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6-28 12:14:53 古籍 我要投稿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匯編13篇)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

  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原文

  【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譯文

  夜黑了,見不到一點月光,漁船上孤零零的燈光好像微弱的螢火蟲的光芒,微風吹起了細細的波浪,由于水波動蕩,映在水面上的燈光好像化成了許多閃耀的星星。

  注釋

 、贂眠@里作動詞用,是寫、記的意思。②螢∶螢火蟲。這里比喻燈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③風簇浪∶風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擁。

  賞析:

  雖然詩歌只有二十字,但卻體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細微的觀察力。沒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為有一點微風,遠處的一盞小如螢火的漁燈,讓詩人看到了滿河的星星。詩歌寫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時也用詩的本身啟發(fā)我們,只要你用心,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詩的詩眼!吧ⅰ弊謱懗隽嗽鹿夂蜐O燈倒影在水上,微風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給人一種畫面感和靜謐感。把作者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來,人們讀了也仿佛身臨其境。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

  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

  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譯文:

  在松崗中躲避寒暑,在茅檐下躲避風雨,如此來來去去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停下醉酒搖晃的腳步,手扶嶙峋的怪石,注目眼前飛流直下濺珠躍玉的瀑布,醉眼朦朧,辨認許久,看啊看啊,原來以前多次酒醒就在這里!

  東邊有人娶妻,而西邊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也回娘家省親,兩家門前都燈火通明,親友云集,一片歡聲笑語。村外田野里柔風輕露漫天飄灑,它們是在醞釀制造著稻香千頃,豐收就在眼前了!感謝夜里風露對于稻谷的滋潤。

  注釋:

 、偌河希捍疚跏辏1189年),時詞人閑居帶湖。

 、跉w女:嫁女兒。古時女子出嫁稱“于歸”。

 、邸搬劤伞比洌褐^每夜的清風白露,釀成一片稻米花香,意即風調(diào)雨順,豐收在望。

  五十六字者始自歐陽修,因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取為調(diào)名。周邦彥詞名《鵲橋仙令》,《梅苑》詞名《憶人人》;韓淲詞,取秦觀詞句,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張輯詞,有“天風吹送廣寒秋”句,名《廣寒秋》。元高拭詞注:仙呂調(diào)!儿o橋仙》另有一體,八十八字,始自柳永。

  賞析:

  作者于兩首《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的開篇,一云“連云松竹”,一云“斷崖修竹”。地勢高,松竹成林。詞一起筆調(diào)輕靈,說避暑則在松岡,避雨則在茅檐,這是就通常情況說的。但這種遣詞造句猶如司空圖的“賞雨茅屋”,“左右修竹”,透露出一片閑適高雅的情調(diào)。而第三句“閑來閑去幾度”一收,進而表示出像這樣的上山、下山、晴天、雨天,來來去去,連自己也不知有多少次了!爸邩匪,仁者樂山”(《論語·雍也》)。大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可以蕩滌塵污,也可以寬慰人的心靈!拔乙娗嗌蕉鄫趁,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水調(diào)歌頭》)。

  可貴的是被迫隱居的詩人,仍時刻未忘“南共北,正分裂”(《賀新郎·送杜叔高》)?傊黄疬@三句格調(diào)清新,用筆自然,全不著力,而那種“閑來閑去”的情趣自見。接二句“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是一個獨立的特寫鏡頭。停下?lián)u晃的腳步,手扶嶙峋的怪石,注目眼前飛流直下濺珠躍玉的瀑布,醉眼朦朧,辨認許久,看呵看呵,原來以前多次酒醒就在這里!“似曾相識”,“似是而非”,正是由于“醉”!坝謪s是”,此刻詩人于驚喜中會生出多少感慨?這“醉”仍是出于迫不得已!退居林下,身處“飛流萬壑,共千巖爭秀”(《洞仙歌》)的佳境,為山水所陶醉,卻并未完全樂以忘憂,這里充分表出因“閑”而“醉”的情懷。

  詞的下片轉(zhuǎn)寫農(nóng)村風情,應題“山行所見”。男婚女嫁是農(nóng)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往往經(jīng)過精心選擇認為是吉祥的日子,所以“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碰到了一塊。兩家門前都燈火通明,親友云集,一片歡聲笑語!皻w”,舊時稱女子出嫁曰歸,或稱“于歸”!对姟ぶ苣稀ぬ邑病罚骸爸佑跉w,宜其室家”。換頭三句十四字,語淺意明,用典型的生活細節(jié),形象地勾勒出一幅農(nóng)村風俗嫁娶圖。一結別開生面:“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村外田野里柔風輕露漫天飄灑,它們是在醞釀制造著稻香千頃,豐收就在眼前了!它和上二句情調(diào)、氛圍和諧,使本來喜氣盈盈的歡騰氣氛,更上一層樓。作者似與農(nóng)民們感同身受,使他也沉浸在純樸的鄉(xiāng)風中了。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3

  所見

  清朝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所見》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里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于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所見》注釋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蔭的樹。

  欲:想要。

  捕:捉。

  鳴:叫。

  立:站立。

  《所見》賞析

  這首詩的第一一平平而起,不著痕跡。第二一調(diào)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一個高潮。一二一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高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兩個動牧,把牧童那種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托了出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寫,簡直不知道世高還詩“憂愁”二字。正因為心寫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一仍然是繼續(xù)描寫神態(tài)。第三一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zhuǎn)折點。第四一,急轉(zhuǎn)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昂鋈弧币荒,把這個牧童發(fā)現(xiàn)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了出來!昂鋈弧卑l(fā)生了變化:由響而靜、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高神態(tài)寫得韻味十足。而“閉”和“立”兩個動牧,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tài)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高的表現(xiàn),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寫贊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tài),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tài),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按藭r無聲勝詩聲”。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這首詩正是在這種起伏變化寫獲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詩的語言,明白如話,質(zhì)樸無華,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jīng)]詩,詩人沒詩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fā)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致,實則寄托情思。同時這首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了,形象自然生動。綜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yōu)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的一種“真性情”。詩人曾經(jīng)說過 “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諱言,詩所描繪、所刻劃的,正是詩人畢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強調(diào)的“真性情”。

  《所見》創(chuàng)作背景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后僑居江寧。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詩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幕觸發(fā)了詩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一首“所見”。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4

  清江引·詠所見

  后園中姐兒十六七,見一雙胡蝶戲。香肩靠粉墻,玉指彈珠淚。喚丫鬟趕開他別處飛。

  翻譯

  十六七歲的小姐在后花園內(nèi),見到兩只蝴蝶結伴兒嬉戲,互相追隨。她肩靠著粉墻,不住用手抹淚。吩咐丫鬟:把它們趕走,到別處兒去飛。

  譯文

  十六七歲的小姐在后花園內(nèi),見到兩只蝴蝶結伴兒嬉戲,互相追隨。她肩靠著粉墻,不住用手抹淚。吩咐丫鬟:把它們趕走,到別處兒去飛。

  鑒賞

  后園里一雙蝴蝶好端端地飛舞嬉戲,卻被小姐吩咐丫鬟予以驅(qū)逐。蝴蝶永遠搞不明白什么地方得罪了小姐,而讀者對個中緣故卻是一目了然的。所以雖然小令只有短小的五句,仍使人感到清新有味。人們欣賞無名作者新奇大膽的構思,欣賞作品柔媚的民歌風調(diào)。

  起首兩句是對事件背景的交代,“姐兒十六七”、“一雙胡蝶戲”,純用口語,質(zhì)直無華,帶有典型的小調(diào)風味。三、四句作小姐的特寫!跋慵纭薄ⅰ坝裰浮、“粉墻”、“珠淚”,在民歌說來已是一種雅化,然而又與文人煉字琢詞的求雅不同,使用的是一些近于套語的習用書面語,類似于說唱文學中“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一等的水平,故仍體現(xiàn)出俚曲“文而不文”的特色。末句則溝通并表出“姐兒”與“胡蝶”兩者的聯(lián)系。五句三層,各層次各自獨立形成一幅畫面,合在一起,卻成了一段情節(jié)有趣、動感十足的小劇。

  本篇題稱“詠所見”,當然生活中不至于存在神經(jīng)如此脆弱的女子。但小曲確實讓讀者有所見,且對這位十六七歲“姐兒”在愛情婚姻上不能順遂的遭際產(chǎn)生同情,這正說明了作品新巧構思的成功。又全曲五句純用白描,不作半分解釋和評論,這種意在言外的含蓄,也是令人過目難忘的。

  利用“一雙胡蝶”來作閨中女子懷春傷情的文章,在散曲中并非僅見。清代曲家潘曾瑩有一首《清江引》:“墻角一枝花弄暝,庭院添凄迥。黃昏深閉門,紅褪燕脂冷。飄來一雙胡蝶影!卑岩幻闯鰣龅莫毦优拥墓聽尥纯啵憩F(xiàn)得淋漓盡致。兩相比較,也可發(fā)現(xiàn)民間散曲與文人散曲,在率意與刻意的祈向上的不同。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5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斷崖修竹,竹里藏冰玉。路轉(zhuǎn)清溪三百曲,香滿黃昏雪屋。

  行人系馬疏籬,折殘猶有高枝。留得東風數(shù)點,只緣嬌嫩春遲。

  翻譯

  斷崖上挺立著修長的翠竹,竹叢中盛開著冰清玉潔的梅花。繞過曲曲彎彎的清流長溪,黃昏中蓋滿白雪的小屋里香氣飄灑。

  過路人折梅在疏籬邊系馬,梅雖殘仍然有高枝挺拔。高枝上留下了寒梅數(shù)點,是因為嬌懶的春天還未到這山崖。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

  檢校:核查。

  山園:稼軒帶湖居第,乃建于信州附郭靈山門之外者。

  修竹:高高的竹子。

  冰玉:如冰似玉,指梅花。

  雪屋:稼軒新居內(nèi)一處宅院的名稱。

  行人:過路之人。

  嬌嫩春遲:春天嬌懶而來遲。

  賞析

  此詞主要描繪了山園里梅花生長環(huán)境與風韻。起筆謂梅花長在斷崖峭壁間,與修竹為伍,有冰清玉潔的資質(zhì)。以下一路觀賞,由山麓而家園,由白晝而黃昏,幽香滿園,點出山園之梅。過片二句的籬邊梅殘,是鋪墊之筆,旨在推出高枝之梅。結末二句謂高枝數(shù)點,臨風搖曳,風姿翩翩,其所以遲遲不落,挺立枝頭,只是因為春天嬌懶未到。全篇精妙之處正在于此,形神兼?zhèn),虛實相間,寫活了梅花喚春報春的特有風神。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歲的辛棄疾,由江西安撫使改任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但隨即又因臺臣王藺的彈劾,被免掉了職務,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饒靈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帶湖新居過退隱的生活。這首詠梅詞即作于閑居帶湖期間。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6

  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 宋朝 姜夔

  京洛風流絕代人。因何風絮落溪津;\鞋淺出鴉頭襪,知是凌波縹緲身。

  紅乍笑,綠長嚬。與誰同度可憐春。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云。

  《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譯文

  她來自南宋的都城臨安,有著高超的品格,又有舉世無雙的美貌。你為何像風中的飛絮飄落到苕溪呢?從籠鞋露出的鴉頭襪可以看出她是風流絕代佳人。

  輕啟朱唇 ,露出淺淺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緊蹙在一起,面對這美好的春景,有誰與她共同度過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會習慣呢,只能飽受這相思之苦。

  《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注釋

  京洛:本指河南洛陽,此處借指臨安。

  風流:品格超逸。

  津:碼頭。

  籠鞋:指鞋面較寬的鞋子。

  鴉頭襪:古代婦女穿的分開足趾的襪子。

  紅:此處指朱紅色的嘴唇。

  綠:青黛色的眉毛。

  乍:表示時間短暫。

  《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賞析

  姜夔多次舉進士而不第,布衣終身,過著飄泊江湖、寄人籬下的生活,這種十坷的身世使他對遭逢不幸的人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為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動,寫下了這首詞。而且,里于他有著一段不同尋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覺中將這位不幸女子與其合肥情侶聯(lián)系起來。故通篇皆是對不幸女子的深深憐憫和同情,而毫無輕薄浮浪之語,格調(diào)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陽。周平王開始建都于此,后來東漢的首都也在這里,所以又稱京洛。后人使用此詞包括洛陽或京都兩種含義。此處代指南宋都城臨安,風流,指品格超逸。開篇即寫這個婦女出處不凡,她來自南宋的都城臨安;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有舉世無雙的美貌。首句“京洛風流容代人”七個字,包括這樣三用意思。

  那么,這位曾風光一時的佳人,“因何風絮落溪津”?為何像風中飛絮似的,飄落到苕溪的渡口來呢?說她的來到苕溪是如柳絮的隨風飄落,含意深厚。“顛狂柳絮隨風舞”(杜甫《容句漫興》),這風中之絮是不里自主,又是無人憐惜的。用風中之絮來比喻,暗示人的不幸遭用,一個“落”字雙關出人與柳絮的同等命運。其中也摻雜著作者的身世之感。這句前面用“因何”這一似問非問的句式,后面用荒僻的“溪津”與繁華的“京洛”作鮮明對比,深刻地寫出了這個“風流容代人”的不幸遭用。也表達了作者對其的深深憐憫和同情。

  “籠鞋淺出鴉頭襪”。籠鞋,鞋面較寬的鞋子。鴉頭襪,古代婦女穿的分出足趾的襪子。這句是說從籠鞋中微微地露出了鴉頭襪。“知是凌波縹緲身”。化用曹植《洛神賦》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這詞里的女子穿了這樣款式的鞋襪,步態(tài)輕盈,如宓妃洛神一般。這仍是對“風流容代人”的贊美:她高潔,飄逸,和一般風塵女子迥然不同。

  過片,暗示她的辛酸生活,并表達了對她不幸遭用的同情!凹t乍笑,綠長嚬”。“紅”,指她朱紅的嘴唇,說輕啟朱唇,露出淺淺的笑;或說紅指她笑時蓮臉生春;總之是說她笑時的美麗!熬G”,指青黛色的眉毛,說她雙眉緊鎖,隱含憂傷。“乍”,表示時間短暫,與“長”相對。說明她笑時短,嚬時長。僅用六個字,不僅使人的神態(tài)畢現(xiàn),而且寫出了人酸苦的內(nèi)心世界。這笑,看來是勉為歡笑,而嚬才是真情的流露!凹t乍笑,綠長嚬”六字用得高妙奇容。“紅”與“綠”對,色彩鮮明,讓人頓覺佳人的儀態(tài)萬方:“乍”與“長”對,以時間長短刻畫佳人神態(tài)的流程:“笑”與“嚬”對,揭示出佳人復雜的心態(tài)。意蘊本融,言簡意賅。描寫女子情態(tài)的詞句本也常見,如“修眉斂黛,遙山橫翠,相對結春愁”(柳永《少年游》),十三個字只寫出了人的“春愁”:“嬌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細畫彎彎月”(晏幾道《菩薩蠻》),十四個字只寫了人在梳妝打扮時而“愁春”。它們都沒有姜詞這樣高度濃縮,韻味悠遠。

  “與誰同度可憐春”。春光無限美好,可是面對這樣的良辰美景,有誰與她共同度過呢?與誰,即沒有誰。賀鑄有“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句,與此境界極相似。這深情的一問,不僅表現(xiàn)出詞人對她的同情,惺惺相惜,而且寫出了她的孤苦寂寞。從整首詞看,所寫是一個歌妓之類的人物。她在繁華的京城也許曾經(jīng)有過“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的美好時光,如今卻淪落溪律,無人與度芳春。對于她的不幸遭受,詞人一個字也沒有寫,女主人公也始終未發(fā)一語,全從詞人之“所見”方面著筆。感慨都在虛處,這樣詞人的同情之感,表達得酣暢淋漓,人物形象也栩栩可見,特別最后兩句更是神來之筆:“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云!”

  古人傳說鴛鴦雙宿雙飛,常用來作為夫妻間愛情的象征!傍x鴦獨宿”,深一用表明無人與之“同度”,只剩下孤苦一人了。“何曾慣”,也深一用地流露出她的憶舊念往,直至此時仍懷著感情上的痛苦。因此接著說:“化作西樓一縷云”。宋玉《高唐賦》載巫山神女與楚王的故事:“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說她化作西樓上空一縷飛云,如巫山神女,對過去那“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歡愉情景,不能忘懷,表現(xiàn)出她對愛情生活的無限回憶和執(zhí)著追求。

  白石詞的基本風格是“清空”,要“清空”,就要有一種沖冷的胸懷,不讓七情六欲無節(jié)制地發(fā)展,從而達到一種超逸空靈的境界。對情詞來說,就不能熱情過度,因熱情過度容易形成癡迷狀態(tài),要用冷筆處理。此詞就是冷筆寫熱情的作品。此詞用筆,有時從實處落墨,有時虛處著筆(如“籠鞋”以下四句),但它“無窮哀怨,都在虛處”(陳延焯《白雨齋詞話》評姜夔《點絳唇》結句語),雖有深情,里于用冷筆處理,故顯得氣體高妙,清遠空靈。

  《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創(chuàng)作背景

  《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詞人在創(chuàng)作這首詞時已近七十高齡,這是他被一位婦女的的身世所感動而寫下這首詞。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7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注釋

  ①書∶這里作動詞用,是寫、記的意思。

  ②螢∶螢火蟲。這里比喻燈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

 、埏L簇浪∶風吹起啦波浪。簇,聚集、簇擁。

  譯文

  夜晚在船上記下所看到的事情

  夜黑啦,見不到一點月光漁船上孤零零的燈光好像微弱的螢火蟲的光芒,微風吹起啦細細的波浪,由于水波動蕩,映在水面上的燈光好像化成啦許多閃耀的星星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漆黑的夜晚,一盞漁燈閃現(xiàn)在河面上。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因為天地一片漆黑,所以漁燈的光亮雖然微弱,卻使人看啦覺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一陣微風吹來,河面漾起層層細浪。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啦,變成啦無數(shù)顆星星,在河面閃動。(因為漁燈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所以河面在微風中起啦細浪,燈光的倒影也隨著微波蕩漾。)

  賞析

  雖然詩歌只有二十字,但卻體現(xiàn)啦詩人對自然景色細微的觀察力。沒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為有一點微風,遠處的一盞小如螢火的漁燈,讓詩人看到啦滿河的星星。詩歌寫出啦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時也用詩的本身啟發(fā)我們,只要你用心,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詩的詩眼。“散”字寫出啦漁燈倒影“散作滿河星”的神奇畫面。把作者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來,我們讀啦也仿佛身臨其境。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8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注釋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橇珠校褐傅琅猿申幍臉。

 、扔合胍。

  ⑸捕:捉。

  ⑹鳴:叫。

  翻譯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

  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賞析

  野外林陰道上,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有什么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木全給他驚動了。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知了,知了,知了……”樹上,一只蟬兒也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將蟬兒捉一手呢!這情景,全被詩人看在眼里,寫進詩中。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tài),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tài),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廳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至于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jīng)]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袁枚(1719~1798),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詩人,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斷崖修竹。

  竹里藏冰玉。

  路繞清溪三百曲。

  香滿黃昏雪屋。

  行人系馬疏籬。

  折殘猶有高枝。

  留得東風數(shù)點,只緣嬌懶春遲。

  譯文

  斷崖上挺立著修長的翠竹,竹叢中盛開著冰清玉潔的梅花。繞過曲曲彎彎的清流長溪,黃昏中蓋滿白雪的小屋里香氣飄灑。

  過路人折梅在疏籬邊系馬,梅雖殘仍然有高枝挺拔。高枝上留下了寒梅數(shù)點,是因為嬌懶的春天還未到這山崖。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檢校:核查。山園:稼軒帶湖居第,乃建于信州附郭靈山門之外者,洪邁《稼軒記》有“東岡西阜,北墅南麓”等語,稼軒因亦自稱山園。

  修竹:高高的竹子。

  冰玉:如冰似玉,指梅花。

  路轉(zhuǎn)句:蘇軾《梅花二首》:“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

  雪屋:稼軒新居內(nèi)一處宅院的名稱。

  行人:過路之人。

  嬌嫩春遲:春天嬌懶而來遲。

  賞析: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歲的辛棄疾,由江西安撫使改任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但隨即又因臺臣王藺的彈劾,被免掉了職務,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饒靈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帶湖新居過退隱的生活。這首詠梅詞即作于閑居帶湖期間。

  此詞主要描繪了山園里梅花生長環(huán)境與風韻。起筆謂梅花長在斷崖峭壁間,與修竹為伍,有冰清玉潔的資質(zhì)。以下一路觀賞,由山麓而家園,由白晝而黃昏,幽香滿園,點出山園之梅。過片二句的籬邊梅殘,是鋪墊之筆,旨在推出高枝之梅。結末二句謂高枝數(shù)點,臨風搖曳,風姿翩翩,其所以遲遲不落,挺立枝頭,只是因為春天嬌懶未到。全篇精妙之處正在于此,形神兼?zhèn),虛實相間,寫活了梅花喚春報春的特有風神。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0

  舟夜書所見 清朝 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舟夜書所見》譯文

  漆黑的夜晚不見月亮,只見那漁船上的燈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螢火蟲一樣發(fā)出一點微亮。

  微風陣陣,河水泛起層層波浪,漁燈微光在水面上散開,好像無數(shù)星星灑落在河面上。

  《舟夜書所見》注釋

  孤光:孤零零的燈光。

  簇:擁起。

  《舟夜書所見》賞析

  這首詩好似一幅速寫,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漁火化作滿天星星的片刻,幾筆勾勒,立即捕捉住了這轉(zhuǎn)瞬即逝的景物。這首詩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點漁火,黑白對比,反差特別鮮明。

  前兩句是靜態(tài)描寫,把暗色和亮色聯(lián)系在一起,顯得形象鮮明。

  第一句“月黑見漁燈”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沒有出來,天特別黑,不是說月亮是黑的。見(讀xiàn),顯現(xiàn)。孤光,孤單的亮光。螢,螢火蟲,光亮微弱。意思說: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樣黑。只有漁船上一盞圍燈,孤零零閃著螢火蟲一樣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漁燈”。

  第二句“孤光一點螢”,寫如豆燈光像江岸邊一點螢火,是意中之象,描寫漁燈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點燈光閃爍著,仿佛是一只螢火蟲在原野里發(fā)出微弱的光。“孤”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寂寞、單調(diào),寄寓著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種茫然無奈的情感襲上詩人的心頭。

  后兩句為動態(tài)描寫。不難想象,當詩人見到微風騰起細浪,燈影由一點散作千萬這動人一幕的時候,心情是何等地興奮。

  第三句“微微風簇浪”簇,擁簇,簇動。風兒微微吹來,水面擁起細細的波紋,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亂開了,頓時化作滿河的星星,閃爍不定,令人眼花繚亂。這兩句由靜入動,描繪出一個十分生動神奇的畫面。風簇細浪,浪散燈光,燈光化星,層層展開,引人入勝!按亍弊钟玫脺蚀_形象,既寫出了風微,又刻劃了浪動。

  第四句“散作滿河星”猶如天外奇峰,劈空而來。那如螢的孤光,剎那間似乎變成萬船燈火,點綴河中,又如風吹云散,滿天明星,倒映水中,使這靜謐的黑夜,單調(diào)的河面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壯觀。風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螢般的燈光攝進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燈光。同時此句的描寫為詩詞增添了畫面感,使枯燥無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麗浪漫帶有一絲絲的安逸寧靜的景象,使詩人流連其中。

  詩人細膩的觀察是由上到下,由靜到動的,寫來又是那樣井然有序,明暗互襯,靜動相間,用字傳神,聯(lián)想奇特,構成一幅獨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jié)O火圖,使讀者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

  《舟夜書所見》創(chuàng)作背景

  本首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是詩人在船上過夜時,寫下的所見到的景物,所以題目叫做“舟夜書所見”。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1

  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

  京洛風流絕代人。因何風絮落溪津;\鞋淺出鴉頭襪,知是凌波縹緲身。

  紅乍笑,綠長嚬。與誰同度可憐春。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云。

  賞析

  姜夔多次舉進士而不第,布衣終身,過著飄泊江湖、寄人籬下的生活,這種坎坷的身世使他對遭逢不幸的人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為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動,寫下了這首詞。而且,由于他有著一段不同尋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覺中將這位不幸女子與其合肥情侶聯(lián)系起來。故通篇皆是對不幸女子的深深憐憫和同情,而毫無輕薄浮浪之語,格調(diào)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陽。周平王開始建都于此,后來東漢的首都也在這里,所以又稱京洛。后人使用此詞包括洛陽或京都兩種含義。此處代指南宋都城臨安,風流,指品格超逸。開篇即寫這個婦女出處不凡,她來自南宋的都城臨安;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有舉世無雙的美貌。首句“京洛風流絕代人”七個字,包括這樣三層意思。

  那么,這位曾風光一時的佳人,“因何風絮落溪津”?為何像風中飛絮似的,飄落到苕溪的渡口來呢?說她的來到苕溪是如柳絮的隨風飄落,含意深厚!邦嵖窳蹼S風舞”(杜甫《絕句漫興》),這風中之絮是不由自主,又是無人憐惜的。用風中之絮來比喻,暗示人的不幸遭遇,一個“落”字雙關出人與柳絮的同等命運。其中也摻雜著作者的身世之感。這句前面用“因何”這一似問非問的句式,后面用荒僻的“溪津”與繁華的“京洛”作鮮明對比,深刻地寫出了這個“風流絕代人”的不幸遭遇。也表達了作者對其的深深憐憫和同情。

  “籠鞋淺出鴉頭襪”;\鞋,鞋面較寬的鞋子。鴉頭襪,古代婦女穿的分出足趾的襪子。這句是說從籠鞋中微微地露出了鴉頭襪!爸橇璨ǹ~緲身”;貌苤病堵迳褓x》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這詞里的女子穿了這樣款式的鞋襪,步態(tài)輕盈,如宓妃洛神一般。這仍是對“風流絕代人”的贊美:她高潔,飄逸,和一般風塵女子迥然不同。

  過片,暗示她的辛酸生活,并表達了對她不幸遭遇的同情!凹t乍笑,綠長嚬”!凹t”,指她朱紅的嘴唇,說輕啟朱唇,露出淺淺的笑;或說紅指她笑時蓮臉生春;總之是說她笑時的美麗!熬G”,指青黛色的眉毛,說她雙眉緊鎖,隱含憂傷。“乍”,表示時間短暫,與“長”相對。說明她笑時短,嚬時長。僅用六個字,不僅使人的神態(tài)畢現(xiàn),而且寫出了人酸苦的內(nèi)心世界。這笑,看來是勉為歡笑,而嚬才是真情的流露!凹t乍笑,綠長嚬”六字用得高妙奇絕!凹t”與“綠”對,色彩鮮明,讓人頓覺佳人的儀態(tài)萬方:“乍”與“長”對,以時間長短刻畫佳人神態(tài)的流程:“笑”與“嚬”對,揭示出佳人復雜的心態(tài)。意蘊本融,言簡意賅。描寫女子情態(tài)的詞句本也常見,如“修眉斂黛,遙山橫翠,相對結春愁”(柳永《少年游》),十三個字只寫出了人的“春愁”:“嬌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細畫彎彎月”(晏幾道《菩薩蠻》),十四個字只寫了人在梳妝打扮時而“愁春”。它們都沒有姜詞這樣高度濃縮,韻味悠遠。

  “與誰同度可憐春”。春光無限美好,可是面對這樣的良辰美景,有誰與她共同度過呢?與誰,即沒有誰。賀鑄有“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句,與此境界極相似。這深情的一問,不僅表現(xiàn)出詞人對她的同情,惺惺相惜,而且寫出了她的孤苦寂寞。從整首詞看,所寫是一個歌妓之類的人物。她在繁華的京城也許曾經(jīng)有過“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的美好時光,如今卻淪落溪律,無人與度芳春。對于她的不幸遭受,詞人一個字也沒有寫,女主人公也始終未發(fā)一語,全從詞人之“所見”方面著筆。感慨都在虛處,這樣詞人的同情之感,表達得酣暢淋漓,人物形象也栩栩可見,特別最后兩句更是神來之筆:“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云!”

  古人傳說鴛鴦雙宿雙飛,常用來作為夫妻間愛情的象征!傍x鴦獨宿”,深一層表明無人與之“同度”,只剩下孤苦一人了!昂卧鴳T”,也深一層地流露出她的憶舊念往,直至此時仍懷著感情上的痛苦。因此接著說:“化作西樓一縷云”。宋玉《高唐賦》載巫山神女與楚王的故事:“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說她化作西樓上空一縷飛云,如巫山神女,對過去那“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歡愉情景,不能忘懷,表現(xiàn)出她對愛情生活的無限回憶和執(zhí)著追求。

  白石詞的基本風格是“清空”,要“清空”,就要有一種沖冷的胸懷,不讓七情六欲無節(jié)制地發(fā)展,從而達到一種超逸空靈的境界。對情詞來說,就不能熱情過度,因熱情過度容易形成癡迷狀態(tài),要用冷筆處理。此詞就是冷筆寫熱情的作品。此詞用筆,有時從實處落墨,有時虛處著筆(如“籠鞋”以下四句),但它“無窮哀怨,都在虛處”(陳延焯《白雨齋詞話》評姜夔《點絳唇》結句語),雖有深情,由于用冷筆處理,故顯得氣體高妙,清遠空靈。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她來自南宋的都城臨安,有著高超的品格,又有舉世無雙的美貌。你為何像風中的飛絮飄落到苕溪呢?從籠鞋露出的鴉頭襪可以看出她是風流絕代佳人。

  輕啟朱唇 ,露出淺淺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緊蹙在一起,面對這美好的春景,有誰與她共同度過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會習慣呢,只能飽受這相思之苦。

  注釋

  京洛:本指河南洛陽,此處借指臨安。

  風流:品格超逸。

  津:碼頭。

  籠鞋:指鞋面較寬的鞋子。

  鴉頭襪:古代婦女穿的分開足趾的襪子。

  紅:此處指朱紅色的嘴唇。

  綠:青黛色的眉毛。

  乍:表示時間短暫。

  創(chuàng)作背景

  《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詞人在創(chuàng)作這首詞時已近七十高齡,這是他被一位婦女的的身世所感動而寫下這首詞。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注釋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陰的樹。

  欲:想要。

  捕:捉。

  鳴:叫。

  立:站立。

  賞析:

  這首詩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著痕跡。第二句調(diào)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一個高潮。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托了出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繼續(xù)描寫神態(tài)。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zhuǎn)折點。第四句,急轉(zhuǎn)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昂鋈弧币辉~,把這個牧童發(fā)現(xiàn)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了出來!昂鋈弧卑l(fā)生了變化:由響而靜、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間神態(tài)寫得韻味十足。而“閉”和“立”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tài)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間的表現(xiàn),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贊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tài),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tài),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這首詩正是在這種起伏變化中獲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詩的語言,明白如話,質(zhì)樸無華,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jīng)]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fā)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致,實則寄托情思。同時這首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了,形象自然生動。綜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yōu)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的一種“真性情”。詩人曾經(jīng)說過“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蔽阌怪M言,詩所描繪、所刻劃的,正是詩人畢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強調(diào)的“真性情”。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翻譯

  在松崗中躲避寒暑,在茅檐下躲避風雨,如此來來去去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停下醉酒搖晃的腳步,手扶嶙峋的怪石,注目眼前飛流直下濺珠躍玉的瀑布,醉眼朦朧,辨認許久,看啊看啊,原來以前多次酒醒就在這里!

  東邊有人娶妻,而西邊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也回娘家省親,兩家門前都燈火通明,親友云集,一片歡聲笑語。村外田野里柔風輕露漫天飄灑,它們是在醞釀制造著稻香千頃,豐收就在眼前了!感謝夜里風露對于稻谷的滋潤。

  注釋

  歸女:嫁女兒。古時女子出嫁稱“于歸”。

  賞析

  這首詞與《西江月·遣興》一樣,同為辛棄疾罷官后居于江西上饒時所作:以農(nóng)村生活為背景的一首抒情小詞。這首詞作于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己酉),當時他已五十歲了。

  辛棄疾的上饒新居,筑于城西北一里許的帶湖之濱,登樓可以遠眺靈山一帶的山岡,所以他把自己的樓屋起名為集山樓(后改名雪樓)。這首詞的開頭三句:“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寫的是他平時在帶湖附近山岡上游覽、棲息的生活。詞中的松岡、茅檐、避暑、避雨,簡練地概括了他在這里生活的種種生活場景。在這里,這樣的日子他不知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多少次了,所以要問問“幾度”句中特別點出一個“閑”字,實際上,不是作者閑情逸致的“閑”,對作者來說,是很可傷的。辛棄疾決不是貪“閑”而是怕“閑”的人,“閑”是被迫的。他總希望有早一日能回到疆場,為國效力,可現(xiàn)實生活又是他不能有所作為。正如陸游《病起》詩所說的:“志士凄涼閑處老”,他自己的《臨江仙》詞說的:“老去渾身無著處,天教只住山林!苯酉聛,作者寫道:“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本唧w寫了當天發(fā)生的事情。作者抱負難以施展,心情抑郁,只好以酒澆愁。他酒醉未醒,走路時身體搖晃不支,只好扶著一塊怪石,停在那里看飛泉,朦朧中以為這是新停留的地方,可酒醒后,發(fā)現(xiàn)還是前回酒醒之處,也還是經(jīng)常止息的地方。這兩句特寫,從怪石、飛泉表現(xiàn)作者的熱愛自然,更主要的是表現(xiàn)他的醉酒。所以要寫他的“閑”和“醉”,著力點正在于表達他那無奈之情,他對朝政的失望。

  不過,作者寓居鄉(xiāng)下,鴻圖難展,心情沉重,這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從他在上饒所作的一些詞看,他謫居鄉(xiāng)下的生活中,也有亮麗的一面,而這兩者都是真誠的,都是來自他的高尚性格的。由于后者,使得他在農(nóng)村中,不但有熱愛自然的感情,而且也有熱愛農(nóng)村生活、熱愛勞動農(nóng)民的感情。這首詞的下片,正是表現(xiàn)了這種感情!皷|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睂戅r(nóng)民婚娶的歡樂、熱鬧情況。這和作者孤獨地停留在山石旁的寂寞情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足以令他格外感到寂寞的。但作者的心情并非如此,他分享了農(nóng)民的歡樂,沖淡了自己的感慨,使詞出現(xiàn)了和農(nóng)民感情打成一片的熱鬧氣氛!搬劤汕ы暤净ㄏ,夜夜費、一天風露!弊髡咭赃@兩句結尾,寫出了為農(nóng)民的稻谷豐收在望而喜慰,代農(nóng)民感謝夜里風露對于稻谷的滋潤。這樣,他就把自己的整個心情投入到對農(nóng)民的愛和關心。

  總之,這首詞在描寫閑散生活時透露身世之痛,在描寫農(nóng)民的純樸生活中,反映了作者的超脫、美好的感情;情境交融,相互襯托,使詞的意境顯得十分的清新、曠逸。

  賞析二

  作者于兩首《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的開篇,一云“連云松竹”,一云“斷崖修竹”。地勢高,松竹成林。詞一起筆調(diào)輕靈,說避暑則在松岡,避雨則在茅檐,這是就通常情況說的。但這種遣詞造句猶如司空圖的“賞雨茅屋”,“左右修竹”,透露出一片閑適高雅的情調(diào)。而第三句“閑來閑去幾度”一收,進而表示出像這樣的上山、下山、晴天、雨天,來來去去,連自己也不知有多少次了!爸邩匪,仁者樂山”(《論語·雍也》)。大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可以蕩滌塵污,也可以寬慰人的心靈!拔乙娗嗌蕉鄫趁模锨嗌揭娢覒缡恰保ā顿R新郎》);“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水調(diào)歌頭》)。

  可貴的是被迫隱居的詩人,仍時刻未忘“南共北,正分裂”(《賀新郎·送杜叔高》)?傊黄疬@三句格調(diào)清新,用筆自然,全不著力,而那種“閑來閑去”的情趣自見。接二句“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是一個獨立的特寫鏡頭。停下?lián)u晃的腳步,手扶嶙峋的怪石,注目眼前飛流直下濺珠躍玉的瀑布,醉眼朦朧,辨認許久,看呵看呵,原來以前多次酒醒就在這里!“似曾相識”,“似是而非”,正是由于“醉”!坝謪s是”,此刻詩人于驚喜中會生出多少感慨?這“醉”仍是出于迫不得已!退居林下,身處“飛流萬壑,共千巖爭秀”(《洞仙歌》)的佳境,為山水所陶醉,卻并未完全樂以忘憂,這里充分表出因“閑”而“醉”的情懷。

  詞的下片轉(zhuǎn)寫農(nóng)村風情,應題“山行所見”。男婚女嫁是農(nóng)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往往經(jīng)過精心選擇認為是吉祥的日子,所以“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碰到了一塊。兩家門前都燈火通明,親友云集,一片歡聲笑語!皻w”,舊時稱女子出嫁曰歸,或稱“于歸”!对姟ぶ苣稀ぬ邑病罚骸爸佑跉w,宜其室家”。換頭三句十四字,語淺意明,用典型的生活細節(jié),形象地勾勒出一幅農(nóng)村風俗嫁娶圖。一結別開生面:“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村外田野里柔風輕露漫天飄灑,它們是在醞釀制造著稻香千頃,豐收就在眼前了!它和上二句情調(diào)、氛圍和諧,使本來喜氣盈盈的歡騰氣氛,更上一層樓。作者似與農(nóng)民們感同身受,使他也沉浸在純樸的鄉(xiāng)風中了。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與《西江月·遣興》一樣,作于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己酉),是辛棄疾罷官后,居于江西上饒時所作。是以農(nóng)村生活為背景的一首抒情小詞。當時他已五十歲了。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03-25

《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03-11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01-28

所見-袁枚原文翻譯及賞析04-11

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所見_袁枚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1-28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1-28

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2-23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3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