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
寒菊 / 畫菊 宋朝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寒菊 / 畫菊》譯文
菊花盛開在秋天,從不與百花為伍,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窮。
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凜冽北風之中!
《寒菊 / 畫菊》注釋
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疏籬:稀疏的籬笆。
未窮:未盡,無窮無盡。
抱香死:菊花凋謝后不落,仍系枝頭而枯萎,所以說抱香死。
何曾:哪曾、不曾。
北風:寒風,此處語意雙關,亦指元朝的殘暴勢力。
《寒菊 / 畫菊》賞析
這首詠物詩,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國決不向游朝俯首游凜然氣節(jié)。詩中句句扣緊寒菊游自然物性來寫,妙在這些自然物性又處處關合、暗示出詩人游情懷!氨阍,喻指自己高潔游民族情操,“北風詩,雙關語,暗示北凋來游蒙古統(tǒng)治者。全詩寫得壯烈激昂,擲地有聲。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詩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游時節(jié)盛開,獨有菊花挺立在凌厲游風霜之中,不與百花爭妍斗艷。鄭接著,詩人又寫百花已經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籬旁,意趣無窮。這里游“趣詩,既指菊花游傲風拒霜、獨放光華游自然之趣,也是畫家融入菊花形象中游高潔堅貞、真淳自得游主觀之趣。詩句融入了陶淵明游“采菊東籬下詩、 “此中有真意詩游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譜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詩游說法,云: 歲華晼晚,草木變衰,乃獨曄然秀發(fā),傲睨風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詩范成大序文與鄭思肖詩句游題旨是相同游,范文可以幫助我們領悟鄭思肖詩歌意象游深刻內蘊。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詩這兩句詩意深轉一層。菊花盛開后,在枝頭逐漸枯萎,花瓣并不凋謝落地,故云“枝頭抱香死詩。北風在南宋文學家游筆下象喻來自北凋游貴族統(tǒng)治集團游侵擾!爸︻^抱香死詩比“抱香枝上老詩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昂卧德浔憋L中詩和“不隨黃葉舞秋風詩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后者陳述,一個“舞詩字帶來了些許佻達游情調,與主題略顯游離。更重要游是,前者點出“北風詩,分明指向起于北凋游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詩句用隱喻手法,是說寧可為堅持氣節(jié)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統(tǒng)治集團,表現(xiàn)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詩游凜然正氣,真誠地剖白了詩人自己游至死不渝游崇高民族氣節(jié)。
這首詩游重點是托物言志,不在于發(fā)揮畫理,因此具有詠物詩游特征。全詩寫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現(xiàn)菊花自然屬性游同時,攄寫了鄭思肖游愛國情操,既表現(xiàn)出菊花游自然美,菊畫游繪畫美,又表現(xiàn)了畫家兼詩人游人格美,使菊花形象游自然性與社會性得到和諧游統(tǒng)一,這首題畫詩也便有了崇高游審美體驗和深睿游哲理含蘊,使讀者從中獲得美感愉悅和生活啟迪。
《寒菊 / 畫菊》賞析二
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與一般贊頌菊花不俗不艷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隱含了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涵的菊花詩。
鄭思肖,南宋末為太學上舍,曾應試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鄭思肖憂國憂民,上疏直諫,痛陳抗敵之策,被拒不納。鄭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隱居蘇州,終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憶翁,號所南,以示不忘故國。他還將自己的居室題為“本穴世界”,拆字組合,將“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隱寓“大宋”二字。他善畫墨蘭,宋亡后畫蘭都不畫土,人問其故,答曰:“地為人奪去,汝猶不知耶?”鄭思肖自勵節(jié)操,憂憤堅貞,令人淚下!他頌菊以自喻,這首《畫菊》傾注了他的血淚和生命!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兩句詠菊詩,是人們對菊花的共識。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它是不隨俗不媚時的高士。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愿枯死枝頭,也決不被北風吹落的高潔之志,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jié)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這是鄭思肖獨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國的誓言。
宋代詩人對菊花枯死枝頭的詠嘆,已成不解的`情結,這當然與南宋偏安的隱痛有關。陸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殘蕊抱枝干”的詩句,朱淑貞在《黃花》中有“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詩句。從形象審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來看,都略遜鄭思肖的這兩句詩。
“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何曾吹落北風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后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游離。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
當然,陸游、朱淑貞的詩都是好詩,但三詩并立,鄭思肖這兩句詩的憂憤,則更為深廣。
這首詩句用于表達“民族氣節(jié)、忠貞愛國”時顯得分外貼切。
《寒菊 / 畫菊》創(chuàng)作背景
鄭思肖是南宋末年的愛國詩人,南宋滅亡以后,作者便一直隱居在蘇州一個和尚廟里,終身不仕,連坐著、躺著都朝著南方,表示不忘宋朝,這首詩是作者在南宋滅亡以后所寫。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2
浣溪沙·庭菊飄黃玉露濃
庭菊飄黃玉露濃,冷莎偎砌隱鳴蛩,何期良夜得相逢?
背帳鳳搖紅蠟滴,惹香暖夢繡衾重,覺來枕上怯晨鐘。
翻譯
庭中的菊花舞弄著它的金黃,滴滴露水如玉珠在花瓣上滾動,清涼的莎草偎依著清涼的石階,隱住了蟋蟀高歌求歡的身影。不知今夜是什么吉祥的時辰?想不到在這美景中與你相逢!
帳后的紅燭滴下鮮紅的`蠟淚,閃爍的光焰搖動著夜的清風,暖暖的熏香暖暖的繡被,溫暖著甜蜜的合歡之夢。醒來在枕上回味夢里的歡愉,怕聽那一聲又一聲的晨鐘。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菊飄黃:指菊花開放。
冷莎偎砌:指莎草沿著庭前臺階生長。
蛩:蟋蟀。
期:料想。
良夜相逢:指夢中相見。
“覺來”句:謂晨鐘催曉,好夢難長,故而言怯。
創(chuàng)作背景
縱觀顧敻一生所作,以寫女性的居多。這首詞即是顧敻這的作品,其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不得而知,或認為這首詞是顧敻早期作品,可備一說。
賞析
此詞圍繞著夢境描寫,賦詠閨中女子離別相思之苦。
上片開頭兩句交代深秋午夜清冷衰殘之景,渲染出寂靜的環(huán)境氛圍,由此引出女子的夢境!昂纹诹家沟孟喾辍绷髀冻鰤粲銮槔傻男疫\之感,朝思暮想的心愿終于在夢境中得遂。
下片則轉而描寫閨房之內溫馨靜謐的景物,但是結末一句“覺來枕上怯晨鐘”,美夢醒來,更覺惆悵,更見思婦的愁情傷懷。
作品運用蒙太奇的手法在真幻世界間徘徊,描寫夢境極其婉轉,由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靜謐,我們可以感受到夢境的溫柔和甜美;夢境消失之后,她又“怯”晨鐘,點出了女子此種夢多而又怕夢的復雜心緒,由夢境之和美更覺現(xiàn)實之孤單。將思婦的愁懷表現(xiàn)得含蓄蘊藉,余味深長。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3
戰(zhàn)罷秋風笑物華,野人偏自獻黃花。
已看鐵骨經霜老,莫遣金心帶雨斜。
譯文
我在秋風中酣戰(zhàn)方休,笑看周圍的美景。鄉(xiāng)村的人民偏偏送給我一束黃花。
我看那菊花的枝莖雖飽經風霜但仍象鐵骨那樣的堅硬,它護衛(wèi)著花朵不受風雨襲擊而偏斜。
注釋
野人:居住在鄉(xiāng)間的百姓。
餉(xiǎng):贈送。
物華:美好的事物。
偏:偏偏。
黃花:菊花。
鐵骨:這里指菊的枝莖。
莫遣:不要讓。
金心:這里指菊的花朵。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古人詠菊之作很多,但此詩為作者一念觸發(fā),靈感倏至而作。
頭二句寫作詩緣起,鄉(xiāng)居野處的百姓出于對隱居的英雄的敬佩,相贈菊花。首句“戰(zhàn)罷秋風笑物華”,起勢不凡,一個“戰(zhàn)”字,一個“笑”字,使橫戈疆場而又樂觀堅貞的民族英雄形象躍然紙上。次句“鄉(xiāng)人偏自獻菊花”,是對抗清英雄的崇高禮贊。詩的一、二句創(chuàng)造了賞菊的'感情環(huán)境。
后兩句則筆勢急轉,“已看鐵骨經霜老,莫遣金心帶雨斜”是全詩最鏗鏘有力、動人心魄的詩句。詩人由對自身的抒寫轉入對菊花的描繪。野菊挺秀的枝莖和燦然如火的黃花激發(fā)許多聯(lián)想;ㄇo雖已經霜,仍不失挺撥咄咄之勢;“鐵骨”一詞擬化出不畏風霜的菊花的偉岸不群的品格。詩人以憐惜的筆調寫出對不畏風雨的菊花的愛護。后二句雖然字面上全為詠嘆菊花的字句,但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野菊經霜不老的傲岸實為詩人自身凜凜正氣的象征。無疑,后兩句仍是在抒寫詩人自己的豪情氣概。
前兩句是敘述,敘述中充滿詩情,后兩句借景抒情!肮恰迸c“心”都將菊花擬人化,賦予菊以人的性格!肮恰庇谩拌F”字修飾,“心”用“金”字限定,既寫出了菊花的凌霜貞姿,又寫出了詩人的英雄品格。全詩寫菊,又是寫人,是寫景,又是抒情,菊與人,景與情,洽合無間,融為一體。
此詩嚴格說來,不是純粹的詠物詩,因為詩人的感情、精神時時介入其間,不過借菊花象征而已。但野菊的自然情態(tài)處處與涌蕩于詩人胸中的奔逸之情相合,所以詩人才得以借菊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就實質而言.作者描繪菊花的詩句已創(chuàng)造出一種藝術形式,從而將主體感情固著其中,菊花成為詩人情感的一個對等物。
創(chuàng)作背景
詩人張煌言是著名的抗清英雄,居住在鄉(xiāng)村的勞動人民贈送一束菊花給他,以表達對其的敬仰之情,詩人遂以菊為題寫下了這首詩,表現(xiàn)自己的抗清志向。
張煌言
張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禎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后被俘,遭殺害,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謚號忠烈。其詩文多是在戰(zhàn)斗生涯里寫成,質樸悲壯,表現(xiàn)出作家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有《張蒼水集》行世。張煌言與岳飛、于謙并稱“西湖三杰”。清國史館為其立傳,《明史》有傳。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謚忠烈,入祀忠義祠,收入《欽定勝朝殉節(jié)諸臣錄》。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4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
翻譯
難以抑制的詩興從早到晚把我糾纏,只好圍繞著籬笆散步或倚在石頭上獨自低吟。
筆端蘊涵著智慧對著秋菊臨摹,口齒中含著對秋菊的芳香對著月亮吟詠。
滿紙書寫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誰能透過片言只語理解自己內心的情愫呢?
自從陶潛寫了詠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稱道。
注釋
無賴:無聊賴,無法可想。
詩魔:佛教把人們有所欲求的念頭都說成是魔,宣揚修心養(yǎng)性用以降魔。后遂以詩魔來說詩歌創(chuàng)作沖動所帶來的不得安寧的心情。
昏曉侵:從早到晚地侵擾。
欹:這里通作“倚”。
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毫端:筆端。
蘊秀:藏著靈秀!昂炼颂N秀”是心頭蘊秀的修辭說法。
臨霜寫:對菊吟詠的修辭說法。臨,即臨摹、臨帖之“臨”。霜,非指白紙,乃指代菊,前已屢見。寫,描繪。這里說吟詠。
口齒噙香:噙,含著。香,修辭上兼因菊、人和詩句三者而言。
素怨:即秋怨,與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八亍痹谶@ 里不作平素解,卻兼有貞白、高潔的含義!八卦埂薄ⅰ扒镄摹苯越杈盏墓掳潦阕约旱那閼。
一從:自從。
陶令: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符亮,一說名潛字淵明。
評章:鑒賞,議論。亦借說吟詠,
如:評章風月。
高風:高尚的品格。
賞析
這首詩出現(xiàn)在《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里。這是《海棠詩社》的第二次活動,也是賈府表面上處于最鼎盛的時期。此次活動,由史湘云和薛寶釵擬定題目,共十二道題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韻,由寶玉、黛玉、寶釵、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選題。在這次吟詩比賽中,“蘅蕪君”薛寶釵選了《憶菊》、《畫菊》之后,“怡紅公子”賈寶玉選了《訪菊》和《種菊》兩道詩題!盀t湘妃子”林黛玉選了其中三道詩題:《詠菊》、《問菊》和《菊夢》。其余五題分別由湘云和探春選得。只“有頓飯工夫, 十二題已全,各自謄出來,都交與迎春,另拿了一張雪浪箋過來,一并謄錄出來”。這首詩是在蘅蕪君的《憶菊》、怡紅公子的《訪菊》和《種菊》,枕霞舊友史湘云的《對菊》、《供菊》之后,由瀟湘妃子林黛玉寫出的三首詩中的第一首。“眾人看一首,贊一首,彼此稱揚不已。李紈笑道: ‘等我從公評來。通篇看來,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評:<<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為魁了”。林黛玉可謂是囊括金、銀、銅牌。“ 寶玉聽說,喜的拍手叫"極是,極公道。"”
首聯(lián)“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苯淮嗽娮鞯臅r間、地點以及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情。瀟湘妃子詠菊的時候跟一般人不同:“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一種強烈的創(chuàng)作沖動,象神魔附體似的,使得她從早到晚激動不已。,欲罷不能。創(chuàng)作靈感來了,她甚至不能靜坐于閨房,只好繞過籬笆,來到假山旁邊,斜靠在山石上,面對著菊花,專心致志地去構思、低吟。詩詞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來源于自然,來源于真實情感。這一句道盡了所有詩人的創(chuàng)作經驗。不僅如此,還把詩人的興奮、專心致志的藝術形象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出來了。瀟湘妃子僅此一聯(lián)就可足以技壓群芳了。頷聯(lián)“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毙赜谐芍,于是提起筆來,一瀉千里,把贊美菊花的秀麗篇章寫了出來。這還不夠,還要對著天上的明月反復誦?梢,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詩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接著,筆鋒一轉,頸聯(lián):“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庇只氐搅肆主煊穸喑钌聘械那榫w之中:借頌揚菊花來抒發(fā)我愁怨的詩篇,又有誰能夠理解我像素秋一樣高潔的情懷呢?尾聯(lián)“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边@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叫“合”,于是又回到了詠菊的主題。自從陶淵明在詩歌中評說、贊揚菊花以后,千百年來菊花的不畏風霜、孤標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為人們所仰慕,所傳頌,直到今天。
在這首詩中,直接寫到菊花的字句并不多。但意在詩外,功夫在詩外。這才是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佳品。在這里,不能不回顧曹雪芹自題《紅樓夢》的一首絕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边@首絕句與林妹妹的這首詩,無論從語氣上還是內容上,是何等的相似!這是巧合,還是曹雪芹故意為之,誰能讀得懂?林黛玉的《詠菊》及其它詩詞又有誰能讀得懂它的真正含義?洋洋百余萬言的'《紅樓夢》,兩百余年來,多少人孜孜不倦地探討和研究,又有誰能真正地理解?但是,無論如何,人們都會承認,在《紅樓夢》林林總總的人物中,只有林妹妹的品質與菊花最為相符。在評選過程中,包括社長李紈在內的眾姐妹們交口稱贊頷聯(lián)“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北疽膊诲e。因為這一聯(lián)體現(xiàn)了林黛玉的才氣與瀟灑。但是,細細品來,竊以為末聯(lián)“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备喵攘,更意味深長!
余不禁嘆曰:千行妃子悲凄淚,一塊石頭說到今!
這首詩以“詠菊”為題,所寫的是寫菊花詩的情景。
首聯(lián)“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緊扣詩題,描述了為寫菊花詩,有如著魔了一般,從早到晚構思,繞籬欹石地推敲。只有苦心作詩的人才有此真切的體會。
頷聯(lián)“毫端蘊秀臨霜與,口角噙香對月吟”,俏麗、秀美,只有錦心秀口之人,才能寫出如此精彩的詩句。
頸聯(lián)“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詩中所題寫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誰能理解這感傷的心情呢?這分明是借“詠菊”在抒發(fā)詩人自己的情懷。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又不被一些人理解。
尾聯(lián)“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菊花的高潔品格,自從受到詩人陶淵明的好評之后,一直被世人議論至今。陶淵明愛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結,可謂奇思妙想的神來之筆。
創(chuàng)作背景
曹雪芹將《詠菊》寫在了《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里。這回描繪賈府表面上處于最鼎盛的時期。作者讓林黛玉選了其中三道詩題:《詠菊》、《問菊》和《菊夢》。借用李紈公評《詠菊》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5
殘菊
清代:曹雪芹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里寒云雁陣遲。
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譯文及注釋
露凝霜重漸傾欹(qī),宴賞才過小雪時。
傾欹:指菊傾側歪斜。小雪:立冬以后的一個節(jié)氣。
蒂有余香金淡泊(bó),枝無全葉翠離披。
余香:實即“余瓣”。淡泊:指顏色暗淡不鮮。離披:亦作“披離”,散亂的樣子。
半床落月蛩(qióng)聲病,萬里寒云雁陣遲。
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知再會:“不知能否再見”的意思。秋風:《紅樓夢》程高本作“秋分”,指季節(jié)說,兩者沒有多大差別。
注釋
傾欹:指菊傾側歪斜。
小雪:立冬以后的一個節(jié)氣。
余香:實即“余瓣”。淡泊:指顏色暗淡不鮮。
離披:亦作“披離”,散亂的樣子。
知再會:“不知能否再見”的意思。秋風:《紅樓夢》程高本作“秋分”,指季節(jié)說,兩者沒有多大差別。但倘若作者有所寓意,則一字之別含義不同。自漢武帝作過“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的《秋風辭》后,“秋風過客”就成了時光短暫、好景不長的'代用語。為便于推究原意,今從脂本。
簡析
此詩為清代偉大文學家曹雪芹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詩,賈探春(蕉下客)作,是海棠詩社菊花詩中的最末一首。此詩作為小說人物詩,深刻展現(xiàn)了探春富于冷靜理性的性格!皻埦铡奔础皻埦帧,暗寓大觀園少女們的悲劇命運。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6
寒菊/畫菊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翻譯
菊花盛開在秋天,從不與百花為伍,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窮。
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凜冽北風之中!
注釋
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疏籬:稀疏的籬笆。
未窮:未盡,無窮無盡。
抱香死:菊花凋謝后不落,仍系枝頭而枯萎,所以說抱香死。
何曾:哪曾、不曾。
北風:寒風,此處語意雙關,亦指元朝的殘暴勢力。
賞析
這首詠物詩,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凜然氣節(jié)。詩中句句扣緊寒菊的自然物性來寫,妙在這些自然物性又處處關合、暗示出詩人的情懷。“抱香”,喻指自己高潔的民族情操,“北風”,雙關語,暗示北方來的蒙古統(tǒng)治者。全詩寫得壯烈激昂,擲地有聲。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边@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盛開,獨有菊花挺立在凌厲的風霜之中,不與百花爭妍斗艷。鄭接著,詩人又寫百花已經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籬旁,意趣無窮。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風拒霜、獨放光華的自然之趣,也是畫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潔堅貞、真淳自得的主觀之趣。詩句融入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譜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說法,云:歲華晼晚,草木變衰,乃獨曄然秀發(fā),傲睨風露,此幽人逸士之操!狈冻纱笮蛭呐c鄭思肖詩句的題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幫助我們領悟鄭思肖詩歌意象的深刻內蘊。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边@兩句詩意深轉一層。菊花盛開后,在枝頭逐漸枯萎,花瓣并不凋謝落地,故云“枝頭抱香死”。北風在南宋文學家的筆下象喻來自北方的貴族統(tǒng)治集團的侵擾。“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昂卧德浔憋L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后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游離。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詩句用隱喻手法,是說寧可為堅持氣節(jié)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統(tǒng)治集團,表現(xiàn)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凜然正氣,真誠地剖白了詩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
這首詩的重點是托物言志,不在于發(fā)揮畫理,因此具有詠物詩的特征。全詩寫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現(xiàn)菊花自然屬性的同時,攄寫了鄭思肖的愛國情操,既表現(xiàn)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畫的繪畫美,又表現(xiàn)了畫家兼詩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與社會性得到和諧的統(tǒng)一,這首題畫詩也便有了崇高的審美體驗和深睿的哲理含蘊,使讀者從中獲得美感愉悅和生活啟迪。
創(chuàng)作背景
鄭思肖是南宋末年的愛國詩人,南宋滅亡以后,作者便一直隱居在蘇州一個和尚廟里,終身不仕,連坐著、躺著都朝著南方,表示不忘宋朝,這首詩是作者在南宋滅亡以后所寫。
賞析二
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與一般贊頌菊花不俗不艷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隱含了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涵的菊花詩。
鄭思肖,南宋末為太學上舍,曾應試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鄭思肖憂國憂民,上疏直諫,痛陳抗敵之策,被拒不納。鄭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隱居蘇州,終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憶翁,號所南,以示不忘故國。他還將自己的居室題為“本穴世界”,拆字組合,將“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隱寓“大宋”二字。他善畫墨蘭,宋亡后畫蘭都不畫土,人問其故,答曰:“地為人奪去,汝猶不知耶?”鄭思肖自勵節(jié)操,憂憤堅貞,令人淚下!他頌菊以自喻,這首《畫菊》傾注了他的血淚和生命!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兩句詠菊詩,是人們對菊花的共識。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它是不隨俗不媚時的高士。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愿枯死枝頭,也決不被北風吹落的高潔之志,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jié)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這是鄭思肖獨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國的誓言。
宋代詩人對菊花枯死枝頭的詠嘆,已成不解的情結,這當然與南宋偏安的隱痛有關。陸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殘蕊抱枝干”的詩句,朱淑貞在《黃花》中有“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詩句。從形象審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來看,都略遜鄭思肖的這兩句詩。
“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昂卧德浔憋L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后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游離。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
當然,陸游、朱淑貞的詩都是好詩,但三詩并立,鄭思肖這兩句詩的憂憤,則更為深廣。
這首詩句用于表達“民族氣節(jié)、忠貞愛國”時顯得分外貼切。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7
菊
朝代:唐代
作者:鄭谷
原文: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翻譯:
譯文:公子貴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陽佳節(jié),插菊在鬢發(fā),朵朵爭俏。露水陽光讓菊花更豐潤,香滿池岸綠滿池岸,因此它從來不用羨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
注釋:菊:此處暗指品德高尚的人。王孫:公子哥。比:看作。蓬蒿:野生草。九日:重陽節(jié)。秋香:菊花。由來:因此從來。瓦松: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處的植物,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沒有什么用處。
賞析:
題為菊,但通篇不用一個菊字,但句句寫菊。
“王孫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種野生草,個頭較高,從外形看,與菊苗太大的差別,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公子王孫們,是很容易把菊苗當作蓬蒿的。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當?shù)赜柍馔鯇O公子“菊草不分”。其實這是鄙視他們不識人才。下一句就更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了。
“九日枝枝近鬢毛”,每年陰歷九月九日,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重陽節(jié),這一天,我們的先人登高、賞菊、飲酒,佩茱萸囊,把菊花插戴于鬢上。這第二句是說,菊苗到了重陽節(jié),就會開出美麗的花朵,這與蓬蒿有了本質的區(qū)別。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鬢發(fā)間。請問:有亂插蓬蒿的`嗎?哈哈沒有。這第二句,作者作為菊花是多么自豪啊,人們終于認識到它的價值。
三、四兩句是全詩的著重處,集中地寫了菊的高潔氣質和高尚品格。
“露濕秋香滿池岸”,寥寥七字,寫秋天早晨景象:太陽初升,叢叢秀菊,飽含露水,濕潤晶瑩,明艷可愛;縷縷幽香,飄滿池岸,令人心曠神怡,菊花獨具的神韻風采,躍然紙上。在這里,“濕”字很有講究,讓人想見那片片花瓣綴滿露珠,分外滋潤,分外明麗!皾M”字形象貼切,表現(xiàn)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絕如縷。從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環(huán)境、特定的氛圍交織融合所產生的魅力。
詩人在描寫了菊的氣質以后,很自然地歸結到詠菊的主旨:“由來不羨瓦松高”。瓦松,是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處的植物。初唐崇文館學士崔融曾作《瓦松賦》,其自序云:“崇文館瓦松者,產于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蓖咚呻m能開花吐葉,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沒有什么用處,所以“桐君(醫(yī)師)莫賞,梓匠(木工)難甄”。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意在說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洼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而瓦松雖踞高位,實際上“在人無用,在物無成”。在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賦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質!坝蓙怼迸c“不羨”相應,更加重了語氣,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氣節(jié)。這結尾一句使詩的主題在此得到了抉示,詩意得到了升華。
詠物詩不能沒有物,但亦不能為寫物而寫物。純粹寫物,即使逼真,也不過是“襲貌遺神”,毫無生氣。此詩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簡直就是詩人自己的象征。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詠菊
[唐代]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譯文及注釋:
初降的霜輕輕的附著在瓦上,芭蕉和荷花無法耐住嚴寒,或折斷,或歪斜,惟有那東邊籬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開讓清晨更多了一絲清香。
夜里寒霜襲來,本來就殘破的芭蕉和和殘荷看起來更加不堪。只有籬笆邊的菊花,金黃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陽光下看起來更加艷麗。用霜降之時,芭蕉的新折和荷葉的殘敗來反襯東籬菊的清絕耐寒。此詩贊賞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詩是借詠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況言志的。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滿江紅·劉朔齋賦菊和韻
宋代:吳文英
露浥初英,早遺恨、參差九日。還卻笑、萸隨節(jié)過,桂凋無色。杯面寒香蜂共泛,籬根秋訊蛩催織。愛玲瓏、篩月水屏風,千枝結。
芳井韻,寒泉咽。霜著處,微紅濕。共評花索句,看誰先得。好漉烏巾連夜醉,莫愁金鈿無人拾。算遺蹤、猶有枕囊留,相思物。
譯文:
露浥初英,早遺恨、參差九日。還卻笑、萸隨節(jié)過,桂凋無色。杯面寒香蜂共泛,籬根秋訊蛩催織。愛玲瓏、篩月水屏風,千枝結。
芳井韻,寒泉咽。霜著處,微紅濕。共評花索句,看誰先得。好漉烏巾連夜醉,莫愁金鈿無人拾。算遺蹤、猶有枕囊留,相思物。
注釋:
露浥(yì)初英,早遺恨、參差九日。還卻笑、萸(yú)隨節(jié)過,桂凋無色。杯面寒香蜂共泛,籬根秋訊蛩(qióng)催織。愛玲瓏、篩月水屏風,千枝結。
浥:濕潤,沾濕。萸:茱萸。
芳井韻,寒泉咽。霜著處,微紅濕。共評花索句,看誰先得。好漉(lù)烏巾連夜醉,莫愁金鈿(diàn)無人拾。算遺蹤、猶有枕囊留,相思物。
漉:即用紗布等物濾出液體。鈿:古代一種嵌金花的首飾。
賞析:
“露浥”兩句,扣題中“賦菊”。此言夜露濕潤了剛剛開放的菊花,可惜現(xiàn)在已經不是重陽佳節(jié),過了賞菊的當令時節(jié),但是這菊花還是我行我素地傲霜斗雪而獨自放香。因為菊有“寧愿枝頭抱香死”的氣節(jié)也。“還卻笑”兩句,用“茱萸”、“桂花”與菊花作一對比。此言只可笑那茱萸花隨著重陽節(jié)的過去而也隨即敗落凋零,并且桂花也在樹上紛紛地凋謝而顯得毫無生色;惟有菊花寧愿在枝頭上抱香而死,卻不改其傲霜斗雪的'本質噢。明是贊菊,暗中也含有以菊花作為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表明自己有菊之傲骨,而無萸桂之媚俗態(tài)也!氨妗眱删洌銮锞。此言杯中的酒香與園中的菊香混合在空氣之中,引得群蜂四處飛舞。而籬笆下蟋蟀也正在“句句”地鳴叫著,它好像在告訴人們:秋已深矣!皭哿岘嚒眱删,再次“賦菊”。此言園中的水池邊上,主人家用千枝萬朵的菊花交織成一架玲瓏透剔的花屏風,月光透過它照射在水池之中,就倒影出憧憧的花影來。
“芳井韻”四句,承上啟下。此言在園中的水井邊,寒泉旁都開放著各式各樣的菊花,供人欣賞。那經霜的菊葉,濕潤中透出了微紅的顏色!肮苍u花”兩句,述共同賞菊,填詞吟詩。詞人說:“我們共同觀賞著花園中這許多菊花,同時還在品評著菊花的優(yōu)劣,而且還互相比賽,看看哪一位才思敏捷先作成佳詞好詩?”“好漉”兩句,述賞花飲酒至通宵。古時酒有清、濁之分,故白居易《問劉十九》詩有“綠蟻新醅酒”的描述,就是飲帶酒糟的濁酒。這里詞人所飲的也是濁酒,所以飲前先用“烏巾”漉凈酒糟,才可飲用。此言詞人面對香花、佳人作通宵漉酒暢飲,但他邊狂飲濁酒,邊還笑著對侑酒的佳人說:“你不要發(fā)愁我會醉得失態(tài),如果你頭上的金鈿釵掉在地上,我還能馬上替你拾起來插上呢!薄八氵z蹤”兩句,述酒醒。言詞人酒醉后醒轉,發(fā)現(xiàn)床頭枕邊尚遺留了佳人身上的物件,不覺睹物思人,倍增相思。
因為是和韻,所以全詞以詞人的寄托、臆想為多,不必詞人親自觀賞菊花后才能填之。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清代]曹雪芹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東籬的菊花下,酣夢一覺方醒,只覺得天上的云與月混在一起,還看不分明。
如此花下飄飄欲仙的酣眠,不是為了追尋莊間夢蝶的感覺,只是為回憶陶淵明愛菊、賞菊的風雅。
睡去以后,心思隨著南歸的大雁遠去,美夢卻被蟋蟀的鳴叫聲每每驚醒。
醒來以后,我的幽怨還能找誰去訴說?只有把無限的情思寄托于衰草寒煙。
注釋
秋酣一覺清:秋菊酣睡,夢境清幽。
“和云”句:唐代張賁以“和霜伴月”寫菊,茲換一字,以寫菊花夢魂高飛;以“不分明”說夢境依稀恍惚。
、堑窍伞本洌赫f夢魂翩躚,仿佛成仙,但并非是羨慕莊間變作蝴蝶。莊周夢中化蝶事見《莊間·齊物論》。這里引“莊生蝶”是為了點“夢”。
憶舊:實即“夢舊”,詩題中“夢”字句中不出現(xiàn)是詠物詩技巧上的講究。尋盟:表示結交友好,語出《左傳》。這一聯(lián)構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間夢,鷗尋海上盟”詩句的啟發(fā)。
故故:屢屢,時時。
賞析:
此詩是寫菊花之夢,也是寫詠菊者之夢。因寫夢境,故用撲朔迷離的'筆法。菊花在酣夢中進入和云伴月的佳境,去尋高朋結良盟。但遇種美妙的境界常被打斷,因之產生種種懊惱和幽怨。
因為林黛玉的孤傲是做出來給人看的,因此她的《菊夢》和《詠菊》《問菊》一樣,也比較扭曲:“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她做遇個夢,不是為了羨慕莊周人與自然合為一體的純然感覺,只是為了效仿陶淵明,作一作能博取美名的清高秀。
總而言之,林黛玉的清高正如遇些菊花詩一樣,是刻意裝出來的。是在明知“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的情形下,而刻意效仿出來的。目的只是為了抒發(fā)自己小文人式的對世俗名位的求之不得的哀怨,并同時博取清高的美名和旁人的同情。因此,一遇到真正能考驗她能夠取法陶令的時候,她就丟下遇些“孤標傲世偕誰隱”、“滿紙自憐題素怨”的標榜而不管,一個勁地去高歌“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主人指示風雷動,鰲背三山獨立名”了。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
古詩簡介
《問菊》是清代小說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詩,是《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詩。首聯(lián)以東籬訪問秋情點題,符合了“問菊”的主題!班倍智閼B(tài)畢現(xiàn)。頷聯(lián)“孤標傲世偕誰隱”一句,儼然就是林黛玉的寫照。頸聯(lián)烘托渲染菊花生長的凄清環(huán)境,“寂寞”、“相思”四字又最能點示出林黛玉的內心活動。末聯(lián)是在菊花中尋求精神寄托之意。這首詩深沉地揭示了詩人的精神世界的,單就律詩的格律而言,這首詩是確有可推敲之處的,有的對仗不夠工穩(wěn)。此詩用擬人手法視秋菊為知己并與之談心,贊美菊花的“孤標傲世”的高潔風格,實際上也正是詩人的自我評價。
翻譯
想要打問秋天的消息卻沒有人知曉,我只好背著手輕聲地詢問東籬:
你的品格如此孤高傲世,又有誰能夠和你一同隱居,同樣都是花而你為什么又開放得這么晚?
落滿霜露的庭院和園圃多么寂寞,鴻雁南飛蟋蟀低吟你是否相思。
且不要說整個世間沒有能夠和你談論的人,你如果懂得人的話語不妨和我小敘片刻。
注釋
秋情:即中間兩聯(lián)所問到的那種思想情懷。因“眾莫知”而唯有菊可認作知己,故問之。
喃喃:不停地低聲說話。負手:把兩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樣子。叩:詢問。東籬:指代菊。
孤標:孤高的品格。標,標格。偕:同……一起。
為底:為什么這樣。底,何。
圃露庭霜:落滿霜露的園圃和庭院;ノ牡男揶o手法。
鴻歸:大雁南飛。蛩。后皩⒁廊?桑菏遣皇恰Q、虱、菊都是擬人寫法。
舉世:整個世問,整個社會。
解語:能說話。在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說話的話。擬人的'修辭手法。語出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中唐玄宗把貴妃比作“解語花”事。片時:短暫的時間。南朝江總《閨怨篇》:“愿君關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時妍!
創(chuàng)作背景
曹雪芹將《問菊》寫在了《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里。這回描繪賈府表面上處于最鼎盛的時期。此次活動,由史湘云和薛寶釵擬定題目,共十二道題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韻,由寶玉、黛玉、寶釵、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選題。這回作者讓林黛玉選了其中三道詩題:《詠菊》、《問菊》和《菊夢》。在黛玉三首詠菊詩中,寫得新穎別致,并最能代表其個性。按理說這一首應被評為詠菊詩第一,李紈卻把它評為第二。
賞析
《問菊》,作為小說人物詩,是并不弱于《詠菊》的。詩人把菊花作為知己、知音,于是向它提出了郁積于心的許多問題。問菊就是問自己,答案也都包含在問題之中。你那樣標高氣逸,傲然獨立于塵世風霜之中,沒人能和你結伴生活;ǘ渫瑯涌⌒,你不在春天和百花一起開放、爭妍斗艷,卻到了深秋才開放。一種深沉的寂寞感,孤扯感撲面而來。這就是覺醒之后的黛玉的心理的深切寫照?梢哉f,這首詩倒是更深沉地揭示了詩人的精神世界的,單就律詩的格律而言,這首詩是確有可推敲之處的,有的對仗不夠工穩(wěn)。這和黛玉的“不以詞害意“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的詩學見解有關。
在這首詩中,輕俗傲世,花開獨遲,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無塵的品格性情。 “圃露庭霜”就是《葬花吟》中說的“風刀霜劍”。榮府內種種惡濁的現(xiàn)象形成有形無形的刺激,使這個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傍櫄w蛩病”映襯出她苦悶彷徨的心情。對黛玉來說,舉世可談者只有寶玉一人,然而礙于“禮教之大防”,幾乎沒有痛痛快快地暢敘衷曲的時候!肮聵税潦蕾烧l隱,一樣花開為底遲?”這兩句膾炙人口的名句,與其說是有趣的訊問,莫如說是憤懣的控拆。全詩除首聯(lián)之外,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全為問句,問得巧妙,正如湘云說:“真把個菊花問的無言可對。”林黛玉一再向那寄托在東籬之下的菊花發(fā)問,其實是暗喻自己寄人籬下,缺少知音。[5]
小說中李紈評《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所以林瀟湘魁奪菊花詩。其實這種寫法本身就另有微言大義,如果按十二首詩作的實際情況,那并非如寶玉所贊同的“極是!極公!”正如后人評點所調侃,寶玉情有所偏,“林妹妹為魁,不是也是,不公也公”。即以黛玉自己的三首詩而言,應該說這首《問菊》要比《詠菊》更真情更自然。
首聯(lián)即直切“問”字,所謂“訊秋情”即問訊菊花的情懷意向。下面一連幾個問句,或切合歷史上所形成的菊花之文化品位,或抓住菊花的自然特性,其實都是把菊花當作詩人的一個同類,即將詩人自己的情懷賦予了菊花。所謂問菊,實是自擬。孤標傲世,當然是從陶淵明就給菊花涂染上的文化個性,問“偕誰隱”,答案已經在問句之中,即與菊花相過從的只能是高人隱土。菊花在秋季開放,當然不同于“萬紫千紅總是春”,問“為底遲”,也就是贊美了菊花不趨時不從眾的品性。園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別的花所以不在秋季開放,菊花所以會感到寂寞,但也正因此反襯出菊花的遺世獨立。鴻雁在秋天向南飛走,蛩即蟋蟀也即將結束生命,這進一步皴染出菊花的孤高?傊@四個問句,實際上就是以問的形式抒寫詩人自己的情懷,也就是對菊花的“移情”故問。最后兩句就把這層意思明白點出:不要感嘆沒有知音,我就是你的好朋友,如果菊花能說話,咱們就好好聊一會吧。但全詩都采用問的口氣,一方面與詩的標題緊扣,另一方面使詩有一種含蓄的韻味。
應該說,這首詩十分切合小說中所寫黛玉之性格——第五回所謂“孤高自許,目無下塵”,作者代擬的這首詩傳神地體現(xiàn)了這種特點。同時當然也就關合了黛玉將來“眼淚還債”的寂寞之苦境。
名家點評
中國韻文學會會員劉亮《紅樓夢詩詞賞析》:這首詩有種“郊島寒瘦”的氣象。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2
清香裛露對高齋,泛酒偏能浣旅懷。
不似春風逞紅艷,鏡前空墜玉人釵。
注釋
裛露:被露水所沾濕。高齋:高雅的書齋。
浣:濯洗。
玉人:美麗的女子。
賞析
司空圖是唐代創(chuàng)作詠菊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為顯著的詩人之一。他的大部分詠菊詩都是七絕,篇幅雖然不長,但意蘊豐富、含義深刻,顯得別有韻致。
采擷菊花來泡酒,讓人把一路的旅途勞頓和傷感洗濯凈盡。此時,詩人對菊花有了更深一層的.感觸了:她不像春天的花朵那樣在春風中爭奇斗妍、盡顯俗態(tài),去討好那些脂粉女子,而是能夠甘守寂寞,在清冷的秋天開放在冷寂的書齋中,與文人雅士為伴,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xiāng)(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度圃姟肥赵娙怼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庭前菊
為憶長安爛熳開,我今移爾滿庭栽。
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龍山泛酒來。
譯文:
①爛熳:同“爛漫”。
②龍山:據(jù)《晉書·孟嘉列傳》載,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桓溫曾大聚佐僚于龍山。后遂以“龍山會”稱重陽登高聚會。
注釋:
、贍熳:同“爛漫”。
、邶埳剑簱(jù)《晉書·孟嘉列傳》載,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桓溫曾大聚佐僚于龍山。后遂以“龍山會”稱重陽登高聚會。
賞析:
這首詠菊詩所吟詠的并不是開放的花朵,而是生長之中的菊花。詩人借此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盀閼涢L安爛熳開,我今移爾滿庭栽。”詩人以面對菊花的.擬人口吻說道:“為了追憶長安遍處開放的勝景,我把你們(指菊花)移植過來,載滿了庭院!表f莊是長安人,曾漂泊過很多地方,詩詞中常表現(xiàn)出思鄉(xiāng)之念。唐代長安城中,菊花栽種得非常普遍。黃巢詩云:“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彪m非實寫,但也是一種間接的反映。后兩句“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龍山泛酒來”,也是以擬人的口吻,轉而對旁邊的蘭花說道:“不要笑話菊花現(xiàn)在青青的顏色,她們將會在秋天的登高歡會中開放,成為隱逸高潔之趣的象征。”可以看出,此詩實際有兩重主題,一是思鄉(xiāng),一是羨慕菊花的高潔不俗。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4
為憶長安爛熳開,我今移爾滿庭栽。
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龍山泛酒來。
翻譯
為了憶念長安爛漫開的菊花,我今天把你們移來栽滿庭院。
紅蘭不要笑菊花青青的顏色,它曾經讓眾多賓客泛酒龍山駐足觀賞。
注釋
爛熳:同“爛漫”。
龍山:據(jù)《晉書·孟嘉列傳》載,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桓溫曾大聚佐僚于龍山。后遂以“龍山會”稱重陽登高聚會。
賞析
唐時長安的菊花,盡管不象牡丹那樣“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有“真國色”之譽,但畢竟曾盛極一時,為許多詩人所吟唱。至今,西安興慶公園中的菊花仍繁衍不絕,聲馳中外,唐代遺風依約可見。
本詩的作者思念京都長安,卻將菊花特提,并滿庭植菊,以寄托憶念之情?磥,詩人是有意將長安與菊連在一起,在婉轉地透露其心曲。據(jù)有關資料載述,詩人性格疏曠,不拘小節(jié),曾為西川宣諭和協(xié)使李詢辟為判官,時常感慨唐末世之衰,對開元盛世追慕不已,謂:“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長安清明》)。詩人在這里憶念長安菊,或是藉以發(fā)抒追昔懷舊之情吧!開首的二句,一“因”一“果”,呼應成趣,章法細密謹嚴。而且.以對話的語勢敘事抒情,也給人以親切感,加強了,作品的表達效果。
而對紅蘭,詩人則是另一副態(tài)度,在告誡它:切莫因菊花的顏色素雅而恣意輕慢,菊花歷來為人們所珍視,有過龍山泛酒的.小凡經歷呢。龍山泛灑,據(jù)《世說新語》注引《孟嘉別傳》載,盂嘉為征西大將軍桓溫參軍。九月九日桓溫游龍山,官僚咸集,皆戎服。有風吹嘉帽落,初不覺。嘉薄飲,愈多不亂,自言得酒中真趣。并未述及采菊泛酒事,但是,古時有九月九日“登山飲菊花灑”(《荊楚歲時記》)的習俗,詩人蓋將二事糅為一體,意在強調菊花的不同凡流。
本詩看去是平直敘述,無多機巧,實則寓曲于直,多弦外之音。大概詩人有過被人輕慢的經歷,故而暗以菊相標榜,憶起“白馬似冷朱紱貴,彩衣遙惹御爐香”(《寄右省李起居》)的京師生活,才有“龍山泛酒”之喻。借詠菊婉曲地表述了他郁悶不平的心理。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5
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翻譯
一夜過后,初降的寒霜輕輕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斷,荷葉傾倒。
耐寒的只有東邊籬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開,讓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注釋
金粟:黃色的花蕊。
賞析
初降的霜輕輕的附著在瓦上,芭蕉和荷花無法耐住嚴寒,或折斷,或歪斜,惟有那東邊籬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開讓清晨更多了一絲清香。
夜里寒霜襲來,本來就殘破的芭蕉和和殘荷看起來更加不堪。只有籬笆邊的菊花,金黃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陽光下看起來更加艷麗。用霜降之時,芭蕉的新折和荷葉的殘敗來反襯東籬菊的清絕耐寒。此詩贊賞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詩是借詠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況言志的。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07-26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0-16
菊原文賞析及翻譯05-01
菊原文賞析及翻譯11-08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04-12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06-04
《詠菊》原文及翻譯賞析03-24
庭前菊原文、翻譯及賞析01-30
問菊原文翻譯及賞析02-08
《畫菊》原文翻譯及賞析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