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教學反思
案例背景:
《窮人》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經典性小小說,成功地塑造了桑娜和漁夫兩個感人的形象。第四部分中有一段話:“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過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這段話中的“熬”字,充分表現了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這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案例過程:
師:這段話中的“熬”字可以換成其它什么字?(一切都是按教學預設在進行)
生:挺、度、過、扛、撐、堅持、捱……
師:那么,這里用哪個字好些呢?
生:課文中的好些。(按照慣例,大凡老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不假思索地響亮回答,教學程序也就可以繼續(xù)往下進行了。)
生:老師,我覺得這里用“挺”字好些。我們常說要堅強地挺下去,而且讀起來也順口些,“熬”字怪別扭的……
生:這是托爾斯泰的作品呢……(那個學生的話音還沒落,馬上招來一片反駁聲。)
生:可,這是翻譯過來的文章,翻譯時沒有推敲詞語,這又不是托爾斯泰的錯。(說完,頗為得意地望著老師。)
師:是啊,有這個可能喲——(停頓數秒后,我故意把聲音拖得很長,神秘地盯著學生,)這樣吧,你們可以去查查字典,再聯系上下文,和同學討論討論,想想“熬”字的意思。
。◣追昼姾螅瑢W生舉手。)
生:通過查字典,我知道“熬”字的意思是艱難地忍受。而且從字形上看,四點底就是一把火,在火上煎啊,多難受呀!
生:我們常說熬中藥,熬雞湯,熬粥……時間都需要比較長。而“挺”沒有這層意思,也許一下子,幾分鐘咬牙就過去了。
生:幾十年的媳婦熬成了婆也是這個“熬”,幾十年呢。ㄒ粋調皮的男生大聲地叫到。)
生:老師,這個熬字,讓我們看到了漁夫一家,他們已經過得很苦了,也許將來幾年甚至幾十年,他們還會這樣長期苦下去。如果用“挺”就沒有這層意思了。
師:哦,那你們想想看,他們一家未來的日子將怎樣熬下去?
……
案例反思:
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所以,真真切切“習語”,扎扎實實“煉字”,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這才是語文的根!
韓愈和賈島“推敲”的故事是眾所周知的“煉字”佳話;孟郊感慨“夜學曉不休,苦吟鬼神愁”;盧延讓“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這足以讓我們深切感受到“煉字”的重要,也由衷敬佩他們對語言追求的執(zhí)著。
“煉字”,“煉”出靈敏準確的好語感
上例中引導學生對“熬”進行替換,替換的過程就是品味語言藝術魅力的過程。對關鍵字的千錘百煉、潛心涵泳、反復品味,煉出用語行文的精妙,這是語感訓練最基本的方式!久而久之,學生閱讀文本,不僅能快速、敏銳地抓住語言文字所表達的真實信息,感知語義,體味感情,領會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從而窺其語言文字的`妙處。這,就是原汁原味的的語言訓練,這,就是扎扎實實的語文課堂。
“煉字”,“煉”出深刻獨到的巧思維
“煉字”與其說是一種語言技能的訓練,不如說是一種思維品質的訓練,因為錘煉語言,就是錘煉思想,上例中通過對“熬”的比較品味,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去粗存精,去偽存真,使學生對‘熬’字所隱含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雕琢斧鑿中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深刻獨特。
“煉字”,“煉”出靜心讀書的好習慣
語文課堂中,經常從“煉字”的角度引導學生去品味課文中恰到好處的精妙語言,去爭一字之奇,體會用一詞之妙,養(yǎng)成“咬文嚼字”的好習慣,就會使學生祛除浮光掠影的讀書劣習,養(yǎng)成深入細致靜心讀書的好習慣,自然,他們就會在遣詞造句中“字斟句酌”,從而培養(yǎng)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學精神。
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抓住文中“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的關鍵詞句,一字一字去“咬”,一句一句去“嚼”,就會“咬”出文字的美妙之處,“嚼”出文章的深邃之意。
【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回家路上教學反思07-21
走在回家的路上的作文03-08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03-16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文03-14
走在回家的小路上11-09
走在回家的路上經典散文08-17
親情散文:走在回家的路上03-26
走在回家的路上小學作文07-15