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合作》的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一節(jié)教研課,課上未能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反思課堂,發(fā)現(xiàn)以下不足。
不足一:在進行第一板塊教學的時候,教師沒有準確把握學生的課前預習,忽略了學生的教學起點。在一開始,教者從積累詞句入手,導入課文。原本是想選擇通過一個關于合作的故事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但經過比較,考慮到導入不需要做過多的鋪墊,應開門見山,直入教學。為節(jié)省有效時間,所以教者最終還是選擇了前者。當時設計的目的,是既幫學生積累與合作相關的詞句,又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但是,教者在實施的時候卻沒有按照自己的實施意圖走,忽略了這些詞句課前同學們已經積累,所以在讀得時候,完全可以一帶而過,但教者卻在這方面以零為起點耗費了一定的時間。
不足二:對于“演講”,這一概念的理解,教者同樣低估了學生。由于問題不清晰,學生對“什么是演講”與“演講要注意什么”未能很好地明確,導致回答的時候更多的是關注演講的注意點,繞了許多彎。對于學生的預習知識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地生成,教者考慮不夠充分。
在第一板塊的教學中,對于第六自然段講了幾個觀點,教者原本認為以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能夠一下子找出兩個觀點,但學生在現(xiàn)實表達中完全出乎了作者所料,兩個觀點變成了5個觀點。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細細思考,仍然是教者的問題不清晰。如果教者換種方式,“這段話很長,可以分為幾層?理由是什么?”讓學生先抓住關聯(lián)詞語給課文分層,再明確觀點,這也許會好很多。同樣是問,方式不同,理解不同,表達也就不同。
不足三:教學任務容量較大,本堂課是側重教學第二自然段,仿寫總分總結構,還是研讀第二段,學習選擇典型事例證明觀點的表達方式?備課之前,教者很是糾結。如果是常態(tài)化的課,教者可能會更多的選著前者,但為了訓練重點更明顯些,教者在本次教學中選擇挑戰(zhàn)后者。行不行呢?個人認為是可行的,但需要合理的設計才能達到高效,這對教者有一定的考驗。事實上,教者的考慮是欠缺的。無論是概括事例,還是研讀事例,學生都需要充分的時間,而本堂課由于前松后緊,給予學生的時間是完全不夠的,教者估計不足。同時,教者在設計自學提示的時候,問題過于細碎,教者一味地糾結于高效的表現(xiàn),指導學生抓詞品味,反復朗讀,這其實是顛倒了文章的主次。本文更側重的是用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由于不能提綱挈領,不能指導,當然更談不上高效了。在巡視的過程中,教者就發(fā)現(xiàn)少部分學生不能跟著要求進行準確研讀和思維。這是說明事理的文章,學生之前在《“滴水穿石”的啟示》《談禮貌》中都有所涉及,教者完全可以利用學生舊有的知識來引導學生自學。那么教者的自學指導該如何設計才更為恰當呢?
這樣的文章一般有三個部分:提出觀點、證明觀點、總結觀點。教者可以利用這三個已學的知識來進行導學。
如何進行卓有成效的`合作?作者提出了哪些觀點,劃出相關句子。
為了證明觀點,作者選擇了哪兩個事例,簡要的講一講這兩個事例。
為了證明觀點,只舉一個事例夠不夠?或者調換順序行不行?為什么?
這三個任物目標明確,操作簡單,實施性強。學生能很快地找出,并歸納第一個事例講的是,目標統(tǒng)一,有協(xié)作精神;第二個事例講的是心系集體,有犧牲精神。而講事例,則一方面能幫助學生認識合作的卓有成效,另一方面也為下一節(jié)可的演講做了一定的鋪墊。第三個問題側重寫法的點撥指導,因為如何選擇材料,如何安排材料這都是學生必須需要掌握的知識。
同樣的目標,由于設計的方式方法不同,達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思考,同時,說理文要不要像記敘文那樣有聲有色地去朗讀呢?這篇文章是要求演講的,既然是演講,就要學演講者做到聲情并茂,所以適當?shù)刂笇潜匾。但是在這節(jié)課指導,還是下節(jié)課為更好地演講而指導,值得教者三思。
【《學會合作》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08-05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09-07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10-23
《學會合作 》教學反思10-23
《學會合作》的教學反思01-05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09-07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09-08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04-20
學會合作教學反思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