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學的個人反思與建議
反思一:在高考指揮棒下,教師講什么
教過高三的老師都清楚,我們是左手《考試說明》,右手一套又一套的《考試模擬》,就這樣教最后的結果誰也不敢妄言,更別說是懈怠了。筆者教過七屆畢業(yè)班,似乎每年都是一個模式。記得曾經問過其他兄弟校的同行,答案出奇的一致,高考考什么就講什么,更有甚者引用泰戈爾的話回答“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學生會不會咱管不了,但考試的點我都講了。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在學校每天盯著你的情況下,老師無奈。語文課應該是陶冶性情、思想體驗最自由的課,可是在高考的擠壓下,變得刻板、教條而單一。
反思二:聽與不聽的區(qū)別,學生學什么
作為語文教師,有時連自己也茫然,為什么那些上課似乎是聽講的、跟著自己走的學生考試就沒有進步,反而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聽講,或者干脆睡覺的學生成績也一直很穩(wěn)定,沒有退步。不止一個學生找老師問語文應該如何學,學什么。不久前我在南開大學、理工大學、師范大學三所學校進行了一次調查,在調查的學生中有文學院的,有管理學院的,有化工學院的。我對他們提出了兩個問題“對高三語文的態(tài)度及印象”,“高三語文最大的收獲是哪方面”。有95%對高三語文持否定意見或沒有印象,有20%的學生說高三的最大收獲是通過強化記憶背下來詩詞,至今很有用。大部分學生認為高三甚至說“一碰到語文就頭痛……”學生也茫然了,新課程正轟轟烈烈地展開,但對直接高考的“高三學生”似乎是一個被新課改遺忘的角落。
面對雙方的困惑,經過2009屆學生的試驗,我個人認為解決二者的靈魂在于“激活”二字。不僅學生需“激活”,教師更需要“激活”。那么高三語文教師應如何在高考的重壓下使二者激活呢?
語文教師要有激情
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說過:“教育者應是個性情中人,各種教育現象都會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樂的波瀾,孕思考于胸中,譴激情于筆端,揚激情于課堂。帶著一股激情走進課堂,學生會因教師的激情而興致昂然”。激情確實是我們語文教師內在的素質,而滿懷激情地教學又是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高三特殊時期的教學更需要有激情的語文教師,此時的學生已被理化生數累得喘不過氣來,沒精打采,如果再遇到一位一走進教室,就會念答案記答案的語文教師,可想而知學生是什么樣子。教師要有使學生調動心靈深處的激情,在課堂上,既能高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又能低吟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還要能營造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那種悠閑安適的意境,回歸大自然的向往;既要有“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那種壯志難酬、憂國憂民的寬大胸懷,更要有創(chuàng)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種激昂、悲愁、高亢、不屈的氛圍,還要能表現出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的憂郁等等。高三教師如能這樣的用激情去催發(fā)生命,感染自己,點燃學生,就會使沉悶的語文課堂變?yōu)橐怀卮核。所達到的教學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詩詞鑒賞課上,對形象進行鑒賞時,先由同學們回憶高一時課內詩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然后老師激情的誦讀,聲調激昂,讀出詞人的感情,師生齊讀,一遍又一遍最終尋到詞人所刻畫的形象及當時的感覺:同學很快找到少年英雄周瑜和“我”(抒情主人公)得形象,前者“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后者“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通過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對比刻畫,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壯志難酬所表現的抑郁難平的思想感情。此時同學很有積極性,我以之作為引子,鑒賞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按著前面的步驟,激情品讀-----回味和總結------感性認識------整體控制,最后,用恰當的文字把這首詩的鑒賞觀點正確清晰地表達出來:看到了一位具有崇高的氣節(jié)與情操、憂國憂民、不忘收復失地,具有堅強斗志的抗金志士的形象。
正如語文教育專家于漪所言:“要把學生培育成人,須著力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而要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教師自己必須是一個火把,必須心中布滿了熾熱的陽光!
【高三語文教學的個人反思與建議】相關文章:
語文輔導建議 教學反思12-05
高三作文教學反思及建議08-03
高三語文教學的反思12-05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03-09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05-27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2-23
高三語文復習教學反思01-22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05-22
高三數學個人教學反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