人眼里也滿是蕭條。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定風波·三月七日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三月七日,(我)在沙湖道上遇到了雨,避雨的工具之前已經舍棄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所以寫了這首詞。不必去聽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徐行。竹杖和草鞋輕快勝過駿馬,誰會怕!披一身蓑衣,任憑一生風雨。料峭的春風將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寒冷,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仡^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我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注釋:已而:不久,一會兒。吟嘯:吟詠長嘯。芒鞋:草鞋。一蓑煙雨任平生: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料峭:微寒的樣子。蕭瑟:風雨吹落的聲音。也無風雨也無晴:風雨天氣和晴朗天氣是一樣的,沒有差別。也無風雨也無晴:晴與情諧音,手法為雙關,意在指感情上也是如此。

  賞析:元豐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去沙湖看田歸途遇雨后所作。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沒有帶雨具,同行之人皆覺狼狽。雨過天晴,作者聯(lián)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見的大雨,寫下了這一首千古流傳的《定風波》。從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達與樂觀。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09-21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06-17

蘇軾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07-22

定風波·紅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2-29

定風波蘇軾原文及翻譯賞析10-01

定風波蘇軾翻譯原文及賞析10-10

蘇軾《定風波》的原文閱讀與翻譯賞析08-05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6-17

定風波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6-17

蘇軾《定風波》詩詞原文及翻譯賞析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