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說四·馬說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雜說四·馬說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雜說四·馬說原文、翻譯及賞析
1、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呢?
從我們自身來看,是,因為我們是先認識了伯樂,再經(jīng)伯樂認識了千里馬,作者想表達的是一種認識的先后順序,強調(diào)伯樂對千里馬的重要性;而從邏輯上來看,應(yīng)是先有千里馬然后才有了伯樂。
2、第一段表達了作者什么觀點?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3、沒有伯樂,千里馬命運如何呢?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4、第一段文字說明了什么?
伯樂對千里馬的重要作用
5、概括第二段內(nèi)容
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
6、第二段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xiàn)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7、第二段中的文字從側(cè)面諷刺了喂馬者的哪些特點?
無能、無知、目光短淺。
8、“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對千里馬命運的惋惜,對食馬者的諷刺。
9、概括第三段內(nèi)容
抨擊那些不能正確對待千里馬卻大呼“天下無馬”的人。
10、第三段中連用三個“不”字,將“食馬者”的平庸刻畫得入木三分,這是一種什么句式?
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刻畫“食馬者”的愚妄。
11、“策之”“食之”“鳴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偫ú蛔R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
12、這里的三個“之”字,用法是否一樣?
前兩個“之”,代詞,指千里馬,分別作動詞“策”(驅(qū)使)、“食”(喂)的賓語。第三個“之”卻不同:它可以不用翻譯,只起到了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如同我們在第一冊中讀到的“久之”的“之”一樣。(見蒲松齡的《狼》)這里“鳴”是(馬)鳴,而不是鳴(馬)。句式整齊而又靈活富于變化。
“執(zhí)策”的“策”:馬鞭子,名詞。
“臨之”:面對著它(千里馬)。
三個“馬”字,都是指千里馬。
稱”,著名、著稱、出名。
13、第三段中哪些語言能體現(xiàn)食馬者的無知和淺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14、第三段中哪句話能體現(xiàn)作者的寫作目的?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5、第三段表達出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人才埋沒的憤懣之情
16、作者的論點是什么?作者如何層層深入論證論點的?
第一段。
提出論點: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正面論證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反面論證
故雖有名馬…...
不以千里稱也。
第二段。
進一步從反面論證
指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三段。
痛斥執(zhí)策者的愚蠢
勾畫執(zhí)策者狂妄無知的形象
作者厲聲反詰執(zhí)策者,表達中心:其真不知馬
17、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
不是。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埋沒人才的現(xiàn)狀作了揭露
18、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慨心情
19、“伯樂”“千里馬”各比喻了什么樣的人?
千里馬——有才能的人
伯樂——重視人才,識別人才的人
食馬者——愚妄,淺薄的不能識別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
20、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
千里馬寓人才,伯樂寓能發(fā)現(xiàn)賞識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發(fā)現(xiàn)人才,愛護人才,否則,人才就會被埋沒,有人才也等于沒有人才。在韓愈看來,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所以說課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懷才不遇之情和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
21、本文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特點?
本文雖短,結(jié)構(gòu)卻十分精巧。先從正面提出問題:“世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然后筆鋒一轉(zhuǎn),“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展開議論。千里馬和伯樂的依賴關(guān)系是如此密切,而伯樂卻不常有,千里馬被終身埋沒的命運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寫到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現(xiàn)的原因,對無知的“食馬者”發(fā)出強烈的譴責,進行了辛辣的嘲諷。本文雖短,中心卻十分突出。以“伯樂不常有”開始,中間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馬“才美不外現(xiàn)”寫食馬者的無知及其造成的惡果,然后對食馬者的無知進行痛斥,最后歸結(jié)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句。
22、背誦課文,說說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設(shè)計此題,意在落實語文課程標準關(guān)于古文背誦的要求。說的練習,要求學生口頭說出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既練習了口頭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同學生的說,還有相互啟發(fā)、深入思考的作用。
23、翻譯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劃線的詞的意義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設(shè)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熟悉課文,理解關(guān)鍵語句。譯文見“有關(guān)資料”中的“參考譯文”。加點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處的含義即可,至于語法意義,可以不要求學生掌握。
24、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這些話題是常談常新的,請你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這是一道完全開放性的練習。意在引導學生聯(lián)系當今的社會現(xiàn)實,用現(xiàn)代觀念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以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此題設(shè)計的幾個問題,都是“常談常新”的,所以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個別同學的觀點有些偏激也不要緊,盡量讓學生暢所欲言,相信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多數(shù)學生是能夠明辨是非的。
25、《馬說》中的五個“也”字
“也”是個常見的文言虛詞,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說話人的語氣,有時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暫的停頓,用來提醒讀者注意下面將要說到的內(nèi)容。這些用法看起來很平常,但運用恰當,也能表達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讀者的回味!恶R說》中的五個“也”字就是如此。
這篇文章共分三段,每段最后一句都用“也”字收住。這三個“也”尤其值得品評,它們所表達的語氣是由各段的內(nèi)容決定的,同時又反轉(zhuǎn)過來表達了作者在敘述這些內(nèi)容時的感情狀態(tài)。第一段主要寫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即“伯樂不常有”,而寫得有聲有色的卻是千里馬被埋沒的情形,即“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這一形象的概括已經(jīng)顯出作者的憤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稱”作結(jié),再著一個“也”字,更流露出無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從千里馬的特點出發(fā)進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責任歸于“食馬者”的無知,然后步步緊逼,到段末再用反詰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憤怒譴責的感情發(fā)展到高潮。而這句話中的“也”字,不僅凝聚著作者這種強烈的感情,而且包含著訴諸讀者的正義感的意圖。第三段是全文的總結(jié),作者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真無馬”和“真不知馬”對照起來,“無馬”一句用“邪”字輕輕帶過,而“不知馬”一句則用“也”字收住,其間固然有作者的痛切之感,而對“食馬者”的深刻嘲諷也躍然紙上了。
以上三個“也”字,都跟文章的全局有關(guān),從某種意義上看,也可以說是全篇脈絡(luò)的標志,是應(yīng)當反復推敲的。剩下的兩個“也”字都在行文中間:一個在句末,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這是作者故作頓筆,有暫時了結(jié),不再說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卻一些無用的話。另一個在句中,即“是馬也,雖有……”中的“也”字,則顯然是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所造成的難堪的后果。
我們要體會“也”字(包括其他虛詞)的這些微妙作用,最好的辦法就是反復朗讀課文。要努力讀出語氣,讀到爛熟于胸,好像其中的句句話都出于自己的口,再來體會就不難了。
26、“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連下四個“不”字的作用?
此句連下四個“不”字,源皆出于食馬者之無知。如此層層蓄勢,然后以反詰作結(jié),將作者心中的郁憤表達得何等淋漓盡致!
27、怎樣才能使千里馬充分發(fā)揮其日行千里的才能?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盡其材,鳴之而能通其意。
28、“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實際含義是什么?
韓愈的話表明有賢能的人士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發(fā)揮專長。否則,即使才華出眾,也不免受辱、埋沒。作者極言“伯樂”的重要、可貴,對人才埋沒深為慨嘆。韓愈在文中借題發(fā)揮,抨擊那些糟蹋“名馬”的“食馬者”,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這和韓愈本人的遭遇是有緊密聯(lián)系的。
29、表層意(小結(jié))深層意
有伯樂有千里馬(正面)發(fā)現(xiàn)人才
無伯樂無千里馬辱、死(反面)埋沒人才
一食盡粟一石行千里(正面)施展才能
食不飽力不足難行千里(反面)糟蹋才能
策之…食之…鳴之…(排比)封建統(tǒng)治者
執(zhí)策臨之:天下無馬不識人才
其真……?其真……!(反問)摧殘人才
30.千里馬被埋沒的
直接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能外見。
根本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表現(xiàn):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本節(jié)內(nèi)容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以上內(nèi)容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雜說四·馬說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雜說四·馬說原文翻譯及賞析06-10
雜說四·馬說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7-06
雜說四·馬說原文09-24
馬說原文翻譯及賞析05-08
雜說四原文及翻譯08-07
馬說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5-08
雜說原文及翻譯06-30
《馬說》原文及翻譯08-13
韓愈《雜說(四)》原文和翻譯12-12
艾子雜說原文及翻譯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