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故鄉(xiāng)》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蕭索、無端、如許、鄙索、瑟索、惘然、恣睢”等詞語。
了解、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把握閏土、楊二嫂人物形象。
2、理解小說運用重復、對比來刻畫人物、展現(xiàn)主題的寫法。掌握從細節(jié)、動作、語言、外貌等描寫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
3、理解魯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決心變革舊世界、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
珍愛新生活,樹立為遠大理想而奮斗的決心和信心。
教學重點
1、分析人物形象,并探討人物發(fā)展變化的深層次原因。
2、理解小說的思想內涵,思考社會人生。
教學難點
對小說主題思想和篇末議論語句的理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故鄉(xiāng)》是一篇取材于作者親身經(jīng)歷的小說,它以敘事主人公“我”回鄉(xiāng)遷居的活動為線索,反映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真實狀況,蘊含著豐富的內容。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仔細深入地誦讀,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精彩語段如篇末的議論,應熟讀成誦。
2、研討探究法因為時代原因和魯迅特有的風格,對于文章主題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應通過個性化的閱讀和合作交流,在研討過程中情感體驗、展示創(chuàng)新。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如果說漂泊是人生,那么旅途中人揮之不去的便是對溫暖家園的情感記憶!霸率枪枢l(xiāng)明”,鄉(xiāng)情已積淀為生命中的血肉、精魂。飽經(jīng)滄桑的魯迅先生對故鄉(xiāng)的體驗又何嘗不是如此?透過生意盎然、趣味無窮的百草園,嚴肅古樸又不乏樂趣的三味書層,景色優(yōu)美、人情淳厚的平橋樂土,我們能觸摸到的是先生流露其間的對故鄉(xiāng)的喜愛、思念。1919年先生返回故里,賣掉老屋,接母親及家眷舉家北上。這次訣別故鄉(xiāng)給了他怎樣的體驗呢?今天,我們就—起走進小說《故鄉(xiāng)》,去觸摸先生的喜怒情感。(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投影:
1、《吶喊》,是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集。成集于1923年。集里收有《孔乙己》《狂人日記》《藥》《故鄉(xiāng)》《阿Q正傳》等著名小說。這部小說集為革命現(xiàn)實主義新小說奠定了基礎。《吶喊》寫于五四高潮時期,著重揭露宗法社會的殘酷統(tǒng)治,及其在精神上毒害人民的罪惡,對農(nóng)民的革命力量則在懷疑中進行堅毅的探索,它的戰(zhàn)斗聲像號角一樣震醒了封建“鐵屋子”里沉睡的人們,密切地配合了五四時期思想革命的進行。魯迅小說的深刻性正是從農(nóng)民角度來提出反封建的要求,以革命民主主義觀點來觀察和解剖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許多重大問題。
2、寫作背景
小說寫于1921年1月。當時辛亥革命雖然過去十余年了,但軍閥各霸一方。在帝國主義操縱下,混戰(zhàn)不已。各地軍閥自設關卡,自立稅局,自訂稅額,對老百姓橫征暴斂,層層盤剝,生活在這種社會現(xiàn)實中的廣大勞動人民,身受雙重壓迫,在饑寒交迫中痛苦掙扎,農(nóng)民生活日益貧困,農(nóng)村經(jīng)濟衰敗。《故鄉(xiāng)》描繪了近代中國農(nóng)村破產(chǎn)的圖景,寫出了中國農(nóng)民在“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層層逼迫下的深重災難。
三、研讀,理解文意
1、學生快速閱讀全文,疏解下列字詞。多媒體顯示:
(1)注音
(2)釋義
2、學生自由誦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思考:
(1)好的文章總是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會讓你或歡喜或悲哀,或豪情萬丈,或郁悒滿懷。那誦讀《故鄉(xiāng)》,你認為籠罩全文的情感基調是什么?
(2)小說以“我”回鄉(xiāng)遷居的經(jīng)歷為線索展開情節(jié),哪些語句能揭示出這次故鄉(xiāng)之行給我的感受和體驗?
(3)作者千里迢迢回到闊別二十余年的故鄉(xiāng),體會到的不是激動、喜悅。而是悲哀,究其緣由是故鄉(xiāng)景、故鄉(xiāng)人的變化。那么文中寫了哪些人物?列一個人物表。在這些人物中,哪些又著墨較多?
(4)歸納二十年后的閏土、楊二嫂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呢?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明確:
(1)整個《故鄉(xiāng)》的色調,是昏暗、陰冷、低沉的。其中唯一歡快的語調出現(xiàn)在對兒時回憶的描寫中,但無論就謀篇布局,還是就語言特色而言,籠罩著的是一種憂郁和感傷。
(2)“故鄉(xiāng)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那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
清楚,現(xiàn)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3)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閏土、楊二嫂、“我”、“我”母親、水生、宏兒;其中閏土、楊二嫂、“我”著墨較多,刻畫得比較詳細,人物形象豐滿。
(4)閏土:外貌的變化、與“我”的距離、生活的現(xiàn)狀、精神的麻木、寄希望于偶像;楊二嫂:外貌的變化、行為放縱卑下、語言尖刻潑辣。
3、學生精讀,把握人物形象。合作探究:閏土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作者運用前后對比的方法,從不同角度寫他的變化。那么,作品是從哪幾方面來進行對照的?通過對比突出了什么?
學生合作交流后回答,教師明確:
(1)外貌對照;
少年閏土:“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緲闾煺妗⒖捎H可愛;
中年閏土:“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jīng)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鼙M生活折磨,命運悲慘(經(jīng)濟生活的艱難和精神負擔的沉重)。
(2)動作、對話對照:
少年閏土:雪地捕鳥。月夜刺猹,“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聰明勇敢、活潑開朗;4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說也說不完。
中年閏土:說話前的神態(tài)是“歡喜一凄涼一恭敬”;他說了七句話,前六句用斷斷續(xù)續(xù)的話表達自己的心情和謙恭,最后一句還是用斷斷續(xù)續(xù)的話訴說自己的苦狀;說話后的神態(tài)是“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t疑麻木、痛苦難言。
9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說不盡、道不明的苦處。
“迅哥兒”改稱“老爺”,寫出閏土不僅為饑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級觀念思想的束縛。
“厚障壁”就是所謂“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精神隔閡。
(3)對“我”、對生活的態(tài)度前后對照:
對我:
少年閏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情真意切,親密無間;
中年閏土: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為少年時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guī)矩”!环饨ǘY教牢牢束縛。
對生活:
少年閏土:捕鳥、看瓜、刺猹、拾貝、觀潮……——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
中年閏土:揀了“一副香爐和燭臺”。——將希望寄托于神靈。
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把一個活潑的少年折磨成凄慘的苦人兒。
魯迅在這個人物的前后對比中,不僅從經(jīng)濟上、政治上刻畫了閏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從精神上揭示了閏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識給他加上精神枷鎖,尊卑觀念愚弄淳樸的農(nóng)民。見“我”時,強自按熄霎時間閃現(xiàn)出來的真摯友誼的火光;見面時,一系列精神變化細致人微地刻畫了尊卑觀念給閏土心靈深處留下的創(chuàng)傷。對香爐和爐臺細節(jié)的描寫;進一步揭示內心世界,他虔誠地渴望神靈的賜福,擺脫貧困與苦難。這樣描寫,可清楚地看到:閏土對苦難根源有直覺,但不理解;希望改變現(xiàn)狀,卻又無可奈何;他憧憬未來,卻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在鮮明的對比中,揭示了閏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經(jīng)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精神上的摧殘,也揭示了閏土悲慘命運的深刻的社會原因是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是舊中國貧苦農(nóng)民的典型。
4、學生速讀全文,篩選信息,為文中的主要人物寫一個小結。
教師指導、點撥,并提供參考示例:
楊二嫂小結:
20年前,楊二嫂開了一爿豆腐店,為了能賺到更多的錢,她擦著白粉,終日在店里坐著,憑自己的年輕美貌招徠顧客,生意非常好。20多年過去了,她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更重要的是由于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衰敗,她的家境已難以維持原來的殷實,在種種艱辛的磨礪中,為了生存,她變得潑悍、放肆、尖刻、自私。當她見到在外20多年現(xiàn)在回到故鄉(xiāng)的迅哥兒時,就虛假吹捧,尖刻嘲諷;趁迅哥兒一家搬家的混亂之際,中傷閏土,還順手拿走了一些家中的東西。
5、個性化閱讀,評價人物。
教師引領學生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然后請學生用一兩句生動的話評價人物。對交流過程中閃耀著創(chuàng)新光芒的見解,要予以鼓勵。教師歸結學生的評價:
閏土(1):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時間這塊礪石上,活生生地把一個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個木偶人。
閏土(2):一聲“老爺”,就把自己與兒時的好友隔在了無形的厚障壁的兩邊;帶回家去的香爐、燭臺何嘗不是在增加這厚障壁的高度呢!楊二嫂:一個被社會扭曲了的變形人,不僅表現(xiàn)在從當年的“豆腐西施”變成了今天的“圓規(guī)”,而且還表現(xiàn)在自己被侮辱、被損害的同時,又在侮辱和損害著別人。
“我”:曾使自己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一下子就顯露出了它的丑陋;為使它美麗,只有在本來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新路來。
“我”母親:慈祥、寬容、厚道地對待所有的人,對待這個世界;世界卻沒有給她以公平:變賣農(nóng)產(chǎn),告別家園,跟兒子去外地謀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水生:一個20年前的閏土,20年后,他或許不會再成為今天的閏土;對他來說,與生俱來的苦難其實也是一種改變命運的財富!
宏兒:從“飛”出家門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飛”向這個既陌生又新鮮的世界了。
四、情感體驗,探討主題
1、請學生聽讀全文,結合人物分析,合作研討小說主題。
教師點撥、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個性化的見解。歸結:
有關小說主題,也即作品表現(xiàn)的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情感態(tài)度,主要看法有:
(1)“故鄉(xiāng)”是中國人精神的反映。從孩子的純真、有生氣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鈍,表現(xiàn)了中國普通民眾的生命和活力怎樣被封建社會所扼殺。
(2)表現(xiàn)中國社會愚昧、落后、貧窮的輪回。
(3)渴望純真的人與人的關系!拔摇笨释蚱品饨ㄉ鐣淖鸨爸刃,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質關系的新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2、對作品主旨的理解,可謂眾說紛紜。你是如何看待下列理解的,請闡說自己的見解。
投影:
(1)茅盾先生認為這篇小說的主題是“悲哀那人與人之間的不了解,隔膜”(見茅盾以郎損為筆名發(fā)表于1921年《小說日報》的《評四五六月的創(chuàng)作》一文)。
(2)反映辛亥革命前后農(nóng)村破產(chǎn)、農(nóng)民痛苦生活的現(xiàn)實,揭示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實的根源。
(3)表達對改造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愿望與信心。
五、布置作業(yè)
1、課文中的水生和宏兒以后會有怎樣的命運?發(fā)揮想象,為他們寫一個故事。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教師抽查完成情況,并適當予以點評。
二、品味情感,賞析景物描寫
1、學生默讀全文,思考:人物的塑造,不但要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還要通過環(huán)境描寫那么,文中對“故鄉(xiāng)”景物的描寫共有幾處?它的表達作用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文中對故鄉(xiāng)景物的描寫有:
(1)回到故鄉(xiāng)時見到的“蕭索的荒村”
(2)記憶中的“神異的圖畫”:
(3)“蒙嚨中”想象到的圖景。
記憶中的故鄉(xiāng)和眼前故鄉(xiāng)的不同,反映了故鄉(xiāng)的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形成鮮明對比。在對比中,揭示了舊中國農(nóng)村日益衰敗的悲慘現(xiàn)實,以及農(nóng)民生活的貧困。小說結尾再現(xiàn)記憶中故鄉(xiāng)的美麗圖畫,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對記憶中故鄉(xiāng)的眷戀和懷念正反映了“我”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表達了對新生活的渴求,對未來的朦朧憧憬。
2、學生仔細研讀文中三處景物描寫,互相質疑問難,小組內交流研討。思考:
(1)“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句中“蕭索的荒村”前用了一個富有表現(xiàn)力的動詞“橫”,請體會這個詞為什么用得好?“活氣”改為“生氣”可以嗎?
(2)“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著,正在說明這老屋難免易主的原因”句中“瓦楞上”的枯草的斷莖怎么能成為“老屋難免易主的原因”?
(3)“月下西瓜地”一節(jié)的繪景奇異在何處?
教師明確:
(1)“橫著”是不整齊、不規(guī)則地放著的意思,有一種“被遺棄”的動感,“蕭索”是形容詞,突出了悲涼的氣氛,“荒”字描繪出村落的凋敝和沉寂,這里都是寫“我”看到家鄉(xiāng)的感覺。動靜結合,寫得具體而形象,這樣的荒村,自然沒有活潑的生活氣息,有的只是死氣沉沉,“生氣”指旺盛的生命力,用在這里不確切。
(2)句中的“枯草”“斷莖”“寒風”“老屋”渲染的凄涼景象突出的是一種氣氛、一種心情,“我”要永離故鄉(xiāng),永離老屋,此時故鄉(xiāng)的頹敗、荒蕪、冷落更增加了惆悵、悲涼的情緒。這與上文“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本沒有什么好心緒”是協(xié)調一致的。
(3)明麗的色彩: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頗為神奇的傳說:項帶銀圈的英俊少年手捏鋼叉向一匹猹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3、學生有感情誦讀并積累文中精彩的寫景語段,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研討探究,深層理解文意
1、教師有感情范讀小說結尾的三個語段,請學生小組內交流研討:
(1)如何理解“現(xiàn)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
(2)作者最后說:“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边@段話如何理解?
教師點撥:
(1)因為還沒有找到實現(xiàn)新生活的道路,所以“我”以為自己對新生活的希望仿佛和閏土對神靈的祈求一樣,是對偶像的崇拜,只不過閏土的希望在眼前,“切近”,“我”的希望在未來,但對這個未來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因而顯得“茫遠”。
(2)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奮斗、追求,希望便“無所謂有”;有了希望并始終不渝地斗爭、實踐,希望“便無所謂無”。人們都滿懷希望奮斗,就會迎來新生活。
2、合作探究:
(1)“我”不愿意宏兒和水生“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愿他們“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們“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們有“新”的生活。展開想象,說說“我”、閏土、別人這三類人的生活是怎樣的生活,“新”生活又是怎樣的生活。
(2)文中“我”的形象具有什么意義?
教師點撥:
(1)第一問抓住題干對這三類人生活的概括進行合理地想象和補充;第二問可以反思閏土的現(xiàn)實生活,構建“新”的生活。
(2)小說以“我”為敘述者,敘述中包含著強烈的感情色彩“我”飄泊在外,過著辛苦展轉的生活,在自己的“故鄉(xiāng)”已經(jīng)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失去了精神落腳地。記憶中的美好精神家園被衰敗、冷漠的現(xiàn)實撕毀,面對精神各個分離,喪失了生命活力,喪失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幸福的情感關系的現(xiàn)實故鄉(xiāng),“我”在精神上是孤獨的,但內心深處,還有著對故鄉(xiāng)美好未來的憧憬。小說中的“我”是一個同情、熱愛勞動人民,追求新生活,心懷希望的知識分子的形象!拔摇庇凶髡叩挠白,可以說由成年人構成的“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是魯迅極度失望苦悶心情的告白,但又不等同于作者。
3、學生自由誦讀,深入體悟文意。師生共同歸結課文寫作特色:
(1)通過對比突出主題思想。少年閏土和成年閏土的對照,反映農(nóng)民命運的日益悲慘;“我”和閏土關系的前后對照,反映等級觀念的鴻溝難以逾越;楊二嫂前后生活的對照,反映黑暗社會病入膏肓;故鄉(xiāng)情景的前后變化對照,反映每況愈下的中國農(nóng)村經(jīng)濟。
(2)運用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3)運用準確的個性化語言表現(xiàn)人物。
(4)巧妙運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使小說結構流轉自如,疏密有致,濃淡相間。
四、課堂練習
閱讀語段,完成題目。
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后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愿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A而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閏土的B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別人的C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jīng)生活過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我還暗地里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么時候都不忘卻,F(xiàn)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
我在蒙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選段主要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請將“辛苦麻木、辛苦恣睢、辛苦展轉”分別填入文中A、B、C三處,并結合具體語境。解釋三個“辛苦”的含義。
A:辛苦:
B:辛苦:
C:辛苦:
3、結合全文,分析加點詞語“這地步”所指的內容是什么?這個詞飽含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4、選文中與“母親和我都嘆息他的景況: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一句相照應的句子是!岸嘧,饑荒,苛稅,兵,匪,官,紳”屬于描寫,其作用是。
5、選文中“新的生活”具體指什么樣的生活?
6、文中畫線的句子被人們賦予了多種含意。請結合生活,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參考答案:
1、追求新生活,要為新的生活去奮斗
2、A:辛苦展轉奔波、勞碌
B:辛苦麻木辛勤、勞苦
C:辛苦恣睢挖空心思、殘害人民
3、“這地步”指代“我”與閏土的關系,不僅失去了兒時的親密友情,而且兩個人彼此不能夠了解、相通。在閏土的意識中,兒時的友伴已成了老爺和奴仆的關系!斑@地步”正是“我”的一種極大的感慨,因為這感慨,“我”看到了社會的黑暗,看到了農(nóng)民命運的悲慘,生活的極度窮困,看到了封建勢力對像閏土一般的農(nóng)民精神上和生活上的雙重摧殘。
4、“閏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我還暗地里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么時候都不忘卻”社會環(huán)境交代了時代背景,交代了閏土變化的原因正是社會多方面殘酷的剝削和壓榨
5、“新的生活”要結合全文來理解含義。指沒有剝削壓迫,平等自由,充滿幸福和希望的生活。
6、略(聯(lián)系生活,圍繞這句話的哲理性來談即可。)
五、課堂小結
《故鄉(xiāng)》是一篇凝重的小說。魯迅將民族與個人命運發(fā)展之惑,圖畫般的展示在這長長的畫卷之中。既有金黃色的幸福,又有蒼黃色的悲涼;既有人性的樸實善良,又有生命活力的喪失。細膩筆法下的故鄉(xiāng)故事,包孕著前行者的良苦用心,深刻思考。希望如地上的路的感悟,啟迪我們滿懷信心地去追求、去拼搏。
六、布置作業(yè)
魯迅先生筆下的“故鄉(xiāng)”二十年來日趨破產(chǎn)、貧困,你的故鄉(xiāng)這些年來有變化嗎?不妨作一次社會調查,把你了解的情況寫成一篇題為“故鄉(xiāng)”的文章。
板書設計
故鄉(xiāng)
魯迅
景:神異圖畫→蕭索荒村
小英雄→木偶人
變(悲哀)人:
豆腐西施→圓規(guī)
【《故鄉(xiāng)》教案】相關文章:
《故鄉(xiāng)》教案07-05
課文故鄉(xiāng)的教案01-05
故鄉(xiāng)的元宵教案01-08
故鄉(xiāng)的榕樹教案04-08
《故鄉(xiāng)的榕樹》教案08-28
《故鄉(xiāng)》優(yōu)秀教案07-23
《故鄉(xiāng)》教案范文04-19
《月是故鄉(xiāng)明》 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