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識字3》教學反思
識字3用圖表的形式按實物圖、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展示了“木”、“禾”、“竹”、“艸”兩組偏旁發(fā)展演變的過程。本課的重點是通過觀察圖表,借圖畫理解詞語意思,明確偏旁對生字的意義。
教學中,我主要是組織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自主探究,“通過大家的朗讀,你發(fā)現了什么?你是怎樣發(fā)現的.?”來引導學生發(fā)現詞語中的規(guī)律,了解為什么這些詞語中都有這個偏旁,在討論研究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掌握識字方法,不僅有效區(qū)分了字形,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為了鞏固學習成果,我又采用了一些小游戲。比如我請學生說說“扌”的字,一邊說生字,一邊做動作。學生在做動作的同時,進一步明白了這個動作是和“手”有關的,所以才是“扌”。還有區(qū)別形近字,我是讓小組中的學生扮演兄弟姐妹,向大家介紹怎樣分清他們。我是大哥“籃子”的“籃”,我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我的上面是“q”,表示竹子;我是小妹“藍色”的“藍”,我的顏色是從花草中提取的,我和花草有關,所以我的上面是“艸”……
本堂課是屬于孩子們的,所有學到的知識都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他們是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除了快樂還是快樂。
【二年級語文下冊《識字3》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識字教學反思07-02
語文識字教學反思03-30
二年級語文《識字3》教學反思12-19
二年級語文《識字3》教學反思04-02
二年級語文《識字3》的教學反思09-02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識字4》教學反思07-10
《識字3》教學反思08-02
《識字3》教學反思06-20
識字3的教學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