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山中雪后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山中雪后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精】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1
山中寄諸弟妹
山中多法侶,禪誦自為群。
城郭遙相望,唯應(yīng)見白云。
古詩簡介
《山中寄諸弟妹》是唐代詩人王維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實寫了詩人在山中的隱居生活;后兩句則是虛寫,乃詩人從其親人們的角度,寫他們經(jīng)常向他隱居的方向遙望,寫親人們惦念自己,實際上也表明了自己一直也在想念親人。全詩清麗絕俗,明白如話,立意精巧,妙語絕倫。
翻譯/譯文
終南山中多參禪修道的僧侶,坐禪誦經(jīng)時自然相聚集為群。
你們?nèi)缭诔且乩镞b遙而望的話,應(yīng)該只能看見天上的白云了。
注釋
1.山中:終南山中,作者隱居之所。弟妹:弟弟和妹妹。王維出生于當時的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下面還有四個兄弟,王縉、王繟、王纮、王紞,另外還有兩個妹妹。
2.法侶:僧侶。
3.禪誦:謂坐禪誦經(jīng)。如《陳書》:“吳郡陸慶筑室屏居,以禪誦為事!
4.城郭:城邑,指弟弟和妹妹的住處。
5.唯:單單,只。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年)至天寶三年(744年)之間,王維曾隱居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這首詩即是詩人于終南山中寄給城內(nèi)弟弟與妹妹的。
賞析/鑒賞
文學(xué)賞析
此詩的題目雖然說是寫給弟弟妹妹的,其實內(nèi)容卻與親情關(guān)系不大,而是描述自己在山中的修行生活。對于潛心向佛的王維來說,他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就是去拜訪那些方外高人,并且與意氣相投的道友們共同修行,這些情形也都反映在他的詩作中。這首《山中寄諸弟妹》就表現(xiàn)了這樣一種生活場景,表達了在山中與一班道友結(jié)緣共修時的欣悅之情。
“山中多法侶,禪誦自為群綱!斑@兩句是實寫,點出了山中隱居生活,友人相伴、共同生活的場景,一方面表達出詩人悠然自得的情趣,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訴弟弟妹妹們,自己在山中生活得很好,并不孤單,自然而然地透出讓親人放心、不必牽掛自己的意思。
后兩句是虛寫,詩人的思緒回到了故鄉(xiāng)的家中,想來親人們也一定在惦念著,會經(jīng)常向他隱居的方向遙望。然而他們是無法體會自己這種悠然自得的生活的。明里寫親人們惦念自己,實際上也表明了自己一直也在想念親人。這種寫法與詩人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小詩清麗絕俗,明白如話,如同白描一般,可以稱之為“水墨不著色畫”,“淡”是最突出的特征這種“淡”,不僅是語言色澤上的“淡”,更多的是創(chuàng)作主體心境的“淡”,雖然也抒發(fā)了淡淡的思念之情,但更多的是悠然自得的情緒。
詩人住在清靜而又僻遠的大山之中,遠離了塵世的喧鬧,周圍是美麗脫俗的.山水,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自己也是環(huán)境的一部分了,那種天人合一的感覺,就分外濃厚。從山外的城里遠遠地向山中眺望,別說只能看到一片云霧迷茫,就算是看到了修行的詩人,詩人也是這大自然的一部分了!霸啤痹谶@首詩中有特別的意涵。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云的姿態(tài)變化多端,顏色潔白如雪,又高處于天邊,其安詳閑適、高潔清秀之處,正是詩人自己品格的寫照。
名家點評
清代文學(xué)家張謙宜《絸齋詩談》:“身在山中,卻從山外人眼中想出,妙語絕倫!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2
山中四詠
我愛山中春,蒼崖鳥一聲。
桃花源里住,罕見問津人。
我愛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行吟屐齒肥,樹色麗四野。
我愛山中秋,黃云稻正稠。
鐸聲連振起,鐮子刈禾頭。
我愛山中冬,冰澌疊亂封。
地爐無品字,一榻冷千峰。
注釋
蒼崖:因林木蔥茂而顯得蒼翠的山崖。
桃花源:簡稱桃源。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虛構(gòu)的與世隔絕的樂土。其地人人豐衣足食,怡然自樂,不知世間有禍亂憂患。后因稱這種理想境界為世外桃源。
問津:問路。津為渡口。
空冥:猶言空中。冥為暗昧深遠意,用以形容天空。
行吟句:謂穿著大登山鞋,吟著詩。
麗:光彩照耀,作動詞。
黃云句:謂秋季稻熟,黃澄澄地稠密地一大片,有如金黃的.云彩。
鐸:鈴。寺廟中以鈴鐸聲召眾出坡勞作。刈(yì):割。
冰澌:即冰。澌本指解凍時流動的冰塊。此句謂冬天山上到處都被冰雪疊覆封閉,主要是指冰雪覆蓋山頭。
品字:指木柴。木柴劈開后往往將之架疊起來以備使用,其架疊之形極似品字,故稱,并以之代指木柴。
鑒賞
鵬公詠云居山之詩多達數(shù)十首,大多收入《云居山新志》。此選其詠云居山春、夏、秋、冬絕句一組。本詩以各個季節(jié)的典型風(fēng)物、典型事件來直接反映鵬公及云居山真如禪寺僧眾的禪隱生活。詩寫得很精煉,很生動,簡捷有力,詩味雋永,是鵬公詠云居山大量詩篇中的代表作。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3
武夷山中 宋朝
謝枋得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武夷山中》譯文
十年的歲月連回家的夢想都不曾有過,此時此刻我獨立青峰之上面對著野水無涯。山雨初停的時候,天地間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經(jīng)歷多少歲月才能修煉成梅花那樣的品格呢?
《武夷山中》注釋
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后隱居福建。后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武夷山中》賞析
首句,“十年無夢得還家”,指抗元兵敗的十年間從未還家。這里不說“未還家”,卻說“無夢得還家”,簡直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可見其決絕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遺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總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權(quán)。他的“無夢得還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節(jié)隱居。這一句領(lǐng)起下文。決絕到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棲息山間也就怡然自得了。
“獨立青峰野水涯”,“獨立”使詩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間,是詩人直沖云霄的氣節(jié),是詩人不可一世的風(fēng)骨!扒喾逡八摹笔茄矍熬, 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絕妙的水墨畫,但這又不是純寫武夷奇觀,當年宋朝的河山,空曠,寂靜,沒有著落;獨立于此,詩人的心情,有些悲愴孤獨,有些若有所失。沒有人煙,腳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繚亂逐春生”;不見漁舟,眼前只是煙波浩淼的野水,中間傾注著詩人的思想感情,這巍然挺立的青峰,實際上也是詩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寫照。
第三句一轉(zhuǎn),“天地寂寥山雨歇”, 天地寂寥,淅淅瀝瀝的春雨在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時候停住了,田野清曠,凍云黯淡,有青草的氣息,有天地的空曠,有黃昏的寂寞。簡直辨不清是真在寫沉寂的山中氣象,還是在嘆息人間的萬馬齊喑。
末句“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向來被人們賦予了高潔堅貞的品質(zhì),如王安石寫寒士的《梅》:“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陸游寫高士的梅:“零落成塵碾做泥,只有香如故”;還有蘇軾寫的梅:“不知風(fēng)雨卷春歸,收拾余香還畀昊”……梅花在數(shù)九隆冬這樣最寒冷的日子里開放,百花之中,一枝獨秀。到次年春來草長,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無語,卓爾不群。人要幾生幾世才能修得到梅花這樣的境界。≡娙撕鋈惶岬姜毩⑹劳,傲霜吐艷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無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間,以梅花品格相期許。詩風(fēng)自然樸素不加雕飾,清曠之中已帶著幾分蒼涼沉郁,詩人對故國的思念,對人生的思考,深遠綿長,發(fā)人深省。
《武夷山中》創(chuàng)作背景
此時,信洲失守,抗元失敗后他已在武夷山中轉(zhuǎn)徙十年,妻子和兩個兒子被擄,許多南宋舊臣紛紛投靠新主,孤忠的謝枋得面對國破家亡是怎樣的心情?他已經(jīng)離家十年了,獨立青峰之上,雨后的山中顯得更加寂寞。但是,他追求梅花的品格最終成就了自己高潔的人格。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4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翻譯
我們兩人在盛開的山花叢中對飲,一杯又一杯,真是樂開懷。
我喝醉想要睡覺您可自行離開,如果余興未盡,明天早晨抱著琴再來。
注釋
對酌:相對飲酒。
“我醉”句:此用陶淵明的典故。
鑒賞
李白飲酒詩特多興會淋漓之作。此詩開篇就寫當筵情景!吧街小,對李白來說,是“別有天地非人間”的;盛開的“山花”更增添了環(huán)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獨酌無相親”,而是“兩人對酌”,對酌者又是意氣相投的“幽人”(隱居的高士)。此情此境,事事稱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復(fù)一杯”地開懷暢飲了。次句接連重復(fù)三次“一杯”,采用詞語的重復(fù),不但極寫飲酒之多,而且極寫快意之至。讀者仿佛看到那痛飲狂歌的情景,聽到“將進酒,杯莫!保ā秾⑦M酒》)那樣興高采烈的勸酒的聲音。由于貪杯,詩人許是酩酊大醉了,玉山將崩,于是打發(fā)朋友先走!拔易碛咔淝胰ァ保捄苤甭,卻活畫出飲者酒酣耳熱的情態(tài),也表現(xiàn)出對酌的雙方是“忘形到爾汝”的知交。盡管頹然醉倒,詩人還余興未盡,還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來”呢。此詩表現(xiàn)了一種超凡脫俗的狂士與“幽人”間的感情,詩中那種隨心所欲、恣情縱飲的神情,揮之即去、招則須來的聲口,不拘禮節(jié)、自由隨便的態(tài)度,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出一個高度個性化的藝術(shù)形象。
詩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也有獨特之處。盛唐絕句已經(jīng)律化,且多含蓄不露、回環(huán)婉曲之作,與古詩歌行全然不同。而此詩卻不就聲律,又詞氣飛揚,一開始就有一往無前不可羈勒之勢,純是歌行作風(fēng)。惟其如此,才將那種極快意之情表達得酣暢淋漓。這與通常的絕句不同,但它又不違乎絕句藝術(shù)的法則,即雖豪放卻非一味發(fā)露,仍有波瀾,有曲折,或者說直中有曲意。詩前二句極寫痛飲之際,三句忽然一轉(zhuǎn)說到醉。從兩人對酌到請卿自便,是詩情的一頓宕;在遣“卿且去”之際,末句又婉訂后約,相邀改日再飲,又是一頓宕。如此便造成擒縱之致,所以能于寫真率的'舉止談吐中,將一種深情曲曲表達出來,自然有味。此詩直在全寫眼前景口頭語,曲在內(nèi)含的情意和心思,既有信口而出、率然天真的妙處,又不一瀉無余,故能令人玩味,令人神遠。
此詩的語言特點,在口語化的同時不失其為經(jīng)過提煉的文學(xué)語言,雋永有味。如“我醉欲眠卿且去”二句明白如話,卻是化用一個故實!端螘る[逸傳》:“(陶)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shè)。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贝嗽姷谌鋷缀跤锰諠摰脑,正表現(xiàn)出一種真率脫略的風(fēng)度。而四句的“抱琴來”,也不是著意于聲樂的享受,而重在“撫弄以寄其意”、以盡其興,這從其出典可以會出。
古典詩詞,是通向美的橋梁,是人生境界,是生命的沉醉。閑讀詩詞,是心靈的旅行,地圖由漢字組成。趣味念歌詩。
品味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感悟詩人的人生故事。今天欣賞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絕句《山中與幽人對酌》。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在山花叢中,你我相對飲酒,喝了一杯一杯又一杯。我喝醉想要去睡,你可暫且離開, 如果有意明天抱琴再來。
《山中與幽人對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絕句。詩表現(xiàn)了詩人李白和幽居朋友隨心所欲、不拘禮節(jié)的人生態(tài)度,展現(xiàn)出一個超凡脫俗的藝術(shù)形象。
幽人是指隱居的高人。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詩的一開頭就點明了詩人李白與朋友喝酒的地點——山中。對李白來說,山中是“別有天地非人間”的所在。盛開的“山花”更加增添了兩人喝酒的氣氛。此情此境,稱心如意,就“一杯一杯復(fù)一杯”開懷暢飲。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接連重復(fù)三次“一杯”,不但寫飲酒之多,而且寫快樂的程度。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由于貪杯,詩人李白的朋友喝得大醉,就告訴李白“我已經(jīng)喝醉,想要睡了,你回去吧!明天你若還覺得有意的話,就請順便抱只琴來!”“我醉欲眠卿且去”的典故出自晉代偉大詩人陶淵明!端螘酚涊d,陶淵明不懂音樂,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沒有琴弦的古琴,每當喝酒的時候就撫摸古琴,醉了就和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我醉欲眠卿且去,幾乎用陶潛的原話,表現(xiàn)出一種天真超脫的風(fēng)度。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山中與幽人對酌》,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也有獨特的所在。盛唐時期,絕句已經(jīng)格律化。而李白的《山中與幽人對酌》卻不遷就聲音格律,語言上又有飛揚的氣魄,有古代歌行的風(fēng)格。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5
山中何所有,
嶺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
不堪持贈君。
注釋
。1)詔:帝王所發(fā)的文書命令.
。2)怡悅:取悅;喜悅。
譯文
你問我我山中有什么。
那我就告訴你,這個山中只有白云,我擁有白云。
只有在山中,我才擁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會有好的心情。
所以我不會也不可能把它贈送給您。
賞析
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后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首句即照應(yīng)題目。齊高帝之問,帶有勸其出山,頗不以棄功名、隱林泉為然。而詩人則平平淡淡地回答:“嶺上多白云!痹掚m簡淡,含意卻很深。是的,山中能有什麼呢?沒有華軒高馬,沒有鐘鳴鼎食,沒有榮華富貴,只有那輕輕淡淡、飄飄渺渺的白云。在迷戀利祿的人看來,“白云”實在不值什麼;但在詩人心目中卻是一種超塵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云”的這種價值是名利場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潔、風(fēng)神飄逸的高士才能領(lǐng)略“白云”奇韻真趣。 所以詩人說:“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毖酝庵猓业闹救に谑前自魄嗌搅秩,可惜我無法讓您理解個中情趣,就像山中白云悠悠,難以持贈一樣。言詞間頗替齊高帝感到惋惜!娙艘赃@種委婉的方式表達了謝絕出仕之意。 此詩寫得輕淡自然,韻味雋永,歷代傳誦。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6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fēng)晚,山山黃葉飛。
古詩簡介
《山中》由王勃創(chuàng)作,作于被廢斥后客居巴蜀期間,原題《思歸》。
起句“長江悲已滯”不同凡響,既寫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叭f里念將歸”,是緊承首句具體抒發(fā)遠游思歸的悲苦心境的。第三句轉(zhuǎn)為寫物候,承接上兩句含義,在深秋寒風(fēng)颯颯之夜令人感傷不已。結(jié)句“山山黃葉飛”寫深秋的景象,強調(diào)了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突現(xiàn)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這首五言絕句語言洗練,而意象十分豐富,塑造了一個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
翻譯/譯文
長江好似已經(jīng)滯流,在為我不停地悲傷。萬里遠游之人,思念著早日回歸。
更何況秋風(fēng)風(fēng)寒。黃葉在漫山飄飛。
注釋
、贉和,不流通。
、谌f里:形容歸程之長。
、蹖伲呵》,正當。
、芨唢L(fēng):秋風(fēng)。
賞析/鑒賞
這首抒寫旅愁鄉(xiāng)思的小詩,是王勃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漫游巴蜀時寫的。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xiàn)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chuàng)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首句“長江悲已滯”,是即景起興。詩人在蜀中山上望見長江逶迤東去,觸動了長期滯留異鄉(xiāng)的悲思。古代詩人往往借江水來抒發(fā)羈旅愁情。王勃的藝術(shù)獨創(chuàng)性在于;他不僅借大江起興,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長江感情化、人格化。詩人客居巴蜀.一顆心為歸思纏繞而無法排解,因此,當他在山上俯瞰長江時,竟感到這條浩浩奔流的大江,也為自己的長期淹留而傷心悲痛, 以至它的水流也遲滯不暢了。這新奇的想象,既緣于詩人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實感。人在山上望長江,由于距離遠,看不清它的滾滾奔騰的波濤,往往會感到江水是凝滯不動的。所以,這句詩中長江悲傷滯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達了詩人的直覺感受。悲愁的長江與悲愁的詩人相互感發(fā)、契合、共鳴,強烈地感染了讀者的情緒。詩一開篇,境界便很悲涼渾壯。
詩人在創(chuàng)造了長江悲滯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萬里念將歸”中直接抒情,點明自己身在他鄉(xiāng),想到盼望巳久的萬里歸程而深深感嘆!氨、“念”二字,是全篇之“眼”,此詩所要抒寫的,就是懷念故鄉(xiāng)而不得歸的悲愁情緒。
緊接著,詩人緊緊抓住眼前的環(huán)境和景色,寫出了“況屬高風(fēng)晚,山山紅葉飛”兩句。從字面上看,這兩句純是寫景,寫他遇著晚秋的風(fēng)吹起來了,把每一座山上的黃葉刮得零落亂飛.這里沒有一個直接表現(xiàn)感情的`字眼,但我們卻強烈地感到,在這一幅秋風(fēng)蕭瑟、千山萬嶺黃葉紛飛的畫面上,滲透了詩人濃厚的感情。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興”之意。從“興”的作用來看,在這樣凄涼蕭索的環(huán)境中,詩人的鄉(xiāng)思是難忍和難以排解的。從“比”的作用看,這蕭瑟秋風(fēng)、飄零黃葉,不正是詩人的蕭瑟心境、飄零旅況的象征嗎了這兩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辯》中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詩意,卻用得沒有模擬的痕跡,又使讀者增添一層聯(lián)想,對詩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
從通篇的藝術(shù)構(gòu)思來看,詩人采用了“興法起結(jié)”的藝術(shù)手法。一下筆便借景興情,結(jié)尾處又以景結(jié)情,把所要抒寫的思想感情融入一個生動、開闊的畫面中,讓讀者從畫中品味。這樣,便收到了語雖盡而思緒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
王績有一首出色的田園詩《野望》:“東郊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蓖醪渡街小返暮蟀肫瑥臒捑淙∫,都可以看出是受了其叔祖《野望》詩中第二聯(lián)的影響。但這兩首詩在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明顯不同。《野望》是首尾兩聯(lián)抒情,中間兩聯(lián)寫景,采取情——景——情的結(jié)構(gòu)方式,而《山中》卻是首尾三句寫景,第二句抒情敘事,采取景情景的結(jié)構(gòu)。由于情在詩結(jié)尾處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更含蓄,更耐人尋味。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暮歸山中
明代: 藍仁
暮歸山已昏,濯足月在澗。
衡門棲鵲定,暗樹流螢亂。
妻孥候我至,明燈共蔬飯。
佇立松桂涼,疏星隔河漢。
譯文:
暮歸山已昏,濯足月在澗。
黃昏時回家,山里已經(jīng)昏暗,澗水里冼洗腳,月影在水中出現(xiàn)。
衡門棲鵲定,暗樹流螢亂。
簡陋的橫木門上,喜鵲歸巢入眠,黑暗的樹林中,螢火蟲亂畫弧線。
妻孥候我至,明燈共蔬飯。
老婆孩子都等候我歸來,挑亮油燈一同飽嘗粗茶淡飯。
佇立松桂涼,疏星隔河漢。
我佇立在松樹、桂花間納涼,遙望疏朗的星星遠隔著河漢。
注釋:
暮歸山已昏,濯(zhuó)足月在澗(jiàn)。
歸:返回。已:已經(jīng);瑁禾旌,傍晚。濯足:洗腳。濯,洗滌。《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痹略跐荆涸铝恋褂吃跐舅。
衡門棲(qī)鵲定,暗樹流螢(yíng)亂。
衡門:橫木架成的門,指簡陋的房屋。衡,同“橫”。棲鵲定:鵲鳥停在樹上。泛指居住或停留。定,靜下來了,此指鵲鳥入眠。暗樹:一作“暗徑”。流螢:飛行的螢火蟲。
妻孥(nú)候我至,明燈共蔬飯。
妻孥:妻子和兒女。孥,兒女。杜甫《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焙颍旱群。蔬飯:粗菜淡飯。
佇(zhù)立松桂涼,疏星隔河漢。
佇立:長時間站著。隔:分隔。河漢:銀河!豆旁娛攀住罚骸昂訚h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元稹《秋夕遠懷》詩:“星繁河漢白。”
賞析:
這首古體詩寫詩人的一個平常的生活片斷。詩人按照行動的足跡,安排了連續(xù)的四個場面。全詩沒有奇思妙語,沒有洶涌的生活波瀾。詩人只是揀取身邊日,嵤拢降纳顖鼍,略加點染,流露出恬淡的生活旨趣,給人以情真語切的感覺。
先寫歸家途中的情景。“暮歸山已昏,濯足月在澗!蹦荷n茫,亂山昏暗。崎嶇的山道上,詩人信步歸家。在詩人的感覺中,溪澗潺諼,淙淙作響;明月初升,清輝撒冷;澗水清澈,月影流布?丈绞沁@樣的`清幽,這樣的寂寥。身在其中,濯足清流,別有一番情趣!板恪卑涤昧恕冻o·漁父》的故實,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的身份、生活態(tài)度和高尚節(jié)操。起句擒題,所寫之景,所敘之事,無不是“暮歸”,無不是“山中”。
隨著詩人的腳步,眼前出現(xiàn)了一座山間陋室!昂饽緱o定,暗徑流螢亂。”其屋橫木為門,簡陋如此;鵲棲其上,冷落可知。再以小徑幽暗,流螢亂飛加以渲染,景象的荒蕪,氛圍的凄清,家境的貧寒很好地表現(xiàn)了出來。詩人的感情通過“衡門”作了隱隱的透露和巧妙的暗示。衡門雖然簡陋,但如果自己不以為陋,也可以游息其間。賢者樂道忘憂,雖身處陋室,而不以為苦,反能自得其樂。這是一種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盡管這種態(tài)度的背后也有悲哀和痛苦。詩人就是以這樣的賢者自居,甘處衡門,自得其樂。從“棲鵲”、“流螢”等景物看,較一、二句所寫事物已有一段時間間隔,這時夜幕降臨已很久了!皸o定”與“流螢亂”,這一“定”一“亂”,一靜一動,相映成趣,下字十分準確,是句中字眼。
接下來便是敘寫家人團聚的情景!捌捩酆蛭抑,明燈共蔬飯!碧焐淹,燈火已明,粗菜淡飯已具,妻子兒女坐等詩人歸家。和樂融融的山鄉(xiāng)田家生活顯得真切而自然。最后以詩人佇立松桂之下,仰望浩渺星空作結(jié),意蘊幽遠,含蓄深沉。“佇立松桂涼,疏星隔河漢!币挂押苌,萬籟俱寂;晚風(fēng)習(xí)習(xí),涼意襲人。詩人久久佇立,徘徊松桂之下。仰望天空,只見疏星點點,明月高懸,勾起了詩人無限的遐想。詩人似乎有所失落,有所追尋,而失落追尋的究竟為何物,又顯得倘恍迷離,這就給讀者留下了可供想象的無限空間。
全詩采用移步換景之法,層層推移,步步騰挪,使詩歌跳脫而有變化。詩人用疏淡的筆觸,通過平凡生活事件的敘述和特定環(huán)境的描繪,反映出詩人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有對山間恬淡生活的熱愛,也有人生失意后的淡淡哀愁。詩中的溪澗幽泉,青松佳桂等意象,透露出山野閑人那種清高隱逸的旨趣。而暗徑幽深,流螢亂舞,又烘托出詩人煩亂茫然的情緒。詩的基調(diào)是較為明快自然的,但也多少籠罩了一層輕柔的迷惘和淡遠的惆悵。詩人運筆古拙,洗脫鉛華,純用白描,以平實直樸取勝,而不以夸飾渲染為工。初讀起來似覺有些乏味,但細加玩賞,便又能感覺到語雖淡而味終不薄。這也許就是此詩的成功之處。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8
山中雜詩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古詩簡介
《山中雜詩》是南朝文學(xué)家吳均所作。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語言清新優(yōu)美,文字簡練利落;文章條理分明,表現(xiàn)角度多樣;寫景狀物生動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文中所繪景致優(yōu)美,意境幽遠,尤其是多種感官的調(diào)動,讀來使人如臨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句式齊整,以五言為主,多用工整的對偶,又間以六言,使文句整飭勻稱,節(jié)奏疏宕諧婉,語意轉(zhuǎn)折靈活。此詩以素筆淡墨,描寫了深山幽麗的自然景色,流露出詩人喜愛山水的生活情趣。
翻譯/譯文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云煙,
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
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注釋
山際:山邊;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煙:指山里面的霧氣。
竹中:竹林叢中。
窺(kuī):從縫隙中看。
檐(yán):房檐。
這句是說山上的房屋地勢很高,所以云從窗戶里面穿進穿出。
賞析/鑒賞
這首小詩經(jīng)單純白描的手法,展現(xiàn)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huán)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diào)。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huán)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從窗里飄出來。作者的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xiàn)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開頭兩句說,但見陣陣煙霧從山與山的交接處飄來,又見太陽在竹叢后漸漸落下!皝怼、“落”兩字寫出了動態(tài)!耙姟薄ⅰ案Q”兩字用得很恰當:煙來則舉目可見;日落則是透過竹子間的空隙所見,所以用“窺”字!耙姟焙汀案Q”,都說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并不是純客觀的描繪。三、四句說,鳥兒向著屋檐上飛翔,白云從窗戶里輕輕流出。這兩句都使人想到山中屋宇所處地勢的高峻。尤其是后一句:云本不可能生于屋內(nèi),但因屋宇處于白云繚繞之中,云氣從屋后、屋側(cè)飄過,所以看起來就像從窗中飛出。“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詩寫得十分精煉。四句寫出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如同電影鏡頭的連接那樣,合起來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煙、日、鳥、云都在動,但給人的印象卻是無限的靜。由這一片寂靜,又使人感到詩人心中是那么清靜。他沒有一點兒雜念,只是靜靜地觀賞著這一切。如果細細吟味,還可感到三、四句隱隱流露出詩人的幾分新奇感。高飛的鳥與屋檐齊高,白云由窗間流出,這種景象在平地上見不到,因而使詩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兩副對子。前兩句“見”、“窺”的主體是詩人,后兩句的主體則是“鳥”和“云”。前兩句的節(jié)奏是二、一、二,后兩旬是二、二、一。這樣,全詩雖然篇幅短小,內(nèi)容單純,卻因旬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以至于不顯得單調(diào)了。
此詩寫作極有章法,動靜結(jié)合。前兩句形成大的環(huán)境氛圍和背景;后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相襯的藝術(shù)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jié)合,構(gòu)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huán)境氛圍。詩人又運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來觀察寫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環(huán)境之中,體現(xiàn)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9
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fēng)。
譯文及注釋
懶搖白羽扇,裸袒(tǎn)青林中。
懶得搖動白羽扇來祛暑,裸著身子呆在青翠的樹林中。
裸袒:裸,赤身。袒,露臂。青林:指山中樹木蒼翠、遮天蔽日。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fēng)。
將解下的頭巾掛在石壁上,任由松樹間的涼風(fēng)吹過頭頂。
脫巾:摘下頭巾。露頂:露出頭頂。松風(fēng):松樹間吹過的涼風(fēng)。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懶得搖動白羽扇來祛暑,披散頭發(fā)悠然自得的呆在蒼翠樹林中。
將解下的頭巾掛在石壁上,任由松樹間的涼風(fēng)吹過頭頂。
注釋
裸袒(tǎn):裸,赤身。袒,露臂。
青林:指山中樹木蒼翠、遮天蔽日。
脫巾:摘下頭巾。
露頂:露出頭頂。
松風(fēng):松樹間吹過的涼風(fēng)。
鑒賞
《夏日山中》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唐代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描寫的夏日中生活的場景,真實、貼切地展現(xiàn)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币驗槭窍奶,所以有“白羽扇”;因為在山中,天氣更涼爽所以有扇而懶得搖。山林中過往的人煙稀少,詩人敢于脫去頭巾,表現(xiàn)出悠然自得,不拘禮法的形象。句中通 過“懶”、“裸”,突出了詩人在山中夏日乘涼的悠鬧情趣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夏日消閑圖畫。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fēng)!痹娙私庀骂^巾,掛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涼爽宜人。袒胸露頂,棲身林下,大有解除塵累,反歸自然的情趣。通過“脫”、“露”,來表達詩人無拘無束,向往自然的心情!叭巍斌w現(xiàn)了詩人豪放不羈,任憑山風(fēng)從頭上吹過,表現(xiàn)出一種豁達、爽快的感覺。
全詩寫出了作者在山林無拘無束,曠達瀟灑,不為禮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晉風(fēng)度。 詩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種自樂自足的.逍遙,特別是對個人情感的放縱與宣泄,可以說達到了極點。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搖,衣履可以不穿!奥闾磺嗔种小,“露頂灑松風(fēng)”更體現(xiàn)出詩人悠然自得,親近自然的心情詩通過對詩人自身狀態(tài)的描寫,來突出夏天的炎熱。同時借夏天炎熱的環(huán)境,表達詩人無拘無束,在山林間豪放自如的狀態(tài)。詩中在夏天炎熱的環(huán)境下,對詩人狀態(tài)的描寫生動,別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閑趣。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山中雪后 清朝 鄭燮鄭板橋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山中雪后》譯文
清晨起,打開門看到的是滿山的皚皚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慘淡,連日光都變得寒冷。
房檐的積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條仍被冰雪凝凍。這樣清高堅韌的性格,是多么不尋常。
《山中雪后》注釋
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詩
這句是說,屋上積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開放。
清孤:凄清孤獨
等閑:尋常、一般。
《山中雪后》賞析
《山中雪后》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是。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笔钦f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溜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檐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的畫面。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出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出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
在這首詩歌中,鄭板橋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jīng)苦難的身世發(fā)出深深的感嘆。
《山中雪后》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只知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見景生情所做的詩歌。鄭板橋出身貧寒,年輕時“為忌者所囑不得入試”,曾流浪街頭賣畫,有時甚至靠乞討度日,飽嘗人間辛酸。所以他經(jīng)常在詩詞作品中,抒發(fā)對自己身世的感慨。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11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古詩簡介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是南北朝陶弘景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后回答皇帝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該詩通過回答天子的問題來說明詩人所喜愛的東西超塵脫俗,以示自己的志向。全詩意境深廣,蘊含無盡。
翻譯/譯文
你問我山中有什么,那我就告訴你,這個山中只有白云,我擁有白云。
只有在山中,我才擁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會有好的心情。所以我不會也不可能把它贈送給您。
注釋
①詔:皇帝所頒發(fā)的文書命令。
、阝鶒偅喝,喜悅。
、鄄豢埃翰荒軇偃巍
創(chuàng)作背景
陶弘景才華出眾,梁武帝早年即與其相識,稱帝之后他屢次希望隱居華陽洞的陶弘景能夠出仕,但陶不為所動。梁武帝蕭衍曾下詔問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為官!彼蛣(chuàng)作此詩回答梁武帝,同時表明自己的志向。
另一說該詩是陶弘景隱居之后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
賞析/鑒賞
這首五言四句的小詩,是齊梁間隱士陶弘景所作。弘景不以詩名,但此詩以極簡練的'詞句表現(xiàn)了作者高遠出世的情懷和敝屣富貴的依然之態(tài)。
首句“山中何所有”。起句借梁武帝詔書中的問語,引出下文自己的回答。這一句看似平平,若不經(jīng)意,但隱士不事王侯、高尚其志、對“圣旨”絕無半分誠惶誠恐之感的風(fēng)范,已約略可體味。次句“嶺上多白云”,正面回答詔問。山中之物多矣,作者獨獨拈出“白云”,自然,山中多云,這是事實,《禮記》所謂“天降時雨,山川出云”,謝靈運詩亦有“白云抱幽石”、“巖高白云屯”之句。作者將眼前景隨口道來,毫不費力,而青山白云,相映成趣,非但當時作者注目,亦使今之讀者神往。此其一。其二,這與晉宋以來隱逸之士所賦予白云的特殊意義有關(guān)。云之為物,行蹤飄忽,去來無跡,自由自在,無佳無礙,這正是隱士們寄托幽懷的對象,也可用作他們的自我象征。陶淵明《和郭主簿》云:“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其《歸去來辭》云:“云無心以出岫”,即是明證。后來的唐釋皎然說得更明白:“有形不累物,無跡去從風(fēng)。莫怪長相逐,飄然與我同!碧蘸刖霸娭械摹鞍自啤保羞@樣的含義在內(nèi)。臺中雖然沒有“我”字,卻已畫出了“我”仰首觀云、悠然自得的神態(tài)。梁武帝問山中何所有,實是說山中無所有,不如出山入朝,則無所不有矣。弘景這樣巧作回答,也暗示了拒絕應(yīng)征出山的態(tài)度。若不經(jīng)意之中,實有深意在內(nèi)。
但這一句畢竟過于含蓄,意思不夠醒豁,接下來“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二句就索性點明了這層含義。表面看來,這兩句是說白云在天,飄忽無定,只可讓山人游目,無法寄陛下同觀,言下似乎還有遺憾之意。但“怡悅”一詞,明確表示了自己對青山白云,也就是對隱居生活的喜愛。“只”、“自”二字,更將對蒼山白云的欣賞看做是隱士的專利。萬丈紅塵中人怎能耐得住山居的寂寞,舒卷無方的白云怎能得到金粉叢中帝王的心賞,所謂“只可”、所謂“不堪”,其實已經(jīng)毫不客氣地將對方排斥于自己的同道之外。意思雖略嫌直露,而拒聘的態(tài)度卻也因此顯得更加堅決。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譯文
荊溪潺湲流過露出磷磷白石,天氣變得寒冷紅葉也變得稀稀落落。
山間小路上本來沒有下雨,但蒼翠的山色卻濃得仿佛要潤濕了人的衣裳。
注釋
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荊谷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參見《水經(jīng)注·渭水》《長安志》卷一六。一作“溪清”。
紅葉:秋天,楓、槭、黃櫨等樹的葉子都變成紅色,統(tǒng)稱紅葉。
元:原,本來。
“空翠”句:形容山中翠色濃重,似欲流出,使人有濕衣之感?沾洌褐干介g青色的潮濕的霧氣。
賞析:
這首小詩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jié)的山中景色。
首句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里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由于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征,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仿佛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次句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了;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對王維這樣一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從下兩句可以看出),這里那里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里的“紅葉稀”,并不給人以蕭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如果說前兩句所描繪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兩個局部,那么后兩句所展示的卻是它的全貌。盡管冬令天寒,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郁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摸得到,所以說“空翠”。“空翠”自然不會“濕衣”,但它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里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籠罩在一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一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所以盡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濕人衣”了。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復(fù)雜作用所產(chǎn)生的一種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種心靈上的快感!翱铡弊趾汀皾瘛弊值拿,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tǒng)一起來了。
張旭的《山中留客》說:“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薄罢匆隆笔菍崒,展示了云封霧鎖的深山另一種美的境界;王維這首《山中》的“濕衣”卻是幻覺和錯覺,抒寫了濃翠的山色給人的詩意感受。同樣寫山中景物,同樣寫到了沾衣,卻同工異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藝術(shù)是永遠不會重復(fù)的。
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艷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于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diào)。和作者某些專寫靜謐境界而不免帶有清冷虛無色彩的小詩比較,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與美學(xué)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武夷山中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古詩簡介
《武夷山中》是宋末元初詩人謝枋得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遺民詩。這首詩作于南宋亡后,謝枋得隱居在武夷山中,但國破家亡的哀痛始終不能忘嘆,眼見祖國河山淪入敵手,反抗的呼聲早已沉寂,詩人深深感到天地之間是那樣的凄清寂寞,孤苦無依。可是他還是用嚴寒、抗冰雪的梅花來激勵自己,表示永遠要堅持民族氣節(jié),決不向敵人屈膝。
翻譯/譯文
十年的歲月連回家的夢想都不曾有過,此時此刻我獨立青峰之上面對著野水無涯。山雨初停的時候,天地間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經(jīng)歷多少歲月才能修煉成梅花那樣的品格呢?
注釋
1.武夷山:在福建崇安西南,群峰林立,溪流回湍,是著名風(fēng)景區(qū)。
2.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年),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3.青峰:蒼翠的山峰。
4.幾生:何年何月,幾時。
賞析/鑒賞
首句,“十年無夢得還家”,指抗元兵敗的十年間從未還家。這里不說“未還家”,卻說“無夢得還家”,簡直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可見其決絕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遺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總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權(quán)。他的“無夢得還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節(jié)隱居。這一句領(lǐng)起下文。決絕到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棲息山間也就怡然自得了。
“獨立青峰野水涯”,“獨立”使詩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間,是詩人直沖云霄的氣節(jié),是詩人不可一世的風(fēng)骨!扒喾逡八摹笔茄矍熬, 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絕妙的水墨畫,但這又不是純寫武夷奇觀,當年宋朝的河山,空曠,寂靜,沒有著落;獨立于此,詩人的心情,有些悲愴孤獨,有些若有所失。沒有人煙,腳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繚亂逐春生”;不見漁舟,眼前只是煙波浩淼的野水,中間傾注著詩人的思想感情,這巍然挺立的青峰,實際上也是詩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寫照。
第三句一轉(zhuǎn),“天地寂寥山雨歇”, 天地寂寥,淅淅瀝瀝的春雨在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時候停住了,田野清曠,凍云黯淡,有青草的氣息,有天地的空曠,有黃昏的寂寞。簡直辨不清是真在寫沉寂的.山中氣象,還是在嘆息人間的萬馬齊喑。
末句“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向來被人們賦予了高潔堅貞的品質(zhì),如王安石寫寒士的《梅》:“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陸游寫高士的梅:“零落成塵碾做泥,只有香如故”;還有蘇軾寫的梅:“不知風(fēng)雨卷春歸,收拾余香還畀昊”……梅花在數(shù)九隆冬這樣最寒冷的日子里開放,百花之中,一枝獨秀。到次年春來草長,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無語,卓爾不群。人要幾生幾世才能修得到梅花這樣的境界。≡娙撕鋈惶岬姜毩⑹劳,傲霜吐艷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無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間,以梅花品格相期許。詩風(fēng)自然樸素不加雕飾,清曠之中已帶著幾分蒼涼沉郁,詩人對故國的思念,對人生的思考,深遠綿長,發(fā)人深省。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天平山中
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fēng)樹樹熟枇杷;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
賞析
詩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筆畫,在綿綿春雨中,楝樹開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顯得格外嬌艷和滋潤。南風(fēng)輕輕吹拂,在郁郁蔥蔥的草木叢里,不時露出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這兩句對得很工,“細雨”對“南風(fēng)”,“楝花”對“枇杷”,從氣候與植物兩方面刻畫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觀,而句中的修飾語“茸茸”和“樹樹”以及“濕”和“熱”則進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詩人的著眼點在景,但同時也襯出了情,從他蘸滿色彩的筆觸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畫面也漸漸活動起來,“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詩人沿著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遠,只聽得滿耳鶯啼,不知不覺中卻已回到了家門口。這里,詩人有意識地虛化了距離感和時間感,形成一種物我兩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隱隱流露出來的那種悠然自得的閑適心情,在這一段里便躍然紙上了。這兩句著眼于人的感覺,但并沒有離開景色描寫這一主線,“一路鶯啼”與上文中的“茸茸”、“樹樹”相輝映,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把天平山的春天寫得充滿野趣,十分熱鬧。同時,詩人在漫游時忘了路程,忘了時間,這又從另一個側(cè)面襯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細雨,微微南風(fēng),舒遠愜意,這是從觸覺角度寫;一支支楝花,一樹樹枇杷,明艷奪目,這是從視覺角度描寫;一路上黃鶯兒唱著婉轉(zhuǎn)的歌,輕快悅耳,這是從聽覺角度描寫。多角度描寫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圖。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細雨蒙蒙打濕了楝花,在南風(fēng)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樹的果實都慢慢變熟了。
順著山路慢慢地走著,竟不知路途遠近。沿路的.黃鶯鳴叫著把我送到了家。
注釋
天平山:在江蘇省蘇州市西,山頂正平,稱望湖臺,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萬笏林等名勝,楊基家在赤山,離天平山很近。
茸茸(róng):小雨又細又密又柔和的感覺。
楝(liàn):江南一帶常見的落葉喬木,春天開淡紫色花。
枇(pí)杷(pá):樹的名稱。果實黃色圓形,味甜,春夏之間成熟。
徐行:慢慢地走。
山深淺:山路的遠近。
創(chuàng)作背景
天平山是吳中名勝之一,林木秀潤,奇石縱橫,詩人自幼生活在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對他來說,都十分熟悉,十分親切。元末,為避亂世,詩人曾隱居于故鄉(xiāng),這首詩便是詩人隱居時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山中雜詩》譯文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嵐氣云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鳥兒從我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飛過,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山中雜詩》注釋
山際:山邊;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煙:指山里面的霧氣。
竹中:竹林叢中。
窺(kuī):從縫隙中看。
檐(yán):房檐。
這句是說山上的房屋地勢很高,所以云從窗戶里面穿進穿出。
《山中雜詩》賞析
本篇是詩人吳均《山中雜詩》的三首之一。作品通過對山居小屋悠遠、靜謐的環(huán)境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閑適自在的心情。
“山際見來煙!薄斑@里的山際”說的是目所能及的山與天相接的地方,寫的是極目遠望之處!皝頍煛保瑢懙氖窃娙诉h望所見的動感物象,即遠遠地看見嵐氣云煙從天邊飄來,這一描寫有力地再現(xiàn)了山居小屋環(huán)境的.深邃和悠遠,給人創(chuàng)建了一個極其豐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象空間。
“竹中窺落日!边@句的“竹中”,從一個“窺”字可以看出說的應(yīng)該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詩人從竹林的空隙中“窺”見到的明亮清新的一個動感物象。從這個“窺”字我們不難看出,詩人這里寫的是近景,即從竹林的空隙中窺視到的紅紅的落日。這一“窺”,巧妙而又生動地增強了夕陽余暉灑落竹林時刻山居小屋環(huán)境優(yōu)雅、明亮的美感。
如果說在前兩句中詩人不惜筆墨為我們再現(xiàn)了山居小屋的環(huán)境,那么下邊兩句寫的則是小屋本身的特點。
“鳥向檐上飛!薄跋颉笨梢岳斫鉃椤皬摹保部衫斫鉃椤霸凇!伴苌巷w”,說的是傍晚了,鳥兒們快要歸巢了,于是在房檐兒上悠閑地,自由自在地,嘰嘰喳喳地,一會兒飛過來,一會兒又飛過去。這一句寫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離的所見,描繪的是一種清新、明快的場景,它在向人們透露著一種愉悅與欣喜的情懷。
“云從窗里出。”“云”是不可能從“窗里出”的,詩人寫的其實也就是一種感覺,我們不妨體會一下,如果站在山腳下,遠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潔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閑地飄動,仿佛就是從窗戶里飄出來的。這感覺是何等的神奇呀。
詩寫得十分精煉。四句寫出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如同電影鏡頭的連接那樣,合起來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煙、日、鳥、云都在動,但給人的印象卻是無限的靜。由這一片寂靜,又使人感到詩人心中是那么清靜。他沒有一點兒雜念,只是靜靜地觀賞著這一切。如果細細吟味,還可感到三、四句隱隱流露出詩人的幾分新奇感。高飛的鳥與屋檐齊高,白云由窗間流出,這種景象在平地上見不到,因而使詩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兩副對子。前兩句“見”、“窺”的主體是詩人,后兩句的主體則是“鳥”和“云”。前兩句的節(jié)奏是二、一、二,后兩句是二、二、一。這樣,全詩雖然篇幅短小,內(nèi)容單純,卻因句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以至于不顯得單調(diào)了。
此詩寫作極有章法,動靜結(jié)合。前兩句形成大的環(huán)境氛圍和背景;后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相襯的藝術(shù)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jié)合,構(gòu)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huán)境氛圍。詩人又運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來觀察寫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環(huán)境之中,體現(xiàn)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山中》原文及翻譯賞析03-08
山中問答原文翻譯及賞析07-06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02-09
《山中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06-11
《夏日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02-05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03-23
山中留客原文翻譯及賞析04-07
山中寡婦原文翻譯及賞析10-17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03-21
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